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许克勤;何建军;汤建华;李宗浩

    为探讨不断颈前肌群甲状腺叶切除术的可行性. 比较甲状腺叶切除术中离断颈前肌群(A组)与不断颈前肌群(B组)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1)B组手术成功率93.85%;(2)术后引流血量A,B两组分别为76.62ml和45.70ml,差异有显著性(P<0.005);(3)术后痛性硬结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30.09%(31/103)与0.15%(4/264),差异有显著性(P<0.0005);(4)术后皮肤粘连发生率,A,B两组分别为16.50%(17/103)与0.75%(2/264),差异有显著性(P<0.0005);(5)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A,B组分别为10.86d,7.98d和1 850.53元,1 607.72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005);(6)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功能障碍,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及甲亢复发,甲低等),A,B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25).提示不断颈前肌群行甲状腺叶切除是安全可行的.笔者认为,不离断颈前肌群的手术适应证为:(1)颈部细长体型病人,颈粗≤40cm,颈长≥8cm;(2)甲状腺肿大≤III°;(3)甲状腺肿瘤≤5cm;(4)甲状腺周围无粘连.

  • 维生素B1,B12治疗甲状腺术中喉返神经麻痹50例

    作者:许坚;曾先捷;杨荣宁;李淑兰;李伟;莫立根;张哲

    介绍一种治疗甲状腺手术中因喉返神经挫伤而造成的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的方法.将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50例分为3组:A,B为试验组(观察组),首次以不同方法使用维生素B1,B12行局部治疗;C为对照组.结果显示,A,B,C 3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6.67%,94.74% 和12.50%;A组和B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1).提示用维生素B1,B12局部注射,或同时加用明胶海绵浸润的方法,能有效地治疗喉返神经麻痹.操作简单易行且安全,可推荐作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挫伤的常规处理方法.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预防

    作者:刘长松;刘治滨

    探讨自1997年以来在乳癌根治术后采用"栽葱加腋窝皮瓣‘U'字缝合" 的方法治疗42例患者,结果示全组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皮下积液.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老年甲状腺肿瘤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15例报告

    作者:沈军;陈大伟;杜隽铭;李赛琪;费哲为;张一楚

    探讨老年甲状腺肿瘤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特点.在215例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中,合并有高血压史40例(18.6%),心律失常24例(11.2%),心肌有缺血改变者50例(23.3%),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者99例(46.0%).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195例,恶性肿瘤2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8例(术前均有心律失常表现).这些并发症均经相应治疗得到控制,无死亡.提示老年甲状腺肿瘤患者常常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老年性疾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

  • 甲状旁腺肿瘤4例报告

    作者:梁春立;忻颖;严伟国;周玮

    回顾性分析4例甲状旁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本组中3例腺瘤,1例腺癌均表现为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但无1例能在首次就诊时确诊.术前B超均能提示甲状旁腺占位.3例腺瘤术后无复发,1例腺癌术后14个月,26个月先后2次复发.

  •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5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孟春;魏秀宏;薛洪千;许东奎

    为总结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的诊治经验,回顾分析5例AST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5例中起病前期2例有咽部感染史,2例有甲状腺疾病.5例均经手术治愈.提示梨状窝瘘与甲状腺肿囊性变是致甲状腺感染的两大因素.AST一经诊断需及早手术治疗.

  • ECT和B超联合诊断甲状腺单发实质性肿块360例分析

    作者:刘龙江;陈志奇;张国利;孙晶波

    探讨ECT和B超联合检查对甲状腺单发实质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根据ECT和B超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术式及不同的取材方法.总结ECT和 B超联合诊断甲状腺单发实质性肿块性质的符合率.结果显示:术后病理确诊的良性肿瘤326例中B超确诊300例( 92.0%), ECT确诊302例( 92.6%),二者联合确诊319例( 97.9%).提示ECT和B超联合诊断甲状腺单发实质性肿块,可提高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率.

  • 甲状腺微小癌合并转移的诊治

    作者:胡作军;王深明;王燕华;王琰;陈国锐

    目的探讨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8 例合并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8例均采取手术治疗,术中及住院期间无死亡. 5 例(27.8% )术后转移,明显高于同期100例无转移的甲状腺微小癌( 2.0%, P< 0.001 ).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本组的癌灶均已穿透包膜,存在包膜外血管浸润.其中 7 例因广泛转移于术后 5 年内死亡. 结论应高度重视本病的危害性.甲状腺 B 超检查结合转移灶穿刺活检可提高本病诊断率.手术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可辅以甲状腺素,131 I 同位素等治疗.

