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21,p185,PC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华;冯大作;雷三林

    目的探讨癌基因相关蛋白p21,p18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近端断端大肠粘膜、腺瘤型息肉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癌旁移行粘膜,20例腺瘤型息肉中p21,p185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1,p185及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2.5%(9/40),17.5%(6/40),100%(40/40);p21,p185的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无关;p21,p185,PCNA表达分级在癌组织及癌旁移行粘膜中存在正相关.结论在癌旁移行粘膜中p21,p185表达异常、细胞增殖力学异常,反映癌旁移行粘膜是一种不稳定的癌前状态,可能与大肠癌复发有一定关系.

  • 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天宝;曲延刚;高鹏;陈咸增;李兆亭

    目的探讨p1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胃癌及胃良性病变中p15,VEGF表达.结果胃癌中p15阳性率(43.75%)低于胃良性病变(69.23%)(P<0.05).p15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阳性率胃癌组为75.00%,胃良性病变组为7.69%(P<0.001);胃癌中浸润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组为42.86%,浸润肌层组为51.72%,浸润浆膜层组为95.45%(P<0.001);有淋巴结转移组为82.76%,无淋巴结转移组为54.56%(P<0.05);伴远处转移组为100%,不伴远处转移组为71.10%(P<0.05);pTNM分期Ⅰ,Ⅱ组为53.13%,Ⅲ,Ⅳ组为89.56%(P<0.001);溃疡组为81.97%,浸润型组为40.00%(P<0.05).p15(-)与VEGF(+)具有显著相关性(P<0.001).p15(-)/VEGF(+)联合表达率胃癌组为42.50%,胃良性病变组为7.69%(P<0.01).结论胃癌中存在p15下调与VEGF上调,且二者具有相关性.p15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VEGF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相关.

  • 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肠梗阻、肠穿孔患者的动态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屈振亮;杨春明

    目的探讨肠梗阻和肠穿孔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38例肠梗阻患者(肠梗阻组)和36例肠穿孔患者(肠穿孔组)入院当日、入院后第1,3,5,7d的血清CRP,IL-6和TNF-α含量.结果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IL-6,TNF-α在症状发生24h内即升高,持续1周以上,二者变化呈正相关.肠梗阻患者血清CRP在症状发生24h后升高,而肠穿孔患者CRP在症状发生24h内即明显升高.结论肠梗阻及肠穿孔患者血清IL-6,TNF-α升高,二者变化一致;但肠梗阻患者CRP升高要延迟于肠穿孔患者,可作为鉴别肠梗阻与肠穿孔的指标.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

    作者:周晓武;王元和;欧阳吕玺;王石林

    目的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mRNA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 Blot技术检测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结果胃癌、近癌旁和远癌胃组织UPA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1%和10%.早期胃癌为阴性表达,进展期胃癌呈显著高表达.有浆膜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胃癌呈显著高表达.结论 UPA mRNA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侵袭与转移的指标.

  • 胃癌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张成武;裘华森;邹寿椿;赵仲生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PCNA和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PCNA标记指数(LI)为63.83%±17.16%,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4.4%(67/90);PCNA LI和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及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CNA LI≥50%或CD44V6强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降低(P<0.05);CD44V6阳性表达胃癌组织的PCNA LI显著高于CD44V6阴性表达者(P<0.05).结论 PCNA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及预后显著相关;CD44V6的表达可能有助于胃癌增殖活性的增加.

  • p16,cyclin D1和PCNA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游犁汀;邹桂兰;刘勇

    目的探讨p16,cyclin D1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和显微摄像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研究185例各类胃粘膜病变和42例早期胃癌中p16,cyclin D1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蛋白的阳性率在慢性浅表性胃炎组(A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B组)和伴肠化生萎缩性胃炎组(C组)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E组)(P<0.05~0.01);cyclin D1的阳性率A和C组均显著低于E组(P<0.05~0.01).结论 p16的低表达和cyclin D1的过表达在胃粘膜细胞增殖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

  • 胃血管瘤(2例报告并综合国内病例复习)

