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特种医学 > 中国CT和MRI杂志

中国CT和MRI

中国CT和MRI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중국CT화MRI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影响因子: 1.5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31
  • 国内刊号: 44-159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6-27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CT和MRI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王成林
  • 类 别: 特种医学
期刊荣誉:
  • MRI对于评估宫颈癌分期和宫旁浸润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蕾;张亚红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于宫颈癌分期、宫旁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84名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MRI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手术病理分期来判断MRI分期在宫颈癌分期的准确性,以及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MRI对于宫颈癌分期的准确率为82.1%;MRI对于判断宫旁转移的灵敏度为78.3%,特异度为95%,准确率为90.5%;MRI对于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7.0%,准确率为82.1%.结论 MRI宫颈癌分期优于临床分期,且在判断宫旁转移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 MRI、CT及超声在诊断胰岛素瘤中应用研究

    作者:蔡俊;沈钧康

    目的 分析MRI(磁共振成像)、CT及超声3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胰岛素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且进行手术治疗的胰岛素瘤患者72例,术前均行MRI、CT及腹部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分析病灶部位、大小,并比较三种影像学成像结果.结果 经MRI、CT、超声依次检测有58例、46例、44例病灶,检出率依次为80.5%、63.9%、61.1%,胰岛素瘤分布、大小均无显著差异(P>0.05),MRI检出率高,差异显著(P<0.05);MRI平扫抑脂序列T1WI、T2WI及DWI上呈现明显异常信号,且动态增强期均明显强化,CT显示32例为后动脉期,均高于门静脉期,12例显示为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轻度强化;超声显示边界清楚,可见瘤体与血管部位.结论 MRI、CT及超声进行胰岛素瘤诊断中,三者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其中MRI检测率高,但价格昂贵,CT与超声检测率相近,但超声易受胃肠气体干扰,影响结果,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佳诊断方法.

  • 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应用研究

    作者:许文慧;刘丹;杨蕴慧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CTA)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5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建立自身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前、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静脉血管的走行、管腔通畅、血流充盈等情况,行CTA检查与图像重建观察内瘘血管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吻合口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与CTA检查,其中12例CTA表现正常,其余43例均有不同程度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包括12例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0例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7例单纯流入动脉狭窄、7例吻合口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及1例窃血.术后1周、4周动静脉平均内径均明显依次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亦依次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超声及CTA检查共发现6例(10.91%)并发症,其中3例内瘘吻合口血栓,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及误诊分析

    作者:王朝文;潘海锋;吴驰;谌力群

    目的 探讨前纵隔淋巴瘤的CT特征,以提高其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患者资料,全部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位于右前纵隔2例,左前纵隔2例,跨越左右前纵隔8例.全部呈分叶或形态不规则,均见坏死或囊变,无钙化,9例呈多结节融合状,7例肿块旁见软组织结节影,8例包绕或侵犯大血管、心包,增强扫描10例呈轻度强化.结论 前纵隔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可与前纵隔其他肿瘤鉴别.

  • 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Meta分析

    作者:高莉莉;马强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及科研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WanFang Data、VIP数据库相关文献,查找有关应用SWI量化AD脑铁沉积的病例对照试验,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评估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8项研究,共420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D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位值的总体效应检验差异在黑质、海马、尾状核头、左侧红核、额叶皮层、苍白球及壳核[WMD值、95%CI及P值分别为-0.07(-0.09,-0.06),P<0.00001;-0.03(-0.04,-0.02),P<0.00001;-0.03(-0.05,-0.02),P<0.00001;-0.04(-0.06,-0.01),P=0.01;-0.02(-0.02,-0.01),P<0.00001;-0.05(-0.06,-0.04),P<0.00001;-0.04(-0.06,-0.03),P<0.0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SWI测量以上各ROIs相位值对于AD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及科研价值.结论 Meta分析提示SWI测量黑质、海马、尾状核头、左侧红核、额叶皮层、苍白球及壳核相位值在AD组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这一差异可能有助于诊断AD.

  • 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彪;陈泉桦;罗汉传;黄丽娣;黄伟兰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在胰腺肿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双源CT常和规CT扫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所接收的辐射剂量进行统计.结果 双源CT成像结果较清晰,对于胰腺肿瘤相关性疾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CT,而且患者所接收的总辐射剂量、有效辐射剂量也比常规C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源CT具有成像效果良好,对于疾病的检出率高,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价值

    作者:向森;杨光华;张开芳;高冬冬

    目的 研究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61例拟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计算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 CT增强扫描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8.2%、70.0%、85.3%.MRI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6.1%、80.0%、93.4%.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I检查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均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以充分考量患者病情与经济情况,选取适当检查方法.

