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作者:龚兵;田兴梦;龚双庆;孙祥雷;杨雷;陈庆杰;黄奕江;鄢启军;王新波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使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经全腹腔镜下完成,6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剖腹脾切除3例,8例获得成功保脾.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经腹腔镜进行诊治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原因分析及处理:附38例报告

    作者:张秋学;张执全;刘汝海;刘香阁;刘胜;扬冬山;张磊

    目的 总结15年间处理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38例的治疗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损伤涉及腹部静脉系统34例,动脉系统3例,肝动脉、门静脉、肝总管联合损伤1例,通过指压法、无损伤组织钳钳夹法、损伤血管两端阻断法控制出血并进行修复,盆骶出血采用绷带或纱垫压迫止血,对横断结扎的血管和胆管对端吻合.结果 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17例,输血量多者超过10000 mL.术后出现凝血功能异常3例,表现为大量的血性引流液,伤口广泛的血性渗出以及血小板减少和凝血项异常.经输入新鲜血浆和血小板,应用抑制应激反应药物后痊愈,36例痊愈,术中死亡2例.结论 医源性腹部血管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切忌盲目钳夹,尽可能在直视下控制出血并加以修复,以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 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治体会

    作者:何秉;程明荣;董嘉天;汤承辉;叶桃;武景波

    目的 探讨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年1月-2010年3月收治有阑尾炎手术病史的小肠扭转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男11例,女5例;发病年龄17 ~59岁,中位年龄36岁.阑尾切除术病史2~15年,中位时间5年.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h至6d不等,平均35h.诊断为小肠扭转10例(62.5%),小肠梗阻4例(25.0%),误诊为肠穿孔2例,误诊率为12.5% (2/16);16例小肠扭转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均为顺时针扭转,其中扭转< 360.为5例,扭转>360.为11例.粘连束带形成部位:距回盲部<15cm有11例,距回盲部> 15 cm或者在空肠的为5例.手术方式:经单纯减压复位术5例,行坏死肠段切除术11例,切除肠段40 ~ 300 cm,均行小肠Ⅰ期吻合,未发生肠瘘,其中保守治疗超过72 h的病例,均发生肠坏死,行肠段切除.术后切口感染2例,切口裂开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阑尾炎术后引起小肠扭转早期诊断尤为重要,B超定位下抽腹水,观察腹水性质,有助于早期诊断,提高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

    作者:张其云;孔德霖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抗凝、溶栓等治疗后62例治愈,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 39例;并发肺栓塞(PE)3例,死亡1例;脑出血2例,死亡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用的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进行抗凝、溶栓治疗,防止DVT蔓延和PE的发生,同时可以减少PTS的发生率.

  •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作者:武国;陈开;郑江华;戴毅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2月40例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40例患者均为吸毒者,均接受了假性动脉瘤切除、彻底清创及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结果 围手术期内无死亡患者,且均保肢成功,创口均二期愈合.34例(85.0%)术后获得随访3 ~12个月,平均7.4个月.随访期内发生移植物感染3例(8.8%),取出感染的移植物后2例保肢成功,1例终因肢体缺血坏死而接受截肢术;彩超检查发现人工血管腔内部分血栓形成4例(11.8%),给予抗血小板治疗,远端肢体均无缺血坏死.结论 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是治疗注射吸毒所致感染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附23例报告

    作者:韩胜斌;陈明清;董坚;金辉;尹芳;王有礼

    目的 探讨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3例临界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证实下肢深静脉内“暴风雪征”阳性,并行股、腘静脉轴流及“暴风雪征”中心流速测定.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均于基础抗凝、扩容治疗5~7d后出院.治疗后患者股、腘静脉轴流流速峰增加(均P<0.01),“暴风雪征”消失或减轻.结论 临界型下肢DVT的彩色多普勒筛查和早期干预有助于防止病变向固体化血栓转化,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包括取栓和下腔静脉滤器的植入等)以及长期抗凝或溶栓所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

  • 高位肠一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疗效观察

    作者:赵云峰;马秀现;孙玉岭;徐鹏;许培钦

    目的 探讨高位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架桥术(简称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HMCS)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对2001-2011年收治的144例行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男89例,女55例;年龄19 ~55岁.肝炎后肝硬化119例,其他肝硬化25例.均有中-重度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有1次以上出血史者128例.术前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86例,B级58例.均行HMCS+断流术.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9 cmH2O.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或恢复正常.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腹腔感染1例,发热12例,肝性脑病2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例,出现乳糜漏14例,以上并发症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随访106例患者6个月至10年,其中95人自觉比术前明显好转,无消化道再次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症状,总有效率89.6% (95/106).肝性脑病4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3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上消化道出血复发4例,其中死亡3例,1例通过非手术方式止血治愈.结论 高位肠-腔人工血管架桥术联合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发症低,近、远期疗效好,是一种治疗门静脉高压有效的方法.

