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轻,易忽视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深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终形成血栓或微栓塞导致血管闭塞,形成腔隙性软化病灶.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为多见.我国腔隙性脑梗塞在全部脑梗塞中所占的比例为27.6%,且近年来有增多趋势.高血压、高血脂是祸首腔隙性脑梗塞发病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黏度等因素有关.腔隙性脑梗塞之所以多见于中老年人,是因为人到中年以后,血液黏滞度会增加,血脂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这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下降,加之长期高血压会引起小动脉硬化等.当这些危险因素相互叠加时,就容易出现小动脉闭塞,诱发腔隙性脑梗塞.糖尿病、吸烟等对微小血管的不良影响也是腔隙性脑梗塞发生的因素之一.
-
揭示情感压力和心脏疾病之间的关系
大脑的恐惧中心可触发炎症,引起心脏病发作.但是,减压方法可打破这种连锁反应.在大脑深部,有个小小的杏仁状区域,称为杏仁核,它参与处理强烈的情感,如焦虑、恐惧和压力.现在,项新的大脑影像学研究显示,杏仁核活动性增强如何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可增加心脏病发作风险的事件.
-
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进展
聚焦超声技术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有学者设计制造了早的聚焦超声治疗设备,并成功地进行了动物大脑深部损伤的实验.由于缺乏精确定位和监控技术, 聚焦超声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B超、CT、MRI等对医学有着深刻影响的影像学技术的出现,不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更多、更有力的诊断依据,也使临床治疗中的精确定位和监控成为可能.伴随着医学理论和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聚焦超声技术终在20世纪90年代成功地应用于临床[1].
-
简话帕金森
什么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原名震颤麻痹,是由于大脑深部特定部位的一小团脑细胞功能退化引起的中、老年人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817年,英国医生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第一次描述了这种疾病,故被正式命名为帕金森病.
-
揭开腔隙性脑梗塞的面纱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么一回事腔隙性脑梗塞是缺血性脑中风之一,它是由病理研究引用到临床的诊断名词.腔隙性脑梗塞非常多见,它的梗死面积很小,宛如小豆粒样大小新鲜或陈旧性梗塞的总称.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体积小于1.7立方厘米.它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一些部位.由于供应这些部位血液的动脉多是脑动脉的末梢,分支细小,供血范围有限,单一小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的脑组织坏死,坏死的脑组织被吸收形成小的腔隙,因此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约占脑梗塞的20%.
-
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致右侧肢体瘫2例报告
基底节是位于大脑深部、脑干之上的一群神经核,此区域出血如累及传导束,可出现病灶对侧肢体瘫患,如不累及传导束及神经核团,可无明显症状,下面报道两例肢体瘫患出现在病灶的同侧.
-
术后放疗联合福莫司汀化疗治疗成人大脑深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 总结术后放疗联合福莫司汀化疗治疗成人大脑深部低级别胶质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均为手术后的大脑深部低级别胶质瘤.所有病例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DT50~56 Gy,放疗基础上加用福莫司汀.在诱导期间,1次/周,100 mg`m-2·次-1,连续使用3周,休息5周后做疗效评估,维持期治疗每3周静脉滴注1次,共3~5次.结果 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截至2012年6月,随访时间8~60个月,2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28.6个月;有效率(CR+PR)为80%,中位生存期19.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9.9个月,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在RTOG-2级以下;福莫司汀的不良反应为1级以下血液毒性.结论 对术后放疗联合福莫司汀化疗治疗成人大脑深部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在完成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护理是必须的,患者可从中获益.
-
显微外科治疗第III脑室星型细胞瘤1例报告
第III脑室处于脑部解剖的中心位置,周围有丘脑、下丘脑、大脑深部静脉等重要结构.在这一区域手术操作,要求避免对周围血管、神经结构任何细微的损害.在保护解剖功能的同时,还要获得尽可能大的操作空间,这使此类手术成了神经外科具有较高难度的手术.我科经治1例第III脑室星型细胞瘤,获良好预后,报告如下:
-
小动脉与大动脉病变所致小的皮质下脑梗死的研究
腔隙起源于法语"La Laeune",由Dechanmbre在1838年作为病理学用语提出,指大脑深部贮满液体的小腔隙.1965年,Fisher确定了现代腔隙性梗死(lacuanr infarct)的概念,指发生在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脑干的缺血性小梗死(直径被定义为1.5-2.Ocm以下),推测主要由大动脉深穿支闭塞所引起.这些梗死灶在恢复期形成小腔隙,常见的发生部位为壳核、脑桥、丘脑、尾状核、内囊和放射冠区[1].传统上,腔隙性梗死的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小动脉脂质透明变性导致内膜增厚及管腔闭塞[1-3].
