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杂志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현대생물의학진전
- 主管单位: 黑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6273
- 国内刊号: 23-154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MRI在喉癌术前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MRI在喉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4例行电子喉镜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为喉癌的患者行术前MRI扫描,根据图像资料判断肿瘤侵及范围及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同时进行术前分期、分型,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分型对照研究.结果:术前MRIT1期27例,其中25例经病理证实为T1期,2例为T2期,准确率为92.6%;术前MRI T2期3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35例为T2期,3例T1期,1例T3期,准确率为89.7%;术前MRI T3期2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25例为T3期,4例T2期,准确率为86.2%;术前MRIT4期17例,其中经病理证实15例为T4期,2例T3期,准确率为88.2%;MRI术前T分期总准确率为87.7%.N1期准确率为81.8%,N2期准确率为94.1%.结论:MRI图像能很好地显示喉癌肿块的侵及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等,对喉癌的术前分期、分型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
不同治疗方式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对照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保守治疗组24例;手术治疗组128例,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23例、外固定架23例、髓内固定28例(包括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PFN)、Gamma钉等)、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26例、股骨近端锁定钢板(the locking compress plate,LCP)28例.对各种治疗方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保守治疗组(t=8.045,7.583,8.673,8.023,8.672,X2=9.124,4.809,6.603,4.276,14.444,P<0.05);各手术组之间比较:各组卧床时间无显著差异(F=0.241,P>0.05),外固定架组和LCP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优于其余各组(P<0.05);保守组术后Harries评分低于手术组.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并发症较少;外固定架创伤较小,LCP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疗效较好,其中LCP可作为优先考虑方案.
-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析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不仅使用脑蛋白水解物,还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变和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下降(P<0.05),且同期相比,治疗组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
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及对不同程度关节炎Lequesne评分的影响,为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盐酸氨基葡萄糖和塞来昔布联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equesne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为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equesn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Lequesn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Lequesn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塞来昔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
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的可靠性研究
目的:通过测试正常听力青年男女的听觉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和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探求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的可靠性.方法:选取32名64耳听力正常的青年人作为受试者,对其进行纯音听阈、ASSR及四个0.5、1、2、4k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测试,并记录0.5、1、2和4kHz四个频率纯音阈值及ASSR及四个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结果:ASSR在0.5、1、2和4kHz四个频率的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64、0.81、0.79、0.85;0.5k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ASSR阈值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其余3个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ASSR阈值没有统计学差异,0.5k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阈值与纯音听阈阈值相关性系数为0.81.结论: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具有较好的相关性,0.5kHz单频刺激声稳态诱发反应可以提高0.5kHz ASSR阈值与纯音听阈的相关性.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的效果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的疗效,分析栓塞剂的选择及合理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30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造影检查,使用丙烯酸微球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动脉造影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找到并成功栓塞42支出血的支气管动脉,28支采用单独丙烯酸微球栓塞治疗,14支行丙烯酸微球与明胶海绵条联合栓塞治疗.栓塞术后随访1年,所有患者栓塞术后均无再次咯血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急诊动脉栓塞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合理的选择和使用栓塞剂是确保栓塞治疗成功的的关键.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300例采用腹腔镜行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其中11例行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结果:因腹腔内出血中转4例,腹内脏器损伤2例,腹腔严重粘连3例,气腹造成难以控制的高碳酸血症1例,器械损伤1例.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接受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中转开腹手术率,主要与患者原因、术者原因和器械原因有关.
-
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变化的影响
目的:监测几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对肺炎克雷伯杆菌低抑菌浓度(MIC)变化情况,在临床工作中帮助选择合理的初始化抗菌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拉氧头孢钠、左氧氟沙星及头孢他啶5种常用的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作为初始经验性治疗方案,使用随机法将5种抗菌方案分配到5个观察组,5个观察组于2011.07-2012.07间各自采集HAP患者痰标本,筛选出其中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资料,并于2012.08-2013.08间分别使用1种拟定的抗菌治疗方案进行HAP的初始化治疗.使用Crystal Ball软件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上述5种药物常用方案的两个阶段的累计反应分数(CFR),比较其效果.结果:(1)在按规定方案治疗1年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拉氧头孢钠、左氧氟沙星组有效率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头孢他啶组固定初始化治疗1年后有效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37);(2)对各科室初始化方案再次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对比后发现头孢他啶方案CFR较前下降明显,其余方案CFR差异小.结论:蒙特卡罗模拟法可计算出用药方案达到药效学指标的概率,以CFR为标准可以更为直观的选择经验性治疗方案,并有效的监测细菌耐药性的变化.
