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治疗多发乳腺小结节的效果及优势分析

    作者:徐林梧;王晓霞;司徒小新

    目的: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在多发乳腺小结节治疗中的效果及优势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有完整资料的420例乳腺小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微创组230例行乳腺微创旋切手术,传统组190例接受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及术后相关指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纤维腺瘤、局灶性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病理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5.5±4.2) min、术中出血量(4.4±1.9) mL、切口愈合时间(3.4±1.1)d、瘢痕长度(2.8±0.70)mm,均显著低于传统组的(35.2±7.9) min、(11.3±3.6) mL、(6.3±2.5)d、(30.3±8.2) mm,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局部血肿(16.09%)、局部感染(0.43%)、乳腺畸形(0%)、术后疼痛发生率(1.30%)均低于传统组的的5.84%、3.68%、4.74%、7.3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满意度90.43%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创旋切手术在多发乳腺小结节治疗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病率,促进伤口愈合,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

  • TEM手术治疗直肠癌与传统Miles手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作者:杨玉兵;王耿泽;张海洋;王建锋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外科(TEM)手术与传统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直肠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53例患者采用TEM手术方法(TEM组),74例患者采用传统Miles手术治疗(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免疫功能水平及手术并发症.结果:TEM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TEM组患者的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6个月,TEM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功能均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M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11.32%与传统组的8.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M手术较传统Mile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优势主要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高,但是远期效果尚不清楚.

  •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活检术在多发乳腺病灶中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意义

    作者:陈旭明;郭巨江;翁一尹;陈永浙

    目的:总结麦默通检出早期乳腺癌的经验,探讨其对检出早期乳腺癌的意义及术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2014年1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收治的21例超声引导下行麦默通微创手术确诊为恶性乳腺多发肿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21例均行麦默通微创手术经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乳腺癌,肿瘤直径5~20 mm,导管内癌3例,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混合癌3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黏液癌2例,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3例.经病理确诊恶性后,均于2~4 d内在全麻下行保乳手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术+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联合或不联合一期乳房重建术,均未见区域淋巴结癌转移.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7~54个月,无复发转移者.结论: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术对于多发肿块及可疑恶性病灶,可达到准确定位、确切诊断,可实现乳腺良性多发病灶的完整切除,并可能作为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 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在乳腺癌术后即刻乳房成形中的应用

    作者:洪士开;王圣应;刘松;卢燕红;赵源源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即刻乳房成形的适应证、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43例扁平或小乳房、Ⅲ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乳房成形或同时联合假体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美容效果,观察并发症,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43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 (1.3~2.2)h,平均住院时间17 (13~2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0~18)d.术后随访2~12个月,无乳头坏死,组织瓣感染2例;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总体满意度8.5分,乳房外观客观评价良好率86.0%(37/43).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即刻应用侧胸壁脂肪筋膜肌肉瓣修复重塑乳房外形具有操作方便、手术快捷、技术可行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扁平小乳房、ⅢA期前的乳腺癌患者.

  • 新辅助化疗后Ki-67表达变化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其与分子分型的关系

    作者:蒋程凤;迪力夏提·金斯汗;吐鲁洪·沙列尔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后Ki-67表达改变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与分子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2010-2013年收治的121例接受NCT的ⅡA~Ⅲc期乳腺癌患者资料,分析NCT后Ki-67表达变化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分子分型中的差异.结果:NCT前Ki-67表达与患者肿瘤大小(r=0.181,P=0.047)、组织学分级(r=0.340,P<0.001)及HER-2表达(r=0.335,P<0.001)呈正相关.全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3.4%,其中NCT后Ki-67减少、增加、不变患者中3年DFS分别为82.6%、61.1%、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而不同分子亚型3年DSF分别为Luminal A型70.7%、Luminal B型71.4%、HER-2阳性型80.7%、基底样型(78.7%),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7).族别、治疗前HER-2状态、病理腋窝淋巴结及NCT前后Ki-67表达改变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NCT后Ki-67的变化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但其变化的影响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无明显关系.

