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and Plastic Surgery 중국미용정형외과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人民医院 沈阳军区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7040
  • 国内刊号: 21-15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56
  • 曾用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高景恒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长脉宽1064 nm Nd: YAG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葛红梅;禚风麟;胡文龙

    目的 探讨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长脉宽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长脉宽1064 nm激光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连续治疗10个周期,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进行mMASI评分,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间治疗前后mMASI评分下降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MASI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6±2.35和6.03 ±3.57,P=0.003).治疗组满意率85.0%,对照组满意率60.6%,两组间的满意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长脉宽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优于单纯采用Q开关1064 nm激光,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邻指大面积指腹并指蹼缺损

    作者:李国强;焦延杰;丘日升;陈康察;周健辉;王夫平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修复相邻两指大面积指腹并指蹼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相邻两指大面积指腹并指蹼缺损9例.以第一趾蹼皮瓣为中心,联合拇趾腓侧皮瓣、第二趾胫侧皮瓣和足背皮瓣,形成"四合一"的改良第一趾蹼皮瓣,以扩大皮瓣修复面积;在修复指腹缺损的同时,重建指蹼.结果 本组9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发生静脉危象,予拆除部分缝线后缓解;2例趾蹼皮肤部分坏死,经二次植皮后愈合.随访6~3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指腹及指蹼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皮瓣供区隐蔽,无功能障碍.结论 改良第一趾蹼皮瓣是修复邻指大面积指腹并指蹼缺损的较理想皮瓣,但需注意手术技巧.

  • 小剂量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忠强;王亚飞;周家双

    目的 观察小剂量盐酸普萘洛尔口服联合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单纯口服盐酸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疗效差别.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实验组在予以盐酸普萘洛尔1 mg/d口服的同时,每月1次局部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盐酸普萘洛尔1 mg/d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每月来院复诊,观察两组患儿血管瘤颜色、大小、质地、表皮温度及超声下血流信号变化,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盐酸普萘洛尔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血管瘤吸收快,治疗时间短,在相同的时间内临床治愈率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普萘洛尔口服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婴幼儿血管瘤,可有效控制瘤体增长,促进血管瘤短期萎缩吸收,控制病情反复进展,减少治疗周期,联合用药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

  • 学科发展"三部神曲"中的东方审美文化灵魂:当代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整体学科独树一帜于世界之巅

    作者:彭庆星

    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相关学术期刊零散地载有寻觅医学之美的文章,探索医学美学的曙光在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1986年,在福州召开的华东地区医学院校德育教学协作会议期间,邱琳枝、彭庆星、张建中倡导编写《医学美学》著作.随后,中外首部《医学美学》于1988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景恒主编的《实用美容手术》(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王大枚、夏兆骥主编的《美容外科简明手术学》(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两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相关医学专著于同年出版.1989年2月,"东方医学美学研究所"在原江西省宜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同年10月,经上级批准,"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筹备组"在北京组建,并于翌年11月在武汉正式成立学会.

  • 应用逆行耳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观察

    作者:范浩;杨超;邢新

    目的 探讨利用逆行耳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耳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并标记耳后穿支血管的位置;术中根据耳背部创面的大小、创面远端至颅耳沟的距离以及创面周围皮肤软组织的松弛程度,设计蒂在耳后颅耳沟内的纵向逆行梭形皮瓣;切开皮瓣远端,紧贴深筋膜表面由远端开始向近端分离,形成穿支蒂皮瓣;将穿支蒂皮瓣转移至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12例获得3~12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匹配,切口瘢痕不明显,无肿物复发.结论 逆行耳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耳背部缺损,简单易行,效果可靠,术后感觉良好,耳郭无变形,供区瘢痕隐蔽,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化学修饰的凋亡细胞诱导小鼠异体皮肤移植耐受的研究