    作者:程黎阳;张玉新

    目的总结胃血管瘤的外科诊疗经验.方法收集1982年以来国内文献报道22例,结合收治的2例,分析其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和治疗.结果 24例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蔓状血管瘤3例,血管淋巴管瘤1例,平滑肌纤维血管瘤1例,另8例诊断为胃粘膜下血管瘤,余5例无病理结果.24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16例,血管瘤缝扎4例,附加粘膜烧灼1例,血管瘤局限切除或连同周围胃壁部分切除4例.结论胃血管瘤仅在粘膜溃疡致血管瘤破裂,或长大后引起压迫梗阻时才出现症状,胃血管瘤手术前诊断率极低,因此,在排除常见病引起的上腹痛及上消化道出血后,可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以协助诊断,本病一经确诊,即应手术治疗.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瘤
  • HPG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迪明;龙俊贵;刘正球;谭新民;余泽民;成玉春

    目的探讨双氧水、石蜡油、庆大霉素合剂(HPG)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层皮肤缺损自身对照模型,将16只大鼠64个创面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用HPG或0.5%氯亚明处理创面,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开始3d后,实验组的创面即较对照组有显著缩小(P<0.05).实验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侧轻,肉芽组织纤维化、创口内基底细胞层的连接程度、不完整上皮和完整上皮的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PG对大鼠皮肤缺损创面具有抗炎及促进愈合的作用.

  • 直肠息肉并直肠穿孔1例

    作者:陈景贤;林坚平

    患者男,80岁.脐周疼痛16h,加重伴全腹痛7h,于1998年10月3日入院.有胃十二指肠病史40多年,否认有大便异常病史.体查:急性痛苦病容,腹平,板状腹样,全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以下腹部为显,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未闻及.血常规: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4.6×109/L,中性0.78;腹透示膈下有可疑游离气体.诊断: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肠穿孔).

  • 胃癌伴十二指肠类癌1例

    作者:刘连杰

    患者男,61岁.腹部外伤后4h于1997年3月29日急诊入院.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食后上腹胀痛,纳差.外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溃疡型肿块,活检为中分化腺癌,至我院就诊途中被卡车撞伤,短暂昏迷后诉全腹持续疼痛,伴头昏、出虚汗.B超示脾破裂、腹腔积液.诊断:①脾破裂;②胃窦癌.

  • 付脾蒂扭转1例

    作者:赵宝泉;王长淼;李生志

    患儿女,7岁.以阵发性脐周痛1年,左侧腹剧烈绞痛4d,伴恶心、频吐入院.体查:体温37℃, 脉搏90次/min,血压100/60mmHg, 急性痛苦面容,心肺未见异常.腹略胀满,未见肠形;左侧腹压痛,伴肌紧张;肝脾未触及、无包块;肠鸣音活跃.

    关键词: 脾/畸形 病例报告
  • 肠道恶性黑色素瘤2例

    作者:季政一;花天放;戴雪明

    1 病例报告例1 男,67岁.排便困难,下腹肿块4个月,无腹痛及黑便.血红蛋白54g/L,大便隐血阳性.钡剂灌肠示结肠未见病变.诊断为小肠肿瘤,剖腹探查,距回盲部约40cm,50cm,70cm及100cm处发现4个肿块,大小为蚕豆样至6cm×5cm×3.5cm, 小肠系膜有融合成团淋巴结,无色素沉着.行小肠部分切除,淋巴结清扫.病理报告:肿块及肠系膜结节切面呈灰黑色,肿块内含棕色颗粒.免疫组化染色:HMB-45阳性,S-100蛋白阳性.诊断:多发性小肠黑色素瘤.未见明显全身皮肤病变.术后10个月因腹腔内淋巴结转移、肝转移死亡.

  • 右位降结肠并急性阑尾炎1例

    作者:汤献文

    患者男,71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d伴恶心,呕吐及发热入院.体查:痛苦面容,体温38.7℃,呼吸20次/min,脉搏95次/min,血压120/75mmHg,腹平,右下腹肌稍紧张,全腹未触及包块.

  • 大网膜扭转坏死1例

    作者:钟以全;刘正球;张国然

    患者男,56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2d入院.32年前有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病史.体查:急性痛苦貌.腹平坦,剑突下及右腹部压痛,右下腹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腹水征阴性,肠鸣音减弱.血红蛋白132g/L,白细胞8.6×109/L,中性粒细胞0.72,血淀粉酶97U/L,腹穿抽出血性渗液.抹片:脓球+/Hp,细胞+++/Hp,腹部透视:右上腹肠腔积气,未见异常扩张及液平面,膈下未见游离气体.B超检查示:右髂部腹膜下少许液暗区.诊断:阑尾炎并腹膜炎.行急症手术,术中见距胃大弯下12cm处大网膜逆时针方向扭转5圈,远端变黑、坏死,下端插入原斜疝内环口内嵌顿.将坏死大网膜复位后切除,腹内修补内环口.术后诊断:嵌顿性右腹股沟斜疝,继发性大网膜扭转坏死.病理报告:大网膜坏死.