  •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附29例分析

    作者:桂小龙;陆云飞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AMI)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9例均以急性剧烈腹痛为首发症状,13例有腹膜刺激征,5例出现腹膜炎并休克,CT检查确诊20例.14例经全身抗凝、溶栓治愈;手术治疗13例,12例切除坏死肠管,治愈7例,死亡6例,因放弃治疗死亡2例.结论 AMI临床上缺少特异表现,超声、血管造影及多排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根据患者情况早期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杨志强;熊吉信;周为民;周卫;黄亮;邱结华;陈锋;王世知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A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将1995年7月-2002年12月13例以手术治疗为主AMVT患者(A组)和2003年1月-2010年6月14例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的AMV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历史对照分析,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治愈率、病死率.结果 A组和B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22.38±2.81)d和(12.21±2.32)d;治愈率分别为69.2%和100%;病死率分别为30.8%和0,以上指标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抗凝、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治愈率,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

  • 两种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何永林;郑本波;李峰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1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1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组)55例和开腹胃癌根治术(开腹组)57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切缘、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随访等.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 196.5±48.9)min,术中出血量(142.3±142.7) mL,肛门排气时间(2.8±1.1)d,术后进食流质时间(5.1±1.8)d,术后住院天数(10.3±1.1)d,均显著低于开腹组[分别为(216.8±47.1) min,(246.0±148.4) mL,(4.5±1.5)d,(7.2±3.4)d,(13.2±3.6)d](均P<0.05).腹腔镜组肿瘤上下切缘[(4.1±1.6),(3.5±1.5)cm],术中清扫淋巴结数[(13.2±6.9)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与开腹组[(4.0±1.8,3.6±1.7)cm,(14.3±7.7)枚,10.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腹腔镜组中位随访24(2 ~6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开腹组中位随访23(2 ~63)个月,1例因肿瘤腹膜转移死亡.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安全有效,与开腹根治术相比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住院天数少等优点.

  • 手助腹腔镜及开腹脾切除巨脾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戴国清

    目的 比较手助腹腔镜( HALS)和开腹切除(0P)巨脾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0年行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大于20 cm脾脏行HALS和OP的临床疗效.结果 大于20 cm的巨脾切除术患者41例,21例为HALS手术,20例为开腹脾切除手术.HALS组的中转开腹率4.7%.HALS和OP组的平均出血量为227 mL和887 mL(P=0.01),平均输血为0和0.6单位(P<0.05).HALS组的住院时间比OP显著为短(4.3 d vs.8.4d)(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ALS是一项安全和有效的巨脾(大于20 cm)切除技术.相比开腹脾切除其住院时间更短,出血及输血更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替代方法.

  • C5~6级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

    作者:田野;白超;赛力克·马高维亚;罗军

    目的 探讨C5 ~6级大隐静脉曲张的解剖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8年8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可随访到的C5 ~6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69例(84条肢体)的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深层血管切除组和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坏死率,静脉炎复发率和术后症状缓解率.结果 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层血管切除组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条肢体,静脉炎复发7条肢体,术后症状完全缓解21条肢体.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术后发生皮瓣坏死38条肢体,静脉炎复发1条肢体,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2条肢体.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的皮瓣坏死率(84.44%)高于深层血管切除组皮瓣坏死率(7.69%)(P<0.01),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术后静脉炎复发率(2.22%)低于深层血管切除组(17.95%)(P<0.05),深+浅层血管切除组患者的术后症状缓解率(93.33%)高于深层血管切除组(53.85%)(P<0.01),深+浅层血管切除组皮瓣坏死愈合时间明显长于深层血管切除组(P<0.01).结论 C4级以上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浅层血管对预后和皮瓣的存活有明显影响,术中需个体化处理.

