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慢性输卵管炎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MRI鉴别诊断

    作者:徐嘉璐;孙明华;朱家樑;黄群英

    目的 探讨MR检查对于慢性肉芽肿型输卵管炎与原发性输卵管癌(PFT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输卵管肿块型病变的MRI征象,其中慢性肉芽肿型输卵管炎7例,PFTC 12例.所有病例均在GE1.5TMR上扫描,包括FES T1WI、FSE T2WI、LAVA及DWI(b=800)序列.结果 7例(双侧1例)慢性肉芽肿型输卵管炎MRI表现为附件区肿块8个,不规则形8例;囊实性7例,实性1例;患侧输卵管扩张6例;输卵管积液T1WI高信号(非出血)5例.DWI检查多呈高低混杂以高为主的信号,平均ADC值为(2.20±0.24)×10-3mm2/s,增强后实性成份强化.12例(双侧2例)PFTC MRI表现为为附件区肿块14个,腊肠状8例,不规则形6例;囊实性5例,实性9例;患侧输卵管扩张12例;输卵管积液T1WI高信号(非出血)2例.DWI上多呈较均匀高信号,平均ADC值为(0.93±0.12)×10-3mm2/s,增强扫描实性成分主要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MR常规序列结合LAVA动态增强及对输卵管肿块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MRCP和DWI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导管腺癌

    作者:裴新龙;谢敬霞;刘剑羽;苏静

    目的 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鉴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和胰腺导管腺癌(PDAC)的价值.方法 21例经证实的AIP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治疗前MRCP检查,其中11例行DWI检查,同时回顾性分析30例经证实的PDAC患者MRCP和DWI检查,以及3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上腹部DWI检查.观察AIP和PDAC病灶形态以及胰管、胆管形态,比较AIP、PDAC、对照组DWI表现,计算各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对照.结果 AIP多表现为弥漫性或混合多病灶、腊肠样肿胀、胰周包壳、病变段胰管多表现为渐进性或多节段狭窄,胰管多数贯通病变,病变远端胰管多无扩张或轻度扩张小于5 mm,胰腺段胆管多呈渐进性或胆管多发狭窄.30例PDACA病灶均表现为结节状,病变段胰管多狭窄闭塞,狭窄远端胰管扩张大于5 mm,常伴有胰腺实质萎缩,累及胆总管多呈截断狭窄.AIP病灶ADC值显著低于PDAC病灶(P<0.叭).结论 MRCP和DWI对于AIP和PDAC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 食管内支架脱落嵌顿致小肠穿孔一例

    作者:祝丁丁;王嗣伟

    病例资料 男,83岁,因贲门癌食管支架置入后5个月,再发吞咽梗阻感1个半月,突发腹痛半天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在我院确诊为贲门癌,并行覆膜支架(镍钛合金支架27-18-25×60mm)置入术,术后梗阻缓解.1个半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吞咽梗阻感,在外院就诊,并做上腹部CT检查,贲门处未见支架,诊断为支架脱落,未再做相关检查及特殊处理.

    关键词:
  • MRI诊断中孕期部分性葡萄胎并胎盘粘连一例

    作者:张海霞;孙明华;王永祥

    病例资料 女,23岁,初孕,孕25+2周.畸形筛查B超提示:宫内单活胎,胎儿小于孕周,胎盘部分见大小不等无回声95 mm×45 mm×188 mm,考虑胎盘部分性葡萄胎可能;孕妇双卵巢呈分房性无回声,黄素化囊肿可能(右侧70 mm×143 mm,左侧72 mm×43 mm×89 mm);胎儿少量心包积液(心包腔宽度3 mm).

    关键词:
  • MRI引导定位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价值

    作者:赵玉年;唐金海;沈文荣;郭震;秦建伟;李健;顾慷;王慧华;庄珊

    目的 探讨MRI引导下定位及活检对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治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仅MRI发现为可疑乳腺癌患者21例;并采用1.5T超导MRI仪扫描,通过乳腺MRI专用定位活检仪,对这些仅MRI发现的乳腺癌病灶行MRI引导活检或行MRI导丝定位引导病灶切除活检,病理学证实这些可疑病灶就是隐匿性乳腺癌原发灶.结果 MRI检测到的21例可疑病灶.病变大小4~15mm.13个病灶呈肿块样强化,病灶强化形态:呈不规则形8个,分叶形5个;病灶强化边缘:呈毛刺状4个,不规则形9个;病灶内部强化特征:8个表现为环形强化,5个表现为不均匀强化.8个病灶呈非肿块样强化.强化病灶分布:2个呈局灶强化,2个呈线样强化,4个呈导管样强化;病灶内部强化特征:全部呈不均匀混杂样强化.18例行MRI引导导丝定位病灶切除并活检,3例行MRI引导病灶穿刺活检.病理浸润型导管癌.确诊后3例行术前新辅助化疗.13例行乳腺改良根治术,8例行MRI引导导丝定位病灶切除保乳手术.结论 通过MRI引导对隐匿性病灶行精准定位或活检,能够使部分保乳手术替代乳房切除术.