  • 联合吲哚菁绿荧光法与蓝染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贾震男;欧江华;张晨光;张明帅;倪多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吲哚菁绿(ICG)荧光示踪法与蓝染法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期间27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131例患者应用ICG联合美蓝行SLNB(联合组),145例患者以美蓝为示踪剂行SLNB(美蓝组).所有患者SLNB结束后均行Ⅰ、Ⅱ水平腋窝淋巴清扫.结果:两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前哨淋巴结(SLNs)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组(96.9%vs.89.7%,P=0.017),平均检出SLNs数目明显多于美蓝组(3.0枚vs.2.1枚,P=0.011);假阴性率低于美蓝组(7.1%vs.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3).全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SLNs检出个数≤2时的假阴性率明显高于SLNs检出个数≥3时假阴性率(17.5%vs.2.1%,P=0.033).结论:ICG荧光示踪法联合蓝染法行乳腺癌SLNB相对于蓝染法有检出率高、SLNs平均检出个数多、淋巴管实时显像的优势,在不具备核素法广泛应用条件时推荐使用.

  •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邵云;吴永芳;张博;许春伟;王怀涛;李晓兵

    目的:探讨乳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3月确诊为乳腺淋巴瘤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8例均为女性,发病年龄35~82岁,6例位于左乳,1例右侧,1例双侧.多数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边界较清,可活动.7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1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免疫组化染色均表达CD20、CD79a,7例MUM1阳性,4例Bcl-2阳性.治疗后4例患者获随访3~25个月,均健在.结论:乳腺淋巴瘤少见,常见类型为DLBCL,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提高对乳腺淋巴瘤的认识,对避免误诊是至关重要的.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亚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红鲜;李呈英;王开昕;齐柯;张好云;冯铎;卫文俊;陈天文;林秋生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同分子亚型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根据乳腺癌分子分型标准,将243例原发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手术患者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又分为HER-2(+)和HER-2(+)]、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分子亚型的分布特点,以及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43例患者中,Luminal B[HER-2(+)]型多(78例,32.1%),其次是Luminal A型(58例,23.87%),随后为三阴型(41例,16.87%)、HER-2过表达型(34例,13.99%)、Luminal B[HER-2(+)]型(32例,13.17%);94例(38.68%)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各分子亚型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HER-2(+)]型(42例,53.85%)和Luminal B[HER-2(+)]型(15例,46.88%)中发生率高,且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依次为Luminal A型(19例,32.76%),三阴型(12例,29.27%),HER-2过表达型(6例,17.65%):各分子亚型分布在累及1~3枚及≥4枚淋巴结转移的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前者Luminal B[HER-2(+)]型多,HER-2过表达型少,而后者HER-2过表达型多,Luminal B[HER-2(+)]型少.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子分型对评估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判断疾病状态有-定参考价值,可成为制定个体化诊治策略的依据.

  • 槐耳颗粒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雷姗姗;王映;顾晓文;喻宏;范培芝;张志功;张超杰;何杰;谢靖

    目的:探讨槐耳颗粒辅助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术后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5例改良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非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39例),观察组的患者于化放疗同时及后期口服槐耳颗粒(每日3次,每次20 g,持续1.5年),对照组在辅助治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中药制剂.比较两组在治疗及随访期间的生存质量、无病生存时间(DFS)及术后3、6个月与1、2年血清T细胞亚群的构成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Karnofsky评分(KPS)提高率明显增加,DFS明显延长(均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D3+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但观察组CD4+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NK细胞百分率在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CD3+细胞百分率减少(P<0.05),但6个月后恢复(均P>0.05),术后6个月至2年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均明显增高(均P<0.05);对照组术后3~6个月CD3+、NK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均P<0.05),1年后开始恢复(均P>0.05),术后3个月至1年的CD4+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服用槐耳颗粒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改善、生存质量的提高以及无病生存时间的延长.