  • 犬假体腹主动脉瘤的制作

    作者:吕瑜环;龚万和;徐在品;马喆;杜培杭;彭尧;邓小燕;孙安强

    目的 制作犬假体腹主动脉瘤,评价其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为腹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 将2种直径(29,6 mm)的人工血管用0号丝线缝合成梭状假体主动脉瘤植入犬腹主动脉,术后5个月剖检假体动脉瘤,检测其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结果 模型手术成功率76.9% (10/13),手术全程用时(2±0.5)h,血管吻合时间为(50±12) min.术后5个月,假体腹主动脉瘤血流通畅,瘤体无渗血,腔内无血凝块,表现出良好的生物功能;假体腹主动脉瘤外有组织,内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本假体腹主动脉瘤具有良好的生物功能性和生物相容性,该模型可用于腹主动脉瘤的实验研究.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体外转染对犬内皮祖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连瑞;张建;宋礼坡;王国栋;谷涌泉;张淑文;李建新;汪忠镐

    目的 探讨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 heNOS)转染对犬骨髓源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携带heNOS基因的5型腺病毒作为载体(Ad5-heNOS),对体外定向培养扩增的骨髓源犬EPC进行转染,以未转染的犬EPC作为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转染后的EPC中heNOS蛋白的表达和NO的产量,并检测转染后EPC的增殖、黏附、迁移、抗衰老和成血管能力等功能.结果 Ad5-heNOS转染48 h后,转染组EPC的eNOS蛋白表达量和NO产量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 (2091.67±172.489) pg/mL vs.(158.00 +30.914)pg/mL;(49.5±5.16) μmol/L vs.(39.7±7.24) μmol/L](均P<0.01);转染组EPC的细胞增殖数、黏附数、迁移数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0.52±0.03 vs.0.31±0.02;28.00±1.41vs.11.83±1.45;109.67±6.95 vs.72.67±6.29)(均P<0.01),而衰老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未转染组(0.22±0.02 vs.0.32±0.01)(P<0.01);转染heNOS基因的EPC在体外基质胶中培养可形成血管样结构.结论 heNOS基因转染能促进犬EPC的增殖并增强其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兔肢体缺血

    作者:周华;王默;金星;张十一;高斌斌;王茂华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兔肢体缺血的疗效.方法 32只新西兰兔切除右后肢股浅动脉并结扎股深动脉建立后肢缺血模型,成模后随机均分为空腺病毒对照组(对照组),BMSC细胞治疗组(BMSC组),HGF基因治疗组(HGF组)和联合治疗组(BMSC+ HGF组),各组均采用术肢肌肉内原位注射.治疗28 d后通过动脉造影行侧枝血管计数,治疗30 d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注射点周围组织中CD31和HGF的表达.结果 BMSC组及HGF组的侧支血管计数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MSC+ HGF组侧支血管计数较其余各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免疫组化显示,各处理组CD31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BMSC组和HGF组间CD31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者均明显低于BMSC+ HGF组(均P<0.05);Western blot显示,各处理组HGF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且HGF在BMSC组、HGF组和BMSC+ HGF组中的表达量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MSC联合HGF基因治疗具有协同效应,能有效增加兔缺血肢体的侧枝血管,改善肢体缺血状况.

  • 大鼠慢性肢体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其与急性肢体缺血模型的比较

    作者:贾英斌;李坚;潘海燕;苏永辉;关晓东;张百萌

    目的 建立大鼠慢性后肢缺血模型并与其急性后肢缺血模型比较,分析两者术后血流灌注和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建立大鼠慢性(结扎、离断右侧髂股动脉分支,股动脉内置入抗凝硅胶管并固定)和急性后肢缺血模型(结扎、离断右侧髂股动脉分支后直接结扎并切除股动脉).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记录术前至术后连续4周肢体血流灌注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术后24 h患肢股内收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表达.结果 术后24 h,急性缺血组患肢股内收肌HIF-1α和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缺血组(均P<0.05).急性缺血组血流灌注在术后即刻降至对侧肢体的24%,但恢复较迅速,至术后28 d达到并稳定在82%;慢性缺血组于术后7d达到血流灌注谷值(48%),随后缓慢恢复,至术后28 d至高值(67%).两组血流灌注水平在各观察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大鼠慢性和急性后肢缺血模型的病变特点及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慢性后肢缺血模型更符合临床严重肢体缺血的病理过程.

  • 脂质体与腺病毒转染EDRz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程伟;张雪松;王石;王树卿;田浩;程明勋;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

    目的 探讨以脂质体和腺病毒为载体,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DNA酶(Egr-1 DNA enzyme,EDRz)局部外用对自体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 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脂质体组、腺病毒组和对照组,两实验组分别用脂质体-EDRz和腺病毒-EDRz涂抹移植静脉行在体转染.于术后1,2,6,24 h及3,7,14,28 d取材,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静脉的转染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术后1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脂质体组荧光灰度值为70.3±13.5,腺病毒组荧光灰度值为60.5±11.2.术后2~24 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移植7d,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移植早期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和部分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移植后期未检测到Egr-1 DNA酶的表达.移植后期在中膜和新生内膜的VSMC均未检测到Egr-1蛋白的表达.移植2h阳性表达率,脂质体组为(15.3±4.2)%,腺病毒组为(20.7±2.6)%.脂质体组和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VSMC的增殖程度和内膜厚度明显减轻.结论 EDRz通过减少Egr-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自体移植静脉中VSMC的增殖和内膜增生;脂质体转染优于腺病毒转染.

