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CT动态增强对肝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代明;汪建成;刘容

    目的分析肝结核CT动态增强的CT表现,探讨CT动态增强在肝结核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肝结核CT动态增强表现。结果11例中粟粒性肝结核1例,局限性肝结核5例,结核瘤型肝结核4例,肝包膜结核1例。粟粒性肝结核:(1)肝密度偏低不均匀,(2)增强在正常肝组织对比下可见弥漫性大小不一粟粒状、小结节状低密度灶;局限性肝结核:(1)平扫单发或多发结节状、片状低密度灶,(2)增强病灶各期边缘轻到中度强化,(3)中心不均匀轻度强化或无强化;结核瘤型肝结核:(1)平扫呈结节状低密度灶,(2)增强动脉期无或轻度周围强化,(3)门脉期病灶周围环形轻到中度强化(4)均有延迟强化,(5)病灶中心各期均无强化。结论 CT动态增强对肝结核诊断有较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和肝外结核病史多可以做出诊断。

  •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表现--肿瘤与胰管及邻近结构的细微征象

    作者:肖波

    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MRI表现,着重分析肿瘤与主胰管及邻近结构的细微征象。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14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26例和胰腺腺癌58例进行研究。所有病例在行1.5T MRI扫描后综合各个序列图像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边缘、平扫及动态增强后信号特征,着重探讨肿瘤与主胰管、十二指肠环、胰周大血管的关系。结果2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前MRI共发现27个病灶,肿瘤大径为4.2±2.6 cm(0.8~9.0 cm),主胰管大径为2.1±1.1 mm(1~4 mm);肿块>3 cm的囊实性肿瘤并向胰外突出生长者占33.3%(9/27)。76.9%(20/26)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见“主胰管绕道征/主胰管偏移征”、胰腺癌未见此征象(χ2=58.558,P <0.05);增强扫描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多种强化方式,胰周大血管受压移位且未侵犯者占38.5%(10/26)。结论胰腺单发边缘清晰的肿块、动态增强呈富血供肿瘤、见到“主胰管绕道征/主胰管偏移征”且主胰管管径在正常范围内、胰周大血管受推移而不被侵犯者,需考虑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 超声诊断肝脏弥漫性局灶性脂肪浸润一例

    作者:张圆;罗晓茂;沈若霞;邵晖;杨丽春

    病例资料患者,男,60岁,发现弥漫性肝脏占位32 d。外院CT:肝左右叶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病灶无强化,考虑弥漫性肝癌。查体:心肺(-),腹平软,右肋缘下见一长约7 cm的胆囊结石术后手术疤痕,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全腹叩诊呈鼓音,肠鸣音4分/次。直肠指检:直肠7 cm内光滑,未及包块,指套退出无血染。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阴性,肝炎阴性,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增高,血常规阴性。PET-CT(图1,2):肝左右叶多发结节状低密度影,CT值49.3 HU,未见代谢增高,考虑良性,感染性病变可能,建议结合临床。彩超(图3,4):肝内多发实质性占位病变,部分相互融合,大约25 mm×17 mm(位于右前叶),形状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内部为强回声,考虑转移性肝Ca与肝血管瘤待鉴别,建议行超声造影检查。超声造影(图5~7):肝内异常强回声与肝脏实质同步增强同步减退,呈等增强,延迟期全肝扫查:肝内未见异常血流灌注区域,提示:良性,非均质性脂肪肝(弥漫性局灶性脂肪浸润)可能。行超声引导下肝脏肿块穿刺活检(图8),取右前叶病灶组织两段,完整,呈黄红相间改变。病理诊断:肝脏组织伴脂肪变性及少量炎细胞浸润,另见少许横纹肌及鳞上皮。

  • 原发性肝淋巴瘤CT/MR影像学表现(附3例报道)

    作者:张在鹏;李惠;许敏

    原发性肝淋巴瘤(primary liver lymphoma, PLL)为起源于肝内淋巴组织和残留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有别于常见的全身淋巴瘤累及肝脏。本病发病率低,占肝恶性肿瘤的1%,占全身非霍奇金淋巴瘤0.01%,临床上多为个案报道[1,2]。本文搜集2007年~2013年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淋巴瘤3例,分析其CT/MRI影像资料,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足趾纤维骨性假瘤一例