    作者:丁健科;苏映军;张栋梁;陈晨;陈建武;余州;宋雅娟;庄然;郭树忠

    目的 研究ECDI处理的脾细胞对同种异体皮片存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尾部全厚皮片移植模型,随机法分5组.control组:免疫排斥组;rapa组:单独使用3mg/kg雷帕霉素组;ECDI-SPs twice组:移植前7d及移植后1d输注108 ECDI-SPs联合雷帕霉素组;SPs组:移植前7d及移植后1d输注未经处理脾细胞联合雷帕霉素组;ECDI-SPsx3组:移植前7d、移植后1d及7d3次输注ECDI-SPs联合雷帕霉素组.结果 ECDI处理的脾细胞迅速发生了凋亡,ECDI-SPs两次输注明显延长了同种异体小鼠皮片存活时间(P<0.05),ECDI-SPs 3次输注皮片存活同2次输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DI-SP输注后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P<0.05).结论 ECDI-SPs联合雷帕霉素能延长同种异体小鼠皮片存活时间,可能机制与调节性T细胞升高有关.

  • 超声空化法对脱细胞血管支架组织结构及生物力学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宾;李菲;夏炜;鲁开化

    目的 利用一定强度的超声波,在不影响支架材料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前提下,使脱细胞血管支架的胶原纤维疏松化,以利于种子细胞的黏附和长入.方法 在无菌条件下取新鲜兔股动脉,反复冻溶+超高压处理后,利用核酸酶进行消化,脱去残留细胞碎片,形成脱细胞血管支架.将不同强度的超声作用于脱细胞血管支架,通过对处理后支架材料的组织结构、生物力学特性的检测和观察,得出佳的超声处理强度.结果 超声处理参数为强度300 W,处理间隔1s,处理时长1 min时,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疏松化程度较未处理前明显提高,而生物力学强度无明显降低.结论 超声空化法可以改善脱细胞血管支架材料结构致密的问题,为组织工程血管支架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人咬肌神经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张洁;孙琳;王志军;杨柠泽;苏晓玮;贾华锋

    目的 阐明人咬肌神经来源及进入咬肌前后分支走行的分布情况,为治疗咬肌肥厚提供解剖学和形态学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人咬肌区进行大体解剖,逆行探查并阐明咬肌神经的来源及走行情况;对咬肌进行精细解剖和Sihler's染色,并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文字和图像记录.结果 (1)咬肌神经在下颌切迹区域恒定出现,距离下颌骨下颌支后缘的距离为(23.5±3.5) mm;距离下颌切迹低点所在直线的距离为(11.5±4.6)mm.(2)咬肌分为浅、中、深3层,咬肌神经走行于深层和中层咬肌之间,以中层咬肌前缘为界,咬肌神经主干发出的神经分支分为后上组、后下组、前上组和前下组,共4组.后上组和前上组主要支配深层咬肌;后下组支配中层咬肌、浅层咬肌后部;前下组支配浅层咬肌前中部.(3)在整块咬肌中,咬肌神经分布密集的区域为下半咬肌正中1/3部分,整块咬肌厚区域亦位于下半咬肌正中1/3区域,该区域主要为浅层咬肌.结论 (1)人咬肌神经在下颌切迹稳定存在.(2)A型肉毒毒素注射咬肌减容治疗,安全有效地注射部位为下半咬肌的正中1/3区域.

  • 脂肪来源干细胞对光老化皮肤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贾传龙;陈亮;杨清建;刘天一

    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作为人体组织的主要成分之一,在维持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它是分布于细胞外的蛋白质和多糖等大分子构成的网状结构,包括纤维网架(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黏着成分(非胶原糖蛋白)、凝胶样基质(氨基葡聚糖和蛋白多糖)3大类.作为组织的非细胞成分,ECM参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等生物学过程.

  • 重睑成形术后上睑下垂的二次手术矫正

    作者:王莉莉

    重睑手术是常见的手术,主要是对患者的上睑皮肤以及皮下组织的结构进行改变,以满足患者的求美需求[1].但重睑成形术后上睑下垂需要二次手术来进行矫正[2].自2014-2015年,对20例重睑成形术后上睑下垂的患者进行了矫正,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20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43岁,平均(26.75 ±3.10)岁.轻度上睑下垂患者11例,中度上睑下垂患者6例,重度上睑下垂患者3例.其中埋线法所致上睑下垂6例,3点法所致上睑下垂9例,切开法所致上睑下垂5例.