  • 多层螺旋CT肾脏灌注成像在主动脉夹层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东婷

    灌注成像是指应用一定的影像学手段检测活体灌注过程,并作定量或半定量分析,可以对研究器官的生理和病理不同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做分析,得到微循环信息.灌注成像是CT设备从形态学研究迈向功能学研究的重要一步.灌注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影像学从传统的解剖形态学向既能反映宏观大体形态,又能向揭示微观代谢和功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 肝癌微波消融后的机体免疫功能变化

    作者:黄巧胜

    近年来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大量应用于临床中,并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Tabuse等将微波消融用于肝切除的凝固止血[1,2],1994年Seki等将微波消融技术用于治疗肝癌进行了首次报道[3].

    关键词:
  • 丙酸血症的脑MRI表现及1H-MRS价值分析

    作者:程爱兰;韩连书;严永清;冯赟;曹雯君;李惠民;金彪;汪登斌

    目的 探讨丙酸血症患者脑磁共振表现及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9例丙酸血症患者均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确诊,通过脑磁共振及1H-MRS成像了解脑损害特点.9例治疗后均行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行1H-MRS检查,感兴趣区选择右侧基底节区,分析代谢产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醇(mI)在1H-MRS波峰下面积与肌酸(Cr)的比值,并进行比较.对照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6例正常幼儿.结果 9例中男7例,女2例,发病年龄为生后~2岁.脑MRI显示脑室增大4例,髓鞘化延迟3例,幕上脑白质水肿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2例,脑萎缩2例,基底节区信号异常3例,主要表现为T1Flair低、T2 Flair高、DWI高信号.3例患者右侧基底节区1H-MRS与对照组相比NAA/Cr、Cho/Cr不同程度降低,mI/Cr未见明显改变,1例患者出现双乳酸峰(Lac).通过治疗后随访MRI 3例,MRI表现好转1例,呈进行性改变2例.结论 丙酸血症患者脑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基底节区信号异常、髓鞘化延迟.长期的异常影像学改变提示神经系统呈不可逆的损害,并且1H-MRS技术能够提供更多相关的病理生理学信息,能有助于了解脑损害的程度.

  •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诊断移植肾肾小球性病变

    作者:彭川;黄漾;熊韫祎;王长希;谢晓燕;徐作峰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在诊断移植肾肾小球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移植肾患者的CEUS图像,用TCA定量分析软件拟合实质增强时的平均时间强度曲线(TIC),并输出定量参数.根据镜下是否存在移植肾小球性病变分为病变组及非病变组.比较校正后的峰值强度(PI)、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段曲线下面积(AUC of wash-in)、下降段曲线下面积(AUC of wash-out)、相对AUC of wash-out及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参数及病例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各参数的诊断效能,并计算佳临界值及该值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排除取材不足的2例,余42例病例根据病理是否存在移植肾小球性病变分为病变组(n=22)及非病变组(n=20).两组校正PI、校正AUC、校正AUC of wash-in及校正AUC of wash-out等参数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843、0.714及0.791,其诊断移植肾肾小球性病变的佳临界值分别为≤0.237(敏感性90.9%,特异性83.0%)、≤0.188(敏感性63.6%,特异性100%)、≤0.148(敏感性77.3%,特异性75.0%)、≤0.179(敏感性59.1%,特异性90.0%).结论 校正PI、校正AUC、校正AUC of wash-in及校正AUC of wash-out等参数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数值减低可提示移植肾肾小球性病变.

  • 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技术对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小龙;徐辉雄;伯小皖;徐军妹;李丹丹;唐力;张一峰;吴蓉;房林

    目的 探讨新型声触诊组织成像和定量(VTIQ)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诊断BI-RADS 4类乳腺病灶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个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常规超声及VTIQ图像资料,获得病灶内部剪切波速度(SWV)的平均值.分析良恶性病灶剪切波速度平均值之间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TIQ鉴别乳腺可疑恶性病灶的价值.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良性病灶59个,恶性病灶36个.良恶性病灶VTIQ上SWV平均值分别为为(3.03±0.86)m/s(1.35~5.75 m/s)和(5.09 ±1.52)m/s(2.56~8.59 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得到SWV值3.49 m/s为良恶性诊断佳界点,诊断BI-RADS 4类乳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34/36)、81.4%(48/59)、86.3% (82/95)、75.6%(34/45)、96.0%(48/50).结论 VTIQ技术对常规超声发现的乳腺BI-RADS 4类实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与踝外侧副韧带损伤的相关性探讨