    作者:黄瑞滨;李天题;黄杰雄;刘源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3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足第2趾远端肿胀,无明显疼痛,无皮肤潮红,无麻木,无活动障碍,无畏寒发热,一直未予特殊处理。左足第2趾远端肿胀、逐渐增大,并出现趾甲变大畸形。1年前出现左足第2趾远端疼痛,当地医院诊断为“骨髓炎”,予敷药等治疗后,疼痛改善不明显,现来我院就诊。体查:左足第2趾远端明显肿胀,趾甲变大畸形,压痛、触痛明显,皮肤未见明显潮红、破溃,皮温不高,无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沉(ESR)5 mm/h,C反应蛋白(CRP)2.03 mg/L,白细胞(WBC)6.0×109个/L,碱性磷酸酶(ALP):112 U/L。

  • 超声介导聚桂醇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一例

    作者:吕志红;韩鄂辉;胡智安;洪玮;黄娅娟

    尿毒症患者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易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目前常用方法是经皮甲状旁腺内注入无水乙醇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 of the parathyroid,PEITP)。但本例因乙醇过敏而采用注射聚桂醇,现将该例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 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DSA影像表现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分析

    作者:刘向东;赵家宁;田瑛;王建;吴文娟

    目的探讨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DSA影像特点,比较分析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我院治疗产后出血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休克程度分度,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采用产科治疗的患者称为产科组,采用介入治疗的患者称为介入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治疗的休克纠正时间、补血量、补液量、子宫保有率及康复时间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休克程度DSA表现。结果轻度休克的患者共61例,产科组37例,采取保守治疗,介入组24例,采取介入治疗,两组均无子宫切除,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康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补血量、补液量、子宫保有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SA图像可见子宫染色较浓;中度休克的患者共40例,产科组19例,其中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18例,子宫全切术1例,介入组21例,采取介入治疗,无子宫切除。两组患者休克纠正时间、补血量、补液量、康复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子宫保有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SA图像可见子宫局部呈“小点”状或“小片”状对比剂外溢及积聚征象;重度休克的患者共31例,产科组13例,其中采用双侧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结扎术8例,子宫全切术5例,介入组18例,采取介入治疗,术后1例行子宫全切术,DSA图像可见“片”状、“大片”状或“团”状对比剂外溢或积聚。结论不同休克程度产后出血患者DSA影像表现不同,揭示出血情况不同;轻度休克的患者产科治疗、介入治疗均可选择,治疗效果均佳;中度休克的患者产科治疗、介入治疗均可选择,介入治疗的效果优于产科治疗;重度休克的患者应首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产科治疗;产后出血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医疗条件、不同的休克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

    作者:王忠艳(综述);高培毅(审校)

    在过去的20年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已经获得广泛的应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能够进行无创性脑功能评估的影像学技术。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基础是基于血液动力学反应和脑神经活动的关系,当局部血液含量增加,去氧血红蛋白(deoxygenated hemoglobin,dHb)含量相对减低,造成磁场不均匀性产生T2WI信号改变,即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lood-oxygen-level-dependent,BOLD)[1]。反映局部脑神经活性引起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

  • 肝癌不完全消融后残余肿瘤快速生长与HIF-1α表达的关系

    作者:王卫东(综述);许林锋(审校)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70万新发病例,居全球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6位[1],我国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占全球的50%以上[2]。现如今,对于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有多种:手术切除、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局部消融治疗(射频、微波、PEI、冷冻消融)、肝移植、生物治疗、靶向药物和中医中药治疗等。虽然,手术切除是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肝癌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进展速度快,大多数肝癌患者初诊时已处于肿瘤发展的中晚期阶段,失去手术机会,仅有约20%的患者适于手术[3,4]。近年来,射频消融(RFA)由于其治疗效果确切、创伤小、可重复性高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成为早期原发性肝癌首选治疗方法之一,对不适合外科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RFA也是综合治疗方法之一[4]。然而,由于射频的发热机制、肝癌的病理特征及肝的解剖结构致使其很难达到理想的完全消融,而大量研究发现不完全消融后残余肿瘤组织快速生长,这种并发症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恶性肿瘤组织细胞内部缺氧的微环境可导致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的表达增高。本文就目前关于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后HIF-1α的表达与残余肿瘤快速进展的关系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