-
腔隙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4,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主要原因是大脑深部的小动脉硬化、闭塞.目前认为大血管狭窄和栓子脱落也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之一[1],颈动脉超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故成为探索脑血管病变的早期观察指标,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92例患者颈部血管超声资料,分析腔隙性脑梗死和血管病变的关系.
-
药源性锥体外系综合症
药物引起锥体外系综合症是用抗精神病药物和其它药物治疗时引起的一种副反应.锥体外系综合症主要指大脑深部的基底神经和中脑的黑质纹状体等,这些结构的锥体外系统的病变称之.此综合症临床分四种类型:①震颤麻痹症;②静坐不能症;③急性肌张力障碍症;④迟发性运动困难.这些症状令人害怕,尤其是急性肌张力障碍,会严重影响医患之间的关系.因此,医生在用多巴胺阻滞剂药物时,必须熟练地掌握锥体外系综合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预防治疗这些症状.
-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
广东珠海 阿明我父亲前不久因手脚发麻等症状去医院检查,经核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请问这是一种什么病,该如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简称腔梗)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小于2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梗.
-
双层电极探测定位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
一位已经延续10多年、每天发作30余次,属非常典型的癫痫病例患者,在其病灶潜伏于大脑深部,进行监测和治疗都有特殊难度的情况下,近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用尖端的双层电极探测法,准确地捕捉到了病灶,并成功地进行了手术.患者症状现全部消失,已于日前出院.
-
自发性小脑出血7例治疗分析
1997~2000年,我们采用甘露醇和胞二磷胆碱、脑活素联合治疗7例自发性小脑出血,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1例,年龄18~82岁.7例均有2~10年高血压病史.入院时间平均为发病后6小时.首发症状中眩晕、呕吐5例,突然昏倒1例,语言含糊伴单侧肢体无力1例,7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入院时查体,7例均呈嗜睡状态,半坐位或站立时歪向一侧.有水平性眼球震颤4例,中枢性面舌瘫3例,咽反射减弱2例,四肢肌力减弱3例,患侧肌张力减低3例,病理反射阳性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6例.颅脑CT表现:7例血肿均局限于小脑半球,其中右侧5例,左侧2例,血肿直径≥3cm2例.其中1例伴四脑室轻度受压,另1例有轻度脑积水征象.血肿直径<3cm者5例,2例同时伴有大脑深部腔隙性梗塞.
-
掌握生物钟保健益养生
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人的一天24小时生理活动都由生物钟所主宰.人体生物钟位于大脑深部,若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便于养生.
-
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类型,简称“腔梗”.它是指发生在大脑深部的某些缺血性微小梗死灶,受累的脑动脉一般直径多在3~4毫米或以下.此病多由持续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黏滞血症等导致脑内小动脉硬化、阻塞所致,但也有些患者无上述基础疾病,病因不明.梗死部位多发生于脑深部核团、脑桥内囊后肢(约占10%);脑深部白质、内囊前肢和小脑则较少发生梗死.
-
基底节及丘脑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基底节及丘脑肿瘤位于大脑深部,虽然发生率不高,但种类很多,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缺乏特异性,难以准确定性[1].过去一直认为该区肿瘤邻近重要结构不宜手术切除,但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肿瘤可得到大部甚至全部切除;而有些肿瘤如生殖细胞肿瘤和淋巴瘤放疗效果较好[2].因此准确定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现将常见基底节丘脑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问题做一简要探讨.
-
侧脑室肿瘤93例临床分析
侧脑室肿瘤,是指来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组织的侧脑室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4%,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的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困难。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已生长较大,加之肿瘤位于大脑深部,所以手术难度大[1]。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间华山医院和中山医院收治的93例侧脑室肿瘤。现报告如下。
-
脑萎缩后怎么办
有的脑梗(如腔梗,全称叫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老人在做脑部影像学检查时,除了发现梗死病灶,还会一并发现脑萎缩。对此,其家人可能有些困惑:脑萎缩了?没觉得他(她)智力明显下降啊。
-
显微手术治疗侧脑室肿瘤8例报告
侧脑室肿瘤是指来源于侧脑室壁、脉络膜丛以及异位组织的侧脑室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总数的1.4%,占脑室系统肿瘤的44.7%.侧脑室肿瘤生长缓慢,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当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已经很大,加之肿瘤位于大脑深部,所以手术难度大[1].本院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侧脑室肿瘤8例,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现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