  • 乳晕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16例

    作者:陈荣剑;林洪武;黄宗海

    目的探讨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采用局部麻醉肿胀技术,乳晕边缘小切口潜行切除增生的乳腺组织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116例 156侧乳房的临床资料.结果每侧乳房切除增生的乳腺组织约50~150g,术后无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切口瘢痕亦不明显.随访12~36个月,术区外观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在局部麻醉肿胀技术下行乳晕小切口潜行切除增生的乳腺,是一种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

  • 内镜在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华沪玮;黄炯强;范慧光;胡明;雷建;黎绍基;胡启适;岑钧华;李树本;陈渭球;刘衍民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外科技术施行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采用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ET)和微创电视辅助甲状腺切除术(MIVA).SET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钝性游离胸前和颈前皮下腔隙,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MIVA切口选择在胸骨切迹上1cm处长约3cm,在电视辅助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结果 SET 10例和MIVA12例全部手术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颈部水肿、隆起明显改善.结论对甲状腺切除手术,SET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MIVA是一种微创和有效方法.

  •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相关原因分析

    作者:吴增安;卞红垒;郭跃先;蒋艺;谢朝;杨国山

    目的探讨继发于部分甲状腺(50%~70%)切除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发病率和相关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2000年行部分甲状腺切除术1 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TSH水平、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以确定外科术后甲减的发生率和相关原因.结果 1 210例中有41例(3.4%)诊断为甲减,其中亚临床甲减28例,临床甲减13例.术后TSH平均水平为(9.22±3.36)mU/L.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患者的术前TSH水平[(1.07±0.72)mU/L]相比,甲减者术前TSH平均水平[(3.14±1.05)mU/L]明显升高(P﹤0.05);术前、术后的TGA及TPO水平比术后功能正常者明显升高(P﹤0.05).在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上无显著性差异.平均甲状腺片的有效治疗剂量为1mg/(kg*d)[范围0.3~1.3mg/(kg*d)].结论继发于部分甲状腺切除术后的甲减常见于术前TSH和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较高的病例,而与年龄、性别或切除甲状腺组织重量等因素无关,通常是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者,且用小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 附51例报告

    作者:李新营;王志明;吕新生;李劲东;周乐杜

    目的探讨桥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近15年来收治的桥本病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中误诊率为78.4%.37例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其中30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1.1%;术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共6例,占手术患者的16.2%,经服用甲状腺素片制剂后症状消失.结论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体抗体的检测以及术中冷冻切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对合并有甲状腺结节的桥本病怀疑有癌变、或伴有气管、食管、喉返神经压迫症状、或甲状腺素片制剂抑制治疗无效的患者施行恰当的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Pendred综合征5例报告

    作者:韩杰;耿玮;常迎彬;张静

    目的探讨Pendred综合征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方法对经治的3个家系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不同程度感音性耳聋;甲状腺Ⅱ°~Ⅲ°肿大,4例有结节变;过氯酸盐释放试验为10%~52%.1例因误诊而手术.5例均行口服甲状腺素治疗,经随访4~7年,甲状腺肿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压迫症状减轻. 结论过氯酸盐释放试验是诊断Pendred综合征的重要标准,并可能在患者亲属中筛选出该征携带者.Pendred综合征宜保守治疗,即使因明显压迫症状而手术,术后也需服用甲状腺素终生替代治疗.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毅;Zhang Junwei;戴朝六;戴新;祝炜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乳腺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使用放射性99m Tc-亚锡大分子右旋糖酐对2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进行定位及活检.检出SLN 18例(85.7 %).SLN检出成功率与肿瘤所在部位、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无关(P > 0.05).共取出33个SLN,其中1个者9例(50.0%),2个者5例(27.8%),3个者2例(11.1%), 4个者2例(11.1%).11例SLN阳性者,10例腋淋巴结(ALN)呈阳性,1例ALN呈阴性.7例SLN阴性者,1例ALN呈阳性,6例ALN阴性.灵敏度91.7%,特异度100%,准确性88.9%,假阴性率8.3%.提示99m Tc-亚锡大分子右旋糖酐皮下注射、放射性核素淋巴显像定位行SLNB可反映腋淋巴结转移情况.

