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泄殖腔畸形手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侯兴红

    对1例泄殖腔畸形患者术前、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患者住院手术后24d后痊愈出院,术后恢复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做好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手术前后的综合性护理,特别是术前肠道准备、术后会阴部的护理及指导惠者出院后正确的健康指导,是降低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泄殖腔 畸形 护理
  • 鸡蛋煮老,营养减半

    作者:孔海燕

    一次出差为了赶时间,我在宾馆里的餐厅点了一个炒饭,不到一刻钟我的美食就上桌了,颜色搭配不错,上面还有一个煎鸡蛋,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鸡蛋黄还是稀的.于是我向这家高级餐厅的服务生质疑,告诉他:"我从来不吃这样的鸡蛋",其实我担心的是食品卫生问题(因为母鸡下的蛋是从泄殖腔出来的,所以蛋壳表面会被很多细菌污染,其中危险的就是沙门氏菌,如果食物被这种细菌严重污染又没有被彻底加热杀毒的话,人体食用后很可能引起食物中毒),他告诉我这里的煎鸡蛋都是这样的,可以放心食用.后我吃掉了这个鸡蛋,没有出现身体不适,而且我发现这种溏心鸡蛋很好吃,如果我家的小朋友吃,她一定会很喜欢,因为煮透的鸡蛋黄她吃起来总是有点噎,这样呈半流动状态的蛋黄会相对滋润,咽下毫不费劲.

  • 先天性胎儿下尿路梗阻的产前诊断与治疗

    作者:高晶晶;茹彤;胡娅莉

    先天性胎儿下尿路梗阻(lower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LUTO)也称为膀胱出口梗阻,发生率约为2.2/10 000,病死率高达45%[1].大多数受累者为男性胎儿,女性胎儿则多合并其他复杂的结构异常,如泄殖腔发育异常、巨膀胱-小结肠发育综合征、巨膀胱-巨输卵管综合征及染色体异常(18-三体、21-三体等).

  • 球囊导尿管在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造影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程芳

    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占消化道畸形首位,发病率约为1∶1500~1∶5000[1].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胚胎发育期发生障碍的结果.如尾肠或原始肛管发育不全,肛膜未破裂,则形成肛门闭锁;如果尾肠与尿生殖窦分隔不全,则形成直肠与泌尿生殖系之间的瘘管;泄殖腔前部封闭,后部向下伸展,则形成直肠会阴瘘[2]. 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瘘管在临床偶可遇到,治疗上首先需要进行一系列详细的检查,其中自瘘口注入对比剂行瘘管及直肠盲端造影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是否满意.近年来笔者总结了一些患者造影失败的原因,逐渐摸索出一套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瘘管形成患者造影的经验,兹举例介绍如下.

  • 泄殖腔畸形误诊为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一例

    作者:黄晶晶;陈家蓉;李新宁

    1 病例资料女,日龄2d.因生后发现无肛门,大便从会阴部小口排出入院.患儿系孕2产0足月顺产,母亲孕期产检提示羊水过多,双侧肾轻度积水,余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生后发现无肛门,大便从会阴部小口排出,排便时费力、哭闹.查体:足月儿外貌,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女性外阴,小阴唇发育差,原始肛门位置无肛门,外观扁平,刺激无收缩,可见少量墨绿色胎便从会阴部小口排出.摄倒立位侧位X线片示:直肠扩张明显,直径约3cm,盲端距肛门皮肤标记物约3.5cm.诊断为先天性肛门闭锁并直肠阴道瘘,完成术前准备后行乙状结肠双口造瘘术.

  •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并泄殖腔外翻超声表现1例

    作者:李爱华;杨德瑞;牟明春

    孕妇29岁,孕1产0,孕14周.孕期常规超声检查:宫内单胎,未见正常头颅光环,无大脑组织显示,脊柱顶端仅与少许软组织相连;面部显示不清;胎儿脊柱颈、胸段排列规则,骶尾部生理弯曲消失,冠状切面两条平行的骨化中心增宽,并与大小为2.2 cm×2.0 cm的囊性包块相连,胎儿下腹部腹壁缺损,可见3.8 cm×3.2 cm的混合性包块由缺损处向外突出,随胎动而浮动;未见正常膀胱显示(图1);胎儿四肢可见,股骨长径1.2 cm.前壁胎盘0级,厚2.8 cm,羊水深4.2 cm.