  •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76例的影像学、并发症及存活情况分析

    作者:蒋明;胡鸿涛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的影像学效果、并发症及存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的76例肺癌的相关资料,观察比较射频消融治疗前后影像学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及随访1年存活率.结果 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病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6.51%、93.02%、86.05%;治疗后6个月肿瘤面积(13.26±3.14)cm2,CT值(50.60±17.18)HU,均显著少于治疗前的(11.52±4.82)cm2、(35.74±12.3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气胸发生率13.16%,发热发生率17.10%,血痰发生率6.58%,无血胸等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发生;1年无进展生存率73.68%.结论 CT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 胸部CT诊断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分析

    作者:牛文忠;丁显春

    目的 分析胸部CT在98例小儿支原体肺炎(MPP)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03月至2016年2月确诊为MPP 98例患儿临床资料及胸部CT结果.结果 单侧肺叶病变64例中,局限于右侧44例,局限于左侧20例,其中右侧病变例数44例多于左侧20例,而多叶段病变62例,明显多于单叶段病变例数34例,其中多叶段病变中以右侧下叶受累例数多为32例.患儿病变以大片实变状影为主(79.59%),明显多于其他影像学病变例数,其余影像学病变主要变现为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32.65%)、胸腔积液(25.51%)、肺不张(20.41%)、散在斑片状影(13.27%)、肺门淋巴结肿大(12.24%).婴幼儿多表现为散在斑片状影和肺不张,年幼儿多表现为大片实变状影、斑点及斑片状实影,也伴随胸腔积液.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存在年龄差异,胸部CT诊断有助于不同年龄段患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诊断,有助于指导支原体肺炎患儿早期临床治疗.

  • 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比分析

    作者:何云飞;罗宴吉;冯仕庭;黄鹤;靳仓正;叶华景;赖文佳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和超声内镜对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GI-NEN的MSCT和超声内镜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分析统计两种影像方法对GI-NEN的检出率、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结果 MSCT、EUS对GI-NEN的检出率分别为81.6%、94.7%(P=0.041),MSCT低于EUS;MSCT和EUS对肿瘤T3、T4和N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T3:81.8%、63.6%(P=0.039),T4:77.8%、44.4%(P=0.034),N:68.8%、43.8%,(P=0.033),MSCT的符合率高于EUS.结论 EUS可作为检出GI-NEN首选的影像学检查

  •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研究

    作者:李郭辉;李真

    目的 综合分析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28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异常情况、颅内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诊断一致性.结果 灌注异常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4.26±0.54)ml/100g、(25.16±3.22)s、(39.66±15.23)ml/100g·min、(5.23±0.67)s,镜像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35±0.84)ml/100g、(24.91±3.23)s、(56.24±15.61)ml/100g·min、(4.01±0.68)s,脑血容量、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峰值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结果发现:28例患者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4例,阳性率为14.26%(4/28),28例患者不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20例,阳性率为71.43%(20/28),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危险度胃底间质瘤的CT征象及CT定量分析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刚;曹中;熊永发;江鹏;牟东景;樊斌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危险度胃底间质瘤(GIST)CT征象,分析MSCT对其定位、危险度分级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本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经病理学证实的60例胃底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三个等级,观察比较不同危险度患者CT征象及CT值.结果 病理危险度分级: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分别为30例、17例、13例.低度危险、中度危险、高度危险GIST患者在肿瘤大径、密度、形态、肿瘤血管显示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危险度GIST患者在发病部位、生长方式、强化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危险度GIST患者平扫、三期强化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危险度胃底间质瘤CT征象存在典型差异,从肿瘤大径、密度、形态、肿瘤血管显示上有助于GIST危险度分级,为其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MRI检查与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余海波;吴清武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与超声在诊断及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中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10例临床怀疑为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的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产前行MRI检查和超声检查,102例胎儿出生后接受手术病理检查,8例尸解检查.结果 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8.98%、83.33%、97.27%,超声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7.94%、41.67%、91.74%.MRI检查的特异度、准确率显著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MRI检查具有视野广、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相较于超声检查可以更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对胎儿状况的综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MSCT表现

    作者:廖俊杰;毕纯龙;朱文丰;陈镜聪;黄丽莹;周翠屏

    目的 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MSCT表现,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NKTCL的MSCT表现.结果 22例病灶原发于鼻腔,局限型9例,7例病变位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2例位于鼻腔后段,骨质无明显破坏;弥漫型13例,侵犯整个鼻腔,包绕中下鼻甲呈铸型生长,部分侵犯鼻前庭、鼻翼、鼻窦及眼眶,中线结构有破坏;2例原发于鼻窦,MSCT平扫为密度欠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7例原发于咽淋巴环,其中5例位于腭扁桃体,2例侵犯多个部位,MSCT平扫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价值.

