首页 > 文献资料
-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
自1984年宋业光[1]、徐达传[2]、罗力生[3]等报道以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为蒂的股前外侧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和临床应用以来,由于该皮瓣具有血管蒂恒定、血管蒂长、管径粗、皮瓣可切取面积大、部位隐蔽、带有感觉神经、不牺牲主干血管、切取后对供区功能和外形影响较小、手术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成为修复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常用的皮瓣之一[4].本文将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围针加梅花针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名感觉异常性股痛,自觉症状为大腿股前外侧的下方2/3部位出现蚁走、麻刺等异常感觉,亦有出现疼痛者,在行走或站立时加剧.患者以肥胖中年男性多见.笔者自1995年10月~2002年12月,运用围针加梅花针治疗该患者45例,均收到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
三级串联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围术期护理
2007年7月~2009年1月,我们对8例小腿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难度较大的三级串联皮瓣修复,经术前、术后精心护理,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9~45岁,平均32岁.其中车祸伤4例,机器挤伤3例,烧伤1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8 cm×14 cm~10 cm×20 cm,8例患者均有胫骨外露,小腿软组织挫伤严重,无法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2例急诊、6例二期行健侧胫后动脉皮瓣桥接双侧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术后4周行皮瓣断蒂术,并修复健侧胫后动脉,平均住院时间2.5个月.
-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护理
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共收治手掌、手背大面积皮肤缺损或合并掌骨骨折、缺损的患者32例,采用吻合血管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加植骨、关节成形治疗,配合科学的全程化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34例围术期护理
2007年6月~2009年6月,我们对34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均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15~63岁,平均36岁,其中前臂皮肤缺损13例,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手部毁损伤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足背皮肤缺损2例,大缺损为29 cm×16 cm.其中21例急诊一期修复创面皮肤缺损,13例择期手术治疗.
-
骨外尤文氏肉瘤1例
患者,男,29岁,因左侧腰腿痛2个月余,加重5d入院.2个月前出现左侧腰痛,向左股外侧放射,并感左股前外侧麻木.痛疼严重影响行走.无发热、盗汗,无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无血尿、黑便.
-
手桡侧缺损组合组织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游离第2足趾及股前外侧皮瓣组合组织移植修复术是治疗手桡侧缺损的常用手术方法,该手术成功的关键不仅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有关,护理工作的好坏也起着重要作用,作者认为手术前充分的准备和术后护士高水平的观察判断血液循环情况,及康复训练同样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自2000年~2003年,作者通过对15例该类手术病人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护理经验如下.
-
1例股前外侧-胸脐-肩胛皮瓣组合移植的手术配合
患者,男,49岁,被汔车轮碾挫伤后4小时入院,查体右踝上5cm处皮肤呈套状缺损,双踝及第5跖骨基底部骨折.皮肤缺损范围为跖后侧长26cm,背前侧长23cm,跖骨头直径30cm,跟踝处周径为32cm,足底宽度为11cm.胫后动脉及跟腱断裂,创面污染严重.行股前外侧-胸脐-肩胛皮瓣组合移植,修复缺损皮肤,伤口Ⅰ期愈合,皮瓣外观满意,肢体功能恢复.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肌间隔瓣移植1例
患者,女,36岁.右手被机器轧伤3 h后入院,检查:右手第一掌骨远侧端与拇指缺损,离断部分缺失,残留手桡侧至食指远侧指间关节处6 cm×17 cm软组织缺损,伴有部分掌骨外露,大鱼际和虎口部肌肉损伤较重.
-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肌间隔瓣移植1例
患者女,36岁.因右手被机器轧伤3小时入院.检查见右第1掌骨远侧半与拇指缺损,离断部分缺失,残留手桡侧至食指远侧指间关节处6cm×17 cm软组织缺损,伴有部分掌骨外露,大鱼际和虎口部肌肉损伤较重.先行急诊清创术,去除肉眼可辨认的坏死组织.在左大腿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7cm×14cm,在皮瓣远端继续向远侧游离旋股外侧血管降支,并以降支血管为轴,向两侧各旁开1.5cm,切取3cm×4cm肌间隔瓣,形成以旋股外侧血管降支为蒂的双叶组织瓣.供区直接缝合.
-
腓肠浅动脉瓣为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足踝部及胫骨中下段外伤或术后骨外露的皮肤覆盖一直是临床骨科医生较难处理的问题.以往多选用对侧足背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腹股沟皮瓣及带蒂胫前动脉皮瓣等来处理.这些皮瓣多牺牲主干血管或需行血管吻合,对供区影响大、操作较复杂.1992年Masquelet等[1]经过解剖研究提出了神经皮岛的概念,证实了依靠腓肠神经的血管轴以远端为蒂掀起岛状皮瓣的可靠性.国内贾淑兰[2]、王和驹[2]、肖能坎[4]等自1996年以来,也先后报道了该皮瓣的显微解剖及临床应用经验.我院自1997年9月开始应用该皮瓣18例,皮瓣全部存活.现介绍如下.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足部毁损伤由于组织缺损多和(或)骨关节、肌腱外露,修复难度大,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解剖相对恒定,血管蒂长,口径粗,供皮面积较大,可根据受区需要携带感觉神经和肌瓣,存活率高等优点。我们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舒适护理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10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舒适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值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有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
数字技术在研究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数字技术模拟皮瓣供血结构的变化对皮瓣皮肤血供的影响,为薄型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提供数字解剖学依据.方法:6侧动脉灌沣氧化铅.明胶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显微解剖观察股前外侧区皮肤穿支血管的走行、结构,在去脂肪修薄皮肤的过程中,分步拍摄X线片并行螺旋CT连续扫描,观察、分析皮肤血管结构.分别对保留和破坏筋膜支的标本行螺旋CT连续扫描,同时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别对源于旋股外侧动脉的各条皮穿支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结果: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皮瓣筋膜丛及真皮下血管从的基本情况,可准确直观模拟皮瓣修薄前后各皮穿支的基本供血结构;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与显微解剖、X线片观察结果一致.结论:数字化模拟技术能够客观模拟各皮穿支在皮瓣修簿前后供血区域的变化;缺乏筋膜从的区域,真皮下血管从较发达,皮瓣修薄后,其皮肤血供不受影响.
