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桶装饮用水净含量检验方法的改进
本文主要对《瓶装饮用纯净水》GB17323-1998标准中净含量的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按照GB17323-1998标准规定,净含量试验方法为:在(20±2)℃的条件下,将水样沿容器壁缓慢倒入量筒中,读取容积数。在实际检验中2 L容积的量筒是常用量筒中较大体积的玻璃量器,如按标准检验18.9 L的桶装饮用纯净水,就要多次重复进行试验,极为不方便,而且会造成多次读数误差甚至检验失误,试样洒落。笔者根据日常检验,对净含量检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以解决以上易出现的问题,确保桶装饮用水净含量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无水乙醇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治法:确定疼痛部位,按神经分布区相应脊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置管,妥善固定导管.常规注入1%普鲁卡因5 ml,确定所阻滞平面是否达到止痛范围,而且1小时后注入无水乙醇不会引起剧痛.一般常用量是5 ml,1次注入24小时后疼痛消失,可拔除导管,如仍有疼痛可再次注射5 ml.
-
鸡血藤治疗银屑病
鸡血藤,苦温,入肝肾经.功用行血补血,通经活络.常用以调经,治疗风湿筋骨疼痛.余临证以鸡血藤为君药治疗静止期及消退期银屑病37例,均收到满意效果.常用量为30~50g.
-
重用玄参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玄参具有清热凉血、滋阴解毒之功.常用量是10~15g,若遇眼部带状疱疹者,重用玄参至30g,则疗效颇捷.郭某,男,58岁.2011年3月5日初诊.自述左眼睑红肿、伴流泪,左侧头痛.检查:右眼正常,左眼视力0.5,左眼睑肿胀,皮肤表面有簇状疱疹,触之痛甚,左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部有少许小点状炎性浸润,舌质红、苔黄,脉数.中医诊断:风赤疮痍(风火上攻型);西医诊断:眼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
术后硬膜外自控与非自控镇痛效果比较
吗啡用于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并发症较多,特别是呼吸抑制,可危及病人生命,影响临床应用范围.为减少并发症,将1次给常用量2 mg与自行分次给药进行比较,发现后者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
警惕碳酸锂引起蓄积性中毒
碳酸锂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躁狂症药,但是它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关系密切,常用量和中毒量比较接近。
-
针刺治疗磷酸可待因依赖者稽延性戒断综合征3例
近年来一些地区的青少年流行用可乐搭配一些含有磷酸可待因成分的"止咳水"一起饮用.磷酸可待因是一种阿片受体激动剂,常用量引起依赖性的倾向较其他吗啡类药弱,但长期反复饮用可产生依赖性.因此断药后也会出现戒断症状.现针对来我院接受戒断治疗的部分此类依赖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进行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几例如下.
-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中药细辛出自<神农本草经>"上品",药性辛温,既能外散风寒,祛风止痛,又能内祛阴寒,有温肺化饮、镇咳祛痰的功效,临床用于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等症,属常用中药.细辛虽属常用中药,但因其毒性较大,用量过大则会导致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所以中医早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我国历版药典也均规定其常用量为1~3g.
-
建立和实施"医院药品二次分装质量管理规范"
医院药品调配工作中,药师要事先将有些药品按常用量或协定处方量分装好,这种药品在医院被拆去原来的包装后重新分装的工作被称为医院药品二次分装.药品进行二次分装是医院药剂科的一项常规工作,长期以来该项工作存在许多不规范之处.
-
补阳还五汤进入兔血清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为研究补阳还五汤进入兔血清中的化学成分.作者按临床常用量的10倍剂量,连续给药3 d,后1次给药后2 h从颈总动脉插管取血,血液离心得血清样品.甲醇超声提取兔血清冷干粉样品,利用RP-18柱色谱法分离含药血清的甲醇提取液;利用HPLC-DAD法分析给药血清样品分离流份与空白血清样品化学成分的HPLC图,确定含药血清特有的色谱峰;利用HPLC/MS,UV等方法鉴定给药血清特有色谱峰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确定含药血清特有色谱峰32个,已鉴定了其中3个色谱峰的化学结构.
-
怎样理解--"剂量""常用量""极量""致死量"
-
警惕抗感冒药引起的肝毒性
抗感冒药大部分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醋氨酚),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的代谢物,因常用量不良反应少而成为临床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尤其适用于阿司匹林过敏、不耐受或不适用的病例,如血友病、水痘或其他出血患者,以及患有轻型消化性胃溃疡或胃炎的患者[1].