-
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肿瘤标记物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相关血清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CA72-4)及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CD3、NK、CD4、CD8、CD4/CD8,结合长期随访,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预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指标均存在异常,Mann-Whitney检验分析显示外周血CD4 T细胞亚群和CEA呈显著负相关(r=-0.460,P=0.01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CD4(P=0.021)和CA72-4(P=0.012)水平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CD4(P=0.008)和CA72-4(P=0.010)是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免疫细胞亚群及血清肿瘤标记物短期内仍存在异常,高水平CD4和低水平CD72-4与患者预后良好显著相关.
-
西北地区无痛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西北地区开展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方法的优越性.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给予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法,经喉罩人工辅助通气,B组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方法为利多卡因氧气加压口鼻面罩雾化,鼻腔、气管内滴药,连续观察患者在支气管镜诊疗前、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术中、术后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镜操作前、中的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改变,心率、血压有所升高,术后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支气管镜诊疗时可以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优于常规局麻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紫杉醇、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紫杉醇(PTX)、长春瑞滨(NVB)两药与顺铂(DDP)联用方案对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TP方案和NP方案两组,每组30例.TP方案组:顺铂25mg/m2,d1~d3,紫杉醇175 mg/m2,d1;NP方案组:顺铂25 mg/m2,d1~d3,长春瑞滨25 mg/m2,d1和d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结果:TP方案有效率56.7%(17/30),中位缓解期7.5个月.NP方案有效率53.3% (14/30),中位缓解期7.7个月.组间疗效及缓解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TP与NP方案组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26.7%、76.7%、56.7%、43.3%和26.7%、76.7%、56.7%、43.3%,两方案血液毒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及关节肌肉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0.0%、13.3%和16.7%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长春瑞滨与顺铂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耐受,都可做为晚期乳腺癌治疗的一线用药方案.
-
不同干预措施对兔抗谐振后血清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4Hz谐振频率下不同干预方式对兔抗谐振后血清代谢标志物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6-酮前列腺素1α(6-keto-PGF 1 α)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75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3个谐振干预实验组,每组15只,分别于实验的2、4、6周从每组随机抽取5只在清晨空腹状态下经耳缘静脉穿刺抽取5mL静脉血,测定血清BALP、6-keto-PGF 1α及MDA含量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谐振干预3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谐振干预1、2组血清BALP、6-keto-PGF 1α第4周开始升高,MDA含量从第6周开始升高且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正常对照组、谐振干预3组血清BALP、6-keto-PGF 1α和MDA的含量在第4、6周降低且谐振干预1、2组与谐振干预3组同期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干预对谐振引起的下腰痛早期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以PEP加工成大小不同空心棉球组成表面凹凸不平的座垫对于防治下腰痛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浮游细菌群落变化对锥状斯氏藻藻华的影响
目的:本实验以大亚湾原发性锥状斯氏藻为例,采集野外样品,分析藻华不同时期主要菌群的结构和环境样品的硫化物与赋存形态.方法: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藻华发生过程中浮游细菌群落相似程度的情况,得到差异显著的浮游细菌类群.选出代表类群的样品进行16S rDNA高变区测序,获取浮游细菌的分类结果及相对丰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浮游细菌、藻、硫化物两两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早期藻华以Enterobacteriaceae为主导,各优势菌群(Enterobacteriaceae:Alteromonadaceae:Rhodobacteraceae)的比例约为8:1:21,硫元素主要以DMS形式存在;而后期A lteromonadaceae成为优势物种,各优势菌群的比例转变为3:5:25,硫的赋存形态由DMS转变为DMSO;Rhodobacteraceae在藻华的前期与后期均以优势种存在.本实验还发现藻华不同时期4种与藻呈正向相关的细菌,以及8种对藻起负向调节作用的细菌,它们在藻华生消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结论:菌群的组成性改变与藻华生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对藻类的硫代谢产生影响.结果的获得有助于认识藻华微生物学过程中硫代谢的生态学功能,拓展锥状斯氏藻藻华的理论认识.
