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

Diagnostic Imaging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영상진단여개입방사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 影响因子: 0.5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001
  • 国内刊号: 44-139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2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孟悛非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食管同时性双原发癌的X线诊断(附8例报道)

    作者:巩曰红;付风魁;宋振龙;张晓;程军

    目的提高对食管同时性双原发癌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了8例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的食管同时性双原发癌的X线资料,重点分析X线诊断及漏诊、误诊原因.结果8例同时性双原发癌术前X线诊断符合5例,3例漏诊、误诊.结论提高食管双原发癌肿的警惕和认识;应多体位、多角度食管钡剂充盈及气钡双重粘膜像X线观察.

  • 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周围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比较

    作者:廖艳华

    为了探讨肿瘤病人理想的输液途径,我们对两种静脉置管方法进行了随机对比观察,即锁骨下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简称中央法)和周围静脉置管(简称周围法).结果表明中央法并发症明显少于周围法且保留时间明显长于周围法.因此我们认为中央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腺瘤的MRI诊断与评价(附24例报告)

    作者:唐玉德;李晓群;李降雨

    目的分析胸腺瘤的MRI表现并评价其价值.方法24例胸腺瘤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病理诊断恶性11例,良性13例.分析胸腺瘤的包膜、侵袭征象、形态、大小及信号.结果良性组:30.7%有包膜,无侵袭征象,84.6%形态规则,肿块各径线的平均值为左右径46mm,前后径29mm,上下径60mm.恶性组:均无包膜,81.8%有侵袭征象及形态不规则,肿块各径线的平均值为左右径106mm,前后径60mm,上下径92mm.经统计处理以上各项P<0.05,有显著性差异.肿瘤的信号在良、恶性组中无明显差异.结论MRI能够显示胸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包膜及侵袭征象,在鉴别良恶性、选择治疗方法及估计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GE各系列CT机主要性能指标的实验研究

    作者:时劲松;梁绵英

    目的探讨GE各系列CT机主要性能指标的实验研究.方法CT机质量控制检测是CT机应用中的重要环节,笔者采用Victoreen公司生产的AAPM体模、4000M+剂量仪及10cm笔型电离室对GE各系列17种CT机的十项主要性能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标准算法下10种低档CT的空间分辨率为1.0mm,7种中高档机型可达0.75mm;高分辨率算法下,Lightspeed Qx/Ⅰ型可达0.4mm,而8800型却只有0.75mm.所抽检的全部CT其密度分辨率均在0.6%,3.5mm以内,好的可小于2.5mm.结论高档CT质量优于普通CT主要表现为,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及轴向分辨率,更快的扫描速度,更多的扫描层数,以及功能更丰富的重建软件.

  • 异位甲状腺的影像表现和诊断

    作者:毛晓芬;杨波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ectopic thyroid gland,ETG)的发生、影像表现和诊断.方法报告1例两处同时发生ETG病例,收集了国内外近10年CBMdisc和MEDline的97例资料,进行不完全统计.结果本例为女性,39岁,舌根及口底两处完全性ETG并右颌下腺缺如,随访2年,口底ETG出现甲状腺肿,适量服用甲状腺素,症状消失;文献报道97例,其中双ETG8例.结论对该病建立充分认识,及时诊断,使获正确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X线摄片和数字化电脑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附70例分析)

    作者:郭庆禄;叶志球

    目的通过统计分析70例乳腺癌的高频X线影像表现,结合10例数字化电脑立体定位穿刺活检,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认识,尤其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认识.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70例高频X线摄影片(10例行数字化电脑立体定位穿刺),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中,69例为原发,1例为继发.高频X线上表现为肿块影为58例,无肿块影仅为恶性钙化灶为7例,影像学表现为局限致密浸润,通过数字化电脑立体定位穿刺活检诊断5例.结论高频X线摄影和数字化电脑立体定位穿刺对诊断乳腺癌具有重要价值.

  • 胆总管梗阻PTC X线征象的分析(附70例报告)

    作者:徐林;王永安;陈传明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胆总管梗阻的X线表现的特点.方法采用抽吸法,注入复方泛影葡胺,于透视下观察胆管充盈状况.结果胆总管结石47例,胆囊管结石4例,胰头癌8例,壶腹癌3例,胆管癌8例.并对以上这病例胆总管梗阻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胆总管梗阻X线征象可分为:1.磊石型;2.凸面向上型;3.凸面向下型;4.模糊型;5.切割型;6.不规则型;7.胆总管不显影.结论可根据胆总管梗阻端X线表现来诊断造成梗阻的病因.