  • 数字化内窥镜隆乳术64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京;刘磊;郭应信;黄新;赵黎花

    微创技术是外科手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之一,微创技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使手术效果更趋完美.1992年,美国整形外科医师首次报道采用内窥镜实施额部除皱术,之后内窥镜技术在整形外科逐步发展应用[1],现在越来越多的整形外科医师接受了这项微创技术.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应用数字化内窥镜辅助下行腋下切口胸大肌下隆乳术64例,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正:如何做到更好

    作者:张晨

    近年来,整形外科领域有许多突飞猛进的进展,但唇裂术后鼻畸形的矫正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手术.尽管医师们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术后裂侧与健侧的对称性以及与正常鼻部的相似性尚存在差距[1-2].那么,如何才能使这个手术做的更好呢?要想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唇裂术后鼻畸形都有哪些表现?这些临床表现的病理解剖基础是什么?这些病理改变是如何导致畸形的?只有弄清楚这些问题,才会为手术提供充分的治疗依据.治疗上包括通过手术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良好形态、通气功能及术后采用何种措施辅助治疗.这些方面的不断深入研究,将会使唇裂鼻畸形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

    关键词: 唇裂 鼻畸形 修复
  • 以耳郭假囊肿起病的复发性多软骨炎一例

    作者:荣莉;王望舒;赵峰;相晨晖;韩晓东;张舵

    耳郭瘢痕疙瘩是综合医院整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以耳郭结节为主要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瘢痕疙瘩.由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是一种可累及全身软骨的免疫性疾病,一旦误诊为其他疾病延误治疗,可导致气管软骨受累并出现急性塌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1].现笔者就我院整形外科收治的1例患有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特征性的以耳郭假囊肿发病,继而短期内变为质韧结节的临床表现报道如下.

  • 讨论:发生于乳房假体置入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73例临床分析

    作者:Kevin C.Chung;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声明] 本文作者与讨论内容及相关文献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与乳房假体的相关关系已引起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和整形外科基金会的高度警惕.2010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和整形外科基金会,以及假体生产商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RAND公司组织专家组对这一罕见疾病进行了专题讨论,针对此疾病,相关组织也发表了系列文献[1-2].

    关键词:
  • 发生于乳房假体置入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73例临床分析

    作者:Garry S.Brody;Dennis Deapen;Clive R.Taylor;Lauren Pinter-Brown;Sarah Rose House-Lightner;James S.Andersen;Grant Carlson;Melissa G.Lechner;Alan L.Epstein

    背景与目的 1962年,首例硅胶乳房假体被成功置入体内.1997年,报道了首例与硅胶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笔者回顾了已发表的37篇文献报道,共79例患者,并收集了94例未报道的病例.方法 复习全世界文献.向作者和主治医师寻求文献或病例中缺少的临床和实验数据.由于需要收集的病例信息很多,有时需要在多个地点获得完整的病例信息.因为不是所有被询问的作者和主治医师均提供了信息,所以造成了数据的不完整.结果 ALCL病变首先在假体周围血清肿内发现,其肿块附着于包膜,肿块可侵及皮肤,可在区域淋巴结发生,也可在乳房矫形手术中被发现.临床特点呈现多样化,有的仅表现为细胞学阳性结果,肿块自发消退;有的表现为转移性、难治性肿瘤,甚至死亡.其与假体填充物(盐水或硅胶)和置入假体目的(隆乳或乳房再造)没有相关性.在假体信息完整的病例中,患者体内至少置入过1个毛面假体;18例肿块扩散至包膜外,其中9例是致命的.主要的组织化学标记物是CD-30和Alk-1;其他标记物出现频率较低.乳房假体置入女性发生ALCL的风险评估范围是1/500000~1/3000000.结论 与乳房假体相关的ALCL是一种新的淋巴瘤,其起源于瘢痕,具有部位和材料特异性,且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由多因素引起.