  •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远期并发症初探:附6例报告

    作者:吴梦涛;郑振华;姬伟凤;张小桥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6例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中有5例因未有效抗凝而出现下腔静脉狭窄、下肢静脉血栓、下肢皮肤淤积性皮炎及溃疡、腹水等并发症,1例行长期有效抗凝而未出现滤器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对下腔静脉植入的适应证、禁忌证和植入后的治疗和处理以及植入风险及收益进行综合评估,术后应严格长期有效抗凝.

  •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民主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1年4月-2005年9月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分泌治疗组、化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单用内分泌、单用化疗及化疗序贯内分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患者5年总生存期(0S)及无病进展期(PFS).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5年OS为94.7%,PFS为84.2%,均明显高于单独内分泌的80.0%和66.7%及化疗组的81.3%和68.8% (P<0.05).结论 乳腺癌术后化疗序贯内分泌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延长无病进展期,对于乳腺癌术后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孙岩;张十一;刘洋;金星;袁海

    目的 探讨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36例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22例,女14例;平均(69.6±2.1)岁,病程平均(11±1.1)个月.病变部位:左侧19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血表现,病变范围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长度平均(27.6±1.3)mm,狭窄程度均≥60%.均经影像学明确诊断,全部在全身麻醉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手术时间平均(75±5) min,颈动脉阻断时间为平均(13.2±1.2)min,术中使用颈动脉内转流管7例,使用血管补片13例.1例术后因内膜撕脱形成夹层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术后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2周后康复出院,无后遗症.1例损伤耳大神经,1例舌下神经牵拉损伤;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3例,平均随访(23±2)个月.1例随访6个月时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1例术后16个月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再狭窄,狭窄程度为60%,无临床症状,未作特殊处理.余患者颈动脉通畅.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预防脑卒中的可靠治疗方法,但是具有高风险性,严格把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以及科学的围手术期处理对取得好的疗效至关重要.

  • 长支架植入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海;陈学明;李晨宇;朱仁明;于宏志;张喆;王天佑

    目的 观察长支架治疗长段或多节段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60例(共70条肢体)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患者,应用长球囊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扩张成形后植入自膨式长支架(长度8~20 cm)治疗;对合并膝下动脉硬化闭塞者(24条肢体)同期应用DEEP球囊进行扩张成形.观察技术成功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 股腘动脉球囊扩张和长支架植入的技术成功率为94.3%(66/70条肢体);同期膝下动脉球囊扩张成功率为83.3%(20/24条肢体),其中3例胫腓干因扩张后弹性回缩各植入支架1枚.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静息痛消失;ABI由术前0.45(0.44±0.20)提高至0.84(0.86±0.24) (P <0.01).仅在股浅动脉扩张后局部破裂形成肌间血肿2例,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长支架治疗长段或多节段股腘动脉狭窄闭塞病变是一种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学东;王中华;田磊;杨晓冬;王世华;王育红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在2006年5月-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用阿替普酶治疗的23例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生的单侧DVT,年龄小于75岁,且发病时间在21 d之内.结果 DVT溶栓治疗的近期疗效良好,有17例(73.9%)获临床痊愈,6例(26.1%)获临床好转.泵入阿替普酶时的主要并发症是出血,以输液针眼出血和牙龈出血为主,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内脏出血和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48个月,17例(73.9%)恢复正常,5例(21.7%)出现DVT后综合征,1例死于心梗.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对于病程在2周以上者也能获得临床好转的疗效:采用3d间断静脉给药法治疗DVT,虽然常有出血不良事件发生,但对患者是安全的.

  •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作者:田磊;王中华;杨晓冬;王世华;陈学东;王育红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1年6月采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27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20个月复查CTA,DSA证实:瘤体被完全隔绝,支架无移位、扭曲及内漏现象.结论 应用国产整体式分叉型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与分体式支架相比,其简便、经济、并发症少.