  • MRI联合CT和单一CT相比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对比研究

    作者:李真;李郭辉

    目的 综合对比分析MRI(磁共振成像)联合CT和单一CT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脑梗死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46例,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3例.实验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CT的诊断方法,对照组应用单一CT的诊断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正确诊断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CT图像、磁共振成像图像等.结果 实验组诊断检查发现有20例脑梗死疾病患者,42个梗死病灶,正确检出率为86.96%(20/23),对照组诊断检查发现有15例脑梗死疾病患者,31个梗死病灶,正确检出率为65.22%(15/23),实验组的正确诊断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82.3%,对照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2.3%、75.6%,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诊断中,MRI(磁共振成像)联合CT的诊断效果远远优于单一CT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 MRI CT 脑梗死患者
  •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癌的MRI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潘龙;牛朝霞

    目的 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MRI诊断及病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及MRI检查资料,观察的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分房数目、囊液信号、结节或乳头状突起、囊壁及分隔厚度等情况,将其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经病理对照,MRI发现了全部肿瘤,共37个,对肿瘤检出率为100%;肿瘤以完全囊性及囊性为主.35例患者中,左侧16例,右侧17例,双侧2例;肿瘤呈类椭圆形30个,分叶状7个.MRI对肿瘤大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可较好地诊断卵巢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显示其肿瘤位置、大小形态及病理特征,蜂窝状子房、T2WI含低信号囊液、T1WI含高信号囊液、结节或乳头状突起(≥5mm)及囊壁或分隔不规则增厚(≥5mm)5个MRI征象对其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320排CT对房颤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

    作者:邹佳妮;陈信坚;黄文才;陆然;吴倩;陈友三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房颤射频消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房颤患者及4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肺静脉异常、左心房血栓及冠状动脉的情况.结果 房颤组有23例肺静脉变异(38.3%),对照组有17例发生变异(34.0%).房颤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性别以及不同病变部位方面肺静脉的变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组的左、右上肺静脉口长径、短径,左、右下肺静脉口长径、短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0排CT对左心房血栓的诊断率与超声心动图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心房纤颤患者发现有42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病变,管腔呈轻-重度狭窄.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较好地诊断房颤患者肺静脉异常的情况,可作为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 CT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应用

    作者:岳燕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轴面与平面重组(MPR)表现在诊断胸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26例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26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胸部扫描,比较轴位图像与MPR图像上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及合并其他胸部创伤的种类.结果 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检出率100%高于常规轴位CT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患者并发胸腔积液18例,胸骨后纵隔血肿10例,胸骨后纵隔气肿7例,肺挫伤15例,多发肋骨骨折16例.其中常规轴位CT检查出胸骨后纵隔血肿6例,漏诊4例;其余并发胸部创伤均检查出.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胸部创伤的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多层螺旋CT的MPR图像对胸骨粉碎性骨折的检出率较高,还可准确判断患者合并的胸部创伤,对患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上官建伟;梁俊芳;肖新广;张新明;刘玉珂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骶尾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5月-2016年4月因骶尾部疼痛入院就诊的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拍摄骶尾骨正侧位DR片和螺旋CT骶尾部扫描,采用MPR技术对CT图像进行重建.结果 正侧位DR片显示54例无骨质异常,10例疑似骨折;经螺旋CT及MPR技术重建后,2例疑似骨折,14例骨折,8例肿瘤,1例发育异常.16例骨折或疑似骨折患者中,12例骶骨部周围软组织肿胀,6例有明显骨折线.8例骶尾部肿瘤(经临床病理证实),5例骶骨脊索瘤,骶骨溶骨性破坏,有分叶状软组织肿块,部分周围脏器受压,瘤体内有钙化点;3例巨细胞瘤,骶骨骨质呈皂泡样破坏,周围有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周围结构有推移,与周围正常骨质移行带变窄;1例骶骨神经纤维瘤,相应骶孔扩大,骶前组织肿块,边界清晰.1例发育异常可见骶骨部透亮带.结论 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可为临床诊治骶尾部病变提供丰富信息.

