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寒冷应激对大鼠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的改变
目的 现察寒冷应激后大鼠血浆血栓素B2(TXB2)、前列环素(6-keto-PGFlα)代谢改变.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2h组和-20℃4h组.后2组置于-20℃冰箱中2h和4h后,立即采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 -20℃2h组争-20℃4h组TXB2较对照组增高,-20℃2h组和-20℃4h组6-keto-PGF1α较对照组增高,但TXB2/6-keto-PGF1α比例呈下降趋势,-20℃2h组和-20℃4h组均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寒冷应激可引起TXB2和6-keto-PGF1α代谢改变.呈增高趋势.
-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6-酮前列环素内皮素、血栓素水平变化与血清肌酐尿素氮、肌酐清除率的关系
内皮素、血栓素是一种缩血管物质,6-酮前列环素是一组舒血管物质,近年来在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特别是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进展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
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血栓素、前列环素及血液流变性的研究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原产于我国,系侏罗纪的子遗植物.银杏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苷类和银杏内酯类,临床用于心脑血管及外周循环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研究证明[1]:银杏叶制剂对缺血引起的细胞凋亡有拮抗作用.为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银杏达莫注射液(XGD)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细胞的保护作用,于2004年5月至2005年5月观察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血栓素(TXB2)、前列环素(PGF1α)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
帕瑞昔布钠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通过检测血浆中TXA2、PGI2、PGE2、TNF-d、IL-1β含量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I/R组),帕瑞昔布钠5 mg/kg处理组(L组),帕瑞昔布钠10mg/kg处理组(H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L组、H组在缺血30 min前经颈内静脉分别注入经生理盐水等容积稀释的5 mg/kg和10 mg/kg帕瑞昔布钠注射液,S组及I/R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在缺血90 min及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XA2、PGI2、PGE2、TNF-α、IL-1 β含量并计算TXA2/PGI2比值.结果 帕瑞昔布钠能显著降低血浆中TXA2、PGE2、TNF-α、IL-1 β含量及减小TXA2/PGI2比值,减轻缺血侧海马CA1区损伤,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结论 帕瑞昔布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抗炎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血浆TXA2、PGE2、TNF-α、IL-1 β含量及减小TXA2/PGI2比值有关.
-
KMG03粉针剂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采用结扎大鼠冠脉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KMG03粉针剂的抗心肌缺血作用.结果:KMG03粉针剂50mg/kg和100mg/kg对大鼠实验性急性心肌缺血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在改善心电图S-T段的上移、降低血清CPK,LDH方面两个剂量组均有显著作用,在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方面,以100mg/kg组为明显.KMG03粉针剂和丹参均能保护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还能显著增加缺血心肌前列环素合成.结果表明:KMG03粉针剂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其促进前列环素合成作用可能与其抗心肌缺血有关.
-
肝硬化病人慎食鱼
肝硬化病人食用某类鱼可以诱发出血.经科学研究证实,有些鱼的鱼脂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它是一种不饱和的有机酸,二十碳五烯酸的代谢产物--前列环素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而肝硬化病人由于凝血因子生成障碍,血小板数量低,若进食含二十碳五烯酸较多的鱼,就容易引起出血,而且很难止血.
-
登革病毒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PGIS表达及PGI2分泌的影响
目的:研究登革病毒感染对人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前列环素(PGI2)的影响, 以了解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 的发病机制.方法:用登革病毒Ⅱ型感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 于感染后6、 12、 24、 48、 72、 96 h, 分别收集病毒感染的HUVEC, 用RT-PCR检测细胞内前列环素合酶(PGIS)mRNA的水平;分别收集病毒感染的上清液, 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测定PGI2 的含量.结果:登革病毒感染可使PGIS mRNA 的水平增高, 导致HUVEC分泌PGI2的量明显升高.在病毒感染后48、 72、 96 h, 与对照组比较HUVEC表达PGIS mRNA的水平和HUVEC 分泌PGI2 的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DV2感染可显著上调HUVEC中PGIS mRNA 转录及PGI2 的分泌, 导致登革病毒所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障碍, 可能与DHF/DSS的发病机制有关.
-
外周血PGI2和T细胞亚群水平与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率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GH)患者外周血PGI2水平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患者行为因素与GH复发频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在性病门诊收集确诊的GH患者,记录病史及人口学资料并采集GH复发前后患者外周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及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法测定血清中PGI2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SPSS软件分析GH复发频率与这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GH患者复发频率同外周血清PGI2水平及病史分别呈高度正相关(R=0.884)和中度正相关(R=0.59);而与外周血CD4+/CD8+比值呈负相关(R=-0.445).未发现疲劳、频繁性生活和刺激性食物同GH复发频率有明显的关系.结论 GH的病程及外周血清PGI2水平是影响GH复发频率的相关因素,降低外周血PGI2水平可望减少GH的复发.
