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典型成血管型脑膜瘤CT诊断一例

    作者:桂东川;桂东风

    患者女,46岁。头痛、头晕4个月,恶心、呕吐1个月,右侧肢体无力10余天。查体:行走不稳,左颞顶部有压痛,左下肢肌力Ⅳ级,病理反射未引出。 CT扫描:左大脑半球髓质区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边缘呈指状水肿,左侧脑室明显受压,中线右移,左外侧裂显示不清(图1)。增强扫描:左颞叶皮质见4.9cm×3.5cm×3.8cm高强化团,CT值133~160HU,宽基附着于颅板,骨窗颅板未见明显破坏,无增厚(图2)。脑动脉造影:左颈内动脉示大脑中动脉外行段小片状模糊染色,血管增粗扭曲,左侧正位示血管呈向上弓状改变(图3、4)。CT及脑动脉造影诊断:右颞区脑膜瘤。

  •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栓塞治疗一例

    作者:李荣富;李伟雄;裴云;王大健

    胃十二指肠动脉瘤是一种罕见的血管性疾病.国内少有报道[1],国外报道亦不多[2~5].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1岁.因车祸肝挫裂伤后40天,术后黑便、发热伴黄疸2 0天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黄染,血压16/9kPa,脉搏98次/分,腹部见一条长约20cm的手术疤痕,上腹部压痛. 造影检查:入院后行急诊造影检查,分别作腹腔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造影,仅有胃十二指肠动脉不显影,其余血管未见异常.由于患者诊断不清,出血不止,半月后再次造影示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部见一6mm×8mm的囊袋状局部向外隆起,其周围见有大量对比剂外渗到十二指肠内(图1).造影诊断:胃十二指肠动脉瘤并外伤性破裂出血. 栓塞治疗:用薄壁导管送到胃十二指肠动脉开口部,送入微导管至动脉瘤内,将弹簧圈放在机械手后,送入瘤内并将弹簧圈释放,总共放入弹簧圈4个,直到将动脉瘤完全栓塞为止. 栓塞后再次造影示动脉瘤已经完全栓塞,亦未见对比剂外渗(图2). 讨论胃十二指肠动脉瘤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多发性大动脉炎、创伤、感染、动脉中层囊性坏死、先天因素等有关.Eckhauser等[4] 认为30%的胃十二指肠动脉瘤系由胰腺炎所引起.

  • 臀股急性进行性血肿:动脉造影与栓塞控制

    作者:曾晓华;阳昱恒;刘忠;程少容;邱怀明;袁远

    目的 观察各类原因所致臀股急性进行性血肿的动脉造影表现,并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动脉栓塞技术控制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 12例臀股急性进行性血肿,均以Seldinger技术行一侧股动脉穿刺置鞘,分别对血肿所在部位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和受累动脉分支的超选择性造影,明确血肿局部细小动脉受损及出血状况,以明胶海绵颗粒或微弹簧圈行超选择性栓塞,后造影复查.结果 造影显示10例血肿局部动脉小分支破损、对比剂弥散外溢,2例血肿局部小动脉中断;8例以明胶海绵颗粒超选择栓塞受损小动脉,另4例以1~2枚微弹簧圈栓塞受损动脉;2例于栓塞术后再行血肿清除术,10例栓塞术后临床观察血肿渐行吸收.结论 对于臀股各类原因所致之急性进行性血肿,血肿局部行动脉造影可明确血肿发生的确切原因,明胶海绵颗粒或微弹簧圈栓塞可控制血肿继续发展.