-
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症状8例
甲氧氯普胺又名灭吐灵、胃复安,是临床各科常用的止吐药,并能促进食管及胃的蠕动,加速胃的排空,改善胃功能,应用较广.但该药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自1993年10月至1998年6月,我们遇到8例因消化不良或胃肠炎而有反酸胃胀、呕吐的患者,均在1次或数次常用量给药后发生锥体外系症状,现报告如下.
-
柴草瓜果篇
柳枝属杨柳科落叶乔木柳树的枝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高山、平原、沙丘、坡地、水边都有生长,既能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又能入药,全年可采。柳枝性味苦寒,归胃、肝二经,具有祛风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常用于风湿痹痛、小便淋浊、黄疸、风疹瘙痒、疔疮、丹毒、龋齿及牙龈肿痛等病证。煎汤内服常用量为15~30g,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熏洗。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柳枝主要含水杨甙,水杨甙可作苦味剂,局部作用于胃,吸收后部分变为水杨酸,可解热镇痛,随即很快水解为水杨甙元,水杨甙元4%~10%浓度可作局部麻醉用,无毒副作用。
-
中草药板蓝根的临床应用
板蓝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根,草大青的根以及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和根.板蓝根味:苦、寒,它有靛甙,β-谷甾醇,氨基酸等成分,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抗钩端螺旋体及解毒作用,中药大辞典称板蓝根能"清热、解毒、凉血,治流感、流脑、乙脑、肺炎、丹毒、热毒发斑、神昏吐血、咽肿、火眼、疮疹"等症,充分肯定它广泛的效用.板蓝的叶,即中药的大青叶,也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良药,对流感、肝炎、菌痢、肺炎、胃肠炎、口疮、以及各种出血(热毒内盛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常用量15-40g.下面就板蓝根及其叶在临床防治作用春季常见病方面的作用及方法作以介绍:
-
杨浩观对药经验拾贝
杨浩观先生是卫生部确定的全国500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今年90岁,蜚声津门数十年。先生临床经验丰富,使用对药很有心得,本文仅就其部分对药作一简介。1 金果榄与挂金灯金果榄苦寒,归肺经,能清热解毒,兼滋阴津,常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口腔炎、腮腺炎、痈疽疔疮及肿毒初起等证。挂金灯酸寒,归肝脾肺经,能清热解毒,利尿,兼清虚热,常用于咽喉肿痛、骨蒸痨热等证。二药相配,寒凉清热,解毒利咽,久用而无伤阴之弊,先生常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炎,常用量均为5~10g。
-
近年来有关细辛用法用量研究的综述
细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药性辛温,既能外散风寒、祛风止痛,又能内祛阴寒;有温肺化饮、镇咳祛痰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风湿痹痛,痰饮咳喘等症.细辛虽属常用中药,但因其毒性较大,用量过大则会导致呼吸中枢完全麻痹而死亡,所以中医早有"细辛不过钱"的说法,我国历版药典也均规定其常用量为1~3 g.
-
猴年话“猴药”
猴樟又名香樟、楠木、猴挟木,为樟科植物猴樟的根皮或茎皮,是一种生于山野丛林中的植物,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等地,亦有人工栽培。其性温,味辛,根、干、枝、叶均含挥发油,以根部含油量高。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黄樟醚,还含柠檬醛、莰烯、芳樟醇、樟脑、桉叶素、丁香油酚等,具有祛风除湿、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吐泻腹痛、腹中痞块、疝气疼痛等症。《贵州草药》载:猴樟“驱风,行气,温中,镇痛”。《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亦载其:“茎皮治烧伤,烫伤。”猴樟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5克,亦可外用,研末调敷或研末酒炒布包作热敷用。
-
漫谈平胃散
平胃散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为煮散,现代多改为汤剂煎服.其药物组成及临床之常用量如下:苍术15克,姜厚朴、陈皮各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
猴年话“猴药”
猴柿猴柿学名大苞蔷薇,别名长毛卦、刺柿,为蔷薇科植物硕苞蔷薇的根,性温,味甘,入脾、肾二经,具有祛风活血、通经补肾、固涩止痢的功效,主治疝气、遗精、脚气、下肢水肿、风湿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久泻久痢、脱肛便血、虫积腹痛等症.《福建民间草药》称其:“化气消疝,涩精益阴.”《闽东本草》载:猴柿“治腰脊无力,四肢酸软,遗精,疝气”.可煎汤内服,常用量为9~18克,鲜者可用至60~1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