    关键词:
  • 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系统综述

    作者:Courtney A.Gidengil;Zachary Predmore;Soeren Mattke;Kristin van Busum;Benjamin Kim;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背景与目的 已有证据显示,某种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与乳房假体具有相关关系.但是,该类型ALCL与全身ALCL相比,其病程发展是一个良性的过程.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近发表的关于乳房假体相关ALCL的病例报告,以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诊断、分期、治疗和结局.方法 对报道置入乳房假体女性中发生ALCL的病例报告进行系统回顾;利用搜索算法和倒查法对相关文献进行查找;2位研究者独立提取病例信息,并对他们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对比,如有不一致,经查找原文或协商后达成一致.结果 共检索出248篇文献,仅102篇与ALCL相关,终本研究纳入27篇文献.共纳入54例乳房假体相关ALCL病例.许多病例都缺乏详细的临床信息.多数病例表现为血清肿(76%);大约一半(48%)病例报道的ALCL与包膜具有相关性.多数患者(61%)肿瘤分期为IE期;除1例外,所有患者ALK检查均为阴性.多数患者接受化学治疗(57%)和放射治疗(48%),11%的患者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大约1/4的患者复发,9%的患者死亡.结论 自从2010年关于乳房假体相关ALCL的指南发布以来,学者们相继报道了许多此类病例.尽管该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典型的良性病程,但是许多患者都接受了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因此,临床医师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并使其诊断、分期和治疗过程标准化,是非常有益的(临床问题/证据等级:风险,Ⅴ).

    关键词:
  • 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和乳房假体:文献综述

    作者:Mark Jewell;Scott L.Spear;Joan Largent;Michael G.Oefelein;William P.Adams;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背景与目的 单例病例报告和单例病例对照研究均已显示,乳房假体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T-cell lymphoma,ALCL)之间有相关关系,但没有因果关系证据.ALC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文综述了已发表的证据,包括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已报道的与乳房相关ALCL病例的文献,且文献语种为英文,检索词为"乳房假体""淋巴瘤""原发性T细胞乳腺淋巴瘤""乳房假体和ALCL".结果 共纳入18篇文献,包括27例乳房置入假体后发生ALCL的病例.无论是否有乳房假体置入史,与乳房相关的ALCL均可能发生.在27例患者中,21例(78%) CD30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为阴性,表现为无痛的临床病程.报道中使用的乳房假体填充物包括盐水和硅胶;然而,多数报道没有报道假体类型和表面是光面还是毛面.肿瘤分期:Ⅰ期16例,Ⅱ期及以上7例,未报道4例.没有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报道乳房假体与ALCL之间具有相关性;然而,只有1项以荷兰女性为研究对象的单例病例对照研究报道了乳房置入假体患者发生ALCL的风险会增加,其估算的概率为百万分之一.结论 许多研究已报道了乳房假体与ALCL之间具有相关关系,但没有因果关系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地通过研究来证实这种相关关系.与乳房相关的ALCL发生率很低(无论是否有乳房假体置入史),其通常表现为无痛的临床病程,这一发现可能导致世界卫生组织修改淋巴瘤的命名;但是,也有研究报道了其临床表现具有侵袭性.ALCL的发生不限于某种特定类型的假体(临床问题/证据等级:风险,Ⅴ).

    关键词:
  • 整形再造外科出版新纪元的开始:《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Global Open》

    作者:Rod J.Rohrich;Daniel Sullivan;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1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Global Open》发展简史我们很激动地介绍《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Global Open》(PRS GO)揭牌仪式,其是自《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PRS) 1946年创刊以来第1本姐妹刊.2012年5月,PRS总编辑、PRS部门编辑、美国整形外科学会(ASPS)的领导以及杂志的编辑人员一致同意,是创建一本PRS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杂志的时候了.ASPS出版部门主任、PRS资深主编辑、来自杂志出版商威科集团的代表,均为新杂志的创办承担了各自的任务.

    关键词:
  • PRS GO印刷版简介

    作者:Rod J.Rohrich;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尊敬的读者:《PRS Global Open》已不仅是美国整形外科学会的官方开放获取杂志,它也逐渐代表了整形外科的国际声音.《PRS Global Open》被PubMed Central数据收录,也在开放获取杂志的目录中,编辑队伍准备于今年秋天将其加入Medline数据库.至今为止,《PRS Global Open》已发表了2个独立会议的摘要(SICPRE和ACAPS),并计划发表更多的会议摘要.另外,《PRS Global Open》已与来自印度和韩国的全球杂志合作,分享更多全球整形外科开放获取文献.我们期待更多地会议和国际合作伙伴论文加入我们,扩展《PRS Global Open》和我们专业的范围.后,今年初夏,我们宣布,对新兴国家的作者,其开放获取文章的加工费我们给予折扣,以尽可能多地吸引国外文章和国外合作者.

