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回收式自体输血243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4年8月开展术中血液回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8月至2006年2月243例术中血液回收患者,男性128例,女性115例,年龄20~73岁,体重47~87 kg,择期手术27例,急诊手术16例.疾病种类有:脊柱手术49例,股骨手术70例,骨盆手术18例,异位妊娠破裂50例,心脏手术24例,颅内手术32例.
-
医院神经外科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住院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术的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专项调查与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患者165例,发生术后感染1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90%,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和泌尿道感染.年龄>55岁、插管和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和住院15 d以上构成颅内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神经外科住院接受颅内手手术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危险因素明确,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率.
-
鼻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
随着内窥镜鼻窦外科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我科1999年11月至2000年10月,对7例垂体腺瘤患者成功地施行了鼻窦内窥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尽管此手术由于内窥镜角度变换,可对蝶窦、蝶鞍进行全方位的观察,较传统的显微外科手术法更利于识别重要解剖标志,增加了手术安全性等特点[1],但由于病人对这一技术缺乏了解,对手术效果半信半疑,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手术,肌之经鼻腔行颅内手术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并且进路深、解剖复杂,周围有重要的神经、血管分布,术后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脊液鼻漏、颅内出血、中枢性高热、垂体功能低下等.因此,我们认为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神经导航结合内窥镜在颅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随着现代神经外科的发展,减少手术创伤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我们将神经导航和内窥镜结合起来应用于7例颅内手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可行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3年2月56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未发生医院感染的56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感染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009年3月-2013年2月共收治颅内肿瘤患者613例,其中5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9.1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35.71%,其次为上呼吸道和颅内感染,分别占19.64%、16.07%;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麻醉方式、手术持续时间、合并基础类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和侵入性操作是颅内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引起颅内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需高度重视,采取合理的预防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和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
-
Orem自护理模式理论在产科脑血管意外孕妇中的运用1例
患者女性,23岁.因"停经31周,脑血管意外术后82 d,腹痛20+d",于2011-09-08急诊入本院治疗.病史采集:G1P0,孕龄为31孕周.82 d前因"脑血管意外昏迷"行颅内手术,术后呈昏迷状态.20+d前神志逐渐恢复,出现完全性失语、肢体活动受限症状,伴不规律宫缩.入院查体:T为36.5℃,P为130次/min,R为24次/min,BP为130 mm Hg/72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营养状况差,颈部气管切开术后切口纱布包覆,心、肺(-),骶尾部右侧见皮肤破溃、质硬,稍肿胀.右上肢肌力正常,其余下降.产科查体可及宫缩.辅助检查:胎儿胎心监护示不规律宫缩,FHR正常.超声检查示IUGR.入院诊断:先兆早产,脑血管意外治疗术后,气管切开术后,IUGR.入院治疗:进行保胎、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及肢体功能康复锻炼.采用奥瑞姆(Orem)自护理模式理论,针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全面护理,具体护理对策及结果(表1).
-
不同性别在颅内手术中使用七氟醚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性别对颅内手术中使用七氟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颅内手术的患者随机选取12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性别将其分为男性组以及女性组.对两组患者均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同时对患者的相关生化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女性组患者其对七氟醚的敏感性高于男性组(P<0.05);男性组患者其持续时间高于女性组(P<0.05);两组患者的入出液量以及麻醉时间、年龄、体重指数、K+以及Na+等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对两种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浆总蛋白含量以及血浆白蛋白含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性别因素对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均有明显的差异性,男性对七氟醚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长于女性,但男性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女性
-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在颅内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分别联合七氟醚或丙泊酚在临床麻醉中对颅内手术患者血压和心律的影响.方法 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DBP和SBP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心律变化较对照组不明显(P<0.05).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相对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对颅内手术患者的麻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
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麻醉处理
颅内动脉瘤是特殊的颅内手术之一,动脉瘤破裂的死亡率很高,本文将14例颅内动脉瘤围麻醉手术期处理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28-69岁.手术均采用显微外科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2麻醉方法: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或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行BP、ECG、SPO2、PetCO2监测.麻醉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1-2mg,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1-2mg/kg,芬太尼4-5ug/kg,维库溴胺0.1mg/kg.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颅内手术患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 S100β蛋白质浓度的影响