  • 大叶性肺炎治疗前后胸部CT平扫特征对比分析

    作者:刘行仁;邓菲;邹俊;杨阳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分析大叶性肺炎治疗效果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确诊并治疗的67例大叶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大叶性肺炎的的CT影像特征.结果 本组67例患者仅7例为双肺均受累,占10.4%.又以右肺为主有45例,左肺共29例.67例患者中14例处在渗出期,48例处在实变期,还有5例处在消散期.9名患者在一周内可见高密度阴影的明显缩小,52例患者在2周后的高密度阴影缩小达到70%以上,56例患者在第3周高密度阴影基本消失,4周后所有患者均显示高密度阴影消.结论 利用CT扫描检查大叶性肺炎时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以及阶段对治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患者治疗阶段根据CT影像特征能很好的确定患者治疗情况,对后期病情的针对性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肺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及病理分期对比分析

    作者:卢涛;陈韵彬;刘向一

    目的 探讨肺部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及其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行CT扫描的78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的术前CT图像.所有病灶按病理结果分为:14例浸润前病变(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24例微浸润腺癌(MIA)和40例浸润性腺癌(IAC).对3组病灶的空泡征、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及胸膜凹陷征进行对比分析诊断浸润性腺癌的界值.结果 浸润前病变与IAC间比较:毛刺征、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A与IAC间比较: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与MIA间比较: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组(IAC)结节一般较无或微浸润组(浸润前病变与MIA)边缘毛刺、分叶、内部空泡及胸膜凹陷多见(P<0.05).结论 肺磨玻璃结节的HRCT征象与病理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分析上述影像征象有助于对术前肺部磨玻璃结节进行鉴别诊断及分期.

  • 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临床价值

    作者:王立莎;李光;张悦

    目的 探讨MRI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乳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MRI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MRI对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观察和记录良恶性病变病灶形态和边缘情况及强化和受累情况,并统计良恶性病变早期增强率、大增强率及相对大增强率.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46例,恶性病变者34例,MRI对乳腺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为90.48%,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85.00%.恶性乳腺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毛刺、结节或肿块样强化及周围组织受累方面占比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恶性乳腺病变MRI早期增强率、大增强率及相对大增强率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影像学特征差异明显,尤其是恶性病变增强率明显较高,故MRI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

  • 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李硕;杜霄鹏;谢汝明;袁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技术对椎体爆裂性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准确诊断的差异.结果 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180个椎节爆裂骨折,多发爆裂性骨折仅11例;椎体后移骨片位置:单个中央骨片、骨片中央矢状裂开、偏向椎管一侧的骨片、粉碎性骨片的椎节各78、53、38、11个;后移骨片来源:椎体角者、椎体后壁者、后下角者各101、20、39例;轻、中、重度椎管狭窄者各90、60、10例,手术内固定有90例;检出椎板骨折共60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右侧椎板骨折、双侧椎板同时骨折椎节各25、10、25个.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骨折椎节检出率99.45%、多发爆裂骨折、椎体脱落骨片移入椎管及轻度椎管狭窄的准确诊断率91.67%、99.45%、100.00%较X线平片的显著高(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损伤类型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疗效

    作者:杨志坚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X线、CT及MRI影像学疗效,为腰椎滑脱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椎间cage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的临床效果和X线、CT及MRI影像学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治疗后的12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12个月后,两组患者治疗后腰部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活动受限明显减轻,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3.02%,与对照组的90.7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X线、CT及MRI检查术后两组患者椎体高度恢复正常,其恢复程度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经CT检查发现,观察组椎体高度与术后相似,但观察组较术后有所降低,差异显著,P<0.05;以CT复查植骨与椎体间有连续的小骨梁判断为融合良好,观察组43例患者中术后40例融合良好,融合良好率为93.02%,对照组43例患者术后39例融合良好,融合良好率为90.70%,两组患者术后融合良好率相比,P>0.05.结论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显著,尤其在椎间隙高度恢复方面要显著优于单纯后路减压固定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CT肺小血管与肺截面积比值与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王文尚