  • 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肾脏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谢梦雨(综述);伍兵(审校)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是一种反映器官组织灌注状态的功能成像方法。CT灌注成像在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同时对选定的层面行连续多次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s,TDC),然后根据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以此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CTPI在脑血管疾病早期诊断[1]及脑肿瘤的分级、预后[2]等方面现已有较广泛的应用。

  • 双源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青;杨家虎;刘铁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肺动脉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资料,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及其起源及行径。结果16683例冠状动脉CTA的患者中共检测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4例,检出率为0.20%,其中右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9例(26.47%),左冠状动脉分支瘘入肺动脉11例(32.35%),两侧冠状动脉分支共同瘘入肺动脉14例(41.18%)。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起源及行径,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ˉ肺动脉瘘的常规检查方法。

  • 多排螺旋CT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海雄;胡秋根;李景雷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多发性大动脉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 例经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MDCT 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 反应蛋白(CRP)。结果 按照Lupi-Herrea 分类法,Ⅰ型10 例,Ⅱ型9 例,Ⅲ型8 例,Ⅳ型5 例;共累及血管134 支,狭窄- 阻塞型112 支;扩张型8 支;混合型14 支。受累血管管壁大厚度范围为1.3~8.6 mm(平均3.65±1.58),活动期管壁大厚度约2.7~8.6 mm(平均5.24±1.59),明显大于非活动期1.3~6.0 mm (平均2.93±0.92)(P<0.05)。增强扫描活动期管壁强化8 例(80.0%),非活动期管壁轻度强化2 例(9.0%),非活动期管壁钙化 7 例(31.8%)。结论 MDCT 能准确判断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分型、分期及病变范围,可作为其首选检查方法。

  • 高频超声对闭合性跟腱断裂重建术的应用价值

    作者:史建玲;刘伟;郭方春;夏冰;高俊慧;常洪波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对闭合性跟腱损伤重建术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30例跟腱疾病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判断有无跟腱断裂、断裂范围(完全断裂或不完全断裂)、记录断裂部位(断端距跟骨止点的距离)、断端分离长度,并与临床及手术相对照。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断裂25例,不完全断裂5例(2例超声未检出)。损伤位置:位于跟腱ˉ跟骨连接部2例,跟腱ˉ肌腹连接部3例,跟腱中部25例(其中位于跟骨止点上方2~5 cm处24例),断裂部位以跟腱中部居多(83%)。断端分离程度:急性跟腱断裂(20例)中,14例断端分离≤3 cm、6例断端分离>3 cm;陈旧性跟腱断裂(10例)中,9例断端分离>3 cm、1例断端分离≤3 cm,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以分离长度大于3 cm为主;急性跟腱断裂与陈旧性跟腱断裂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手术对照,完全断裂患者25例,超声及临床诊断符合率均为100%;不完全断裂患者5例,超声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60%,临床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为80%。结论高频超声对闭合性跟腱断裂尤其是完全断裂诊断符合率高,可为跟腱断裂重建术提供详尽的术前信息,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 跟腱 外伤 高频超声
  • 超声联合血清抑制素B在无精子症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廖森成;王君龙;张玉勤;林育成;何有程

    目的 评价经阴囊及直肠超声联合血清抑制素B(INHB)检测在鉴别梗阻性无精子症(OA)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无精子症患者100 例,经阴囊超声检查其睾丸及近段精道,经直肠超声检查其远段精道,并检测其血清INHB 水平,以睾丸活检为标准分为OA 组和NOA 组,选择同期的30 例精液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三组病例的精道超声表现、睾丸体积及血清INHB 水平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检出的精道异常主要包括附睾炎症及畸形,输精管扩张及缺如,精囊炎症、缺如及萎缩,射精管囊肿等;OA 组的精道异常超声表现明显多于NOA 组(P<0.01) ;OA 组患者睾丸体积中位数为13.1 ml,NOA 组患者睾丸体积中位数为7.2 ml,OA 组患者睾丸体积明显大于NOA 组(P<0.05);OA 组、NOA 组、对照组的血清INHB 浓度分别为(131.2±26.1)pg/ml、(37.5±21.5)pg/ml、(120.7±31.4)pg/ml,OA 组和对照组的血清INHB 水平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而NOA 组的血清INHB 水平明显低于OA 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 经阴囊及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INHB 检测,能够对无精子症进行比较准确的分型诊断。