  •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

    作者:刘金丰;李玉英;梁会锋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11例与常规X线片比较.结果CT表现为:①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②缺损区后壁有突出椎管骨块,明显者可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并可致椎管狭窄.③多同时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对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度诊断价值

    作者:刘国瑞;方文辉;郑文斌;刘启则;萧叶玉;刘舒平;陈思红;李伟中;包满珍

    目的探讨MR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分度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临床确诊的120例HIE病例的临床资料(轻度51例,中度46例和重度23例)和颅脑MRI资料的关系.结果大脑半球脑叶受累及的数量、重要灰质功能区域受累及的范围以及脑实质和脑室内出血等MRI征象与临床的病情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MRI的分度诊断结果与临床病情之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一致性(P≤0.1).结论根据MRI征象可以准确的判断HIE的病情程度.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的螺旋CT分析

    作者:罗建东;陈乃楹;陈仲泽;常钢;刘化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的形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对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体后缘骨块病例进行螺旋CT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成像研究.结果椎体后骨块可分为:腰椎间盘突出钙化7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10例,椎体后缘骨赘5例,椎体后缘骨突骨折1例.结论椎问盘突出合并椎体后骨块的影像表现不一,发生机理不同,成因有突出椎间盘钙化、后纵韧带骨化、许莫氏结节后壁破裂后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及骨突骨折.

  • 外伤性颅内迟发性血肿CT诊断

    作者:李振龙;崔长风;许香慧

    目的评价外伤性延迟颅内血肿的CT表现.方法分析外伤性颅内血肿的CT影像.结果外伤性颅内血肿的重要特征是:血肿多位于颅腔直接外伤的临近部位及脑实质的表浅部分,可单发多发.血肿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同时可见血肿周围明显的水肿征.结论对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CT复查可清楚显示血肿量及大小,作出准确定位和定性.薄层扫描有助于显示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增强扫描对慢性血肿也是必要的.

  •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诊断(附15例分析)

    作者:刘国荣;黄尧生;蓝博文;何志辉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的平片、CT征象.方法回顾对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病例的X线照片和CT影像.结果15例有软组织肿块、6例有骨的改变.这些征象X线、CT均能发现.CT还可显示X线难以发现的征象:肿瘤的内部结构、确切的范围及邻近组织受侵情况.结论X线检查和CT扫描是本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结合可为临床提供更准确、丰富的影像信息,但其影像学表现仍缺乏特异性,确诊有赖于病理.

  • 脑室肿瘤的MRI诊断(附26例分析)

    作者:文正青;梁碧玲;黄穗乔;沈君

    目的探讨脑室各种肿瘤的MRI特征及提高MRI诊断脑室肿瘤的特异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26例脑室肿瘤MRI表现,其中室管膜瘤14例,星形细胞瘤6例,脑膜瘤4例,脉络膜乳头状瘤1例,转移瘤1例.结果71.4%室管膜瘤、66.7%星形细胞瘤及75%脑膜瘤的好发于10岁以后,这3组的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星形细胞瘤多位于侧脑室,侧脑室及四脑室内均为室管膜瘤好发部位(P>0.05).3组的T1WI及T2WI信号分布相似(P>0.05 P>0.05).本组术前定位准确率为92.3%,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3.1%.结论MRI能准确显示脑室肿瘤的位置和病变范围,定性诊断需综合考虑病人年龄、肿瘤在脑室内的准确位置及MRI平扫和增强的表现.

  • 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动脉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作者:蔡名金;麦伟文;李冰;王颖;何婉玲;张立冬

    目的分析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子宫动脉灌注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子宫动脉灌注PLE随访2~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子宫体积(含瘤体)缩小30%~5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子宫动脉疗子宫肌瘤是有效的.

  • 吸食海洛因所致脑白质病变的CT表现(附10例分析)

    作者:张一新;谭理连;李扬彬

    目的探讨吸食海洛因脑白质病变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吸食海洛因患者的脑部CT表现.结果7例均有双侧大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广泛性密度减低,双侧基底节内囊后肢及小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密度减低,2例表现为基底节内囊后肢及小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密度减低.1例表现为小脑半球脑白质对称性密度减低.结论大脑及小脑半球脑白质,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减低是吸食海洛因所致脑白质病变特征性CT表现,尤以小脑改变明显.

  • 介入放射学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伟君;梅海炳;何忠威;李美梅

    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在儿科领域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文介绍了我院6例8岁以下儿童介入治疗经过,其中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1例,食道狭窄球囊扩张术3例,动脉导管未闭栓子封堵术1例,肝破裂右肝动脉栓塞术1例.结果6例介入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结果,无并发症及副作用发生.结论根据儿童解剖生理特殊性,在介入治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相应准备和措施.