  • 泄殖腔原癌误诊为会阴部炎性肿物一例

    作者:韩刚;陈宇东;刘伟英;杨保凯;郭瑞峰;王领军;王志鹏;王强;苑海波;刘同伟;殷晓松;李春吾;乔刚;张倩

    1 病例资料男,59岁,主因发现会阴部肿块伴发热2周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因后尿道狭窄行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术后留置16 F双腔气囊尿管,拟1个月后拔除尿管.2周前发现会阴部出现一鸡蛋大小肿块,伴低热,门诊以会阴部炎性肿物收入院.查体:阴囊后方可扪及一约4 cm×4 cm×3 cm大小肿块,表面光滑,与皮肤及阴囊内容物无粘连,质地稍偏硬,压痛明显,基底部位于会阴部,活动度差.

    关键词: 泄殖腔 误诊
  • 人类后肠及肛门直肠胚胎发育中凋亡及细胞增殖的时空分布研究

    作者:张涛;张胜逆;李靖华;张爱民;杨季红;程树杰

    目的:揭示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初步探讨细胞增殖/凋亡在肛门直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应用3~9周人胚标本,通过HE染色后连续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形态变化过程并结合TUNEL及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细胞增殖/凋亡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第6周,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肛门直肠、尿直肠隔及尿生殖窦的上皮;尤其是在肛门开口区周围分布着大量凋亡细胞;第7周,凋亡细胞大量分布于直肠末端和直肠背侧间质区;第8周,直肠及肛管上皮中可以见到凋亡细胞,而在尿直肠隔背侧与泄殖腔膜内仅观察到少量的凋亡细胞。第6周,肛门直肠、尿生殖窦及尿直肠隔上可以观察到微弱的增殖细胞;散在的增殖细胞位于背侧泄殖腔膜;第7周,尿直肠隔间质中可见增殖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大部分位于肛门直肠和尿直肠隔腹侧的间质内;第8周,增殖细胞主要分布于尿道和肛门直肠的上皮中,同时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和融合区域内有大量增殖细胞聚集。结论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与背侧泄殖腔膜并未发生融合,背侧泄殖腔膜和背侧泄殖腔在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肛门开口后,尿直肠隔继续向头腹侧移位,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腹侧泄殖腔膜在泌尿生殖道和会阴的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细胞凋亡促进了肛膜的崩解,使得肛门直肠与羊膜腔相通,在人类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胎龄第6~8周尿直肠隔,腹侧泄殖腔膜发生的细胞增殖和凋亡促进了尿生殖膈的头腹侧移位,在尿直肠隔与腹侧泄殖腔膜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患儿术后肛门的护理干预

    作者:杨凡;李雪莹;臧爽

    直肠肛门先天性疾病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之一,包括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等疾病.先天性巨结肠是指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肠管肥厚、扩张,需要进行根治手术切除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部分扩张结肠.先天性直肠肛门畸形的发生是由于胚胎第7周~第8周时泄殖腔发育缺陷形成肛门闭锁、狭窄并瘘管,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需通过手术建立正常的排便功能[1].而先天性直肠肛门疾病术后肛门的正确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环节.现采用0.2%甲硝唑棉球代替生理盐水棉球进行肛门皮肤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 超声诊断胎儿泄殖腔外翻1例

    作者:刘洪国

    ;单胎头位晚妊;胎儿泄殖腔外翻畸形.引产一死女婴,可见女婴脐部至外阴腹壁中断,部分肠管及膀胱外翻于体外.