    目的 探讨基于CT定量分析的肺小血管与肺截面积比值(%CS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行CT胸部平扫的COPD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的资料.所有COPD患者均行肺功能检查,并根据肺功能指标将COPD患者分为轻度组(26例)、中度组(27例)、重度组(27例)3个亚组.采用ImageJ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基于CT下的%CSA(肺小血管的截面积<5mm2和5-10mm2分别标记为%CSA<5和%CSA5-10)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OPD各亚组间及其与对照组的%CSA<5、%CSA5-10以及肺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SA<5和%CSA5-10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轻度组、中度组以及重度组的%CSA<5,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程度COPD患者之间的%CSA<5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OPD中度组、重度组的%CSA5-10,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的%CSA<5与FEV1%、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982,0.988 P=0.018,0.012),与RV和RV/TLC%呈显著负相关(r=-0.946,-0.962 P=0.044,0.028);COPD患者的%CSA5-10与FEV1%、FEV1/FVC%呈显著正相关(r=0.963,0.975 P=0.037,0.025),与FVC、RV和RV/TLC%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基于CT定量分析的%CSA<5和%CSA5-10与COPD患者的肺功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评估COPD患者肺功能及疾病严重程度方面%CSA<5优于%CSA5-10.

  •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超声及CT诊断分析

    作者:兰斌;邓治强

    目的 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 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 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及MRI影像诊断分析

    作者:李长海

    目的 研究线粒体脑肌病(ME)的临床特征和MRI影像诊断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5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确诊的18例ME患者,通过脑电图、肌电图、血液生化检测和影像观察等手段回顾性分析ME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一步探讨MRI的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结果 该18例ME患者脑电图检测出现16例异常,5例轻度,7例中度,4例重度;肌电图观有15例出现肌源性损伤和(或)神经源性损伤;血液生化检测显示14例LA异常较高,部分患者伴有CPK、LDH异常升高表达;肌活检显示12例出现RRF和线粒体异常增多或结构异常.MRI影像显示16例信号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表达;16例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大脑皮质和深部脑灰质部,仅少数患者脑干和白质部位可见受累;有15例显示有脑萎缩(大小脑)症状.结论 ME临床症状主要为癫痫、智力障碍和肢体运动受限等,临床常规检测手段中多表现为脑电图异常,肌电图肌源性和(或)神经源性损伤,肌活检RRF核线粒体增多或结构异常、血液生化检测LA异常较高,部分患者CPK、LDH异常升高表达等临床特征;MRI影像具有一定的信号强弱表达特征,且对显示病变部位和脑萎缩等效果较好,临床中可结合ME的MRI影像结果和临床特征进行有效诊断.

  • 22例滑膜肉瘤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刘培培;陈高红;吴磊;徐凯

    目的 分析滑膜肉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探讨CT和MRI对滑膜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肿瘤多位于四肢关节附近的深部软组织内,呈"钻孔样或包绕样"生长趋势;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可有分叶,轮廓多较清晰.肿瘤体积一般较大,22例病灶大直径为3.1cm-13.4cm,平均7.1cm.由于常合并坏死、囊变、出血等,病灶密度或信号多不均匀.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的软组织肿块,6例病灶内可见坏死区,2例病灶合并有钙化.MRI平扫肿瘤实性部分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5例病灶内部TIWI可见高信号区,提示合并出血;T2WI病灶信号较混杂,部分病灶内部可见分隔样低信号影;压脂序列肿瘤显示较好,呈明显高信号;3例伴有邻近的骨质破坏.增强CT和MRI表现相仿,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滑膜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和MRI综合评价有助于提高滑膜肉瘤的的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 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意义及其与关节镜比较研究

    作者:王道安

    目的 本实验分别采用MRI和关节镜对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进行诊断,通过对比这种方法检查的结果,找到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本实验采用MRI技术以及关节镜技术对54例患者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对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 54例患者中,通过MRI诊断出完全撕裂为21例,部分撕裂30例,3例检查没有撕裂;而通过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完全撕裂22例,部分撕裂32例.结论 通过两个方法的比较,MRI在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同时由于该方法具有无创性,减少检查对病人的风险,并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马国武;王焕勇;彭如臣

    目的 探究螺旋CT增强扫描对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通过胃镜确诊并且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的胃癌62例,采用CT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进行增强扫描,对患者的胃附近的淋巴结的形态类型影像图像、短径实行观察,在和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对进展期胃癌旁胃周的淋巴结转移分析,确定相关的生物学行为因素.结果 短径5mm组与组间的P<0.05,从而推理出5mm组短径与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短径15mm组和短径组间P>0.05,所以可以推断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以此说明了短径9mm成为螺旋CT增强扫描分析诊断胃周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多类胃癌生物学行为CT影像特征与癌肿对应淋巴结转移率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胃癌的术前分期和临床治疗使用多层螺旋CT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临床价值.