    关键词: 血肿 动脉造影 栓塞
  •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肉眼血尿的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贺祥;张和平;靳海英;张杰;王晓宏;王长福;李长坡;刘岩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后无痛性肉眼血尿的原因及经导管超选择性插管肾动脉栓塞治疗(KAE)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共7例PCNL后持续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38 ~ 64岁,平均52岁.PCNL后3~5天,左肾2例,右肾5例,7例患者均有持续性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压难以维持.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进行股动脉穿刺插管,做选择性患侧肾动脉造影,检出出血原因后超选择性插入供血动脉,用医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丝圈栓塞靶血管,栓塞后立即造影复查.结果 7例患者均发现有肾动脉分支假性动脉瘤(RAP),其中2例合并动静脉瘘(AVF);7例患者经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血压恢复正常.栓塞前后肾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 DSA检查是确诊PCNL后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原因的较好办法,PCNL后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的直接原因主要是肾动脉分支RAP和AVF,KAE是治疗PCNL后RAP及AVF的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

  • 中国人卵巢动脉的血管造影研究

    作者:王茂强;刘凤永;段峰;王志军;王仲朴;宋磊

    目的 观察国人卵巢动脉(OVA)的血管造影解剖,为选择性OVA插管治疗提供信息.资料与方法 对138例进行了前瞻性OVA造影.96例(盆腔疾病组)因盆腔或妇科疾病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42例(无盆腔疾病组)为无盆腔或妇科疾病患者.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按常规完成血管造影检查后行腹主动脉造影和选择性OYA造影,观察OVA的起源、走行、管径及参与盆腔疾病的供血情况.结果 138例中,102例行两侧OVA选择性插管成功,96.1%的OVA发自腹主动脉前外侧壁,异位开口发生率占3.9%.两侧OVA开口在同一水平者占41.2%,左侧OVA开口高于右侧者占56.9%,右侧高于左侧者占2.0%.96.4%的OVA开口于L2椎体上缘至L3椎体下缘之间,98.6%开口低于肠系膜上动脉、98.2%低于肾动脉开口,左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96.9%、右侧OV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开口者占81.3%.在盆腔疾病组,至少有一侧OVA参与盆腔疾病供血者占34.4%.无盆腔疾病组OVA直径左侧为(0.9±0.3)mm(98.6%≤1.1 mm),右侧为(0.8±0.3)mm(95.6%≤1.1 mm);盆腔疾病组,左侧OVA直径为(1.7±0.6)mm,右侧直径为(1.8±0.8)mm;有盆腔疾病组与无盆腔疾病组之间的OVA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29,P=0.00001).结论 卵巢动脉造影所见,包括其起源、开口与椎体的相对位置、管径及分支供血分布等,对介入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左侧膈下动脉参与肝癌供血的介入治疗研究

    作者:李强;王茂强;刘凤永;段峰;宋鹏;王志军

    目的 探讨左膈下动脉(LIP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性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行LIP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资料与方法 对16例经DSA确认有LIPA 参与肝癌供血者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其中,结节型15例,巨块型1例.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常规行腹腔动脉、肝动脉及膈下动脉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PVA)颗粒.观察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病灶位于肝左叶13例(81.2%):5例位于S3, 5例位于S2,3例位于S4.病灶位于肝右叶(S5)3例 (18.8%).16例患者LIPA TACE全部成功.8例进行LIPA化疗栓塞时发现肝动脉完全阻塞.2例术后发生左下肺叶盘状肺不张和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LIPA参与肝癌供血多见于多次行TACE的患者并且肿块位于肝左叶.栓塞LIPA的安全性很高,并发症少且多为自限性.

  • 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李晓光;杨宁;潘杰;刘巍;孙革利;金征宇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探讨其技术要点、适应证、禁忌证及主要优点.资料与方法对90例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的患者采用经桡动脉穿刺插管行下肢动脉造影,统计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90例患者,87例经桡动脉行下肢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6.7%,余3例改行经肱动脉途径.局部发生轻微血肿2例,术后8例(9.2%)桡动脉搏动减弱,无搏动消失及手部缺血事件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下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患者舒适、不影响治疗计划等优点,应作为下肢动脉缺血患者造影的首选方法.

