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中老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与预防保健

    作者:闫敏

    正常人肝内脂质含量总量占肝湿重的2%~4%,其中14%为甘油三脂,64%为磷脂,8%为胆固醇,14%为脂肪酸.各种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或5%以上肝细胞在光镜下可见脂肪小滴,称为脂肪肝.患脂肪肝时,肝内脂质积聚主要是甘油三脂(TG),常超过总脂质的50%[1].

  • 脂毒性与增龄

    作者:胡淑国;宋光耀

    脂类积聚过多会导致细胞功能障碍(脂毒性)和脂质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脂凋亡).脂肪储库在中年或早老年之后逐渐下降,并伴有脂肪组织功能失调和重新分布<'[1]>.衰老与非脂肪组织脂质积聚的生理性增加有关,这可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2型糖尿病、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增加的原因.总之,肥胖可能通过其脂毒性作用加速衰老的进程.

  • 皮质酮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内脂质积聚的量效与时效作用的观察

    作者:郑锦畅;康银辉;魏波;祝兆波;王朝军;林颢;李广盛;郭伟雄;荆凯鹏;孙欣;彭智恒

    目的 探讨皮质酮作用下离体SD大鼠成骨细胞SREBP(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modulates th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2、HMGCR(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malonate coenzyme A reductase)、FAS(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的表达改变对细胞内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次胶原酶组织消化法获得新生SD大鼠颅骨中的成骨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皮质酮作用后成骨细胞内脂质积聚的特征,以及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成骨细胞内Nile Red细胞内脂质染色可见成骨细胞内的脂质染色随皮质酮浓度的增加的逐渐增多,相同浓度的皮质酮在作用的24 h、48 h、72 h后未见明显差异;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表达在不同浓度皮质酮作用24 h后均明显增高,48 h、72 h后呈现下降趋势;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蛋白在1μmol/L皮质酮作用24 h后表达升高,48 h后与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72 h后SREBP1、FAS表达降低,SREBP2表达升高,HMGCR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超生理剂量的皮质酮能促进成骨细胞内脂质异常沉积;不同浓度皮质酮作用成骨细胞24 h后能促进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基因表达;皮质酮作用成骨细胞24 h后促进成骨细胞内SREBP1、SREBP2、HMGCR、FAS蛋白的表达.

  •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脂肪和胎盘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玲;徐焱成;杨俐;黄凤华;王细文;杨桂芬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1].GDM孕妇可伴有各种脂质代谢功能紊乱,有理论认为从母体到胎儿的脂质转运异常是导致母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但其中胎盘的作用以及脂质在其中的转运过程尚不完全清楚.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是一种反映细胞内脂质积聚及与脂肪积聚相关疾病的灵敏而特异的指标.该蛋白对脂肪组织的分化和功能非常重要,特别是与肥胖及胰岛素抵抗有关.研究认为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不同组织中相关脂肪代谢基因的表达改变.因此本研究拟探讨ADRP在GDM孕妇脂肪组织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 西罗莫司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聚的影响

    作者:李贝贝;陈压西;阮雄中;赵蕾

    目的 研究西罗莫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o)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 将棕榈酸(PA)负荷的HepG2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0.2%牛血清白蛋白(BSA) +0.16 mmol·mL-1 PA],模型组(0.2% BSA+0.16 mmol·mL-1PA+25 ng·mL-1 TNF-α),实验组(0.2% BSA+0.16mmol·mL-1 PA+25 ng·mL-1TNF-α +10 ng·mL-1西罗莫司).各组处理24h后,以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脂质蓄积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下游核糖体蛋白P70S6激酶(P70S6K)总蛋白和磷酸化蛋白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固醇调节原件结合蛋白1(SREBP1)、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 mRNA的表达.结果 在炎症状态下,西罗莫司可以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聚.同时,西罗莫司降低了TNF-α诱导的磷酸化mTOR(p-mrOR)及磷酸化P70S6K(p-P70S6K)蛋白表达: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的p-mTOR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1.00±0.20,3.11±0.60,2.38±0.50;这3组的p-P70S6K蛋白相对水平分别为1.00±0.30,3.67±0.60,1.62±0.50,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或者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西罗莫司还下调了SREBP1、ACC、FAS的mRNA表达: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的FAS mRNA相对水平分别是1.04±0.32,2.85±0.90,1.68±0.38;这3组的ACCmRNA相对水平分别是1.04±0.30,3.23±1.33,2.07±0.52;这3组的SREBP1的mRNA相对水平分别是1.01±0.16,3.85±1.30,2.82±0.57,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或者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西罗莫司通过抑制mTOR信号通路,减轻TNF-α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积聚.