  • 多层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诊断癌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家富;林耀云;林琳;韩巍;李勇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0例癌性胸腔积液(观察组)、50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对照组)患者MSCT影像学资料及肿瘤标志物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CT值、胸腔积液CA199、CA153、CEA水平,以病理结果为依据,比较MSCT、肿瘤标志物单一、联合对胸腔积液性质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观察组典型MSCT征象为胸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厚,占92.5%;纵隔移位占2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0%、2.0%(P<0.05).增强扫描癌性胸腔积液明显强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胸腔积液CA199、CA153、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SCT+CA199+CA153+CEA诊断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敏感度、特异度均显著高于MSCT、CEA、CA199+CA153检查(P<0.05).结论 MSCT、肿瘤标志物对癌性与结核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价值,两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志林;彭志远;张雪莲;陈艳;陈鑫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超声诊断共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主动脉弓畸形发生情况以及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弓畸形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结果显示55例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患儿中16例患儿的降主动脉横断面位置明显右移,13例患儿可见升主动脉分叉,7例患儿合并房间隔缺损,4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阳性诊断率72.7%,明显高于超声诊断的阳性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在双主动脉弓畸形的诊断中有应用价值.

  • 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切除可行性的价值

    作者:卢万里;黄壮士

    目的 探讨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切除可行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4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术前增强CT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依据,评估增强CT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肿瘤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一致性.结果 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增强CT对食管癌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性为70.5%(31/44),对N分期诊断准确性为68.2%(30/44);对食管癌肿瘤浸润的诊断准确性为65.9%(29/44),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为68.2%(30/44).结论 增强CT在食管癌术前分期及手术可切除性评估工作中均有一定应用价值,于患者病情评估及后续治疗工作选择有利.

  • 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与SPECT心肌灌注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红春;毛俊;陈海东;任旸;王兰菁

    目的 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8例患者,发现阳性1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 难治性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作者:张义堂;杨峰;杨红

    目的 分析难治性肺炎患儿的CT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将难治性肺炎患儿纳入难治组,普通肺炎患儿纳入普通组,均行CT检查,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热程等一般资料,分析肺炎患儿CT影像特征,比较两组CT影像特点.结果 难治组性别、肺部啰音发生率与普通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年龄(9.56±1.32)岁、热程(11.20±1.57)d大于普通组(P<0.05);50例肺炎患儿中,单侧肺叶病变37例,双侧病变13例,单叶段病变22例,双叶段病变28例,单侧肺叶病变率74%高于双侧26.0%,双叶段病变率56.0%高于单叶段病变44.0%;病变主要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斑点状或斑片状实变影、胸腔积液、散在斑点及斑片状影,累及左肺与右肺肺上叶、中叶、下叶;难治组少量胸腔积液45.0%、胸膜肥厚60.0%及肺外改变70.0%显著多于普通组,难治组树芽征发生率10.0%较普通组43.3%少(P<0.05).结论 难治性肺炎患儿发热时间长、年龄大,CT影像主要表现为肺段实变,伴少量胸腔积液及胸膜肥厚增多,树芽征较普通肺炎患儿减少,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史振乾;史富磊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月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技术扫描,并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MS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病灶部位、大小、形态、邻近结构、远处转移)具有典型特征;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胃癌早期、进展期准确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T分期的MSCT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分别为T1期(75.00%)、T2期(66.67%)、T3期(86.67%)、T4期(81.82%).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胃癌诊治中有较高检出率,对患者术前T分期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对胃癌患者术前评估及合理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 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对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黄丙军

    目的 比较分析256层螺旋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70例,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前门控组(36例)与后门控组(34例),所有患者检查前控制心率<75次/min,比较2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冠脉成像质量.结果 前门控组冠脉成像质量优率59.2%,显著高于后门控组的51.1%(P<0.05);但2组冠脉成像质量优良率(90.3%vs 9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门控组平均辐射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42±0.20)s、(3.15±1.00)mGy,均显著少于后门控组的(5.22±0.38)s、(9.67±3.52)mGy,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256层CT前、后置心电门控技术冠脉成像质量均较高,且相比后门控技术,前门控技术能显著减少辐射剂量.