-
NUCB2/nesfatin-1对小鼠摄食行为的调控及机制
目的:探讨NUCB2/nesfatin-1对小鼠摄食行为的调控及机制.方法:利用侧脑室埋管,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探讨侧脑室和外周注射nesfatin-1对小鼠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nesfatin-1 (0.3 μg,1μg,3μg),注药后4h夜间进食量明显减少,且呈显著剂量依赖关系(t=2.61~4.78,P<0.05~0.01),侧脑室注射3μg nesfatin-1,小鼠前3小时累积摄食量明显降低((t=8.69~10.73,P<0.01),且持续降低12小时(t=2.64,P< 0.05),同时餐间间隔时间明显延长(t=2.66,P< 0.05),每分钟/1-4h进食量明显降低(t=2.63,P< 0.05),且进食每克食物所用时间明显增加(t=3.02,P<0.05).在下丘脑弓状核,外侧区和背内侧核均有NUCB2/nesfatin-1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皮下或腹腔注射nesfatin-1,小鼠进食量和进食行为均无显著改变(P>o.05).结论:中枢nesfatin-1可抑制小鼠摄食行为.
-
糖尿病大鼠脊髓内高迁移率族蛋白-1参与调节机械性痛敏的机制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在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参与糖尿病性机械性痛觉过敏的具体机制,进一步阐明糖尿病性痛的机制,为糖尿病疼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6),分别为正常大鼠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糖尿病7d组、14d、21d和28 d组.通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内HMGB1 mRNA的表达情况.(2) 24只SD大鼠分成4组(n=6)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在造模后第28 d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 μg,检测糖尿病大鼠模型在各时间点的机械性缩足阈值.(3)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6),其中4组给予链尿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制作28d后鞘内给予生理盐水、HMGB1的中和抗体10、30和100 μg.另一组大鼠腹腔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糖尿病大鼠的对照组.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的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大鼠模型制作21d和28 d,脊髓内HMGB1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2)糖尿病大鼠鞘内给予HMGB1中和抗体30和100 μg后,可以在长达24 h的时间内扭转模型大鼠的机械性痛敏(P<0.05).(3)糖尿病大鼠造模28 d后,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30和100 μg可以明显逆转糖尿病大鼠脊髓内的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P<0.05).结论:糖尿病大鼠脊髓内HMGB1显著上调,鞘内给予HMGB1的中和抗体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内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而扭转糖尿病大鼠的机械性痛敏.以上结果提示,脊髓HMGB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机械性痛敏状态的维持过程.我们的研究对脊髓HMGB1参与糖尿病大鼠的疼痛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糖尿病性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DMBA诱导树鼩乳腺肿瘤(中缅树鼩)
目的:建立一个合适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将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7,12-二甲基苯并蒽(7,12-dimethylbenz anthracene,DMBA)在实验中能诱导大鼠产生乳腺肿瘤.树鼩的基因的结构与人类的相似程度比啮齿类动物要高,而且树鼩的自发性乳腺癌已经有被报道,因而树鼩很有可能是研究乳腺肿瘤更合适的动物模型.因此我们想用致癌剂DMBA诱导树鼩产生乳腺肿瘤而建立树鼩的乳腺肿瘤模型.方法: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十只在分娩之后失去幼崽的雌树鼩,其中一半的树鼩在腰部双侧乳房的脂肪垫注射100 mg/kg的DMBA,其余的树鼩作为对照组没有作DMBA处理.对生成的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的形态特点分析以及免疫组化化学法测定Ki-67、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钙粘蛋白、P120连环蛋白的表达.结果:通过诊断在DMBA处理的树鼩中,5分之1发展浸润性导管癌,其余发展成原位导管癌.结果还证明了诱导出来的乳腺肿瘤的形态学和病理学特征与人类的浸润性导管癌相似.结论:结果显示我们采用DMBA注射失去幼崽的雌树鼩的乳腺来诱导乳腺肿瘤是有效的,诱导出来的肿瘤组织学特征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诱导的肿瘤组织表达目前人常用的乳腺癌相关分子生物学标记,并且表达情况与人的乳腺癌相似.这表明了DMBA诱导树鼩乳腺癌可以提供一个适合于研究人类乳腺癌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的动物模型.