  • P63在肛门直肠畸形大鼠直肠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苏朋俊;袁宇航;张志波;黄英;王大佳

    目的 检测P63在正常和畸形胎鼠肛门直肠胚胎发育过程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意义.方法 应用乙烯硫脲(ETU)致畸Wistar孕鼠(n=20),建立肛门直肠畸形动物模型,分别于E13、E14、E15、E16(Ex表示大鼠妊娠第X天)剖宫取胎.正中矢状面连续切片,P63免疫组化染色,连续动态观察P63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发育过程中的空间表达情况.通过Western blot和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方法分别研究P63 mRNA和蛋白在正常和畸形大鼠胚胎泄殖腔及肛门直肠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正常大鼠胚胎中,P63表达于尿直肠隔以及后肠、泄殖腔膜和尿生殖窦的上皮层.肛门直肠畸形组大鼠胚胎中,在E13~E16,P63在尿直肠隔间质、后肠上皮层、泄殖腔膜或瘘管上皮层的表达减弱.Western blot和qRT-PCR定量检测结果:在发育期的后肠中P63蛋白和P63 mRNA的表达表现出时间依赖性,在肛门形成的关键时期,即14d和15d时P63的表达水平达到高峰,一旦肛门形成其表达量随即开始降低,畸形组与正常组比较,P6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14~15 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常大鼠泄殖腔和直肠胚胎发育过程中,P63存在着时空表达不平衡性的特点;在肛门直肠形成的关键时期(13~16 d),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大鼠胚胎中P63基因表达下调可能与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有关.

  • Bcl-2和Bax基因在肛门直肠畸形胎鼠泄殖腔胚胎发育中的表达

    作者:张海兰;安东;唐晓冰;白玉作;王维林

    目的 检测Bcl-2和Bax基因在正常胎鼠和肛门直肠畸形(ARM)胎鼠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 在胚胎发育第10天(E10),乙烯硫脲致畸产生ARM胎鼠.在胚胎发育第13(E13)、13.5(E13.5)、14(E14)、15(E15)和16(E16)天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Bcl-2和Bax抗体的染色,检测Bcl-2和Bax基因在正常和ARM胎鼠泄殖腔的时空表达情况.结果 在泄殖腔胚胎发育过程中尿直肠隔上皮层和间质均表达Bcl-2和Bax基因,Bax的表达强于Bcl-2.上皮层E13时Bax阳性细胞比例高,随着发育成熟阳性细胞逐渐减少,间质在E13.5、E14时阳性细胞数达到高峰;而ARM胎鼠E13.5、E14时上皮和间质表达Bax明显减弱.Bcl-2阳性细胞在对照组上皮层E13时明显,后逐渐减少,间质仅有少量染色阳性细胞,而ARM上皮和间质在E13.5时表达增强.结论 ARM胎鼠E13.5、E14时泄殖腔Bcl-2、Bax基因表达异常,影响泄殖腔细胞凋亡,可能与ARM的发生有关.

  • 一例泄殖腔畸形患儿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陈兴琳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对泄殖腔畸形患儿的重要.方法:回顾收治一例女性泄殖腔畸形患儿的围术期护理.结果:此罕见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围术期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关键词: 泄殖腔 护理
  • 神经肽Y、P物质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

    作者:黄学应;吴连仲;韩卉;姚国刚;何娟娟;江家元

    目的:观察含神经肽Y(NPY)、P物质(SP)神经在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情况.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SP免疫反应(SP-IR)阳性神经纤维多见于肌层,也见于外膜、呈细线状或点线状,肌层内的SP-IR神经纤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或构成网络状;NPY免疫反应(NPY-IR)神经纤维呈细线状,密度较稀,主要见于肌层,也近似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免疫荧光法还证实,肌层内有散在分布的、多呈椭圆形的NPY-IR阳性神经元胞体,并见有突起与周围的神经纤维形成联系.结论:扬子鳄的泄殖腔壁也存在有SP、NPY能神经分布.

  • 扬子鳄泄殖腔壁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分布

    作者:黄学应;韩卉;姚国刚;何娟娟;江家元;张家兴

    目的:观察含血管活性肠肽(VIP)神经在爬行类动物-扬子鳄泄殖腔壁内的分布特点。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免疫荧光法。结果:扬子鳄泄殖腔壁内VI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见于粘膜下层及肌层,呈串珠状,大致与平滑肌纤维平行走行,并见其分支在实质内构成网络状,但明显伴血管走行的纤维稀少。通过免疫荧光法证实,粘膜下层内存在VVIP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胞体大小、形态不一。结论:扬子鳄泄殖腔已具备了类似高等脊椎动物的含VIP神经的调节。

  • 鹅肉的几种加工技术

    作者:于丽萍

    1板鹅1.1制坯取活重3~4千克的成鹅,屠宰、去毛、除内脏、洗净,保留头颈,剔除翅尖和脚并经检验合格.沿胸骨凸起处至泄殖腔对半开,用力压平,制成鹅坯.