  • 结核性阑尾炎2例

    作者:莫军

    1 病例报告例1 女,43岁.因反复右下腹隐疼痛4月余,加剧3d伴畏寒发热入院.起病后伴间歇性腹泻,无咳嗽,无盗汗及午后潮热现象.体查:体温38.5℃,脉搏90次/min, 呼吸22次/min,血压98/72mmHg, 消瘦.心肺未发现异常.腹平软,右下腹有压痛及反跳痛,右下腹可扪及一约3cm×3cm包块,表面无结节,活动度差,血红蛋白100g/L,白细胞15.0×109/L,中性粒细胞0.85,淋巴细胞0.15.胸部及腹部X线片检查均未见异常.B超检查报告为阑尾周围脓肿.诊断:阑尾周围脓肿.予以手术,术中见右腹下腔有少量淡黄色液,阑尾被大网膜及小肠系膜包绕粘连成一3cm×3cm团块,阑尾充血水肿.常规切除阑尾.病理报告:结核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愈合出院.出院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随访2年,无不适,体重增加.

  • 术前介入化疗后胃癌穿孔1例

    作者:万冬强;李国立;刘福坤

    患者男,50岁.反复呕血,黑便3个月,再发1d入院.体查:体重52kg,慢性贫血貌,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胃镜检查见:窦体交界处有粘膜糜烂,胃腔变形.活检示低分化腺癌.于2月24日经腹腔动脉介入化疗,方案为:5-Fu 1.0g,表阿霉素60mg,丝裂霉素10mg,腹腔动脉注射.26日清晨,患者突然出现剧裂腹痛,恶心、呕吐.体查是板状腹,满腹压痛及反跳痛,腹平片膈下有游离气体.急诊手术见肿块位于小弯侧,直径10cm,浆膜浸润,肿块前壁中央有一0.6cm×0.4cm的穿孔,大小弯侧淋巴结肿大.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空肠造口术.病理报告:粘液细胞癌.术后痊愈出院.

  • 罕见急腹症4例

    作者:许建平;范德标

    例1 女,5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10年,再发2个月,加剧1d急诊入院.B超提示:①肝膈面有15cm×8cm囊状物,壁完整,回声增强,毛糙,其内可见泥沙样强光点沉积,声影不明显,考虑为异位胆囊,未排除肝脓肿,肝囊肿;②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并扩张;③胆总管结石并扩张.入院后急诊手术,见胆囊位于肝右前叶膈面胆囊窝上,明显增大,约15cm×8cm×6cm 大小,内含多量泥沙样结石,胆囊颈及胆囊管较长,约5cm,绕过肝前缘入胆总管.胆总管增粗如小肠,内有多颗核桃大结石,予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关键词: 腹部 急诊 病例报告
  • 残胃癌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作者:柴新群;王春友;郑启昌

    目的探讨残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残胃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行根治性切除(其中4例为早期),术后死亡1例,1年内死亡1例,2年内死亡2例,目前仍存活7例(随访2~6年);姑息性切除11例;8例由于肿瘤广泛转移未能切除病灶.结论进展期残胃癌预后差.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早期发现病灶是提高残胃癌预后的关键.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廓清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波健;高友福;孙荣勋;沈浩;卢敏;涂长龄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AGC)腹主动脉旁淋巴结(16LN)转移情况和D4式手术的适应证.方法 AGC53例,随机分为D2廓清术组(n=32)及D4廓清术组(n=21);分析16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比较D4和D2式廓清术手术创伤程度、手术并发症与死亡率,术后生活质量(QOL)以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21例行D4式廓清术者的16LN转移率为28.6%.与胃癌侵犯或穿透浆膜深度及N2转移与Ⅲ-Ⅳa期胃癌有密切相关性(P<0.05).与D2组比较,D4廓清术导致手术创伤程度增加,但手术并发症率、死亡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无明显增加,术后QOL无明显差异.结论 D4廓清术对AGC是安全、合理和可行的.其适应证为:①癌肿侵及浆膜层;②Ⅲ,Ⅳa期胃癌;③N2淋巴结阳性者;④16LN有转移者.