-
稳定表达p120ctn的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p120ctn的A549细胞株,以研究p120ctn蛋白在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分子克隆,将pcDNA3.1多克隆位点插入Flag标签的编码序列,得到pcDNA.Flag表达载体.然后PCR扩增p120ctn的编码序列,插入Flag标签下游,构建pcDNA.Flag-p 120ctn质粒,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将pcDNA.Flag-p120ctn质粒转染到肺癌细胞A549中,通过G418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细胞株,免疫印迹法检测p120ctn的表达.结果:本文构建了融合有Flag标签的p120ctn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到A549中,免疫印迹结果表明p120ctn蛋白在A549细胞中高效的表达.结论:本文成功构建了稳定高表达p120ctn的A549细胞模型,为深入研究p120ctn在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微淋巴管收缩特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HR)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微淋巴管收缩的特性.方法:取8周龄Wistar大鼠、8周龄SHR(SHR8W)和13周龄SHR(SHR13W),麻醉、固定并暴露肠系膜后,微循环显微镜下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并录像;回放录像,计算微静脉白细胞滚动数和滚动的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间(Rolling leukocyte-endothelial contact time,RLECT),用VasTrack自动测量系统对微淋巴管口径进行动态测量,并计算微淋巴管收缩特性指标.结果:SHR13W的白细胞滚动数显著低于Wistar; SHR8W和SHR13W的RLECT均显著低于Wistar,且SHR13W的RLECT显著低于SHR8W;进一步按照管径分级后,三组间白细胞滚动数在10~20 μm管径级别下未见差异;各个管径级别下,SHR8W和SHR13W的RLECT均未见差异.SHR13W的淋巴管收缩分数显著低于Wistar和SHR8W;SHR8W及SHR13W的总收缩活性指数均显著低于Wistar; SHR1 3W的淋巴管动力指数显著低于Wistar.结论:SHR肠系膜微静脉白细胞滚动数及RLECT减少,其中白细胞滚动数在不同管径级别微静脉中的分布不均匀,而RLLECT随SHR周龄降低,意味着SHR淋巴管收缩功能降低.
-
sTACI-Fc-Myc重组质粒的构建、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目的:构建sTACI-Fc-Myc重组质粒,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活性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PCR法获得sTACI-Fc-Myc重组片段,然后把融合基因片段与原核载体pET28a连接在一起,并构建pET28a-sTACI-Fc-Myc重组子,并转入BL21(DE.3)中进行表达,用蛋白A凝胶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及酶联免疫吸附剂(ELISA)法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获得了sTACI-Fc-Myc重组质粒,且该质粒可以在BL21(DE3)中表达,亲和层析柱纯化后纯度可达到95%以上,与BAFF的结合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浓度达到5 ng/μL时,两者的吸附达到饱和.结论:成功构建了sTACI-Fc-Myc原核表达载体,并使有生物学活性的融合蛋白在BL21(DE3)上获得了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并筛选高活性BAFF拮抗肽奠定了基础.
-
不同浓度尼古丁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纤维结合蛋白合成的作用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尼古丁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Fs)增殖及纤维结合蛋白(Fn)合成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50 ng/ml,250 ng/ml,500 ng/ml,lμg/ml,2μg/ml,3μg/ml)作用于PDLFs,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Fn合成含量.结果: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下:人PDLFs的增殖均被抑制,且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250 ng/ml~3 ug/ml的尼古丁有明显抑制人PDLFs增殖的作用(P<0.05),3 ug/ml尼古丁显示出强的抑制增殖作用(P<0.01);人PDLFs的G0-G1期、S期、G2-M期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周期分布比例逐渐增高,S期和G2-M期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呈浓度依赖性;人PDLFs合成Fn逐渐减少,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50 ng/ml~3 μg/ml的尼古丁均有明显抑制人PDLFs合成Fn的作用(P<0.05),其中3μg/ml抑制作用强.结论:尼古丁抑制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及Fn的合成,呈浓度依赖性,并影响其细胞周期的进程,进而影响牙周新附着的形成,加重牙周病的病情.