  •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普通外科的应用价值

    作者:邱氟;汤辉焕

    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TSGF )检测在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双盲法检测恶性肿瘤、非恶性肿瘤及正常人TSGF水平.结果显示6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的平均阳性率为81.67 %,6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0.00 %和6.67 %(特异性分别为90.00 %和93.33 %),后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恶性肿瘤组TSGF分别显著高于非恶性肿瘤组和正常组(P<0.01). 提示TSGF用于检测普通外科常见恶性肿瘤是一种较为灵敏的方法,有助于普通外科恶性肿瘤的诊断.

  • C-erbB-2基因在青老年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吴唯;唐中华;易文君;喻梅英

    探讨c-erbB-2基因在青老年乳腺癌中表达的差异及其意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63例青年乳腺癌组织和60例老年乳腺癌组织c-erbB-2蛋白表达,分析两组间的差异及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的关系.c-erbB-2基因青老年乳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为61.90%(39/63)和43.33%(26/6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青老年乳腺癌组织中,腋窝淋巴结转移组c-erbB-2阳性表达率(青年组71.05%,老年组61.16%)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阴性组(43.48%,32.35%;P<0.05).0~Ⅱ期乳腺癌c-erbB-2阳性表达率(青年组52.27%,老年组34.15%)明显低于Ⅲ~Ⅳ期(84.21%,57.89%;P<0.05).在青年乳腺癌组织中c-erbB-2阳性表达率高,是青年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特征之一,亦是影响青年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青老年乳腺癌中c-erbB-2表达与病期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 甲状腺微小癌29例报告

    作者:徐涛

    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的切除范围.对14年间收治的29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6例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结合B超确诊.颈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者10例.14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峡部切除术,9例加颈淋巴清扫术,5例行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1例行甲状腺全切并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29例中乳头状腺癌28例,滤泡状腺癌1例.术后随访1~12年,仅1例术后3年复发,无1例死亡.提示甲状腺微小癌恶性程度低,颈部淋巴结转移多见,手术切除预后好.

  • 乳腺叶状肿瘤2例

    作者:谷永红;杨元华;陈倩

    1 病例报告例1 女,66岁.发现左乳肿块半年,近期增长迅速,无其它不适.乳腺钼靶照片示肿块内有多个小钙化灶,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性大.手术中快速冷冻切片考虑乳腺叶状肿瘤,遂行肿物局部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见肿块5cm×4cm×3cm大小,与周围组织分界清,切面呈典型分叶状,有囊性变及钙化,镜下见肿块呈纤维腺瘤结构,间质细胞丰富,但无异型,核分裂象罕见,腺上皮分化良好.病理诊断:(左侧)乳腺良性叶状肿瘤,术后随访1.5年无复发.

  • 原发性胆总管平滑肌肉瘤1例

    作者:李志伟;余灵祥;张珂;孙文兵

    患者男,31岁.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间断黑便1个月入院.无肝炎病史.体查:全身皮肤巩膜明显黄染.腹平坦,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或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B超,CT,MRCP均提示胆管癌.

  • 胃空肠结肠瘘1例

    作者:周松;刘桂勇;杨爱国

    患者男,53岁.2年前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溃疡旷置、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术后半年起常感上腹部隐痛,并偶解柏油样黑便,经内科治疗症状有缓解.1个月前腹痛加重,伴腹泻,为黄色稀水样便,便中有不消化食物,10次/d以上,同时感乏力、纳差、消瘦、嗳气有粪臭味,体重下降约20kg.体查:轻度贫血貌,重度营养不良(体重42kg),舟状腹,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血红蛋白87g/L,红细胞3.07×1012/L,血清总蛋白50.7g/L,白蛋白20.9g/L,球蛋白29.8g/L,白/球0.70.腹部B超示胃区肿块(混合性杂乱回声,边界不清),少量腹水.胃镜提示残胃吻合口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纤维结肠镜提示黏膜散在性充血、水肿、糜烂.