  • 盆腔动脉造影正位与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比较

    作者:杨建国;贺能树;张长林;吕提文;张国欣;管桐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的佳位置,指导医生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髂动脉血管造影的结果,采用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血管造影,以及采用不同角度的同侧斜位造影(将斜位造影分为16°~30°,31°~45°,46°~60°三组),对子宫动脉开口显示结果进行对比,选择出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佳位置与角度. 结果 (1)正位、同侧斜位和对侧斜位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6%、65.4 %和12.5%(χ2=28.12,P<0.01).(2)同侧斜位16°~30°、31°~45°和46°~60°对子宫动脉开口的显示率分别为25%、85.7%和75%. 结论髂动脉造影显示子宫动脉开口的佳位置为同侧斜位;佳倾斜角度为31°~ 45°.

  • 动脉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的试验性栓塞治疗指征和疗效

    作者:曾庆乐;李彦豪;陈勇;何晓峰;赵剑波;许小丽

    目的探讨试验性栓塞对造影阴性的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指征和疗效. 资料与方法对15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提示行相应动脉造影,阴性者64例作试验性栓塞治疗,其中胃十二指肠动脉52例,胃左动脉6例,直肠上动脉2例,直肠下动脉4例.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及钢圈. 结果栓塞技术成功率为100%,出血控制率为56%(36/64).未见胃肠道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动脉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根据临床表现和内镜检查结果提示的部位行试验性栓塞可控制部分出血,且技术上较安全可行.

  • 急诊鼻出血的动脉栓塞治疗

    作者:杨思福;李红伟;王晓轩;苏亚星;翟跃杰;王勇;张志超

    严重鼻出血是临床较为常见而治疗又非常棘手的一种急症,传统的填塞和烧灼疗法患者痛苦大且成功率低,外科手术结扎颈外动脉或上颌动脉又因其创伤大、危险性高而为非首选治疗手段[1].超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和出血动脉栓塞术为严重鼻出血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2].笔者对10例患者施行了栓塞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头臂干扩张1例

    作者:黄鹏;王宗兰;张淑群;宋善芳

    患者女,53岁,因咽部异物感进行性加重5年就诊.自述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无声嘶及呼吸困难,有多次脑栓塞、右上肢麻木感病史.既往CT示多发性腔隙性脑栓塞.查体:血压90/50mmHg(1mmHg=0.1333kPa),心脏各瓣膜区未听见病理性杂音;胸骨上窝右侧有一异常搏动点,可触及震颤样搏动,频率与心率相等,喉粘膜无异常,梨状窝存在,无积液,声带闭合好.颈部超声示头臂干呈节段性囊样扩张,大直径约2cm,内壁光滑,扩张处血液流动异常.2005年4月转外院行动脉造影,示头臂干中段有一2cm×3cm膨大区,内壁光滑,行单旁路术,术后颈部异物感消失.随访至今症状无复发,无再次脑栓塞及右上肢麻木.

  • 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介入治疗护理体会

    作者:丁路林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加栓塞术不仅可以明确支气管扩张症(以下简称支扩)出血的确切部位和范围,还能对出血动脉实施栓塞术,达到既避免外科手术又能迅速止血的目的.相应的护理则是介入性治疗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现将我们近年来治疗支扩大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25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波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CHL )尚无确切病因,近年研究认为是先天性血管发育异常,导致肿瘤样畸形增生而形成血管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肝内良性肿瘤,少数病人有家族遗传史。 B 超、动脉造影、CT/MRI等影像学是CHL的有效检查、诊断方法。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介入栓塞技术应用于临床治疗CHL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25例CHL患者进行超液化碘油、平阳霉素以及明胶海绵颗粒介入栓塞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并对该病的疗效进行分析。

  • 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伴左右膈下动脉发自腹腔干1例

    作者:赵云飞;段俊伟;汤志杰;刘国澜;胡圣望

    2007年8月我们在尸解时见肠系膜上动脉与肝总动脉共干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外,还分出左右膈下动脉,这种变异并不多见,对临床动脉造影、外科手术有参考价值,报道如下.