  • 炎症状态下阿托伐他汀对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积聚的影响

    作者:肖亚运;吴为;周晓倩;陈压西;阮雄中;赵蕾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炎症状态下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氧化应激和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 将普通HepG2细胞分为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用100 ng·m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及实验组(用100 ng·mL+1TNF-α +10 μmol·L-1阿托伐他汀处理),3组同时负荷100 μg·mL-1低密度脂蛋白(LDL),处理时间24h-用油红O染色测定细胞内脂质含量;以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HepG2细胞脂肪酸合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基因和SREBP1蛋白表达;以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检测HepG2细胞内活性氧化产物(ROS)的含量;以比色法检测HepG2细胞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正常组与模型组SREBP1蛋白灰度值分别为1.01±0.001,1.61±0.34,这2组的SREBP1 mRNA水平分别为1.01±0.16,3.61 ±0.39,这2组的FAS的mRNA水平分别是1.03 ±0.32,1.99±0.36,这2组的ACC的mRNA水平分别是0.95±0.29,2.37±0.52.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细胞FAS、ACC、SREBP1的基因和SREBP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的HepG2FAS、ACC、SREBP1的基因和SREBP1的蛋白灰度值分别是2.95±0.92,3.99 ±1.16,2.85 ±0.91,2.94 ±0.65,实验组的HepG2 FAS、ACC、SREBP1的基因和SREBP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在炎症状态下,阿托伐他汀进一步加重了HepG2细胞内脂质的沉积.正常组、模型组与实验组的细胞ROS含量(以荧光强度代表)分别为1.00 ±0.20,1.77±0.25,3.20±0.53;正常组、模型组与实验组的H2 O2含量分别为(2.30±0.31),(4.32±0.77),(5.31±0.75) nmol·mg-1;这2组的MDA含量分别为(0.78±0.22),(1.86±0.23),(3.43±1.15)nmol·mg-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在炎症状态下,阿托伐他汀诱导HepG2细胞氧化应激,激活SREBP1/FAS/ACC通路,加重细胞内脂质积聚.

  •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研究进展

    作者:童国玉;李果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是一种重要的核转录因子,它主要调控脂肪合成和葡萄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SREBP-1c不但受到胰岛素/葡萄糖和瘦素等多种激素和营养物的调控,而且介导胰岛素对多种基因表达的调控.近研究发现,SREBP-1c的过度表达与肝脏和胰岛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质积聚相关.实验研究提示,干预SREBP-1c的不适当表达可能是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条有效途径.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作者:吴东垣;付宇;倪梓元;祝金明;崔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心血管危急重症,其基本的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破裂与血栓的形成等.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可累及全身动脉的病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即脂质积聚,其中主要是含胆固醇结晶及游离胆固醇的结缔组织;局部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及T淋巴细胞的聚集;胶原、弹力纤维及蛋白多糖等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细胞的增生[1].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密切[2],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特别是与 ACS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

  • 抵抗素上调脂肪酸转位酶表达对HepG2细胞脂质积聚的作用

    作者:罗招凡;李芳萍;程桦

    目的 探讨抵抗素在棕榈酸诱导下对HepG2肝细胞脂质积聚的作用及其对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 50 ng/ml重组人抵抗素及0.5 mmol/L棕榈酸孵育HepG2肝细胞,之后用100 nmol/L胰岛素处理,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 mRNA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膜CD36表达,尼罗红(Nile Red)染色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胞内脂质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抵抗素增加胞膜FAT/CD36含量(P<0.05),促进HepG2细胞SREBP1 mRNA表达(P<0.05),使胞内红色脂肪小滴增多(P<0.05).结论 在高浓度游离饱和脂肪酸环境中,抵抗素在基础及胰岛素刺激状态下通过上调HepG2 的CD36 表达,刺激SREBP1转录,导致HepG2肝细胞内脂质积聚.