  • CT扫描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瘤破口检出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朱荣荣;顾庆春;蒋华东;杨波;范亦辉;李健

    目的 研究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对主动脉夹层瘤(A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3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5例AD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同时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观察记录AD分型、真假腔、内膜初始破口大小、数目等情况,并比较不同图像后处理技术对AD破口检出率.结果 Debakey分型:I型8例,II型5例,III型32例.45例AD患者中真腔密度明显大于假腔密度占92.9%;假腔直径明显大于真腔占94.6%;破口清晰显示占87.5%.MPR破口显示率92.8%,真假腔显示率96.4%,内膜瓣显示率100.0%;CPR破口显示率96.4%,真假腔显示率98.2%,内膜瓣显示率100.0%;MIP不显示AD破口及内膜瓣,真假腔显示率76.8%;VR破口、真假腔、内膜瓣显示率分别为23.2%、100.0%、98.2%.MPR、CPR破口显示率明显高于VR(P<0.05),且真假腔显示率明显高于MIP(P<0.05).结论 MSCT在AD诊断上有较大的价值,且MPR、CPR相比其他后处理技术在AD破口、真假腔、内膜瓣显示上更有优势.

  • 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杨力;蒲红;朱缨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我院及外院X线、CT常规轴位平扫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隐匿性骨折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后行MSCT扫描,将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法(VRT)、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分析MSCT诊断隐匿性骨折的阳性率、漏诊率、误诊率,对比各重建技术的确诊率及影像特点.结果 50例患者经MSCT扫描及后处理47例显示骨折,其中脊柱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10例,髋关节骨折7例,眼眶骨折7例,肋骨骨折6例,跟骨骨折5例,排除骨折3例,阳性率达94.00%;以病理结果为准,MSCT对隐匿性骨折的漏诊率为6.00%,误诊率为2.00%;MPR、MIP、VRT、SSD、CPR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率依次为94.00%、52.08%、84.78%、81.63%、100.00%,以CPR确诊率高;MSCT可清晰显示X线未显示的骨折,局部塌陷、骨折线、隐匿性病变及软组织损伤,其中MIP层次感强,VRT立体感好,CPR图像整体感强.结论 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降低隐匿性骨折漏诊率,尤其是三维重建中CPR、VRT、SSD层次及立体感强,对可疑隐匿性骨折作出准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128层螺旋CT评价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双期狭窄程度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玥;王瑞

    目的 通过128层螺旋CT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双期狭窄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诊断为前降支MB-MCA患者的CT冠状动脉图像,记录MB-MCA发生位置、类型、收缩期狭窄程度、舒张期狭窄程度,评估不同类型间双期狭窄程度的差异、收缩期狭窄程度与壁冠状动脉近端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的差异;评价其中58例单纯性MB-MCA的舒张期狭窄程度与临床症状及运动平板试验关系.结果 117例前降支MB-MCA中,收缩期狭窄率≥50%的29例,舒张期狭窄率≥50%的14例,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MB-MCA中不完全型46例,完全型71例,两型的收缩期狭窄率及舒张期狭窄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B-MCA舒张期狭窄率较高的患者临床表现及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高.随着收缩期狭窄程度升高,MB-MCA近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增加(P<0.05).结论 MCA在收缩期及舒张期皆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此狭窄程度与MB-MCA的类型有关.MCA的收缩期狭窄程度越高,其近端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MCA的舒张期狭窄会引发冠状动脉功能学改变.

  • 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军;刘安民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5年6月于我院经手术证实为胫骨平台骨折的71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拍摄膝关节正侧位DR(数字X线摄影)平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价值.结果 CT对Ⅰ型、Ⅱ型、Ⅳ型、Ⅴ型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准确率均略高于DR检查,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分型整体准确率为94.4%,高于DR的77.5%(P<0.05);CT骨折检出率为95.8%,高于DR的85.9%(P<0.05);DR对髁间隆突骨折检出率为70.4%,低于CT的96.3%(P<0.05),DR对腓骨小头骨折检出率为65.0%,同样低于CT的95.0%(P<0.05).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配合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骨折检出率高,分型符合度高,对合并腓骨小头骨折与髁间隆突骨折诊断敏感度好.

