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急性重症胆囊炎手术时机选择分析

    作者:施凉潘;黄顺涵;郑志华;刘江睿;苏亦斌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急性重症胆囊炎(ASC)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或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后择期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急诊LC,89例于PTGBD后2个月内行LC,46例于PTGBD后2个月以上行LC.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PTGBD后择期LC患者比较,急诊LC患者的中转开腹例数、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疼痛需用镇痛药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PTGBD后不同择期LC患者比较,以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ASC,不宜早期行急诊LC术,而行PTGBD后2个月内或2个月以上的择期LC术更为合理.

  • 肝动脉灌注联合吉西他滨化疗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何飞;王茂生;李奎;高瑞岗

    目的:探讨采用肝动脉灌注(HAI)结合吉西他滨全身化疗治疗进展期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9例具有可测量病灶的进展期IC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9例)与对照组(40例),试验组采取HAI(5-FU+顺铂)+吉西他滨静脉给药化疗,对照组采取吉西他滨+顺铂进行全身静脉化疗.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46%vs.20.00%,P>0.05),但试验组获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vs.60.00%,P<0.05);两组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但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1、2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16%vs.39.47%;55.00%vs.22.50%,均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3.68%vs.7.50%,P<0.05);两组患者化疗过程中各项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从差异(均P>0.05).结论:HAI结合吉西他滨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ICC患者能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提高远期生存率.

  •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致胆道梗阻的外科诊治

    作者:李镜华;吴韬;杨孔杰;杨永明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PD)引起的胆道梗阻的合理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年来收治的22例JPPD导致胆道梗阻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4例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诊,8例通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确诊;1例行单纯憩室切除术,2例行憩室切除+胆道探查术+T管引流术,15例行Billroth II式胃大部切除术+胆道探查术+T管引流术,3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0例获随访1.5~10年,恢复良好.结论:对于JPPD引起的胆道梗阻,MRCP是目前确诊佳方法,单纯憩室切除术为理想;Billroth II胃大部切除术+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简单、安全、有效、应用为广泛;Oddi括约肌狭窄者,可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ALPPS一期术后肝内干/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与肝再生的关系

    作者:黄民;黄粲宸;肖乐;王涛;冯亚星;刘卫辉

    目的:探讨肝内干/祖细胞在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一期手术后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ALPPS组、门静脉结扎(PVL)组和假手术组,分别行ALPPS一期手术、单纯PVL和假手术.分别在术后1、2、3、7 d检测各组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与肝右中叶肝再生率(HRR),并检测肝脏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标Ki-67与肝内卵圆细胞(干/祖细胞)标志物OV-6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LPPS组与PVL组术后1~2 d的转氨酶与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在ALPPS组的升高水平均大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右中叶HRR及肝组织Ki-67阳性率明显升高,但ALPPS组在术后3、7 d的HRR明显高于PVL组,术后2、3 d的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ALPPS组与PVL组术后肝组织均有明显OV-6表达,但ALPPS组术后2、3 d的OV-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VL组(均P<0.05).结论:ALPPS一期手术诱导的肝再生明显优于PVL,机制可能为ALPPS术后较高的炎症状态使激活肝内干/祖细胞的动员和活化,从而促进快速肝再生有关.