    关键词:
  • 讨论:发生于乳房假体置入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73例临床分析

    作者:Scot Bradley Glasberg;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声明] 本文作者是MENTOR公司和LIFE-CELL公司的咨询顾问.本讨论未接受任何资金支持.Brody等[1]在创作《发生于乳房假体置人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73例临床分析》一文时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努力应该受到赞扬.在面临巨大挑战的情况下,作者仍然克服了种种困难,获得了关于这一未知疾病过程的大量数据.正如作者指出,他们的数据不仅仅是一篇文献复习或病例报告.

    关键词:
  • 讨论:乳房假体相关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系统综述

    作者:Elizabeth J.Hall-Findlay;朱利娜;高景恒;张晨;袁继龙

    [声明]本文作者与讨论内容及相关文献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关系.乳房假体相关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于1997年被首次报道[1].此研究的目的是"回顾近发表的关于乳房置人假体女性中发生ALCL的病例报告,以便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诊断、分期、治疗和结局"[2].此研究作者于2011年对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3],此研究收集了从那之后新发表的文献.遗憾的是,作者并未提供大量的新信息,并未给整形外科医师在遇到此类病例时提供有用的帮助,而只是建议建立临床注册登记制度并进行进一步地研究.我们需要的是更有用的临床指南.

    关键词: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护理

    作者:刘国华;毕雪;李曼

    面肌痉挛(hemifical pasm,HFS)一般指单侧面部抽搐,但也有双侧抽搐,数量却很少[1].其治疗方法有很多种[2-3],而开颅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是目前唯一针对病因并保存神经功能的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段[4].自2010-2013年,我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72例面肌痉挛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直视下乳晕切口综合处理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的护理

    作者:伍艳群;王笋娟;胡文辉;潘小欢;于超月;杨滔玉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们经乳晕切口直视下对不同情况下的包膜挛缩进行处理,术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共63例女性患者,年龄23 ~53岁.均为假体隆乳术后乳房包膜挛缩,根据Baker分类法均为Ⅲ级或Ⅳ级.均为隆乳术后4个月至5年,平均15.2个月.手术选择:腋窝切口21例,乳晕切口42例;18例置入乳腺后间隙,45例置入胸大肌后间隙.选择曼托毛面圆形或水滴形假体(美国)进行假体置换.所有患者随访8 ~ 42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未再次出现包膜挛缩现象;乳房外观丰满、挺拔,柔软度较好.

  • 先天性小耳畸形耳郭再造成形术的护理体会

    作者:章萍;钟雪英

    自2011年11月至2014年6月,采用自体肋软骨移植分期再造耳郭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者24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6~ 26岁.其中,右侧畸形14例,左侧畸形10例,均为先天性小耳畸形,并有不同程度的残耳组织存在.2 术前护理2.1 心理护理 外耳缺损畸形影响容貌美观,此类患者多为儿童.由于容貌缺陷,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性格孤僻、内向、自卑、缺乏自信心、不愿意与人交往.患者有要求手术的自我意识,且对手术期望值较高,但又因惧怕疼痛而感到不安.术前向患者及家属实事求是介绍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展示手术效果好的手术前后对比照片,使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有客观的认识,降低其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和过高的期望值[1],以取得信任和配合,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手术,为手术成功创造良好的条件.