    作者:吴俊峰;邢海龙;黄立雪;毛大为;聂文锋

    目的 探讨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对诊断外侧副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8例急性外伤踝关节MR图像,判断距骨内侧穹窿以及外侧副韧带的情况.结果 178例急性外伤踝关节中,23个踝关节发生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其中21个踝关节同时伴有外侧副韧带损伤.其余155个踝关节,MRI显示未见距骨骨软骨损伤,其中84例踝关节发生外侧韧带损伤.发生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组与未发生距骨骨软骨损伤组比较,其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91.3%及54.2%,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x2-11.4,P<0.01).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提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似然比分别为20.0%、97.3%和7.3.结论 距骨内侧穹窿骨软骨损伤大部分合并有外侧副韧带损伤.

  •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亮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是一种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新兴技术,是反映生物组织非高斯分布的水分子扩散运动的方法.它是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上的延伸,能够比DTI更加敏感的反应组织微结构的复杂程度[1].DKI技术早由纽约大学Jenson教授于2005年提出[2].

    关键词:
  • Bartholin's gland cyst巴氏腺囊肿

    作者:关键

    Key factsDefinition: Cystic dilation of Bartholin's gland.Bartholin's glands are bilateral mucin-secreting gland lying on posterolateral aspect of vulvar vestibule.Classic imaging appearance is round, well-defined, unilocular cyst lying at posterior aspect of vulva.Bartholin's gland may also give rise to abscesses,tumors, and cysts.Bartholin's gland cysts are not commonly bilateral.

    关键词:
  • MR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的可行性

    作者:孙记航;曾骐;王芳韵;田宏伟;陈诚豪;张玥;彭芸

    目的 比较基于MR 3D T1序列图像与常规CT图像的心脏形态指标的相关性,评估MR在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胸外科的漏斗胸胸畸形患儿39例,术前行胸部MR检查及胸部CT检查,在胸骨凹陷明显层面测量Haller指数、心脏指数、心脏旋转角、小心脏前后径、大心脏前后径、心脏横径.比较MR与CT测量值的相关性及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Haller指数相关系数0.92、心脏指数0.88、心脏旋转角0.87、小心脏前后径0.86、大心脏前后径0.49、心脏横径0.90,P均小于0.05,MR与CT的测算结果相关性均较好,t检验显示心脏横径、心脏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余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MR 3D T1序列图像的与CT图像对评价漏斗胸患儿心脏形态指标一致性好,可以代替CT检查来进行无创检查及远期术后随观.

  • 涎腺导管癌的CT、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卫英;江明祥;邵国良;陈波

    目的 分析涎腺导管癌(SDC)的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涎腺导管癌的CT、MRI资料(14例CT,6例MR).其中男12例,女8例,发病年龄35~72岁,中位年龄58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20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腮腺12例,颌下腺5例,舌下腺2例,颊部1例.肿瘤大径1.3~6.8 cm,平均(3.6±0.7)cm;病灶呈边缘清晰、光整的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7例;呈边缘不光整、边界不清的不规则分叶状肿块13例,其中6例病灶周围脂肪间隙模糊,3例侵犯耳前皮肤,2例侵犯咬肌,侵犯咽旁间隙、翼内肌各1例;密度(信号)均匀4例,不均匀16例(80%),14例CT平扫病灶呈低密度9例,等密度5例;病灶内见沙粒样钙化者7例;6例MRI病灶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明显强化15例(75%),中度强化3例,轻度强化2例.伴颈部淋巴结肿大者11例.结论 SDC多表现为侵袭性生长,沙粒样钙化、易坏死囊变、明显强化的肿块,并常伴有明显强化的颈部肿大淋巴结,其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的病理特征相关,CT、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病灶的范围.

  • 腮腺3D-FISP-FS序列小线圈高分辨MRI临床应用

    作者:洪桂洵;初建平;周宙;饶良俊;李树荣;潘碧涛;李竹浩;杨智云;孟悛非

    目的 探讨小线圈3D-FISP-FS序列在腮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1例腮腺病变分别采用小线圈和头颈线圈进行MR扫描,以手术所见作为金标准,比较小线圈3D-FISP-FS序列与头颈线圈常规图像显示腮腺内病变、面神经腮腺段、腮腺导管、淋巴结情况及与手术符合率.结果 头颈线圈和小线圈腮腺MR成像显示腮腺病变无显著性差异.头颈线圈常规序列面神经显示率低,小线圈结合3D-FISP-FS序列面神经腮腺段主干、颞面干、颈面干、颞面干分支、颈面干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0%、73.3%、53.3%、53.3%,与手术所见符合率为100%;腮腺导管有无受病灶侵犯或压迫,腮腺区淋巴结有无增大或形态异常亦得到准确显示.结论 小线圈结合3D-FISP-FS序列较头颈线圈常规扫描有较大优势,可以清晰显示面神经腮腺段及主要分支、腮腺导管与病变的关系.