  •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 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腘动脉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侯晓蕾;刘建龙;贾伟;田轩;蒋鹏

    目的 探讨腘动脉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以提高保肢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68例腘动脉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锐性伤27例(16.1%),钝性伤141例(83.9%),合并休克24例(14.3%),骨折/脱位125例(74.4%),神经损伤81例(48.2%),静脉损伤66例(39.3%).比较不同受伤机制以及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分析致残的原因及与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血供完全恢复68例(40.5%),改善59例(35.1%),完全恢复率手术组(43.4%)高于非手术组(12.5%)(P<0.05).截肢41例(24.4%),钝性伤截肢率(28.4%)明显高于锐性伤(3.7%)(P<0.05),手术组的截肢率(25.0%)与非手术组(18.8%)无明显差异;合并休克者截肢率(41.7%)高于无休克者(21.5%)(P<0.05),合并伴行静脉损伤者截肢率(33.3%)高于无静脉损伤者(18.6%)(P<0.05),合并骨折/脱位及神经损伤者截肢率与不合并者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结论 受伤至治疗的时间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相关合并症是致残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彻底清创、恰当选择修复方法以及良好的创面覆盖是挽救肢体、减少伤残的有效措施.

  • 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数值仿真

    作者:杨晓冬;郭伟;王中华;田磊;陈学东;王世华

    目的 建立基于CT的胸主动脉夹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为分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机理及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胸主动脉夹层患者CT数据,用MIMICS 13.0数字化影像处理软件,获取胸主动脉夹层的优化表面模型,随后导入ANSYS 11.0进行胸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有限元体网格划分.后在ANSYS CFX11.0中完成胸主动脉夹层的血流动力学分析.结果 成功建立了临床上适用于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流动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了个性化胸主动脉夹层模型中血液流场的流线、速度矢量、血管壁面压力和血管壁面切应力的分布和变化.结论 模型具有数字化、个性化特征,可用于胸主动脉夹层血液动力学计算和临床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破裂机理的研究.

  • 术后静脉化疗对犬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移植物影响的观察

    作者:罗明尧;舒畅;张文波;周晓;袁丽琴;郭媛媛;方坤

    目的 探讨5-FU和DDP静脉联合化疗对犬人工血管移植物的影响.方法 建立12只犬ePTFE人工血管重建腹主动脉模型,随机平分为化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组于术后第2周给予5-FU( 10 mg/kg)和DDP(1 mg/kg)静脉联合化疗,1次/d,共5d,对照组行同量液体输液;记录实验犬干预期间的生理指标;于化疗(输液)后4周(术后6周)获取5个平面标本,检测移植物内膜厚度及CD34和PCNA的表达.结果 化疗组死亡1例(1/6),对照组无死亡(0/6);化疗组2例(2/5)人工血管少量附壁血栓形成,对照组未见(0/6).组间比较:两组人工血管内膜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组人工血管中段的CD34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平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内膜PCNA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人工血管中段的内膜厚度及CD34阳性细胞率均低于吻合口(P<0.05或P<0.01);远端吻合口PCNA表达量均较近端吻合口高(均P<0.05),两端吻合口PCNA高于人工血管中段(均P<0.05).结论 术后2周行5-FU和DDP静脉联合化疗可能一过性影响人工血管移植物中段的内皮细胞覆盖,增加人工血管附壁血栓形成的几率,但在4周时对人工血管吻合口愈合无明显影响,不增加移植物感染或破裂的几率.

  • 高龄患者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王中华;陈学东;鲁静;田磊;杨晓冬;王世华;王育红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1月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支架植入术进行腔内治疗高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0例(62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38条肢体),女20例(24条肢体);年龄70~88(平均78.5)岁,病程3个月至5年,病变位于股腘及膝下动脉.结果 治疗成功58条肢体,技术成功率为93.5% (58/62).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占8.06% (5/62),其中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动脉穿孔1例,动脉夹层2例,心衰1例.根据情况予以处理后均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第1周踝/肱指数( ABI)由术前的0.58±0.22增至0.88±0.25(t =7.09,P<0.001),术后12个月和24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0.0% (32/40)和68.8%(22/32),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5.0% (34/40)和75.0% (24/32),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93.8% (30/32),2例因糖尿病足伴足趾坏死,行保留足跟截趾术.结论 腔内治疗高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近期效果好,技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注意围手术期管理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远期疗效还要继续随访观察.

  • 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作者:杨牟;李鲁滨;张居文;勇俊;宋富波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1年2月行腔内治疗的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闭塞症74例患者资料,并随访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92.6%,未出现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ABI)及趾肱指数(TBI)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均P<0.01).69例术后随访2~24个月,术后6,12,24个月患肢血管通畅率分别为81%,63%,51%,临床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83%,76%.结论 腔内治疗TASC Ⅱ-C/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高龄、手术耐受性差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