-
股前外侧单一高位穿支供血区域的形态学研究与皮瓣设计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各类型高位穿支的特点与供血区域.方法:(1)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整尸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股前外侧区高位皮动脉的数量和类型,取下被覆组织拍摄X线片,观察皮肤血管的走行及分布,选择不同类型高位皮动脉各1侧使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和穿支供血区域可视化研究.(2)在6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区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结果:高位皮穿支来源于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横支.高位皮穿支三维重建显示以髂髌连线为纵轴的皮瓣内主要血管高密度分布区,供血区为24 cm×6.8 cm,供血区域由纵轴向两侧区域扩展,高位皮穿支供血区域可达26 cm×18 cm,皮瓣高位穿支蒂长约5 cm.结论:股前外侧皮瓣单一高位穿支供血面积可达30 cm×22 cm,高位穿支蒂长,可形成穿支蒂皮瓣.穿支三维重建的血管区域客观可靠.
-
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目的: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 20 侧成人下肢标本铅丹乳胶液动脉灌注,运用各种方法观察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分析以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形成感觉皮瓣的可行性.结果:股外侧皮神经,股中间皮神经,股内侧皮神经解剖恒定,有内外两套血管系统,与皮下诸层次血管网互相沟通,构成股部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解剖学基础.结论:股前及股外侧区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可设计不同形式的岛状皮瓣对会阴部组织器官缺损进行感觉性修复重建.
-
股前外侧部皮瓣的进一步解剖学研究--高位皮动脉与皮瓣血供的分型
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皮瓣高位皮动脉及皮瓣的血供类型.方法:在 5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防腐标本上对股前外侧部皮动脉进行解剖观察,记录高位皮动脉的出现率、来源动脉、位置及其走行,分析股前外侧部皮动脉的分布规律.结果:高位皮动脉出现率为58%(29侧,34支),其中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升支的占10%(5侧)、横支的占44%(22侧)和降支根部的占4%(2侧).无高位皮动脉出现时,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发出皮动脉营养皮瓣,降支皮动脉浅出点在髂髌连线附近,可定为正常型(21侧,42%).出现高位皮动脉时,降支发出的皮动脉位置偏低,管径较细,皮瓣的血供可分为降支皮动脉主要型(18侧,36%)、均匀分布型(6侧,12%)和高位皮动脉支主要型(5侧,10%).结论:高位皮动脉出现率高,分布具有规律性,可作为股前外侧部皮瓣血管蒂的补充.
-
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肌皮支或肌间隙皮支缺如1例
患者,男,42岁.因左手机械性损伤2.5 h入院.检查:右手背较广泛性软组织缺损,创面约12 cmx10cm.伸肌腱与部分掌骨外露,难以用常规植皮方法修复,决定用切取左股前外侧阔筋膜瓣,行吻合血管移植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图1).手术分两组进行,一组行右手清创,清除坏死组织,显露好受区吻合的血管.
-
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研究进展
股前外侧皮瓣系徐达传等[1]于1983年首先发现,随后在中国、日本、美国、土耳其、加拿大等20余个国家获得了推广应用,修复的范围已遍及头颈、躯干与四肢,修复的病例年龄小至17个月[2],大至82岁[3],切取面积大达到40cm×20cm[4].
-
<外科和放射解剖学>杂志文题摘要
1 Complications of Chiari and Salter osteotomies: a cadaver study K.Birnbaum, A. Pastor, A. Prescher and K.-D. Heller Chiari 和Salter 截骨术的并发症:1例尸体标本研究 Chiari 和Salter截骨术中血管和神经损伤已屡见报道.本研究的目的是在标本上展现每一手术步骤来说明相关解剖标志和手术潜在的危险.在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上做9例Chiari截骨术和5例Salter截骨术,手术步骤连续进行以评估各血管和神经被损伤的危险程度和指出重要的解剖学标志.两种术式中,前入路方式都易损伤股前外侧皮神经 ,但只要保证带股前外侧皮神经的皮肤被推向内侧就可避免损伤发生;阔筋膜张肌牵拉过度可损伤其营养血管;骨膜下入路时不适当的使用Hohmann牵引器可压迫和刺激坐骨神经, 臀上动脉和臀上神经也可能被损伤;在内侧使用Hohmann牵引器不当可导致闭孔神经损伤 .在Chiari截骨术,支配部分腹侧髋关节囊的臀上神经关节支易受损,太靠内侧插入克氏针易伤及内斜肌.在Salter截骨术,过度牵拉髂腰肌可导致股神经综合症.截骨术的方式在暴露髋关节过程中可影响髋关节的稳定性.鉴于解剖通路与截骨区域之间狭窄的空间,截骨术中应严格地进行骨膜下解剖并小心应用牵拉器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22: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