  • CT模拟在放射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陈龙华

    采用X线模拟肿瘤外照射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但它已完全不能满足三维适形放疗的需要,70年代末,CT机的出现给放射治疗肿瘤定位提供了一种有参考价值的手段,为现代CT模拟定位技术奠定了基础,随着CT扫描机的技术进步(三维图像重建技术如DRR、DCR)以及虚拟技术的兴起和广泛应用,使CT模拟技术进入到成熟和实际应用的时代.现将我院开展的CT模拟工作报告如下:

  • 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朱新进

    目的分析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的CT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23例病例全部经手术病理或者临床结果证实,均为发病或者症状突然明显加重的当天行CT检查.常规采用层厚10mm连续头颅平扫,部分使用增强扫描.结果23例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中,大部分本身病灶被血肿淹没或者受压而不能强化显影,绝大部分脑血管畸形及脑动脉瘤等良性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者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脑水肿,绝大部分脑转移瘤及脑胶质瘤等恶性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常可引起不同程度形态不规则的脑水肿.结论CT扫描是颅内病变合并急性出血疾病首选检查方法,有利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可为本病的治疗和随访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 不锈钢圈栓塞效果实验研究

    作者:常钢;杨志刚;孟凡吉;吴佩玲;张瑞云

    目的通过Beagle犬胃十二指肠动脉栓塞实验追踪观察并分析不锈钢圈栓塞效果.方法Beagle犬共18只经股动脉作胃十二指肠动脉插管并用不锈钢圈栓塞,4周后造影复查,其中9只犬用不锈钢圈再次栓塞,所有犬继续追踪4周复查.结果除一只犬外,所有不锈钢栓塞部位均再通.结论动脉造影追踪4周,不锈钢圈对犬胃十二指肠动脉几乎无栓塞作用,再次栓塞作用也非常有限.

    关键词: 栓塞 不锈钢圈
  •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血管病变诊断分析

    作者:董其龙;柳健;丁耀军;张捷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血管病变行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大强度投影法(MIP)、表面遮盖显示法(SSD)和多层面重建法(MPR).结果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能较清楚显示正常血管形态和病变.其中颅内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7例,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右侧前交通动脉狭窄1例,腹主动脉瘤2例,肾动脉狭窄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正常5例.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 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层粘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恩华;胡国栋;刘鹏程;胡道予;刘绍春;郝春荣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对肝细胞癌(HCC)层粘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HCC 98例,单纯手术组57例,介入治疗后Ⅱ期切除(介入治疗组)4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标本LN.结果LN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介入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显著降低.结论介入治疗可拮抗LN的作用而抑制HCC浸润转移潜能.

  • 颅内动脉瘤的CT评价

    作者:范卫君;张福君;黄祥龙;胡雯;吴沛宏;黄金华;李小霞;范新华;张晓龙;沈天真;陈星荣

    目的探讨CT在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及其在外科手术治疗和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检查,分析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与动脉瘤发生部位的定位关系以及CT对动脉瘤钙化和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前交通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破裂出血在CT图像上可表现为特定部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壁和瘤颈的钙化及瘤腔内血栓的大小.结论在CT图像上可根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部位,判断动脉瘤的发病部位,CT对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

  • 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在诊断便秘的应用(附11O例分析)

    作者:徐毅;刘世信;谷洪

    目的分析便秘的原因,并评价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对诊断便秘的价值.方法对110例临床诊断为便秘的患者先作结肠运输实验,再作排粪造影.结果结肠运输实验异常者79例,排粪造影异常者53例.综合分析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诊断为结肠慢运输40例,功能性出口梗阻53例.结论结肠运输实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区分结肠慢运输与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途径及CT表现

    作者:孟志华;卢雨玲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颅底侵犯的途径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病理证实的NPC颅底侵犯的CT资料.结果常见的侵犯部位是翼突内、外板,蝶骨体及枕骨斜坡.颅底侵犯以骨质破坏常见,占71%,其次为骨质硬化占21%,二者并存少见,仅占8%.侵犯途径可分为5种,以向上、向前、向后上多见.结论CT可以显示NPC侵犯途径,但侵犯途径的分类有待统一.

    关键词: NPC 颅底侵犯 途径 CT
  • 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

    作者:尚来焕

    目的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解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选择病例行椎间盘内及盘外胶原酶注射,患者随访1年,评估其疗效.结果胶原酶溶解术的总有效率达82%(123/150),两例合并椎间盘感染,无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原酶注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诊断

    作者:朱彬;许欣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影像表现.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肺穿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胸片、CT及病理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单发结节型5例;弥漫结节型8例;炎症型3例;混合型5例.21例BAC中13例合并胸水.动态观察:单发结节型1例9年无变化,近两个月病变有所增大;4例在3个月内病灶有轻度增大.弥漫结节型1个月内病变有较明显进展.炎症型动态观察见病灶出现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可消失.误诊情况:误诊为肺炎3例、间质性肺炎2例、炎性假瘤1例、粟粒结核1例,未能作出明确诊断3例.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影像表现复杂,需结合多种影像检查结果,动态观察,综合分析.