  • 未知功能基因JAZF1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的影响

    作者:杨艳;李伶;杨刚毅;孙滨;卢春敏;苗宗玉

    目的 观察JAZF1基因(Juxtaposed with another zincfinger gene 1)过表达对3T3-L1脂肪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JAZF1 mRNA在健康C57BL/6J小鼠多种组织表达分布情况;构建JAZF1真核表达载体并瞬时转染3T3-L1细胞,RT-QPCR法检测JAZF1、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JAZF1蛋白水平;油红O染色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脂质积聚的变化.结果 转染48 h后,JAZF1转染组脂肪细胞中,JAZF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和空载组,激素敏感脂肪酶(HSL)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类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1),脂肪细胞甘油三酯酶(ATGL)、葡萄糖转运子1(GLUT1)、GLUT4 mRNA表达并无明显改变;油红O染色显示JAZF1转染组细胞内脂质积聚明显降低(P<0.05).结论 JAZFl在C57BL/6J小鼠多种组织均有表达,提示其可能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中起着一定作用.3T3-L1细胞过表达JAZF1可减少脂质合成、增加脂解,并可明显改善脂质积聚,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 维拉帕米对前体脂肪细胞3T3-L1分化及脂质积聚的影响

    作者:刘石;郭锡熔;潘晓勤;费莉;郭梅;秦锐;陈荣华

    目的:观察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盐酸维拉帕米对3T3-Ll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3T3-Ll前体脂肪细胞,在常规诱导分化方案基础上加用维拉帕米(终浓度30μmol/L),采用油红O染色各分化时段脂肪细胞,计数含脂滴脂肪细胞数.结果:维拉帕米干预后,脂肪细胞分化速度低于正常对照,虽未影响脂滴出现的时间(第4天),但含脂滴脂肪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P<0.001).结论:维拉帕米具有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质积聚的作用.

  • 血清TNF-α升高对糖尿病肾脏脂质积聚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松;朱琳;郝军;郑书深

    目的:明确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升高与肾脏脂质代谢的关系。方法 CD1小鼠按体重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50 mg·kg-1),72 h后空腹血糖大于16.7 mmol·L-1者确定为1型糖尿病模型,饲养1个月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EBP-1和ADRP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血清 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为正常对照小鼠的7.73倍。 SREBP-1和ADRP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糖尿病小鼠肾脏SREBP-1前体片段、成熟片段和 ADRP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小鼠,分别是对照组的2.31倍、1.74倍和1.72倍。小鼠血清TNF-α水平和肾脏ADRP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二者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结论糖尿病小鼠血清TNF-α升高可能是导致肾脏脂质积聚的因素之一。

  • 磁共振氢谱对胰岛素抵抗及Ⅱ型糖尿病的研究

    作者:张磊;刘彦君;金真

    磁共振波谱(MR spectroscopy,MRS)作为一种无创性测量人体内化学成分的检查工具目前正在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基础医学及临床研究,其对人体的安全性及可进行重复性检查的特点受到临床的青睐.MRS可对颅脑、肝脏、肾脏、前列腺、乳腺及心脏进行检查,还可应用于肌肉组织来对脂肪代谢进行研究.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以高血糖或糖耐量异常、肥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动脉粥样硬化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的共同发病基础.评估IR的金标准是葡萄糖钳夹试验,但由于该技术检测过程复杂,需多次采血,患者不易接受,临床上难以开展.已有研究证明肌细胞内脂质积聚与IR有关,因此利用磁共振氢谱(1H-MRS)可以检测肌细胞内脂质含量来反映胰岛素抵抗状态,这对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预测及其疗效评估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1H-MRS技术在IR及Ⅱ型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情况,重点介绍1H-MRS对骨骼肌肌细胞内脂质的测定.

  • 脂肪肝的饮食调理

    作者:邹士辉

    因为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湿重的5%,我们称之为脂肪肝.肝内积聚的脂质由于病因不同可以是三酰甘油、脂肪酸、磷脂或胆固醇酯等,其中以三酰甘油为多.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 ~ 50%或>30%)3种类型.