  • 一种优化改良的胆汁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

    作者:柏强善;阴继凯;袁利娟;王成果;杨媛;臧莉;孙艺波;李泽;乔健;王青;鲁建国

    目的:探索一种可靠、方便、高通量的胆汁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方法.方法:抽取3例胆囊结石和3例胆囊癌患者的胆囊胆汁进行蛋白质提取纯化和定量,然后利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进行蛋白质的鉴定以及定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浓度和完整性检测,提取的胆汁蛋白质样品的浓度和完整性均达到了iTRAQ实验的要求.经过鉴定,共检测出1323种蛋白质,比传统方法检测出的蛋白质数量显著提高.与结石患者胆汁比较,肿瘤患者胆汁有173种蛋白质明显上调,有345种蛋白质明显下调(变化倍数>1.5,P<0.05).结论:建立了一种可靠的胆汁蛋白质分离、纯化、鉴定、分析的方法,鉴定出的蛋白质数量比传统方法明显增多,更有潜力发现与疾病相关的蛋白质分子,为日后胆汁以及其他体液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瘦素对血脂及胆汁成分的调节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郭怀斌;潘毓;暴雷;王春城;张万星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瘦素与血脂及胆囊内胆汁成分的关系,探讨瘦素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胆囊胆固醇结石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0例(结石组)与同期因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2例(息肉组),检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瘦素、胆囊胆汁中的TC与总胆汁酸(TBA)水平,以及胆囊壁组织瘦素受体mRNA水平.结果:与息肉组比较,结石组血清TC、TG、LDL、瘦素水平以及胆囊内胆汁TC/TBA含量比率与胆囊组织瘦素受体mRNA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血清HDL明显降低(均P<0.05).结石组的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清TG、TC及胆汁TC均呈正相关(r=0.633,P=0.002;r=0.224,P=0.025;r=0.384,P=0.000),与HDL和TBA呈负相关(r=-0.205,P=0.014;r=-0.548,P=0.024)呈负相关,而息肉组血清瘦素与以上指标间均无关(均P>0.05).结论:瘦素参与了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瘦素及其受体水平的升高可能与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胆固醇代谢异常、胆囊胆汁成分失调密切相关.

  • 靶向Xklp2靶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郑兵兵;付晓伟;陈海敏;杜鹏程;张军;胡双辉;熊美雪;方路

    目的:探讨在胆管癌组织中靶向Xklp2靶蛋白(TPX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胆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P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机抽取4对标本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PX2蛋白的表达量;分析癌组织中TPX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胆管癌癌组织中TPX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46.7%vs.8.3%,P<0.05)及表达量West blot均高于癌旁组织.TPX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生存有关(均P<0.05);TPX2蛋白阳性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其阴性患者(2年生存率:27.6%vs.78.4%;3年生存率:14.3%vs.59.5%,均P<0.05).结论:TPX2高表达可能是胆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转移、复发的危险因素;TPX2可能是评价胆管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和治疗的潜在靶点.

  • 黏蛋白3和黏蛋白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刘鑫宇;贺彦宇;彭创;彭沙勇;刘苏来;杨平洲

    目的:探讨黏蛋白3(MUC3)和黏蛋白4(MUC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3、MUC4在24例正常胆管组织、44例肝内肝管结石胆管组织、38例结石相关I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UC3与MUC4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79.2%、56.8%、36.8%),而MUC4的表达阳性率则相反(29.2%、79.5%、86.8%).两者的表达均与结石相关ICC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MUC4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浸润有关(均P<0.05).结石相关ICC患者中,MUC3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MUC4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在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表达降低,而MUC4的表达升高,两者表达的变化与结石相关ICC的进展、侵袭及转移紧密相关.

  • 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勇;刘华江;赵妍妍;周江浩

    目的:探究原发性胃癌患者外科治疗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癌根治术治疗,其中11例患者术后并发十二指肠残端瘘(十二指肠残端瘘组),其余196例术后无发生十二指肠残端瘘(无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合并疾病、术前营养状况、肿瘤直径、消化道重建方式、十二指肠残端缝合方式与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有关(P<0.05);高龄(OR=1.737;P=0.024)、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OR=3.522;P=0.019)、术前合并疾病(OR=3.673;P=0.001)、肿瘤直径大(OR=2.301;P=0.028)、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OR=1.993;P=0.042)为原发性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术前合并疾病、肿瘤直径大、Billroth II消化道重建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高危患者的监控,降低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发生率.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艳艳;孙颖川

    目的:对比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患者的预后差异,分析影响I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收治的92例IC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手术组(53例)和非手术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与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并分析影响ICC患者生存时间因素.结果:手术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同期非手术组患者(60.35%vs.28.21%、39.66%vs.7.69%、17.24%vs.0,均P<0.05),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非手术组患者(24个月vs.9个月,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ICC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治疗是ICC对患者预后是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对ICC患者应该尽可能采取手术治疗措施以延长患者的生存率及存活时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是IC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 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生物学特点及手术效果分析