-
PET脑血流量测量方法和临床应用进展
脑血流量测量对于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ET是基于正电子示剂技术无创性、精确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正日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按照PET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和使用的正电子示踪剂不同,其测量方法分为平衡法、放射自显影法和动力学方法三种.18O-H2O示踪剂PET测量脑血流量被认为测量脑血流方法的“金标准”.随着PET设备分辨率提高、新的图像重建方法使用和PET与MRI图像融合技术不断成熟,18F-FDG首次通过、采用图像衍生动脉输入函数(imagederived arterial input function,IDAIF)替代动脉抽血样精确测量脑血量方法受到广泛重视,有可能逐步取代高成本的18O-H2O测量脑血流量.PET无创、方便和精确测量脑血流量的方法在临床应使用有助于脑血管性疾病、脑肿瘤和脑退行性病变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个性化医疗.本文介绍PET脑血流量测量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进展.
-
生长分化因子-15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研究
生长分化因子-1 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是转化生长因子超家族的成员之一.近年来有实验室及临床研究发现,生长分化因子-15在心肌缺血或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高表达,并减少心肌细胞坏死的数量,抑制缺血心肌细胞的凋亡.在心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生长分化因子-15高表达或给予外源性生长分化因子-15可抑制心肌肥厚及心脏扩大,保护心功能.而在临床研究中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生长分化因子-15增高,与部分心血管的危险因素存在相关性,对患者的预后有提示作用.
-
环氧合酶-2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我国胃癌发病人数居全球首位,其发生机制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是研究重点.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过度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随着COX-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的深入,COX-2已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新的靶点.近年来,针对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细胞周期和血管生成等靶点的抗肿瘤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因此,以COX-2为特异靶点的治疗策略有望为胃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胆管癌的诊疗现状
胆管癌是一类高度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全球发病率、死亡率显著增加.但由于发病隐匿而无法早期确诊,病因不明,治疗手段有限,有效的根治性切除率很低,并且术后肿瘤的复发率高,目前在治疗上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随着人们对其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及诊断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新的诊断、治疗方法被应用,人们对胆管癌的治疗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
-
急性肺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肺损伤(ALI)多由低氧性呼吸衰竭引起,导致高通透性肺水肿,临床上有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近十年来,针对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为探索急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指明了新的方向.个别生物标记物已在一些大型、多中心ARDS试验中得到证实.但迄今仍没有一个或一组生物标记物常规应用于临床.随着人类对ALI发病机制理解的进一步深入,或许不久的将来,生物标记物会真正应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本文将概述近年来ALI相关生物标记物的研究进展.
-
帕金森病氧化应激机制及抗氧化药物治疗进展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D发病率逐年增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PD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目前病因仍未明确,疾病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铁离子的堆积、免疫炎症等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能造成氧化性损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在促进PD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备受关注,抗氧化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为PD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本文就氧化应激引起DA神经元变性缺失的机制及抗氧化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诊疗进展
Chiari畸形(Chiari malformation)是一种以小脑扁桃体下疝入枕骨大孔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该病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主要依赖于MRI.目前,对于该病的病因、监测手段、随访条件以及治疗方法等,专家们还未能达成共识.根据Chiari畸形解剖上的异常将其分为四型,分型有利于术式的选择,尽管关于分型的争议较多,但Hans Chiari分型仍普遍被临床广为接受和应用.Chiari畸形临床表现多变,根据常见主要症状及体征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手术是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唯一有效方法,针对不同病情采用后颅窝减压术、小脑扁桃体切除及枕大池重建术、脊髓空洞分流术等,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可以得到改善.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的治疗会得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在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蛋白质寡聚化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ND)的病理特征是蛋白质聚集在细胞内或细胞外形成异常的堆积体而导致神经毒性.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BiFC)是研究ND相关蛋白质寡聚化分子机制的重要工具.与其他技术不同的是,BiFC不但可以在生理环境中对蛋白质-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可视化检测,而且能够提供详细的亚细胞定位信息.本文通过综述BiFC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其在ND研究领域中的应用进展,探讨该技术对揭示寡聚体和包涵体形成原因方面的潜力,为神经系统疾病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重要参考.