  • γ疱疹病毒68病毒感染对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

    作者:李青;赵蕾;陈压西;阮雄中

    目的:观察鼠γ疱疹病毒68感染对C57BL/5J小鼠肝脏脂质积聚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C57BL/6J小鼠,并用腹腔注射病毒的方法感染小鼠,处理18周后,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和肝脏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对小鼠肝脏进行HE和油红O染色,并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肪酸代谢途径中关键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单纯高脂饮食喂养的小鼠比较,病毒感染小鼠的血清白介素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含量增加(t值分别为-3.285和-6.528,P值分别为0.008和0.000),肝脏肿瘤坏死因子表达水平也升高(t=-5.234,p=0.002),肝脏组织的脂肪变性程度加重,肝脏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440和-2.967,P值分别为0.006和0.020).同时病毒感染促进了小鼠肝脏的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脂肪酸合成酶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mRNA表达水平(t值分别为-4.659,-4.210和-4.521,P值分别为0.001、0.004和0.004)和蛋白表达.结论:腹腔注射疱疹病毒能成功感染C57BL/6J小鼠,引起小鼠全身系统性和肝脏局部的炎症反应,促进脂质在肝脏的异常积聚,这可能与炎症状态下脂肪酸合成与羧化的关键基因表达异常增加有关.

  • 高脂饮食对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影响

    作者:杜琳敏;赵蕾;李青;阮雄中;陈压西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糖异生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饲养14周后处死,收集血清和肝脏组织,ELISA和酶学方法检测血清与肝脏组织中甘油三脂(tr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测定血清中胰岛素水平;过碘酸-希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肝细胞糖原颗粒;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糖异生相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葡萄糖-6-磷酸激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葡萄糖耐量实验评价小鼠胰岛素抵抗程度.结果:饲养14周后,高脂饮食组小鼠体质量较普通饮食组明显增加;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小鼠血清与肝脏组织中TG、FFA含量明显增加;PAS染色表明高脂饮食组肝脏糖原含量明显增多;基因和蛋白检测结果显示高脂饮食组肝脏组织中糖异生相关的基因、蛋白表达增加;同时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明显增加;葡萄糖耐量实验异常,血糖峰值延迟.结论:高脂饮食使C57BL/6J小鼠肝脏组织PEPCK、G-6-Pase表达增加,糖异生增加,导致空腹血糖增加,葡萄糖耐量受损.

  • 炎症对脂肪酸负荷的HepG2细胞FAT/CD36表达的影响

    作者:殷鹭;赵蕾;李青;黄爱龙;陈压西;阮雄中

    目的:观察炎症是否干扰脂肪酸负荷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脂肪酸转运蛋白/CD36(fatty acid transporter/CD36,FAT/CD36)的表达及脂质代谢.方法: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软脂酸(0.00、0.04、0.08、0.16、0.32 mmol/L)处理HepG2细胞24h.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再用油红O的方法观察细胞的脂质积聚情况.然后进一步选取0.04 mmol/L的软脂酸联合炎症因子[25 ng/m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或20 ng/ml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处理HepG2细胞24h后,观察细胞FAT/CD36的蛋白表达情况,再用油红O和酶法检测细胞内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含量.结果:软脂酸呈浓度依赖性上调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r=0.873,P=0.000)和mRNA表达(r=0.884,P=0.000)及细胞内脂质积聚.炎症因子TNF-α和IL-6能明显刺激脂肪酸负荷的HepG2细胞FAT/CD36的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值分别为0.001和0.000).油红O染色显示炎症因子TNF-α和IL-6能明显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胞内TG定量检测也显示炎症因子能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其中软脂酸联合TNF-α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9和0.037,软脂酸联合IL-6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均为0.000.胞内FFA定量检测结果与油红O染色和TG检测结果一致,也显示炎症因子能促进HepG2细胞的脂质积聚,其中软脂酸联合TNF-α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软脂酸联合IL-6组与对照组及软脂酸组相比,P值均为0.000.结论:炎症因子可以上调HepG2细胞FAT/CD36的表达并加重细胞内的脂质积聚.