    作者:曲腾飞;邱法波;韩冰;朱小艳;王志强;吕彦朋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神经鞘瘤(PRS)生物学特点、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02年1月-2016年5月期间59例PR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比较良恶性患者手术效果并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男24例,女35例,年龄23~77岁,中位年龄51岁.良性PRS 44例,恶性PRS 15例,良恶性之比为2.93:1.良性患者均实现根治性切除,l、3、5年总生存率均为100%,仅1例于术后85个月复发;恶性PRS患者15例中根治性切除12例,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77%、77%,复发率分别为0、11%、11%,3例未行根治性切除者病死率为100%.手术根治度与恶性PRS预后有关(χ2=12.590,P<0.05),但不是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RS少见且术前诊断率低,根治性手术对良、恶性患者预后均有明显改善,良性效果优于恶性,未行根治性切除的恶性PRS患者预后极差.恶性PRS患者预后与手术根治度相关.

  • 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东;吴钢;刘永军;施立新

    目的:观察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115例和结肠腺瘤性息肉患者4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运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分析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血清miR-192水平在结肠癌组、腺瘤性息肉组、健康对照组依次升高,miR-23a则相反,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手术后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92水平明显升高,而miR-23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结肠癌患者的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Dukes分期有关(均P<0.05);结肠癌患者血清miR-192水平与miR-23a水平呈负相关(r=-0.747,P<0.05).结论:血清miR-192和miR-23a水平的变化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两者有望作为结肠癌的重要肿瘤标记物.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在胆囊炎急性发作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作者:史洪石;靳君华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BD)逐步成为胆囊炎急性水肿期首选的治疗措施.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更新及医生操作熟练度的提高,PTGBD技术也不断在发展.目前,PTGBD的文献报道大部分仅限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但是关于其具体优点、适应证及二期手术胆囊切除术时机方面值得探究,笔者就上述3点做一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 二裂胆囊并Luschka胆管1例

    作者:刘振华;冯新富;李克跃;张帅民;石承先

    患者 男,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5年再发伴巩膜黄染3d于2017年8月23日入院.体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Murphy氏征阴性,无肝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血生化:ALT530U/L,TBIL71.0μmol/L,DBIL49.4μmol/L,UBIL21.60μmol/L.上腹部MRI(MRCP)描述:胆总管直径约10mm,胆总管下段见小结节状充盈缺损,大小约4mm×3mm,胆囊不大,壁稍增厚,腔内见一个结节状低信号影,大小约12mm×10mm,胆囊窝见两个囊状稍短T1、T2信号影,较大者32mm×28mm,内部信号均匀.胆囊管迂曲扩张,内见小结节低信号影,直径约2mm,胰管未见扩张.检查结论:胆总管下段结石并低位胆道梗阻.结石性胆囊炎,胆囊管结石,胆囊窝异常信号原因?(图1A-B).于8月28日行ERCP+ENBD,取出胆总管内结石(图1C).ERCP术中摄片显示胆囊管通畅,胆囊体部可见轻度缩窄环.次日患者无腹痛腹胀后进食清淡流质饮食.8月31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进展与争议

    作者:项灿宏;童翾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外科医生为困难的挑战之一.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义、分期、影像学评估、术前预处理、手术治疗及辅助性治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以努力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Klatskin肿瘤 治疗学
  • 加速康复外科程序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德新;李旋;张勇;夏悦明;曾岳岳;卓信斌;常贵建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程序在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178例采用ERAS处理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ERAS组)和2009年1月-2012年12月218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理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患者(常规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常规组比较,ERAS组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较好(部分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提前、体质量下降明显减少、治疗总费用明显下降(均P<0.05).两组术后总并发症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肝胆管结石肝切除术中采用ERAS程序安全、可行,既加速患者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又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

  • 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疗效分析

    作者:温顺前;谢学弈;巫青;杨尚霖;陈俊鹏;廖冠群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62例术中行一期缝合(研究组),38例行T管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BMI和胆总管直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延长(113.92 min vs.95.92 min,P=0.032),但结石残留率明显降低(0 vs.6.0%,P=0.002),而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4.00 d vs.5.11 d,P=0.088);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8.1%vs.5.3%,P=0.701),观察组发生1例A级胆瘘与2例B级胆瘘,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两组均无中转开腹与死亡病例;均获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两组均无结石复发及有症状的胆道狭窄发生.结论:对选择性病例实施一期缝合具有良好的短期与长期的临床效果.与T管引流术比较,一期缝合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避免T管的使用的相关并发症.