  • 胃平滑肌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马毅;孟刚;施松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病理学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仅5例(31.3%).16例均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随访中3例因肿瘤广泛扩散而衰竭死亡;1例于术后3年发生肝转移而予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已存活5年;其余病例情况良好.结论胃平滑肌肉瘤的诊断要根据病史、多种辅助检查、以及术中、术后病理等综合分析.手术切除为其首选治疗方法,在术式选择上应根据肿瘤的范围和位置而定,一般无需行广泛的根治性胃切除.

  • 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在进展期胃癌术中的应用

    作者:吴林生;吕自峰;郭德鸿;毛成艮;郭运保

    目的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3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5例患者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引流液中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6.7%,对照组为33.3%(P<0.01).治疗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46.7%,对照组为26%和13.3%(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改善进展期胃癌的预后.

  • 胃癌的综合治疗

    作者:王同山;丁亚平

    目的评价胃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1994年10月接受治疗的204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综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为41.2%,单纯手术组5年生存率为20.6%(P<0.01).结论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腹腔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能显著改善胃癌病人的预后.

  • 胃肉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梁刚;占小平;沈正荣;朱松太

    目的探讨胃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胃肉瘤(其中平滑肌肉瘤44例,恶性淋巴瘤11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肉瘤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23例,胃大部切除加淋巴清扫16例,全胃切除7例,联合切除8例,未切除4例,手术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胃肉瘤以根治性胃切除为主,伴胃周脏器浸润或转移,则联合切除术,胃肉瘤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

    作者:常实;吕新生

    目的介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的辅助治疗进展动态.方法复习相关文献,作综合性报道.结果与结论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有必要行全身静脉化疗,但方案要个体化;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是效果肯定、副作用较小的局部化疗方法;淋巴化疗及免疫化疗有一定的临床效果;放射化疗是放疗的发展趋势.

  • 胃肠道黑色素瘤

    作者:季政一;花天放;戴雪明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黑色素瘤(GIMM)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作综述性报告.结果 GIMM多为转移性的,原发性少见.常能找到原发皮肤病变,但有4%~12%无原发病灶,早期可引起区域淋巴结及血源性转移.临床特点:胃肠道出血、肿块或梗阻,肿块有黑色素沉着.手术治疗为姑息性,以解除出血及梗阻症状.未经治疗的转移性GIMM预后很差.结论胃肠道GIMM术前诊断困难,转移早,外科治疗为姑息性,预后差,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 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治疗现状

    作者:胡虞乾;杨威;杨镇

    目的探索治疗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的有效联合方案.方法通过复习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文献,提出一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门静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无论从内镜下还是组织学病变特征,均与其它胃病迥然有别,治疗上有其独特之处.结论降低门静脉压,减少胃粘膜高灌注,疏通胃静脉回流以改善粘膜循环,加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治疗PHG及其出血的较好方案.

  • 规范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詹文华

    目的规范胃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提高胃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结合作者多年的经验,介绍国内外有关胃恶性肿瘤外科规范化治疗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在我国,改进和规范胃癌的手术方法,推广标准术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胃癌根治术应达到充分切除原发病灶,彻底廓清胃周围淋巴结,完全消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3点要求;凡发现有浆膜浸润者,术中可采用腹腔内高温化疗预防腹膜种植;若肿瘤未侵及邻近组织器官,局部切除是治疗胃平滑肌肉瘤的常用方法;胃切除加全身化疗是治疗胃恶性淋巴瘤的佳选择.

  • Peutz-Jeghers综合征并发恶性肿瘤4例

    作者:程树杰;沈俊萍;唐文明;高克清

    目的探讨Peutz-Jeghers综合征(PJS)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对4例PJ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息肉组织切片均为典型的错构瘤性息肉特征;3例合并结直肠癌,1例并发胰腺癌.结论 PJS并发恶性肿瘤发生率高,尤以胃肠道发病率高,可由腺瘤恶变,也可由错构瘤恶变.本组1例并发胰头腺癌,原因不明.

  • 外伤性脾破裂(附82例报告)

    作者:张庄文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4例,手术治疗69例(脾修补术10例,脾部分切除术6例,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15例,单纯全脾切除术38例).治愈76例,死亡6例.结论腹腔穿刺,B超能提高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率.全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是基层医院外伤性脾破裂的主要术式.

