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肾穿刺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探讨

    作者:胡碧芳

    目的 探讨经计算机体层定位PCN在急性梗阻积水伴肾功能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26例急性梗阻积水伴.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 26例患者均穿刺引流成功,手术顺利,引流后肾功能恢复.全部患者均行经引流管顺行造影.明确梗阻部位及病因.结论 计算机体层定位经皮穿刺造瘘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等特点,对急性梗阻积水伴肾功能衰竭的诊断与肾功能的挽救有重要价值.

  • 系统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探讨

    作者:李慧;肖子深;黄泳华;冯穗华

    目的 探讨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251例胎儿的系统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胎儿畸形175例,其中单发畸形147例,复合畸形28例.结论 对胎儿进行系统超声检查可提高胎儿畸形的检出率.

  • 医源性肾内血管损伤的介入治疗探讨

    作者:陈汉威;陈广源;邓炜;唐郁宽;肖承江;李杰贤;许向东

    目的 探讨医源性肾血管的损伤,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1例因医源性肾脏穿刺后引起的血尿患者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或超选择性肾内动脉造影,确诊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采用一般钢圈或神经介入专用微钢圈进行精确栓塞封闭瘘口或破裂口.结果 血管造影提示11例患者均为肾内型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累及肾中极动脉或亚段分枝,治疗均一次性成功栓塞瘘口、裂口.术后患者的出血、失血症状当即得到控制,肉眼血尿或血性引流液消失,心脏负荷过度症状消失.随诊1~30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复发.结论 介入治疗医源性肾内型血管损伤所致动静脉瘘或肾动脉破裂,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大限度被患者接受的方法.

  • 女性盆腔肿块良恶性的CT鉴别诊断

    作者:王锼;孙灿辉;冯仕庭;郭欢仪;王锋;汪兴响;朱龙飞

    目的 分析女性盆腔良恶性肿块的CT表现,提高CT对盆腔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盆腔肿块的CT表现.结果 良性肿块117例,恶性肿块18例.CT诊断良恶性准确度为83.0%(112/135).盆腔肿块的边缘、脂肪密度、壁结节、腹盆腔淋巴结肿大、腹水以及强化形式对盆腔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结论 CT判定盆腔良恶性肿块的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探讨

    作者:庄少鹉;沈晓元;刘丽莎;陈玉双;刘敬山;郑艺红;杨维竹

    目的 探讨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12例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损伤出血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采用明胶海绵或(和)钢丝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3-5 d肉眼血尿消失,平均随访10个月,无肾出血复发,血尿素氮、肌酐及血压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能大限度保护病肾功能,是治疗肾脏损伤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

  • 人禽流感与SARS的肺部X线表现的对比分析

    作者:蔡名金;麦伟文;冼建兴;魏立萍;张家云;林文建;陈金城

    目的 探讨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的肺部临床X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月确诊的广东省首例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的临床与肺部X线表现,并与本院2003年16例资料完整、临床确诊为SARS中的3例死亡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做初步比较.结果 本例人禽流感的肺部X线表现为左肺下叶大片状肺泡实变影,很快发展为ARDS而死亡,缺乏特异性X线征像,确诊要靠病原学-血清学阳性结果支持;但它没有SARS的肺部同性质病灶短期内病灶增大、增多等特点.结论 本例人禽流感未发现病灶在支气管内播散的证据;在大城市居住无明显与病死禽类接触史的患者发生人禽流感的事实,要引起高度警惕.