  • 女性尿生殖窦畸形

    作者:张文同;刘月忠

    1 尿生殖窦概念及胚胎发育在胚胎发育第4~7周,体长11.0~22.4mm(crown-rump length,CR顶臀长,下同)时,尿直肠隔发生,将泄殖腔分隔为前后两部分,后方为直肠肛管,前方即是尿生殖窦.同时,泄殖腔膜也分为前方的尿生殖膜与后方的肛膜.

  • 泌尿外科在多学科联合诊治泄殖腔畸形中的作用

    作者:吕逸清;陈方;徐伟珏;黄轶晨;陈艳;孙会振;谢华;陈舟;沈恺

    目的 探讨在泄殖腔畸形多学科联合诊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中泌尿外科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泄殖腔畸形患儿资料.在泄殖腔畸形根治术前,泌尿外科行膀胱镜检查了解共同通道、尿道、阴道和直肠瘘管的位置及前三者的长度,同时行逆行造影明确各通道和膀胱、直肠的情况.根据检查结果MDT小组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术中泌尿外科负责泌尿生殖窦游离、尿道和阴道重建、外阴重建和部分会阴体重建.术后泌尿外科进行外阴部外观、排尿及泌尿系统功能随访.结果 总计12例患儿接受治疗.11例接受泌尿生殖窦整体游离拖出成形术,另1例因共同通道长、尿道短而接受共同通道尿道成形+经腹右侧阴道翻转阴道成形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8.4个月,所有患儿肾功能均保持稳定,控尿Ⅰ级7例,Ⅱ级5例.排尿后残余尿>30 ml者1例,目前随访中;尿道外口狭窄1例,扩张3次后恢复;1例出现尿道阴道瘘,尚未处理.结论 泄殖腔畸形MDT可以充分发挥泌尿外科专科特长.术前完整了解患儿的病变,尤其是尿道、阴道、膀胱和直肠、共同通道的解剖特点,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关系,明确治疗方案;术中负责游离共同通道、尿道与阴道等泌尿生殖窦结构,使尿道开口和阴道开口能够尽可能无张力下降到会阴部;术后泌尿外科和普外科一起进行随访.如此能对泄殖腔畸形患儿的预后有显著帮助.

  • 人类正常泄殖腔胚胎发育的研究

    作者:张涛;张海兰;白玉作;王大佳;贾慧敏;陈青江;袁正伟;王维林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正常人类胚胎的泄殖腔、尿直肠隔、肛门直肠的胚胎发育过程,探讨肛门直肠的胚胎发生机制和演变规律, 为理解肛门直肠畸形的发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收集胎龄3至8周人工流产手术后的人类胚胎标本108例, 常规脱水, 制备蜡块, 行矢状面连续切片.HE染色,连续对比观察人类胚胎泄殖腔、尿直肠隔以及肛门直肠的形态改变.结果 自第四周至第六周尿直肠隔向泄殖腔膜生长, 将泄殖腔分隔为尿生殖窦和后肠两部分;直至第七周,肛门直肠与外界相通,直至此时始终未观察到尿直肠隔与背侧泄殖腔膜融合;在第八周, 尿直肠隔转向腹侧, 迅速生长终与腹侧泄殖腔膜发生融合.结论 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泄殖腔膜在泄殖腔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背侧和腹侧泄殖腔膜分别参与了肛门直肠和尿生殖系统的发生发育.

    关键词: 泄殖腔 胚胎发育
  • 泄殖腔整体游离术治疗低位一穴肛二例报告

    作者:马继东;叶蓁蓁;张小伦;赵英敏;马汝柏

    目的探讨应用泄殖腔整体游离术治疗低位一穴肛.方法我院对1999~2000年收治的2例低位一穴肛采用泄殖腔整体游离术治疗,例1,4岁10个月,例2,6岁,参照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方式进行.

3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