  • 妊娠期外科急腹症的诊治

    作者:夏一平;王成律

    目的探讨妊娠期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妊娠期外科急腹症48例的诊治情况.结果急性阑尾炎29例,急性胆囊炎16例,急性胰腺炎3例.全组手术治疗41例,其中阑尾切除27例,胆囊切除12例(其中加胆总探查5例),胰腺手术2例.术后切口感染8例,流产2例,早产2例,胎儿死亡2例,母体死亡2例.结论对妊娠各期的外科急腹症应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合理的剖腹手术不会增加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发生率.发生母婴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对妊娠期急腹症的诊断延误或拖延手术所致的病情加重,并非手术所致.

  • 肝胆管结石再次手术治疗(附301例报告)

    作者:黄厚秋;沙塔尔·艾沙;李新义;徐奎善;周新庆;艾尼瓦尔

    目的探讨降低肝内胆管结石再次手术的方法.方法对301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有295例(98%)肝胆管结石病人,因多种原因致结石残留或复发,导致术后症状复发而需再次手术.再次手术时采用1~3级胆管切开解除胆管狭窄并整形胆管为盆式,做胆肠内引流术;局限于左肝外叶结石,可行左肝外叶切除;终末胆管结石,可经肝表面切开取石治疗;术中使用牛角式灌洗器以清除结石.再次术后通过胆道造影证实结石残留为9.6%,治愈90.4%,随访术后病人有效率为91.7%(55/60).结论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清除结石,解除狭窄,矫正畸形,切除病灶肝,通畅引流.

  • 胃大肠同时性重复癌(附7例报告)

    作者:陈祝华

    目的提高对胃大肠同时性重复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同时性重复癌的诊断标准,病理类型,病变部位与减少重复癌漏诊的措施.结果 7例病人术前仅2例明确诊断;三重癌2例;多癌灶可在同一脏器或不同脏器.结论重复癌易漏诊,术前同时作胃镜和胃肠造影,术中仔细探查腹腔各脏器与残胃腔是减少漏诊的有效措施.多癌灶作根治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腹部间隔综合征3例报告

    作者:陆立;贾月坤;谭振刚;柳德志

    目的探讨腹部间隔综合征(ACS)的诊断治疗.方法对3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ACS的发病原因均与肠梗阻有关.3例均经手术治疗,死亡2例,治愈1例.结论腹内压剧增,引起心肺肾等脏器的急性病理生理改变是ACS的发病基础,腹部减压治疗是ACS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何时进行,如何进行减压应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关键词: 间隔综合征 腹部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作者:许卓明;甄作均;钟广益;彭翔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指征,手术时机和手术经验.方法对1993年4月~2000年3月LC治疗急性胆囊炎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发病时间>72h者(9例)与<72h者(33例)的结果比较,后者行LC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住院日均较短;中转开腹率,并发症率及平均住院费用亦较低;坏疽性胆囊炎组的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非坏疽性胆囊炎组(P<0.05).结论急性胆囊炎早期(术前发病时间在72h内)已成为LC的手术指征.术前发病时间超过72h且保守治疗失败的急性胆囊炎,若LC困难则应中转开腹手术,坏疽性胆囊炎应中转开腹手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经验尚需进一步探讨.

  • 老年人肝癌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作者:王炳胜;刘秀芳;吴智群

    目的探讨放射介入肝动脉灌注栓塞法(TAE)治疗老年人肝癌的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12例老年肝癌患者TAE术后产生的副反应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100%),右上腹痛(90.4%),发热(82.4%),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并发症(14.2%)主要有肝功能损伤(2.9%),消化道出血(1.6%),心肌损伤(3.8%),胆囊炎(1.3%),肝脓肿(1.3%),麻痹性肠梗阻(0.96%),油质性肺炎(0.64%).结论围手术期应加强对患者的护心、护肝及一般支持治疗;并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治疗并发症,以保持TAE的治疗效果.

  • 老年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治疗

    作者:朱耘;朱长俊;程良忠;夏爱丽

    目的探讨老年人结肠癌梗阻手术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60岁以上结肠癌梗阻病人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均采用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术后并发症及死亡16例:吻合口瘘4例,肺部感染5例,尿道炎6例;手术后死亡1例(2.4%).结论对老年结肠癌梗阻的病人,只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完善麻醉及术中心肺功能的监测,细致的手术操作,梗阻性结肠癌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 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附32例报告)

    作者:刘兼善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1998年间收治的32例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大部切除术后复发率3%.高泌酸量者81%;并幽门螺旋菌(HP)感染65%.治愈31例,死亡1例.内科治愈率69.2%,手术治愈率92.8%,随访1~12年,治愈者均无溃疡再复发.结论术后复发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残胃泌酸量高和吻合口HP感染.对未穿孔的复发性溃疡者应首先采用内科治疗,外科手术仅适于合并有穿孔、胃空肠结肠瘘及内科治疗无效者.