  • 主动脉弓分支异常1例

    作者:胡圣望;胡勇;杨子琴

    主动脉弓4个分支已有报道,但主动脉弓5个分支罕见.这种分支变异对心脏动脉造影及心脏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1例,特报道如下.

  • 缺血肢体血管旁路治疗的探讨

    作者:刘继前;曹建春;游冬阁;曹刚;陈朝晖;葛破

    目的 探讨提高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动脉缺血的临床效果及途径.方法 对应用人工血管和自体大隐静脉行旁路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17例患者进行总结,分别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双髂外动脉、髂总动脉至腘动脉、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上段、股总动脉至腘动脉下段、腘动脉与胫后动脉行架桥术.结果 其中行大隐静脉架桥术的5例患者血管全部通畅,股三角淋巴瘘1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术的12例患者中,伤口液化5例,人工血管外露并阻塞1例,隐神经皮支损伤1例.结论 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闭塞只能采用人工血管架桥术治疗;股总动脉以下股浅动脉以及腘动脉闭塞,人工血管和自身血管性架桥均可应用;而腘动脉下段及膝关节以下的动脉闭塞时,采用自体大隐静脉架桥;动脉造影是正确选择血管重建方式的可靠保证.

  • 38例小儿颈部肿块的术前超声检查

    作者:江志清;代敏;刘瑛;谢宝珊

    小儿颈部肿块在临床上较常见,一般诊断困难不大,亦有少数难以确诊.对诊断可疑的病例,临床辅助检查有多种方法,如X线检查、动脉造影、B超、局部穿刺组织细胞学检查、同位素扫描、CT、MRI等.一旦确诊后需了解肿块与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尤其颈动静脉的关系,以确定是否能切除肿块及避免术中损伤颈动静脉.

  • 多排螺旋CT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哲;郭君武;冯广森;刘华;王守涛;张跃;王保卫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动脉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检查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疑诊PE的临床资料,分析MSCT资料对临床诊断的帮助.结果 47例可疑PE中临床确诊PE19例.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检出18例,CFPA诊断正确率为94.7%(18/19),漏诊率为5.3%(1/19),无1例误诊.结论 CTPA可以直观的获得PE的图像,观察PE发生的部位,在PE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但CTPA检查阴性时,需结合临床资料做出综合判断,以防漏诊.

  • 颌面部血管性病变栓塞治疗的并发症(附13例报告)

    作者:刘骏方;胡金香;龙清云;鲁植艳;卓德强

    颈外颌面部动脉造影及栓塞治疗各种血管性病变的临床意义及作用已为许多作者所肯定[1,6].由于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颌面部血管栓塞治疗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如不谨慎处理,将产生严重的后果.近年来,我们在对13例颌面部血管性病变栓塞治疗时,10例患者出现较明显的副反应及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 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解剖

    作者:陈胜华;万炜;唐茂林;安高;向宇燕;蒋穗斌

    目的为前臂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的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上肢标本18侧,显微剥离表皮组织,观察前臂内侧皮神经、贵要静脉及各自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它血管的吻合情况;新鲜整尸标本5具,动脉灌注显影剂,剥离体被组织于X光下摄影,分析皮动脉的分布及其与毗邻血管的关系.结果前臂内侧皮神经前支与贵要静脉伴行,两者周围分布着外径大于0.5 mm的营养动脉,平均3.4支,它们分别来自尺侧下副动脉、尺侧返动脉和尺动脉,营养动脉彼此吻合,形成动脉血管链.其中第一支位于肘横纹上21.25±6.33 mm,血管外径1.03±0.24 mm.结论可以在前臂内侧部切取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筋膜皮瓣,供临床使用.

426 条记录 16/22 页 « 12...13141516171819...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