  • 以黄疸为主要表现的阑尾腺癌1例

    作者:田忠民;蓝景泉

    患者女,33岁.2002年5月13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尿黄、巩膜黄染,无厌油、纳差、全身乏力及畏寒、发热.以"急性黄疸型肝炎"入住某院传染科,治疗2个月余,症状反复而转我院外科治疗.住院期间2次查甲胎蛋白阴性,乙肝表面抗原阴性,总胆红素波动在80~320μmol/L,谷丙转氨酶在65~158U/L.体查: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肋缘下触及5cm.

  • 核因子κB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涂刚;姚榛祥;董蒲江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的表达及其激活与乳腺癌恶性潜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杂交法(Western blot)测定26例乳腺癌及12例癌旁乳腺组织标本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测定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及NF-κB的DNA结合活性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雌激素受体(ER)阴性的乳腺癌组织中NF-κB的活性显著高于ER阳性的乳腺癌组织(P<0.01).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NF-κB的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P<0.05). 结论 NF-κB的活化可以影响乳腺癌的发展及恶性潜能.

  • 良恶性乳腺组织中C-met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健;黄波;田晓峰;王乃玉;赵海东;李莹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C-met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et蛋白及MVD,标本取自已确诊的70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结果 C-met的染色定位主要在乳腺良性增生上皮及乳腺癌上皮的细胞浆及膜.良性乳腺增生症的C-met蛋白表达为100%,乳腺癌为78.6%.在乳腺癌细胞中C-met的表达染色强度高于乳腺增生症,但差异无显著性;乳腺癌Ⅲ期的染色强度明显高于Ⅰ和Ⅱ期.C-met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阴性患者.C-met表达阳性组织有较高的微血管密度,而微血管密度高的患者生存率较低.Cox回归分析C-met和微血管密度均是预后因素.结论 C-met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均有表达;C-met和微血管密度与乳腺癌患者的TNM分期、生存率关系密切.二者均可作为是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 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平滑肌分化及意义

    作者:崔亚洲;孙靖中;马榕;张维东

    目的观察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情况,评价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对69例乳腺癌标本进行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8例无癌区域乳腺组织(距癌肿边缘5cm以上)为对照,分析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和雌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结果无癌区域乳腺组织和原位癌间质无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现象,55.5%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有α-SMA阳性表达(P<0.05);68.3%(28/41)的淋巴结转移病例出现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且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6.3%,P<0.05);组织学Ⅱ,Ⅲ级的浸润性乳腺癌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26/39)明显多于组织学Ⅰ级(7/21,P<0.05).结论间质成纤维细胞平滑肌分化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恶性程度有关,肌成纤维细胞可能在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的旁分泌作用.

  • 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

    作者:易文君;唐中华;吴唯;杨竹林;喻梅英;李允山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微血管密度与其侵袭性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青年乳腺癌(年龄≤35岁)和30例绝经期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值,探讨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结果青年组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和MVD值(70%和65.28±15.06)均明显高于绝经组(40%和51.91±15.06)(P<0.05和P<0.01).MVD值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和P<0.01). 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钙离子浓度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Caspase-3,Bax及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韩江涛;姚榛祥

    目的研究细胞内Ca2+浓度[Ca2+]i的升高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中Caspase-3, Bax及 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培养下,经不同浓度thapsigargin(TG)处理的MCF-7细胞株用荧光指示剂Fura-2/AM于单波长荧光分光光度仪上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aspase-3,Bax及 Bcl-2的表达.结果随着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提高,Bax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而Caspase-3始终呈阴性表达.结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对MCF-7细胞株可诱发不通过Caspase-3途径的细胞凋亡.

  • 血管生成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及与p53表达的关系

    作者:厉红元;吴凯南;刘胜春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以及与p53和ER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乳腺癌的FⅧ,p53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肿瘤微血管面积(MEA).结果 (1)肿瘤越大,肿瘤分级越高,其MEA越高(均为P<0.05);(2)有腋淋巴结转移者的MEA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3)复发患者的MEA明显高于无复发者(P<0.01);(4)未发现MEA与p53和ER有相关性.结论血管生成可作为乳腺癌一个独立的判断预后因子.