  • 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常规X线检查及诊断(附31例报告)

    作者:徐晓院;谢梓荣;廖承阳;熊波

    目的 探讨和分析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X线检查方法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均经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为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胸透、胸片及钡餐检查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胸透及胸片检查23例,其中胸透体检9例,胸片检查14例,均表现为心后区囊性团块状阴影,20例随即进行钡餐检查诊断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其中胸片检查3例,2例误诊为左下肺占位病变,1例误认为降主动脉瘤.胃肠钡餐检查8例,均发现胃黏膜进入膈上胸腔内,其中5例诊断为不可复性食管裂孔疝,3例为可复性.结论 三种常规X线检查作用不一,简单经济,其中胸透、胸片检查较容易发现病灶,消化道钡餐检查的X线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老年性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具意义.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熊巨新;杨泽年;罗仲尧

    目的 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螺旋CT平扫,其中9例加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的病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0例.14例中,呈结节状胸膜增厚4例,肿块状胸膜增厚7例,环状胸膜增厚3例,胸膜增厚≥1 cm者12例.合并胸腔积液、纵隔同定、患侧胸腔体积缩小10例.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 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MR表现

    作者:叶志球;郭庆禄;冯长征;魏北阳;刘永熙;张嫣

    目的 通过MRI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女童的垂体腺大小、形态和信号强度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40例临床诊断为CPP并有完整MRI资料3~10岁年龄段的女童40例,观察测量矢状面T1加权图像上垂体腺大小、形态及信号特征.结果 3~<5岁组腺垂体高度为6.1±0.2 mm,5~<10岁组腺垂体高度为6.4±0.4 mm;3~<10岁组垂体上缘隆凸型占85.0%(34/40);垂体柄宽径为1.93±0.50 mm;垂体后叶均为高信号(100%).结论 CPP女童垂体大小形态变化大,垂体腺明显大于同龄正常儿童,垂体腺明显增生肥大,垂体上缘上凸比率也明显高于同龄正常儿童,垂体腺在MRI上的这种改变反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有过早活动,这种改变对临床诊断CPP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 CT和MRI对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茂恩;黄穗乔;沈君;林柏;李娟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cell astrocytoma, SEG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SEGA的CT和MR3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5例SEGA均伴发结节性硬化,CT表现为室间孔或侧脑室前角类圆形略高密度结节(边界清楚,多呈明显均匀强化),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脑实质错构瘤.MRI表现为室间孔或侧脑室前角类圆形结节(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室管膜下、皮质和皮质下多发稍长T1稍长T2病灶.结论 CT和MRl相结合是SEGA的佳影像检查方法,结合患者特征性临床表现,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中晚期卵巢癌选择性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尹仲娇;沈冰奇;王琼娟

    目的 探讨中晚期卵巢癌选择性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58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选择性介入治疗,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健康指导.结果 58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经选择性介入治疗后,近期有效率为60.3%.结论 在对中晚期卵巢癌进行选择性介入治疗的同时,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 签署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对患者心理影响及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张翠运;赵红;陈树珍

    目的 探讨签署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对患者心理影响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分别对100例对照组和71例观察组CT增强检查预约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在CT增强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之后对照组在不施加任何影响下再次填写焦虑自评量表.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再填写自评量表.结果 两组患者在填写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前焦虑值均无明显差(P>0.05),两组患者在填写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前后焦虑值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签署CT增强检查知情同意书时,可加重患者焦虑情诸.护理干预可有效地减轻CT增强检查前患者的心理压力,对顺利完成CT增强前起着积极作用.

  • 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的体会

    作者:冯玲珍

    糖尿病是一终身性疾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至今仍没有彻底根治方法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需要强调早期治疗和长期治疗,糖尿病现代综合疗法已远远超出了以往传统的治疗观念.健康教育已被公认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1].患者的长期密切配合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因此对患者和家属给予充分宣传教育,使他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治疗控制要求、熟悉使用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胰岛素的注射技术、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和体育锻炼的具体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便携式血糖计进行自我监测血糖,从而使患者树立打持久战的决心,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