-
苦龙胆酯苷的研究进展
苦龙胆酯苷是一种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又称为苦龙苷或龙胆苦酯苷.其分子式为:C27H28O14,分子量为576.52,是已知苦的裂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目前已证明可从川东獐牙菜、印度獐牙菜、龙胆草以及辐花肋柱花中提取.辐花肋柱花是新证明的可提取苦龙胆酯苷的植物.苦龙胆酯苷具有助消化,保肝,抗皮肤肿瘤,抗黑热病等药理活性.在古代印度传统医药以及中药藏药中,苦龙胆酯苷的来源植物是治疗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一味常见的草药,如保肝、抗糖尿病等.在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兔静脉注射苦龙胆酯苷,在血中有较快的清除率(2.62±0.41 L/h/kg)和广泛的体内组织分布(1.08±0.44 L/kg);采用游离、脂质体和囊泡体形式给仓鼠用药具有明显保护肝肾功能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
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在七年制急诊医学实习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情景教学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七年制急诊医学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七年制见习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实习结束时进行分别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解释和病例分析,技能考核为心肺复苏,比较2组成绩的差别.对观察组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观察组对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的看法.结果:观察组填空、名词解释成绩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o.05),病例分析和技能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o.0l);100%的学生喜欢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法,96.7%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结论:情景教学结合CBL教学法可以提高七年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增加学习兴趣.
-
护理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护理专业学生专业价值观的现状,分析学生在专业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为开展高素质、高职业精神的护理专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护理专业价值观量表》对我院四个年级、两个层次的6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专业价值观的总体水平较高(总得分为121.4±19.24);护生对“关怀照顾”(均值为4.03± 0.87)和“利他主义”(均值为4.03±0.87)关注度高,对“行动主义”(均值为3.74±0.89)的关注度低;护生的学历、年级、自身对护理专业的选择意愿及对护理的喜爱程度影响其专业价值观水平(P<0.01).护生的性别对专业价值观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护理教育者应多方式、多渠道、分层次的加强护生的职业情感教育,帮助护生建立并发展稳定的职业价值观,从而为临床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
治糜灵凝胶剂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目的:将治糜灵栓剂(《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改为治糜灵凝胶剂,建立治糜灵凝胶剂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为制定其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依据.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治糜灵栓剂项下黄柏、苦参、儿茶、冰片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处方中的主要药味进行定性鉴别.黄柏鉴别中以甲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水(6∶3∶1.5∶1.5)为展开剂;苦参鉴别中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8∶3∶0.5)为展开剂;儿茶鉴别中以正丁醇-醋酸-水(3∶2∶1)为展开剂;冰片鉴别中以环已烷-三氯甲烷-乙酸乙酯(9∶1∶2)为展开剂.结果:薄层色谱上具有黄柏,苦参,儿茶,冰片的鉴别特征,且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色谱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性、重现性均很好.可作为质量标准的控制依据.证明治糜灵凝胶剂研究的方法可行.
-
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表达谱数据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基于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对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进行挖掘,以探究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结合人类信号网络和基因表达谱数据,设计显著差异模块筛选策略,通过功能分析,挖掘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模块,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基于网络模块的平均表达值改变量,采用两种随机方法,进行显著差异模块筛选,终获得8个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显著差异模块.结论:应用本文提出的整合筛选策略,能识别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模块,获得潜在的致病基因,并从外周血的基因表达改变来探究动脉粥样硬化致病机制,这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miR-200家族作为卵巢癌预后标志物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miR-200家族(miR-200a、miR-200b、miR-200c、miR-141、miR-429)的表达与卵巢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仔细检索搜索美国国立图书馆(PubMed),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以及ISIWeb of Science、CNKI、万方等数据库,与miR-200家族相关的卵巢癌预后的文献.检索日期为数据库的建库时间至2013年9月20日.提取与miR-200家族相关卵巢癌预后的相应数据,应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7篇研究符合入选标准,累积肿瘤组织577例.Meta分析显示,miR-200家族低表达组的合并优势比是高表达组的1.347倍(95%CI:1.052,1.725).miR-200a、miR-200c、miR-141的亚组分析结果分别为1.091(95%CI:0.718,1.659)、1.285(95%CI:0.765,2.161),1.122 (95% CI:1.043-1.208).miR-200家族、miR-141与卵巢癌的预后之间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18,P=0.002).结论:miR-200家族在卵巢癌的预后判断中可能起到预后标记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