  • 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术中定位方法(附22例报告)

    作者:王小忠;温思齐;陈进新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的术前诊断及术中定位方法.方法采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22例原因不明的肠道出血病例进行术前诊断,并在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诊断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出血分支动脉行超选插管,置入一小段导引钢丝作为手术定位标记及缓解急性出血期出血.结果 22例病人术前全部得到定性及定位诊断,并置标记物,其中小肠恶性肿瘤8例、肠道血管畸形14例,术中均准确找到标记物,从而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及置标记物的方法,是诊断和缓解急性难治性消化道出血及准确的术中定位的有效方法.

  • 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陈正煊;陈创奇;彭俊生;卢砺锋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直肠癌手术408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9/21),手术治愈18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5例.结论直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梗阻的临床表现,易与术后肠麻痹,炎性粘连梗阻相混淆,应注意加以鉴别.处理中可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但非手术治疗未能缓解梗阻症状或反复出现"通而不畅"的现象,应警惕是机械性因素引起,需再次手术探查.

  • 上消化道出血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

    作者:刘卫国;文明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再出血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85~1998年收治的32例胃手术后再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8例,女4例,平均年龄37.5岁.21例再次手术,治愈15例,6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11例,死亡2例.结论原发病灶继续存在和胃肠吻合口出血是主要原因;作者提倡术前术中应用内窥镜以帮助诊断,强调不能切除的十二指肠溃疡用Nissen法溃疡肠外旷置术.

  • 胃肠道类癌

    作者:谷元廷;吴飞跃;牛跃平;尤伟;僧国珍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54.8%的类癌浸及肌层,16.3%的类癌有区域淋巴结转移;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7%,66.7%,44.4%.结论胃肠道类癌临床表现不典型.肿瘤直径<2cm者可行局部广泛切除术;>2cm者应行根治术;结肠及胃部类癌多灶及混合性类癌切除范围应相对扩大,而阑尾及空回肠类癌手术范围应相对缩小.

    关键词: 胃肠肿瘤 类癌瘤
  • 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的诊治

    作者:蒋毅;朱清;李胜军;单秀平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2例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症状不典型,小肠套叠多见,常发生肠坏死或肠穿孔,且发生时间较早.腹部B超检查9例全部确诊;术前漏误诊3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结论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部B超检查有确诊价值.诊断一旦明确即应采取手术治疗.

  • 大肠癌切除标本淋巴结检查小数目的研究

    作者:陈远光;陈启清;陈道瑾;杨元华

    目的探讨大肠癌切除标本淋巴结应检出的小数目.方法以1076例大肠癌根治标本资料,分析淋巴结检出数目对转移率的影响,计算转移病例的累积百分率,推算应检查淋巴结小数目.结果当淋巴结检出数目逐渐增加时,转移率逐渐增加,达16个以上后转移率无明显增加.结论大肠癌标本淋巴结应检出的小数目是16个.

  • 脾脏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毅军;石景森;焦兴元;赵凤林

    目的探讨脾脏恶性肿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脾脏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B超和CT确诊率为90%(9/10).术后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和淋巴肉瘤5例,血管肉瘤3例,纤维肉瘤1例,肝细胞癌转移1例.术后生存5年以上2例,均为早期病例.结论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脾脏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早期诊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被国际著名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作者:

  • 胃(食道)回肠错误吻合的诊治(附11例报告)

    作者:姜阳贵;姜拥武;陈哲京

    目的探讨胃(食道)回肠错误吻合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胃,食道与回肠错误吻合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经再手术治疗,8例痊愈,3例分别死于再手术后吻合口瘘,MOF,肺部感染.结论胃(食道)回肠错误吻合的发生与术者粗心大意或经验不足有关;麻醉不满意,切口选择不当及先天内脏畸形或异位与错吻也有一定关系.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钡剂检查.再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 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附18例报告)

    作者:孙立新;刘刚;李小滨;梁秀;姜国丹

    目的探讨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对18例经电凝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20条肢体)均治愈,术后反应轻微;随访1~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电凝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简便易行,安全,可靠,且不留疤痕,值得推广.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