  • 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章彬;陈见中;滕毅山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7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三病区收治的65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术并一期缝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术前行PTCD治疗,术后保留PTCD管引流(PTCD组),32例未行PTCD治疗(非PTC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6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与非PTCD组比较,PTCD组手平均术时间(119.5 min vs.136.6 min)、术中出血量(44.70 mL vs.62.81 mL)、术后排气时间(9.52 h vs.11.13 h)、住院时间(11.85 d vs.13.53 d)、住院费用(1.28万元vs.1.44万元)均明显减少(均P<0.05),两组术后直接胆红素术水平均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手术前后直接胆红素术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CD组与非PTC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3.0%vs.15.6%,P=0.087).结论: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胆道探查术后一期缝合时,术前经超声检查胆总管直径≥1.0 cm,即使没有严重肝功能损伤,亦可置入PTCD,有利于肝功能恢复、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

  • 经皮经肝内镜联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附49例报告

    作者:魏晓平;胡明道;张翔;赵庆江;田大广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内镜(PTES)联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PTES结合钬激光或液电碎石治疗的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3.9%(46/49);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107.5±8.9)min、(43.6±10.4)mL,残石率8.7%(4/46),并发症发生18例次;结石近期复发率6.5%,远期复发率13.6%.结论:PTES结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显示出了良好效果,对于无肝叶萎缩,结石局限于段/叶者,以及有多次胆道手术史,无法耐受开腹手术患者推荐首选此方法治疗.

  • 经胆道超声造影诊断胆总管术后残石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瓯越;吴硕东

    目的:探讨经胆道超声造影检查在胆总管术后残石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2月行开腹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留置T管引流术后返院患者41例与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PTCD)后并进行窦道扩张取石患者10例.患者入院后经T管或PTCD扩张管窦道胆道镜探查术前行经胆道超声造影检查、X线胆道造影检查;记录超声造影联合生理盐水注入前后观察到胆总管长度、直径等数据;以胆道镜探查结果为胆总管残石是否存在为金标准,分析其他两种方法诊断残石的准确性.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3种检查.92.2%(47/51)的患者在超声造影联合生理盐水胆道注入下可观察到胆总管全程.胆道镜探查结果为标准,超声造影诊断残石符合率为88.2%(45/51),敏感度为78.3%,特异度为96.4%,一致性检验 κ 值为0.76;X线胆道造影检查诊断残石符合率为82.4%(42/51),敏感度为60.9%,特异度为100%,一致性检验 κ 值为0.63.结论:经胆道超声造影检查在胆总管探查留置T管术后及PTCD窦道扩张术后残石检查中可有效观察胆总管形态及其中残石,结合X线胆道造影可提高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石诊断率.

  • 胆总管一期缝合及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陈伟;罗一帆;吕品;王俊;张红辉;聂盛丹

    目的:探讨胆总管一期缝合联合经腹腔顺行放置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收治13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45例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通过腹腔放置鼻胆管引流并行一期缝合(鼻胆管组),93例予以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放置T管引流(T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138例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鼻胆管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量与T管组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肠功能恢复时间、胆道引流放置时间、住院所用时间及住院费用,以及术后补液量、第2、3天胆汁引流量均低于T管组(均P<0.05).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鼻胆管组恶心、厌食、呕吐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发生率低于T管组(P<0.05).结论:鼻胆管引流补充了胆总管一期缝合的适应证,缩短了带管及住院时间,减少了水电解质紊乱,未增加胆汁漏、胆道狭窄等并发症,较T管有一定优势,但需掌握好适应证.

  • 两种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罗浩;孙竹峰;万柳华;黄建伟;冯矗;刘古月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116±6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571±5017)元,术后残余结石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