  •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在MSCT扫描中的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冯玉生

    目的 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在MSCT扫描的表现特征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入院经支气管镜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患者17例,分析17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患者MSCT扫描图像表现特点.结果 17例患者图像表现均出现肺纹理稀疏,MSCT平扫轴位患者发育异常侧肺野透光度增高,其中9例患者发生于左肺,4例患者发生于左上肺,5例患者发生于左下肺;8例患者发生于右肺,3例患者发生于右上肺,5例患者发生于右中下肺,14例患者可见肺气肿征象,3例患者未见肺气肿.黏液栓附着于支气管呈"树枝样"走形,15例患者为局限在一个肺段改变,其12例伴行肺血管管腔变小,肺血管分支减少.结论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存在特征性MSCT图像表现,其MSCT扫描图像能对先天性支气管闭锁患者图像征象直观显示,根据图像特征可有利于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

  • 核磁共振联合超声成像在原发性小卵巢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朱朝选

    目的 探究超声(US)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原发性小卵巢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70例原发性小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分别行US、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纳入研究对象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各病理类型诊断合计MRI×US准确率94.29%显著高于US、MRI准确率70.00%、81.43%(P<0.05).US表现肿瘤多呈囊实性,囊壁与隔厚薄不均,大网膜不均匀增厚,并有结节样改变.而彩色血流信号以Ⅲ级为主,彩色血流肿块内有高速低阻的动脉血流动,其多分布于肿块实质,血管分布呈条状,树枝状,团状等多种形态.MRI表现肿瘤多为囊性肿块或囊实性肿块,囊壁光滑,肿瘤直径44.9-365.7mm;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信号,T2WI呈高、略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DWI呈不均匀高、低混杂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可见厚薄不均的囊壁且囊内片状阴影、囊壁、间隔及结节较明显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结论 US联合MRI诊断原发性小卵巢癌准确率高,且二者影像学特征明显,互为补充,联合诊断对原发性小卵巢癌的防治有重要参考价值.

  •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价值

    作者:赵树立;季学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至2016年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20例,总结其CT影像学特点,并结合文献资料,进一步提高多层螺旋CT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20例患者共发现26个病灶,其中19例为单侧、单发病灶,一例为单侧多发病灶,5例病灶有浅分叶,15例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伴有囊变;平扫高密度为41.6HU,低密度为26.7HU,平均36.1HU;增强扫描观察8例病灶呈较均匀强化,12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腮腺多形性腺瘤在CT图像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岩

    目的 探讨并比较多普勒超声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6年3月经手术确诊的26例SPTP患者超声和CT影像学资料,分析超声和CT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表现为22例包膜完整,清晰边界,6例可见钙化组织;囊实性成分为主,实性部分为均匀低回声,囊性部分为低或无等回声区;多数CDFI显示回声区内有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为低密度,22例包膜完整,10例有点片状或环状钙化组织,囊实性成分为主,实性部分可见乳头样结构,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门脉期、延迟期进一步强化,呈渐进性特点,但仍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囊性部分分散于实性部分中,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共同影像学特征为均未见胰胆管扩张、淋巴结转移等征象.CT诊断准确率为84.62%高于超声的57.69%(P<0.05).结论 SPTP的超声、CT影像学均具有特征性,可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且CT的术前诊断SPTP准确率高于超声.

  • 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奕昭;黄晓健;胡海菁;冯结映;梁德志;陈伟强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静脉性血管畸形等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共208例,全部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并采用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血管重建,并和DSA、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208例中,动脉瘤138例159个,动静脉畸型48例,脑静脉性血管畸形22例.MSCTA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45%、93.75%、86.36%.结论 MSCTA是显示出血性脑血管病变简单、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联合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对其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矽肺CT影像学表现特征分析

    作者:周建中;冯彪;姚丽鸽

    目的 研究矽肺的CT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的70例矽肺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采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作为扫描条件的CT特征结果,并观察矽肺在CT扫描结果中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采用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影像统计结果(阴影大小、密集度和分期)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患者均存在肺实质纤维斑块:Ⅱ期(14例)和Ⅲ期(24例)患者;间质纤维化:50例患者存在,Ⅱ期和Ⅲ期共有9例患者出现纤维状密度增加和血管束变粗,Ⅲ期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厚度增加;Ⅱ期(8例)和Ⅲ期(9例)患者存在肺气肿;肺门和纵膈淋巴结:Ⅰ期(4例)存在明显的矽粉沉着伴肿大,Ⅱ期(6例)和Ⅲ期(12例)存在典型的斑点状钙化;Ⅱ期(7例)和Ⅲ期(16例)存在典型胸膜厚度增加.结论 矽肺在CT扫描中的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生活情况可做出明确诊断;低剂量CT可作为矽肺患者筛查疾病的辅助检查.

中国CT和MRI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