  • 腮腺深叶肿瘤累及咽旁间隙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胡杉;梁长虹;周正根;刘于宝;黄飚

    目的 探讨累及咽旁间隙腮腺深叶来源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腮腺深叶肿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多形性腺瘤5例、腺淋巴瘤5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鳞状细胞癌1例、黏液样表皮样癌1例、多形性腺瘤内癌2例.2例行CT、12例行MRI、2例同时完成CT、MRI检查.结果 12例肿块呈椭圆形,不规则4例.16例肿瘤与腮腺间未见脂肪间隙,6例见颈动脉间隙向后侧推移,5例见脂肪帽征,1例见腮腺蒂征,13例见肿瘤位于茎突前间隙,3例见茎突包绕.根据其定位,本组术前诊断均为腮腺深叶肿瘤,并以根据其影像特点,初步推断了肿瘤的类型,可与其他咽旁间隙肿瘤鉴别.结论 累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因其发生特殊位置而具有特征性影像学征象,能协助与咽旁间隙其他肿瘤鉴别.

  • MR动态增强定量分析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

    作者:曾向廷;郑少燕;沈金辉;吴先衡;陈少贤;林斯宏;张慧红

    目的 探讨3.0T 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定量分析对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腮腺肿块病例的DCE-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7个腮腺肿块,分析各类病理类型肿块的定量参数值:转运常数(Ktrans值)、速率常数(Kep值)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值).各组各定量参数值进行Kruskal-Wallis H检验,各参数值组内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选择确定鉴别诊断的阈值并计算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恶性腮腺肿瘤、腺淋巴瘤、混合瘤、其他良性肿瘤的Ktrans值、Kep值、Ve值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627、45.409、50.938,P<0.01).恶性肿瘤的Kep值较腺淋巴瘤低,恶性肿瘤的Ktrans值、Kep值均较混合瘤高.恶性肿瘤与腺淋巴瘤之间取截断点Kep=0.98min-1、Ve=0.351,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均为75%,特异度为76.27%.恶性肿瘤与多形性腺瘤之间取截断点Ktrans=0.28 min-1,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7.85%,特异度为61.53%;取截断点Kep=0.69 min-1,诊断恶性肿瘤灵敏度为67.85%,特异度为73.07%.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有助于腮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

  • 超声弹性成像在腮腺肿物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李慧敏;马锴;胡元平;陈丽霞;周平心

    目的 探讨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腮腺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43例患者共48个腮腺肿物进行检查,将弹性图像分为0~Ⅳ级,测量病灶与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良性病变组病灶的弹性分级Ⅰ级15个、Ⅱ级15个、Ⅲ级7个,应变率比值为2.13±1.61,而恶性病变组病灶的弹性分级Ⅰ级1个、Ⅱ级2个、Ⅲ级5个、Ⅳ级3个,应变率比值为6.56±4.87,两组的弹性分级情况及应变率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Ⅲ级以上(含Ⅲ级)作为判断恶性病变的标准,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腮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72.7%,特异性为81.1%,准确性79.2%.结论 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提供了腮腺肿物的组织硬度信息,有助于腮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实时运算放大技术对血管机影像质量和剂量的影响

    作者:孙继泽;关美玉;刘晓军;郭秀波

    目的 在图像相似放大效果下,评估INFX-8000V血管机实时运算放大技术和常规FOV放大技术在图像质量和辐射水平两方面的表现,探讨实时运算放大技术在剂量优化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INFX-8000V为平台,15例神经介入手术和15例冠脉介入手术,不增加额外辐射次数,前后运用实时运算放大技术和FOV技术进行图像采集完成手术,得到A、B两组各60幅图像.请3位5年以上介入影像工作经验医师对两组图像数据进行相似放大效果和图像质量方面的目测方法检验评估.另外,利用线对卡、体模和X射线剂量仪获得对应的空间分辨率和体表入射剂量率数据.结果 与FOV相似放大率情况下,使用合适的实时运算放大因子可以实现图像质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降低一定的辐射剂量.讨论 冠脉介入和神经介入等手术使用1.4LZF实时运算放大因子不仅能使图像达到类似FOV的放大效果,而且还可以在基本不改变图像质量的情况下使辐射剂量水平少降低20%.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