  • 乳腺癌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与nm 23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玉杰;郭文斌;姜清华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微小转移灶及其与nm 23表达的关系.方法对52例淋巴结常规检查阴性且病理报告无癌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腋淋巴结832枚及相应癌原发灶用抗上皮细胞膜(EMA)及nm23-H1单克隆抗体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被检病例的 23.0%(12/52),淋巴结的 4.1%(34/832)存在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癌.低分化组(40.0% , 8 /20)及肿瘤大于2.0cm (37.5% , 9/24)组转移率明显高于高分化组(12.0%, 4/32)及肿瘤小于 2 cm组 (10.7%, 3/28),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 1和P <0.05).51 .9%(27/52)的乳腺癌组织中nm23为阳性表达.淋巴结微小转移癌组nm23阳性表达率(25.0%,3/12)远低于非转移组(60.0%,24/40),差异具显著性(P < 0.05).结论采用单克隆抗体EMA探针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常规病理检查难以确认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淋巴结可以发现微小转移癌灶;乳腺癌转移早期nm23表达即下降.

  • PSA在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唯;唐中华;吕新生

    复习近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乳腺癌的研究近况.PSA是具有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一种丝氨酸糖蛋白酶,并非前列腺特有.编码PSA的基因是人腺体激肽释放酶基因家族成员之一.它不仅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而且对其研究可洞察乳腺癌组织中甾体类受体状况以预测辅助治疗的效果.

  • 双侧分别拉开颈前肌群甲状腺切除术

    作者:孙海军;柳勤龙;郑雪晖;徐英夫;赵尚达;杨春明

    为了探讨甲状腺手术的改进方法,提高甲状腺手术的质量.笔者采用新设计改进的甲状腺入路方法对191例甲状腺疾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显示,在创伤、手术时间、康复时间、美观等方面该手术方法均优于传统方法,甲状腺暴露方面也优于其他改良的手术方法.提示此改良入路的甲状腺手术方法实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 重视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治

    作者:姚榛祥

    乳腺囊性增生病(cystic hyperplasia of breast),也称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chronic fibrocystic disease of breast),简称乳腺病(mastopathy).本病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所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症.为此,WHO命名为良性乳腺结构不良.一般估计,城市妇女中每20个就有1个于绝经期前可能在临床上出现乳腺病.本病近年来受到广泛注意,不仅因为它的发病率高,且易与乳腺癌混淆,甚至被认为是癌变的危险因素之一.不言而喻,加强临床上对乳腺的癌前疾病、癌前病变和原位癌的筛选,实际上对乳腺癌的"三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 纤维囊性病 乳腺
  • 保留乳房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21例报告

    作者:朱立元;龙光辉;于志强;吕国庆;郑思阳

    目的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和术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术后经过良好,乳房外形正常,随访3~2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可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术后乳房外形正常,患者生存质量高.但术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复发.

  • 晚期乳腺癌术前局部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何建苗;蒲永东;曹志宇;杨波;董立国;朱志东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对晚期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及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2例术前行动脉内灌注化疗(治疗组),30例术前未行动脉内灌注化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灌注化疗后,症状减轻,肿瘤缩小,有效率(CR+PR)为86.4%.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癌细胞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坏死;细胞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出现内膜增生,血栓形成.对照组癌细胞改变不明显.随访时间2~7年.局部复发率治疗组13.6%,对照组33.3%(P<0.01).治疗组5年生存率59.1%,对照组26.7%(P<0.05).结论晚期乳腺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以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期,改变癌细胞的组织学形态,提高生存率.

  •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马毅;孟刚

    目的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治的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1例,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4例.11例获随访1~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于再次术后4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已生存3年以上2例,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4例.结论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 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及预后

    作者:谷元廷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和预后.方法对23年间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49例155个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包括传统根治、仿根治、乳腺全切加低腋淋巴结清除、乳腺单纯切除以及局部切除术.结果乳腺原位癌5,10,15和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9.2%,92.2%,86.8%和85.7%.早期浸润性乳腺癌5,10,15和2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89.5%,70.0%和75.0%.各种术式对早期乳腺癌预后的影响不明显(P>0.05).结论早期乳腺癌的预后可能与乳腺癌的多原发灶有关,而与手术方式关系不明显;乳腺单纯切除术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

  • 医学文献写作(III):医学论著正文部分的写作要领

    作者:薛绍莲

    简述医学论著中引言、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结果和讨论5个方面内容的写作要求;概括它们的写作要领.

    关键词: 医学论著 论文写作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