-
骨复生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家兔TXA2-PGI2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简称ANFH)中前列环素(简称PGI2)、血栓烷(简称TXA2)的变化及骨复生对其影响及作用.方法:选用40只有兔造模,成功后分为骨复生组(A)、马氏骨片组(B)、模型组(C)和空白对照组(D).并在造模后与中药治疗后观测动物组织形态学及血浆PGI2、TXA2各项指标变化.结果:(1)激素模型组动物组织形态学检查示骨坏死发生严重.(2)中药治疗组动物组织形态学检查及指标检测示骨坏死发生较轻.结论:(1)激素造成血栓前状态,产生血管内凝血(简称IC)而导致ANFH发生.(2)骨复生可恢复TXA2-PGI2系统平衡.
-
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内异消保留灌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内异消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丹那唑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栓素B2 (TXB2)、前列环素(6-KetoPGF1a)的含量,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停药3个月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和停药3个月后不孕患者的受孕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1.6%;停药3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79.17%;停药3个月后的受孕率分别为33.33%、18.18%;两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和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②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XB2、6-Keto-PGF1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内异消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不孕患者的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中TXB2、6-Keto-PGF1a的含量有关.
-
高氟对新西兰大白兔血浆TXB2、6-Keto-PGF1α及ET-1的影响
目的 研究高氟对新西兰兔血浆TXB2、6-Keto-PGF1α及ET-1的影响.方法 2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氟组(饮含氟离子100mg/L高氟水),高脂组(饲含胆固醇5g/kg,蛋黄粉70g/kg的高脂饲料),加脂加氟组(饮含氟离子100mg/L高氟水, 饲含胆固醇5g/kg,蛋黄粉70g/kg的高脂饲料),于实验前、实验3、6个月取血测血氟含量;6个月后检测血浆TXB2、6-Keto-PGF1α及ET-1的含量.结果 新西兰白兔饮用高氟水6个月血清氟升高;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降低、血栓素B2(TXB2)含量、内皮素-1(ET-1)含量升高(P<0.05),析因方差分析表明高氟与高脂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 氟能使新西兰白兔血浆6-Keto-PGF1α含量降低,血浆TXB2和ET-1含量升高,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高脂对高氟饲料诱发新西兰兔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有协同作用.
-
前列腺素在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后,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ARF时肾血流改变原因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近几年来,前列腺素(PGS)在ARF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实验证实PGS的代谢异常与ARF关系密切,并且通过改变PGS代谢可以对ARF产生保护作用.ARF初期都有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皮质血流量少,髓质血流瘀滞及微循环障碍.许多实验表明这些改变与肾脏PGS的生成和代谢异常有关,并通过干扰PGS代谢可以影响ARF过程[1].体内前列环素(PGI2)和血栓素A2(TXA2)是两种生物活性很强且作用相反的内源性物质.近几年人们在这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PGI2、TXA 2在肾血管舒缩功能的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于食物中的花生四烯酸(AA)在组织内以磷脂结合的形式储存于细胞壁内.在受到刺激时细胞壁根据需要释出一定量的AA,经过环氧化酶的作用,形成不稳定的环氧化物PGG2和PGH2.PGH2是一个重要的枢纽性产物,可在TXA合成酶和PGI2合成酶的作用下分别形成TXA2和PGI2.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是心血管外科领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并发症.是患者能否接受手术治疗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肺动脉高压是多种细胞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上主要通过呼吸管理,应用前列环素、一氧化氮、内皮素受体抑制剂等多种药物进行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对近年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行综述.
-
浅谈TXA2、PGI2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是近年发现的生理活性极强,作用完全相反的一对血管活性物质.目前认为血小板活化与内皮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两个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进一步阐明TXA2、PGI2在DN中的作用机制,以利于新的治疗途径探索.