  • 白藜芦醇对细菌脂多糖耐受的THP-1细胞TNF-α启动子区的影响

    作者:李文革;陈小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细菌脂多糖(LPS)耐受的人原单核细胞THP-1细胞中TNF-α启动子区的影响.方法:首先建立LPS耐受THP-1细胞模型后,然后用LPS分别刺激正常THP-1细胞(对照组)、LPS耐受THP-1细胞(耐受组)、白藜芦醇处理的LPS耐受THP-1细胞(耐受+白藜芦醇组),检测各组细胞TNF-α mRNA的表达及TNF-α启动子区各转录因子的结合情况.结果:LPS刺激后,TNF-α mRNA表达在对照组细胞迅速升高,耐受组缓慢升高,而耐受+白藜芦醇组略微升高,表达量明显低于前两组(均P<0.05).染色体免疫沉淀(ChIP)分析显示,LPS刺激前,耐受组与耐受+白藜芦醇组p65及乙酰化p65 (ace-p65)、RelB、G9a对TNF-p启动子区的结合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p50的结合量各组细胞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LPS刺激后,p65和ace-p65对TNF-α启动子区的结合量在对照组明显增加,而在耐受+白藜芦醇组明显降低,G9a结合量在对照组量明显降低(均P<0.05),其余转录因子较刺激前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抑制LPS耐受的THP-1细胞中TNF-α mRNA的表达,可能部分通过抑制p65/ace-p65对TNF-α启动子区的结合,因此可考虑将白藜芦醇用于治疗脓毒症的辅助治疗.

  • 微波、射频及激光在离体猪甲状腺消融实验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倩倩;周平

    目的:在离体猪甲状腺组织上比较微波消融(MWA)、射频消融(RFA)、激光消融(LA)的消融特性和温度变化,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50个新鲜离体猪甲状腺均分为3组,分别行MWA (20W5min)、RFA (5 W)、LA(3W1200 J),各组消融同时在靶心处进行实时测温和超声观察,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剖开,观察消融灶形态,计算消融灶体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3组间比较,MWA组消融体积大(1 597.09 mm3),LA组次之(780.89 mm3),RFA组小(162.20 m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WA及RFA温升曲线陡直,而LA温升曲线平缓,但高温度高(200.9℃).RFA组消融区域组织分布均匀,未见到明显的炭化和气化空腔;MWA组消融区域可见碳化,但无明显气化空腔;LA组消融灶中央可见碳化与气化空腔.消融灶由内向外,RFA组为凝固坏死区、充血反应区;MWA组为炭化区、凝固坏死区及充血反应区;LA组为气化空腔区、炭化区、凝固坏死区及充血反应区.结论:MWA、RFA及LA的消融范围、温升曲线及消融区病理变化存在差异,了解各自的消融特点有利于3种消融技术的合理应用.

  • 乳腺癌组织中miR-34a与VEG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迟婷;姜晓燕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iR-34a与VEGF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对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组织中miR-34a与VEGF的表达,分析乳腺癌中miR-34a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VEGF表达的关系;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34a对乳腺癌细胞MCF-7中VEGF转录活性的影响;用miR-34a模拟物转染MCF-7细胞后,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与VEGF及下游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miR-34a表达明显降低,而VEGF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乳腺癌中miR-34a的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且与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r2=0.4469,P=0.0033).miR-34a模拟物转染后,MCF-7细胞中VEGF的转录活性明显抑制;增殖率明显降低,VEGF的表达以及Akt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miR-34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削弱了对VEGF及其下游Akt磷酸化的抑制,从而促进了乳腺癌的生长.

  • 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亚男;瞿欢;胡浩霖;潘驰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FACT-B(V 4.0)中文版对2008年7月-2015年7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且术后需进行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改良根治组患者157例,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86例,分别进行术后1年、2~5年、6~7年生活质量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优于改良根治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5年、6~7年保乳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改良根治组(均P<0.05).结论:接受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患者能获得比接受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更佳的生活质量,且这种优势在术后1年后区别更为明显.

  • 自动全容积成像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附173例报告

    作者:孔迅;赵建新;邵玉红;王彬;张惠;孙秀明;倪海英

    目的:研究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间的173例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ABVS方法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比,比较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的ABVS征象.结果:在病理检出的199个病灶中,良性病灶为77个(38.69%),恶性病灶为122个(61.31%);ABVS检查结果冠状面“太阳征”以及细小钙化征象在恶性病变中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良性病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VS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明显的高于常规超声诊断,两者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BVS诊断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敏感度,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了新的角度.