  • 棕榈酸上调FAT/CD36表达致HepG2细胞脂质积聚的机制研究

    作者:谢云霞;赵蕾;张艳艳;陈压西;阮雄中

    目的 观察脂肪酸转位酶FAT/CD36在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HepG2细胞分对照组和棕榈酸组,用Western blot、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荧光定量PCR、多聚核糖体分析检测棕榈酸对CD36表达、启动子活性和蛋白翻译效率的影响;油红O染色和FFA定量测定反映细胞内脂质含量;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细胞对FFA的动态摄入.然后将小干扰RNA转染到HepG2细胞,构建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和阴性对照HepG2.用油红O染色,FFA定量和荧光显微镜观测棕榈酸负荷的转染细胞内脂质积聚和FFA摄取.结果 棕榈酸能促进HepG2细胞CD36的表达,增强其启动子活性,增加蛋白翻译效率;棕榈酸组细胞内脂滴增多,FFA含量(240.17±19.83) ng/mg明显高于对照组(144.60±53.52) ng/mg(P<0.05),脂肪酸摄取速度也明显快于对照组;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中CD36的mRNA和蛋白含量仅为阴性对照细胞的58%和50%.低表达CD36的HepG2细胞内脂滴明显少于阴性对照,FFA水平(98.38±14.18) ng/mg较阴性对照组(240.17 ±21.12) ng/mg明显减低(P<0.05),细胞对FFA的摄取也减慢.结论 棕榈酸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促进HepG2的CD36表达,导致细胞内脂质积聚.

  • TNF-α促进HepG2肝细胞脂质积聚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书梅;杨淑敏;张文龙;吕琼;叶鹏;高茹菲;梅玫;汪志红;李启富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否能够促进肝细胞脂质积聚,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将HepG2肝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TNF-α组(TNF-α 2 ng/mL或20 ng/mL)、软脂酸组(软脂酸0.08 mmol/L或0.2 mmol/L)及联合组(TNF-α2 ng/mL联合软脂酸0.08 mmol/L、TNF-α 2 ng/mL联合软脂酸0.2 mmol/L、TNF-α 20 ng/mL联合软脂酸0.08 mmol/L、TNF-α 20 ng/mL联合软脂酸0.2 mmol/L),处理24h,应用化学酶促-比色法定量检测细胞内TG含量.进一步选取TNF-α 20 ng/mL和软脂酸0.08 mmol/L,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HepG2细胞内脂质积聚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SREBP-1、FAS、ACCα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单纯TNF-α组TG含量[TNF-α 2 ng/mL组(0.344±0.093) μg/μg、TNF-α20 ng/mL组(0.329±0.068) μg/μg]分别较空白对照组[(0.192 ±0.048) μg/μg]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TNF-α 2 ng/mL联合软脂酸0.08 mmol/L组(0.451±0.096) μg/μg、TNF-α 2 ng/mL联合软脂酸0.2 mmol/L组(0.821 ±0.257) μg/μg、TNF-α 20 ng/mL联合软脂酸0.08 mmol/L组(1.032±0.286) μg/μg、TNF-α 20 ng/mL联合软脂酸0.2 mmol/L组(2.134±1.049)μg/μg]分别较软脂酸组[软脂酸0.08 mmol/L 组(0.247±0.069) μg/μg、软脂酸0.2 mmol/L组(0.341 ±0.031) μg/μg]显著升高(P<0.05);②油红0染色进一步显示,TNF-α促进肝细胞内脂质积聚.③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单纯TNF-α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epG2细胞SREBP-1、FAS、ACCα的表达均增加(P<0.05);联合组与软脂酸组相比,肝细胞内SREBP-1、FAS、ACC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结论 TNF-α促进HepG2肝细胞内脂质积聚,增加SREBP-1、FAS、ACC α的表达.

  • 中医治疗脂肪肝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李慧;徐慧媛

    脂肪肝又称脂肪性肝病,是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过多、肝细胞脂变的一类疾病.脂变的肝细胞功能下降或缺失,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加之工作紧张、运动减少、检测手段的普及,脂肪肝的诊断率不断提高,且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