①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颅内肿瘤手术患者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脑损伤标志物(S100β)蛋白浓度的影响。②方法随机选择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 组)和对照组(B 组)两组,每组15例。 A 组在麻醉诱导前15min 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并以0.5μg/(kg? h)维持,B 组患者泵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其他麻醉用药及剂量两组均相同。分别于全麻诱导前(T0)、手术开始(T1)、切开硬脑膜即刻(T2)、术毕(T3)、手术后1h(T4)5个时间点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静脉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检测静脉血 E、NE、S100β蛋白的浓度。③结果B 组患者 E 及 NE 在 T1~T4浓度升高,与 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的 E 及 NE水平在 T1~T4时间点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A 组患者 E 及 NE 浓度在 T2~T4时间点均低于 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血浆 S100β蛋白在 T1~T4时间点均显著升高,与 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患者 S100β蛋白在 T1~T4时间点低于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 P <0.01)。④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降低颅内手术患者血浆 E、NE 和血浆 S100β蛋白浓度,起到脑保护作用。
-
眶上神经撕脱术治疗第一支三叉神经痛远期疗效分析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不明,多发于中老年人,痛苦十分严重的常见病.治疗方法有:药物、针灸、封闭、理疗、三叉神经撕脱术、射频温控热凝术、颅内手术等.前4种方法简便易行,但复发率高,不能彻底解除患者的痛苦;采用外科手术行颅内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及微血管减压术,疗效较好,但手术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许多患者不愿意接受开颅手术.射频温控热凝术是目前好的治疗方法[1].我科在1993年开始对原发于第二支及第三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对原发于第一支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眶上神经撕脱术,现选取从1998年开始应用眶上神经撕脱术所治疗原发于第一支的三叉神经痛病例185例,经过5年随访,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
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麻醉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在颅脑手术中应用利多卡因-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28例,本组颅内手术的病例术中循环稳定,颅内压不高,手术结束后无呛咳、躁动,清醒较彻底,此法对颅脑手术有一定的优点,现报告如下.
-
浅谈层流手术室的使用和管理
层流手术室是指采用空气洁净技术对微生物污染采取程度不同的控制.以达到控制空间环境中空气洁净度使之适于各类手术之要求;并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创造一个清新、洁净、舒适、细菌数低的手术空间环境,使患者在手术时组织受到尽可能少的损伤,并大大减低感染率,尤其是颅内手术和烧伤手术,保证患者术后能更快、更好地恢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层流手术室已被普遍使用,它能有效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但空气净化系统在运行时本身并没有杀菌消毒功能,只有正确使用层流手术室才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1].我院自2005年启用层流手术室,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如下.
-
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明了,因此临床上尚缺乏针对病因的生物性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采用外科治疗,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有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内感觉根切断术、血管减压术及射频热凝术等[1].但由于颅内手术及射频热凝术操作难度较大且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术后仍有复发,不易被病人接受.1999年-2003年我科采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其围术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
红花注射液合小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自2000年1月~2001年1月采用红花注射液合小剂量降纤酶静脉滴注和单用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对2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龄51~78岁,平均(62.59 ±7.81)岁。均系2000年1月~2001年1月本院住院病人,经临床检查和头CT扫描确诊为大脑中或大脑前动脉区梗死,发病距治疗时间<72h,除外以下情况之一:(1)经降纤酶治疗在24h内完全恢复者,以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可能。(2)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明显。(3)活动性内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4)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结核、溃疡病活动期,恶性肿瘤。(5)脑出血,近6个月有脑梗死发作史(有明显肢体瘫痪等表现)及颅内手术外伤史。(6)已使用抗凝剂。(7)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10mmHg。⑻收缩压<100mmHg,疑为血液动力学机制所致脑梗死。
-
种植体填塞神经孔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21例
三叉神经痛在保守治疗无效时,常采用外科治疗.目前,在国内外开展的有颅外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颅内感觉根切断术、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凝术[1].但由于颅内手术及射频热凝术术后并发症多、手术风险大、术后复发率高,不易被病人所接受[2].1995~2002年,我科在传统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的基础上,采用种植体填塞三叉神经孔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21例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
颅内动脉瘤22例显微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探讨外科运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以及影响手术和愈后的因素。方法所有观察对象均选自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22例,其中包裹术1例,占4.5%;孤立术3例,占13.6%;夹闭术18例,占81.8%。结果所有22例患者治疗结束后,死亡患者1例,占4.5%;术后患者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者19例,占86.3%。结论运用显微手术在颅脑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围手术期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以期为麻醉和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将29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成颅内手术组(A组)与脊柱、脊髓手术组(B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术前、麻醉、术始、术中、术毕和术后六个时程连续监测脑血流速度.结果麻醉后脑血流速度显著下降,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下降22.78%和22.85%,搏动指数无显著性变化;TCD可监测手术对颅内压的影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颅高压和脑血管痉挛.结论TCD可监测麻醉及手术对脑血流的影响,并可监测颅内压.