-
不同海拔地区正常男性成年人血浆前列环素、血栓素、降钙素和内皮素水平变化
目的:研究正常人在不同海拔地区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内皮素(ET)和降钙素(CT)水平的变化,进而探讨人进入高原后上述激素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西宁(2 260m),青藏铁路雁石坪(4 750m)两个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年男性共43例.分别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激素水平.结果:两个地区正常男性成年人血中PGI2的含量78.57ng/L±27.86ng/L、107.55ng/L±51.23ng/L(P=0.006);TXA2为135.52ng/L±63.28ng/L、750.03ng/L±406.53ng/L(P=0.000);CT为274.56ng/L±113.26ng/L、231.41ng/L±111.02ng/L(P=0.274);ET为112.26ng/L±20.32ng/L、125.95ng/L±27.06ng/L(P=0.293).结论:高海拔地区PGI2和TXA2含量升高明显,提示:它们的变化可能与人体高原胃肠的适应性和高原胃肠病的高发生率有密切关系,而在高海拔地区ET和CT的含量变化不明显.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浆TXB2、6-K-PGF1α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PGI2及TXA2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6例COPD急性发作期、缓解期17例患者血浆TXB2、6-K-PGF1α水平(TXB2,6-K-PGF1α分别为TXA2及PGI2及稳定的代谢产物,以测定其浓度来推测血浆TXA2及PGI2的含量)并以健康组10例为对照.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TXB2明显高于缓解期及对照组(P<0.01和<0.05),缓解期TXB2也不能降至正常;而发作组6-K-PGF1α浓度低于对照组.结论 TXA2及PGI2是COPD患者重要的炎性介质,二者失衡对肺血管及气道有较大的影响.
-
体外循环中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前列环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Ⅱ和前列环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免法分别于7个时点测定30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前列环素(终产物6-keto-PGF1α)水平.结果:血浆内皮素水平在转机时高于术前(P<0.05),转流中逐渐升高,停转流时达高峰(P<0.01),术后2 h及24 h逐渐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在转机时高于术前(P<0.05),转流30 min降低,主动脉开放时升高,停转流时达高峰(P<0.01),术后24 h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术前(P<0.05).6-keto-PGF1α在转流即刻显著升高,以后各时点降低.结论:体外循环期间血浆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显著增高,6-keto-PGF1α水平逐渐降低.体外循环期间加入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或前列环素合成剂有利于心功能恢复.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导致咳嗽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机体重要的血压控制系统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通过抑制循环及组织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减少末梢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血管内皮素形成,增加缓激肽、前列环素、内皮依赖舒张因子,减少醛固酮分泌,减少钠潴留,通过激肽、P物质、阿片样多肽、心钠素等作用于中枢,减少细胞因子和其他炎症趋化因子的产生.因此它能够有效治疗高血压;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心肌梗死患者心梗复发,改善预后;通过对高血压控制,减缓血管动脉粥状硬化发展进程,减少心绞痛发作;同时改善肾小球通透性,减少蛋白尿症状;它还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调节人体脂质代谢.从1977年,第一种ACEI--卡托普利被开发并用于临床至今,已有20余种ACEI广泛用于临床.据统计,在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中,ACEI类药物占近30%.
-
新生儿休克时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为探讨休克新生儿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规律及意义,采用分批观察147例休克患儿的缩血管物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肾素(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5-羟色胺(5-HT);舒血管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前列环素(PGI2)、β内啡肽(β-EP).结果显示:治疗前各种因子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表明新生儿机体对各种病理刺激的反应能力较完善.交感-肾上腺素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新生儿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前列环素物质在中度休克以TXA2增加占优势,重度休克时以PGI2分泌占优势,二者平衡失调是其特点.β-EP浓度与休克程度平行,参与休克晚期低血压成因.多数缩血管活性物质与pH值和ABE呈负相关,与PCO2和CRT呈正相关,这是缩血管效应.血压与各种体液因子无相关,只有在重度休克时才明显下降,表明血压不是早期休克的诊断指标.结论:新生儿休克时以缩血管物质分泌占优势,治疗时应以扩血管药物为主,晚期休克提倡应用纳酪酮.
-
磷脂酶A2、血栓素和前列环素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在新生儿硬肿症中的作用研究
我们测定了45例硬肿症患儿血清PLA2、LPO及血浆TXB2、6-K-PGF1α水平变化.结果:硬肿症时,PLA2、LPO、TXB2及6-K-PGF1α水平明显增加,恢复期,PLA2、6-K-PGF1α显著下降,LPO、TXB2则持续高水平;与无肺出血者比较,肺出血者PLA2、6-K-PGF1α显著升高,TXB2/6-K-PGF1α显著下降,LPO及TXB2无差别.提示:PLA2激活、TXA2-PGI2的失衡与本病及肺出血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脂质过氧化损伤与预后及肺出血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