  •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B超诊断

    作者:陈仙秋;张燕绒;许崇永;邱乾德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B型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腹腔穿刺和腹腔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腹膜假性黏液瘤B型超声表现。结果恶性7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癌3例,阑尾黏液囊腺癌3例,结肠黏液腺癌1例;良性16例,其中卵巢黏液囊腺瘤9例,阑尾黏液囊腺瘤4例,阑尾黏液囊肿2例,胰腺黏液囊腺瘤1例。黏液腹腔积液中大量13例,少量10例;17例于腹、盆腔内共见35个直径2.3~31.0 cm的黏液包块;肝脾边缘“扇贝样”压迹7例,肠管受压12例,大网膜呈饼状11例,腹膜增厚17例,囊性包块内见蜂窝状改变6例,网状光带状分隔7例。结论腹膜假性黏液瘤B型超声图像表现具有一定特性,超声诊断PMP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较高优点。

    关键词: 腹膜 假黏液瘤 超声
  •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术后复发灶远期疗效评估

    作者:罗鸿昌;张婷婷;张伟;高孟;查文惠;刘若冰;李开艳

    目的评价肝细胞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rcinoma,HCC)手术后复发灶(直径≤5cm)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5月~2011年12月,89例HCC复发患者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所有HCC复发患者在MWA治疗后1个月均行超声造影、增强CT或者增强磁共振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结果消融治疗1个月后,病灶完全消融率91%(81/89)。HCC经皮MWA治疗后,1、3、5、7年生存率分别为73.3%、53.7%、39.6%、17.3%。肿瘤大小(P=0.046)、肿瘤数目(P=0.001)、Child-Pugh分级(P=0.023)、AFP水平(P=0.003)以及HCC早期复发(≤1年)(P=0.013)为总体生存率的单因素回归分析的危险预后因素。肿瘤数目(P=0.000)、Child-Pugh分级(P=0.000)和AFP水平(P=0.001)是HCC经皮MWA治疗后总体生存率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皮MWA对于肝细胞性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灶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会议日--神经单元病例读片大赛

    作者:

    Brain Discovery World病例读片大赛,是神经学组在去年全国年会上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学术交流形式,今年已是第二届。Brain Discovery World不同于传统的读片会,它不仅考查放射科医生的看家本领--“看片子”,还考查放射科医生对临床知识、实验室检查、其他辅助检查、甚至治疗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Brain Discovery World这种基于病例的形式更贴近于放射科医生的临床实践,面对每个病例我们都要有“探索”精神,剥茧抽丝般的一步一步结合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才能拨开重重迷雾得出正确诊断。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在京圆满闭幕

    作者:

    2014年10月19日下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在北京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闭幕。
      本次大会历时三天,注册代表2627人,分别来自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德国、印度、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北京地区非注册代表1300余人,实际参会人数达到4000余人,是目前国内放射学界大规模的学术会议。
      大会期间,国内知名放射学专家纷纷到场,以专题学术报告、高端学术论坛、继续教育讲座和大会学术交流、疑难病例读片比赛及青年委员英语比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与参会同仁进行了互动。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征订、征稿启事(2015)

    作者: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于1992年创办,系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协办,总编辑为孟悛非教授,常务总编辑为杨建勇教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8页,大16开本,铜版纸印刷,印刷精良,图片清晰。国内定价18元,全年定价108元。刊号:ISSN 1005-8001, CN 44-1391/R。

  • 第五届全国心脑血管病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暨河南省第六届磁共振临床应用研讨会

    作者:

    “全国心脑血管病影像学进展学习班、河南省第六届磁共振临床应用研讨会、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定于2014年10月10日~12日在河南省郑州市郑州大酒店召开。
      为推动心脑血管病影像诊断学的发展和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提高心脑血管病的诊治水平,促进影像医师的交流和提高,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技术、新进展,本次大会采取专家讲座、大会发言、论文交流、疑难病例竞猜及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专家讲座将邀请国内外心脑血管病影像领域和磁共振成像领域的著名专家作主讲。由于同时召开“河南省第六届磁共振临床应用研讨会”,尚有非心脑血管病影像诊断的多名国内外影像诊断和影像技术专家莅临会议并作专题学术讲座。希望各位同仁积极参与并从中收益。