  • 改良双向SMAS悬吊面中下部除皱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钟媛;罗赛;徐海倩

    自2012年2月起,我院采用改良的双向SMAS悬吊行面中下部除皱术43例,同时对SMAS进行斜向上和垂直悬吊的面中下部除皱术,对加深的鼻唇沟和下颌缘及部分颈部纵向的松垂都有明显的改善,术后效果好,疗效确切,创伤小.现将该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 两性畸形患者的隆乳术探讨

    作者:李倩倩;王松山;周海孝;陈学杰;童怡兰;熊菡萏

    目的 探讨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在进行隆乳手术时,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手术操作的特点.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选用腋窝皱襞切口(3 ~5 cm)经胸大肌下间隙置入合适的硅凝胶假体,术后给予抗感染及止血治疗,胸部适当加压固定包扎.结果 全部22例患者中,21例女性假两性畸形患者对术后效果满意;1例患者双侧假体均出现不同程度上移,患者再次人院接受二次手术重新固定假体后效果满意.结论 考虑到两性畸形患者特殊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各种生理特点,术者采取腋窝皱襞切口经胸大肌下间隙置入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因为切口隐蔽,操作上相对安全,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拉簧可调式矫正器在治疗乳头内陷中的应用

    作者:王晨超;郭澍;孙强;李可竹;吕梦竹;唐明睿

    目的 探讨拉簧可调式矫正器的改良设计及其牵引治疗轻中度乳头内陷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9例(34侧)轻中度先天性乳头内陷患者,应用自制拉簧可调式矫正器持续牵引治疗3~6个月.牵引力度应使乳头高度略大于正常值或健侧.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6 ~ 12个月.治疗期间均无感染和乳头血运障碍;3例自述能顺利哺乳,无哺乳功能障碍者.1例(2侧)手术后复发,经牵引治疗后效果满意.通过"过量牵引"预留一定回缩量,治疗结束稳定后多数患者双侧乳头基本对称,感觉及功能均正常,无瘢痕遗留.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微创,避免了乳腺导管损伤,无乳头乳晕感觉障碍及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隆乳术40例临床应用

    作者:袁强;谢芳;袁继龙;刘鹤;王晓军

    目的 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患者取腰腹部或大腿脂肪颗粒,处理后将脂肪颗粒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混合后移植于胸大肌、乳腺后及皮下进行隆乳,6个月内进行第2次移植.术后随访12个月,通过对比术前及术后胸围,进行手术效果评估.结果 经过两次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所有患者无明显手术并发症,胸围平均增加5.2 cm,外形满意.结论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自体脂肪颗粒隆乳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自体真皮移植隆鼻术:32例临床报告

    作者:杨盼;张鹏;李信峰;刘金超

    目的 探讨应用鼻中隔软骨联合真皮组织片移植行隆鼻术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通过鼻小柱W形切口开放入路,切取鼻中隔软骨,视具体情况制成鼻小柱支撑物、鼻尖移植物及鼻中隔延长移植物;臀下皱襞处切取真皮组织,去表皮及脂肪组织,缝合成多层用于鼻背填充.结果 本组共32例求美者,首次鼻整形术者25例,不良假体隆鼻修复者7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6个月,鼻背填充及鼻尖表现点效果满意.结论 自体鼻中隔软骨联合真皮组织移植隆鼻安全、可行,可作为排斥假体隆鼻及假体隆鼻失败者的有效方法.

  • 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的综合鼻整形

    作者:金石峰;郭澍;曹政;赵崇如

    目的 探讨自体肋软骨联合耳甲腔软骨移植在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综合鼻整形中的应用.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行唇裂术后唇畸形修复同期综合鼻整形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例,男性2例.手术选择开放式鼻整形入路,根据不同的鼻畸形程度解剖复位畸形的鼻翼软骨、鼻中隔软骨及肌肉异常附丽,微创切取自体肋软骨联合耳甲腔软骨制作支架复合体,同期行综合鼻整形.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15个月,唇畸形的修复及综合鼻整形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应用自体肋软骨联合耳甲腔软骨移植,在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同期综合鼻整形中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 鼻唇沟皮下蒂皮瓣隧道转移法修复上唇缺损38例

    作者:袁志明;林泽旭;吴晓红

    目的 探讨采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经隧道转移修复上唇缺损的方法.方法 应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经隧道转移,对38例患者进行上唇部皮肤缺损修复,大缺损面积3.5 cm×3.0 cm.结果 38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因蒂部卡压术后当天皮瓣颜色略紫,术后第2天予蒂部松解后好转,1例患者转移皮瓣较臃肿,经Ⅱ期修复后效果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到2年,皮肤质地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瘢痕不明显.结论 采用鼻唇沟皮下蒂皮瓣隧道转移是修复上唇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