    关键词: 肺泡癌 影像学 病理
  • 颅底肿瘤的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江波;孟悛非

    颅底肿瘤由于部位深,邻近结构复杂,多年来其影像诊断与外科手术治疗一直是个难题.

  • 肺泡蛋白沉积症一例

    作者:颜志平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唯一仅局限于肺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有关其影像表现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如下:

  • 心脏结节病一例报告

    作者:阙绪光;陆堃;庞家传;林红;吴妙玲;胡瑞德

    患者,男,27岁,反复咳嗽、心悸、气促2年,加重2个月入院.体检:发育正常,右颈部淋巴结肿大,两肺清,心界向左扩大,心律齐,心率102次/min,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Ⅱ°,肝助下1横指、质软、脾可触及、双下肢轻浮肿.心电图:左胸导联ST、T波改变.X光胸片:双肺纹理粗,散在浸润性病灶.胸CT:右上隔、右气管旁及左侧主动脉前淋巴结肿大.

  •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一例

    作者:黄伟鹏;陈国华;许建生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较为罕见,我院发现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34d.出生后1周后发现右膝关节肿胀,无红热,呈缓慢性加重,伴流鼻涕和吮乳困难.体检:双侧足底、臀部有对称性深红色皮疹,右膝关节肿胀,被动活动时,婴儿即啼哭.临床误诊为右股骨下段恶性肿瘤.

  • 卵巢巨大畸胎瘤一例

    作者:肖运平

    患者,女,62岁,近1月来发现下腹部逐渐膨隆,自觉腹胀不适在我院就诊.体查:下腹明显膨隆,腹壁无静脉曲张,下腹部可触及大小约12cm×13cm的肿块,质软,活动度差,无明显触痛.CT检查:盆腔内可见巨大囊性肿块影,几乎占据整个盆腔,大小约13cm×14cm×16cm,其内含脂肪、软组织及液体成分,CT值分别为-110HU、50HU、10HU,未见钙化.

  • 盆腔脂肪过多症二例报告

    作者:李红军;宋振龙;巩曰红;刘玉元;李希军

    例1,男,46岁,下腹部胀痛1年,近半年因排便困难,大便逐渐变细,来院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好,下腹部比较饱满,柔软,未触及到包块.肛诊:前列腺未触及,直肠空虚,未扪及肿块.

  • 左肺不发育X线误诊一例分析

    作者:温乃祥

    患者女,26岁.因车祸外伤致右胸剧痛于外院治疗1个月,无好转并觉气促,行走时加剧,而转本院治疗.检查:听诊左肺无呼吸音,叩诊浊音.

  • 婴儿胸内异位肝脏一例报告

    作者:肖力;温月飞

    胸内异位肝罕见,笔者曾遇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男1岁半,因"发热10天"就诊,伴咳嗽、流涕、鼻塞,无气促,无发绀.查体:T:36.8℃P:105次/min R:31次/min,神志清,呼吸平稳,生长发育一般.咽充血,双侧扁桃腺Ⅰ°肿大,气管稍向左移位,双侧胸廊无畸形,右侧肋间隙稍增宽,呼吸运动对称,叩诊右下肺浊音(右前五肋以下为浊音区),听诊右下肺呼吸音消失.腹平软,未及肝脾,肝区叩诊为鼓音.

  • 示教片、有奖阅片测验

    作者:

    关键词: 阅片
  • 肝癌介入术的护理

    作者:欧洁红

    肝细胞癌是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丧失手术时机以及术后复发的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已被公认为佳治疗方法.我院自1995年始开展肝癌的介入治疗,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命,本文就介入术中的护理配合作初步总结.

  • 晚期癌症动脉导管药盒化疗的护理

    作者:李小霞;吴燕萍;陈英梅;伍丽虹;沈奇志;郑静怡

    介绍恶性肿瘤患者行皮股动脉导管药盒系统(大学)植入术后化疗的护理.本科自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经皮股动脉PCS化学治疗中晚期恶性种瘤93例,所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局部皮下组织无菌性坏死、化疗灌注区域皮肤发红疼痛、导管堵塞、胃溃疡、疼痛、发热等,其中严重的是局部皮下组织无菌性坏死.采用此治疗方法能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达5~30个月,总有效率CR+PR=75.9%.本组患者通过护士精心的护理,严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并及时处理,做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均能顺利地完成化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