  •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星火”计划第五轮德国交流部分的人选结果

    作者: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

    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影像诊断事业的发展,拓展国际与国内间医学教育合作与交流,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已经连续4年开展了的高端放射人才培养的“星火计划”项目。2015年将是“星火计划”开展的第5年,被选中的每位医生将参与3个月左右的德国研修交流,候选人的选拔和国际交流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和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共同负责,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影像与介入事业部提供支持。

  • 第十四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通知

    作者:全军脑血管病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

    由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举办的第十四届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riental Conference of Interventional Neuroradiology, OCIN)将于2014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上海举行。会议秉承“沟通、合作、规范、创新”的大会宗旨,以“促进学术交流、加强学科合作”为目标,致力于创建国际化学术交流、高端科研展示、多学科高峰对话、实战型技术演示、个性化临床讨论、全方位培训等为一体的神经介入领域精品学术交流平台。本次大会新增设了急性卒中管理模式与再通策略论坛、护理论坛等,就急性卒中内外科联合救治模式的开展、实施和疗效评估以及护理管理、专科介入治疗护理等方面展开激烈讨论。东方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大会(OCIN)将继续坚持以严谨的态度剖析科学问题,以专业的视角关注技术创新,以开放的姿态倾听世界的声音。在此也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您的加入会使大会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一起,向世界诠释古老华夏智慧的青春篇章。

  • 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顺利完成换届选举

    作者:

    2014年7月10日,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在绍兴市召开全体委员会议。本次会议主要议题是换届选举,在54名委员中选举产生常务委员18名、副主任委员6名、候任主任委员1名。浙江省人民医院袁建华主任担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顺良教授任前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张敏鸣教授当选为候任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章士正教授当选为荣誉主任委员。会议还选举出许茂盛、陈文辉、吴恩福、刘铁、胡红杰、徐海东六位副主任委员。

  • 重视影像医学发展的基础:教育与培训--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在京开幕

    作者:

    2014年10月17日上午九点,在北京市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办,北京医学会及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CCR2014)正式拉开帷幕。

  •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征稿、征订启事

    作者: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编辑部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人民卫生出版社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由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多媒体光盘(CD-ROM)配纸质导读的血管外科学专业学术刊物。本刊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深明教授担任主编,著名血管外科学专家汪忠镐院士、王玉琦教授担任名誉主编。2014年9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刘士远教授:正确认识PET-CT在肺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

    刘士远,教授,博导,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医学会放射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现在各种影像设备越来越多,怎么正确评价每个技术的优势和缺陷、合理地使用,是我们做影像诊断的前提。如果说我们把技术用得正确了,检查到位了,那么后面的诊断也就相对容易了。如果前面检查选择的方法不对,做的检查不到位,那么后面的诊断就很难保证正确性。

  • 欢迎订阅2015年《放射学实践》

    作者:

    《放射学实践》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主办,与德国合办的全国性影像学学术期刊,由国内著名影像专家郭俊渊教授担任主编,1986年创刊。本刊坚持服务广大医学影像医务人员的办刊方向,关注国内外影像医学的新进展、新动态,全面介绍X线、CT、磁共振、介入放射及放射治疗、超声诊断、核医学、影像技术学等医学影像方面的新知识、新成果,受到广大影像医师的普遍喜爱。

  • 胃囊性病变的影像学鉴别

    作者:王瑶;关键;周旭辉

    本文搜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发生于胃部的多种囊性病变(胃憩室,胃重复畸形,异位胰腺囊肿,胃肠间质瘤囊变),胃周易误诊为胃来源的囊性病变(肝左叶囊肿、胰腺假性囊肿),以及文献报道的胃壁脓肿。回顾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针对其影像学表现,对胃的囊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归纳和小结,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对胃囊性疾病进行阐述,以期提高对胃囊性病变的认识。