  • 强直性脊柱炎的腰椎活动性炎症MR表现初探

    作者:郭仕涛;刘源;黄钟杰;郑楠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腰椎活动性炎症的MR表现,及其与骶髂关节CT分级的关系.方法 64例AS患者.行MR腰椎矢状STIR/SPIR及T1脂肪抑制延迟增强扫描,分析腰椎炎症MR表现(包括急性椎体炎、椎间盘炎、关节突关节炎及附着点炎).椎体炎按Berlin评分分析.40例同时行骶髂关节CT平扫,按修订的纽约标准分级,与腰椎炎症、椎体炎行相关分析.结果 64例AS患者,椎体炎42例,椎间盘炎6例,关节突关节炎37例,附着点炎32例.腰椎侵犯总阳性率85.9%.其中椎体炎阳性率为65.6%.L1/2阳性率为34.4%,为各腰椎体单位高,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累的椎体单位中,以L5/S1重(平均评分1.23分),与T12/L1,L1/2,L2/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骶髂关节CT分级的患者是否有腰椎炎症活动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不同CT分级患者椎体炎程度(Berlin评分分布)的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腰椎侵犯并不少见,主要为椎体炎、关节突关节炎及附着点炎.椎间盘炎少见,椎体炎中以L1/2常见.腰椎是否有炎症活动可能与骶髂关节CT分级无关:椎体炎程度也可能与骶髂关节CT分级无关.

  •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

    作者:全高荣;罗剑云;黄少英

    目的 总结38例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探讨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38例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痛风性关节炎多发生于四肢小关节,尤以第一跖趾关节为好发.X线表现主要是软组织偏侧性肿胀,可见散在钙化影;骨质侵蚀性破坏呈穿凿状、蜂窝状缺损,边缘锐利、硬化;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不规整,可发生纤维强直,甚至关节畸形,也可发生半脱位或脱位,可伴有骨质增生,邻近骨质疏松.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呈多样化,易与其他单发或多发骨关节病混淆,必须认真分析其X线征象并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痛风 关节炎 X线诊断
  • 心电编辑软件在期前收缩患者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严超责;杨旭峰;彭谦;周旭辉;谢红波;钟运其

    目的 探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结合心电编辑软件在期前收缩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因临床拟诊冠心病而行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中有37例扫描时出现期前收缩(房性17例,室性20例),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编辑,分析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后处理工作站重建编辑后的图像质量.结果 1例房性期前收缩患者未能实施心电编辑.编辑后36例段冠状动脉中图像质量优,良,中和差分别为244段(60.7%)、106段(26.4%)、28段(7.0%)和24段(5.9%);可用于诊断的血管为378段(94.1%).结论 回顾性心电门控配合心电编辑使期前收缩患者实施冠状动脉CT造影成为可能.扩大了多层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适应证范围.

  • 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检测扫描延迟时间的探讨

    作者:梁康福;孟悛非;贺李;罗伯宁;江波

    目的 探讨磁共振增强血管成像(CEMRA)检测扫描延迟时间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循环时间(TT)和主动脉强化峰值持续时间(DPE)血管成像扫描时间测试,对注射速度时间TT.主动脉峰值信号(SPE)和DPE与延迟注射时间(TI)的差值(△T),分别获取不同注射速度及延迟注射时间CEMRA原始图信噪比及CEMRA影像.同时对18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三维稳态快速激发序列(3DFISP)CEMRA.结果 20例健康成人组CEMRA图像清晰.主动脉走向显示清楚.18例主动脉病变组CEMRA图像清晰,对大动脉炎.颈动脉变窄,腹主动脉管腔扩张,走行扭曲,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内膜撕裂,胸腹主动瘤,主动脉病变大小,范围及主动脉各大分支动脉显示清楚.结论 磁共振灌注血管成像检测扫描延迟时间在理论、技术上有较高价值,充分满足影像诊断及临床应用.

  • 多层螺旋CT成像质量控制的探讨

    作者:沈同新

    目的 CT图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因此如何进行CT扫描图像后处理中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本文从CT扫描的前期准备、扫描技术、造影方案、后处理软件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CT 成像 质量控制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