-
巨大型颅鼻沟通瘤一期手术一例
患者,男,60岁,因鼻塞伴间隙性鼻出血2个月,在当地医院作头颅CT检查,提示颅鼻沟通性占位转我院。体检:神志清,全身银屑病,双侧嗅觉丧失,双侧鼻道均见肿瘤阻塞,表面呈暗红色,有少许糜烂面,易出血。头颅MRI检查发现前颅窝有肿瘤占位并破坏筛板延伸到筛窦、蝶窦及鼻腔内。直径达13cm。诊断为颅鼻沟通瘤,性质待定。于2000年5月15日在全麻下手术。手术分两步,首先开颅切除颅内肿瘤,做前额冠状切口,双额骨瓣开颅,开颅中取左侧颞骨2.5cm×4cm大小留作颅底重建修补用。术中发现左前颅底有巨大肿瘤约有7cm×6cm×5cm大小,肿瘤表面有包膜、供血丰富、脆、基底部与筛板连在一起,另一部分突入左额叶脑内,肿瘤底部将筛板破坏约有2.5cm×3.5cm大小并延伸到筛窦内,分块切除肿瘤,尽量通过破坏的筛板处切除筛窦内的肿瘤,并用菌必灭浸泡明胶海绵填入筛窦内,然后用医用耳脑胶将大于筛板破坏范围的颞肌筋膜贴覆在缺损区,将预先取下的颞骨修裁成与筛板缺损一样大小,用医用耳脑胶贴覆在缺损处的颞肌筋膜上,再将左侧的硬脑膜翻转贴在重建颅底的颞骨板上,并用脑胶粘牢。反复用含菌必灭的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将带有帽状腱膜下层的骨膜修补缺损的硬脑膜后颅骨复位关颅结束颅内手术。第二步,在左侧鼻梁与内眦间做一直切口约3cm,切除左上颌骨额突及鼻骨后外侧缘,切开鼻粘膜,然后在鼻腔镜下分块切除鼻腔内的肿瘤及两筛窦的肿瘤,在见到颅内手术中填入的明胶海绵而中止筛窦手术,沿蝶窦开口处切除部分蝶窦前壁,用取瘤钳分块切除蝶窦的肿瘤,检查肿瘤全切除后,用含菌必灭的明胶海绵填入蝶窦及筛窦腔内,结束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第15天用鼻腔镜检查鼻腔,见鼻粘膜愈合好,筛窦内填入的明胶海绵开始溶解,无肿瘤残留,无脑脊液鼻漏。病理报告:嗅神经母细胞瘤向脑膜肉瘤分化。术后20天出院,随访2个月无脑脊液鼻漏。讨论 颅鼻沟通瘤是指侵犯颅腔和鼻窦、鼻腔的颅鼻部肿瘤,其起源分为颅源型、鼻源型和骨源型。颅源型肿瘤以脑膜瘤和神经纤维瘤为主。鼻源型肿瘤除少数血管纤维瘤和感觉神经细胞瘤外,多系恶性肿瘤,且多属原发性。骨源型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良性居多,少数为恶性,如骨肉瘤。 本例为颅源型,为嗅神经母细胞瘤向脑膜肉瘤分化,比较少见。颅鼻沟通瘤因同时累及颅内、鼻窦及鼻腔,手术比较复杂。由于硬脑膜和颅骨的破坏,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脑膜炎、硬脑膜外脓肿或脑脓肿,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当高。本例我们在一次手术中分二步完成手术,获得成功。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手术的麻醉处理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随着CT技术在基层的广泛应用,超早期急诊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拯救了不少患者生命,给患者及家属减少了不少痛苦.近几年来,我院处理高血压脑出血颅内手术46例,现对其麻醉特点及围术期处理作一讨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