  • VHL综合征

    作者:初建平

    关键词:
  • 球囊扩张在食管癌食管重度狭窄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意义

    作者:杨卷红;吴博云;罗文广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疾病的重视,食管癌发展到重度狭窄才就医的患者甚少。根据临床表现,将因食管狭窄引起的吞咽困难分为0~4级[1]:0级无吞咽困难;1级吞咽普食困难;2级吞咽半流质困难;3级吞咽流质困难;4级吞咽唾液困难。对于晚期食管癌引起的食管重度狭窄(即4级),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性大、风险高,且并不能根治及缓解吞咽困难;放疗及内科保守治疗也不能在短时间内缓解吞咽困难[1,2]。食管球囊扩张并覆膜支架置入是解决食管癌食管重度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3]。本文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用食管球囊扩张联合记忆金属捆绑覆膜支架治疗12例食管癌食管重度狭窄病例资料,评价球囊预扩张对支架植入效果的影响。

  • 静脉膀胱造影64排螺旋CT扫描及仿真内镜成像技术探讨

    作者:杨旭峰;严超贵;冯玉;林锦江;欧阳龙源;林芝;李子平;孙灿辉

    目的探讨静脉膀胱造影膀胱CT扫描方法,提高膀胱CT仿真内镜图像质量。方法将94例膀胱检查患者分为三组:A组30例,盆腔增强扫描后,将尿液排完,再口服300 ml水,上检查床翻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B组32例,扫描同A组相同,但喝水量则根据扫描时所测膀胱充盈后的体积口服等量的水;C组32例,盆腔增强扫描后,不排尿,等候30 min,上检查床后反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测定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液体密度的CT值;对膀胱仿真内镜图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A组和B组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所测CT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膀胱内对比剂均匀性较好。C组膀胱腔内不同区域所测CT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膀胱内对比剂均匀性差。三组CT仿真内镜图像评分之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及B组与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和B组图像明显优于C组。结论盆腔增强扫描后,将尿液排完,再口服300ml水,上检查床反转两次后行膀胱扫描,可获得良好的CT仿真内镜图像。

  • 唾液腺动态显像对口干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的诊断评价

    作者:姚红霞;张金山;袁文金

    目的探讨唾液腺动态显像(salivary gland scintigraphy, SGS)对疑为干燥综合征口干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的诊断评价,并探讨定量功能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疑为干燥综合征口干患者22例行Tc99mO4- SGS,通过肉眼影像、时间-放射性曲线和功能参数定量分析(前3min的初始摄取率UR1-3min、第18分钟大摄取比值UR18 min,小排泌时间Tmin)评价唾液腺功能受损情况,对照组8例。功能受损程度不同组与对照组间各功能参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并依据抗SSA/SSB抗体、抗ANA抗体、抗ds-DNA抗体和RF(类风湿因子)是否阳性,比较唾液腺功能受损情况。结果(1)SGS显示唾液腺功能受损为82%(18/22),左右侧腮腺或颌下腺基本同步受损;功能正常为18%(4/22)。功能重度受损组与其他组间UR1-3 min、UR18 min均有统计学差异;功能正常组、中度受损组与对照组间UR18 min有统计学差异;功能正常组与对照组Tmin无统计学差异,功能中及重度受损组无或极少量排泌。(2)抗ds-DNA抗体均阴性,抗SSA/SSB抗体、抗ANA抗体及RF阳性分别为8、10和8例,抗SSA/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在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不同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SGS能敏感的发现口干患者唾液腺功能受损情况,但应将摄取和排泌功能分开评价;UR1-3 min、UR18 min和Tmin分别是评价唾液腺摄取和排泌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的灵敏指标。(2)SSA/SSB自身抗体阳性者,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较重。

  • SPECT/CT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作者:杨静;张斌青;郭会利;刘玉珂;张敏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像联合同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computer tomography,SPECT/CT)图像融合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有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禁忌,经随访证实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及SPECT/CT图像融合资料,评价其影像诊断价值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63例患者共检查435个椎体,确诊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83个。结合临床病史,SPECT/CT诊断急性期骨折89个,亚急性期骨折53个,其中隐匿性骨折16个;陈旧愈合骨折41个。急性期和亚急性期患者SPECT/CT表现为椎体内显像剂条带状或团状异常浓聚;其中椎体形态出现双凹变45个,楔形变43个,压缩变扁38个。隐匿性骨折表现为椎体内显像剂团状异常浓聚,但椎体形态结构无改变。陈旧愈合骨折表现椎体形态结构改变但无或较淡的显像剂浓聚。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可准确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结合临床病史并依据其影像学特征可大致判断骨折时间。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