  • TGF-β RⅡ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作者:漆云翔;叶菲;宋晏琼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受体(TGF-β RⅡ)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3例HER-2阴性乳腺癌组织标本(乳腺癌组)、40例正常乳腺组织(正常组)、40例乳腺纤维瘤术后病理组织(纤维瘤)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组标本中TGF-β R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的TGF-β RⅡ阳性表达率(24.66%)显著的低于纤维瘤组(70.00%)和正常组的(8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的TGF-β RⅡ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Cox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患者TGF-β RⅡ阳性表达是患者远期预后的保护因素(OR=0.644,P<0.05);患者的TNM分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是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OR=1.338,OR=1.276,OR=1.552,均P<0.05).结论:TGF-β RⅡ在HER-2阴性乳腺癌中表达下调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 miR-1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周宁;王薇;唐勇

    目的:探讨miR-1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9例胃癌根治术后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15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相应癌旁正常组织(P<0.01),miR-153的表达量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民族、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等病理参数无关(P>0.05).结论:miR-153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提示miR-153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HGF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吕海通;安胜利;张国淳;任重阳;温灵珠;施宇梅;廖宁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与患者远期预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121例经病理学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术前未接受放化疗治疗的55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HGF的表达水平,分析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6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不同HGF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检测下调HGF后乳腺癌MCF-7细胞与表阿霉素共培养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121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有77例(63.64%)患者乳腺癌组织中HGF表达阳性;HGF表达阳性、阴性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率有关(均P<0.05).HGF阳性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缓解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的(50.00%vs.86.67%,P<0.05),5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3.98%,vs.86.67%,P<0.05);MCF-7细胞HGF表达下调后对表阿霉素的敏感性明显增高(P<0.05).结论:H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阳性表达会影响患者的化疗效果,下调HGF表达可增强乳腺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

  • 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

    作者:马涛

    目的:研究Luminal B型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手术治疗的浸润性导管癌497例中Luminal B型乳腺癌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Luminal B型的乳腺癌进一步分为4组:Luminal B1组,ER和/或PR阳性、HER-2阳性;Luminal B2组,ER阳性、HER-2阴性、PR高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3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高表达(≥20%);Luminal B4组,ER阳性、HER-2阴性、PR低表达(<20%)、Ki-67低表达(<20%).分别研究该4组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与p53和VEGF表达的关系.结果:在年龄和癌组织p53表达上,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Luminal B2组中的患者年龄较年轻,多小于53岁(64.44%),其次是Luminal B1组(57.89%),Luminal B3组(43.36%)和Luminal B4组(30.30%);p53的表达在Luminal B1组中阳性表达多(65.79%),其次是Luminal B3组(56.41%),Luminal B2组(43.33%)和Luminal B4组(27.27%).在淋巴结转移方面,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uminal B3组转移率高(69.23%),其次是Luminal B2组(54.44%)和Luminal B4组(45.45%),Luminal B1组(36.84%)低.Luminal B型乳腺癌4组之间在肿瘤大小和VEGF表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uminal B型乳腺癌是由预后不佳的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组成,根据免疫组化的指标仍可分成不同的亚型,各亚型之间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

  •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夏林玉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上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其侵袭性高,临床预后较差,且目前还没有系统的治疗方案.笔者就TNBC治疗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甲状旁腺损伤与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续

    甲状旁腺的位置变异大、血供脆弱,在形态上与脂肪颗粒或淋巴结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在甲状腺癌合并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容易被误切或使其血供遭到破坏导致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确认旁腺损伤以及保护甲状旁腺功能是甲状腺外科医师着重关注的问题;在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进行旁腺自体移植以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尚存争议;应用纳米碳避免甲状旁腺损伤是否有显著意义?笔者就此进行综述,为中央组淋巴结清扫术中如何发现旁腺损伤以及更好的保护甲状旁腺功能提供参考.

  • 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争议与进展

    作者:乔娜

    甲状腺癌是近年来全世界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乳头状癌是其常见的病理类型,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中央区淋巴结为其前哨淋巴结,故转移首先发生于此.对于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认可,但对于cN0期肿瘤,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目前尚存争议.笔者就中央区淋巴结的解剖概念、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规律、高危因素、对预防性淋巴结清扫的不同观点、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此类疾病的认识,为其治疗方式的完善提供参考.

  •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茅建娅;王薇;别克扎提;耿中利

    目的:探讨桥本甲状腺炎(HT)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5月495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PTC的患者资料,比较伴有和不伴有HT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495例PTC患者中,伴发HT者108例(2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PTC患者比较,PTC并HT患者中女性多见(90.7% vs.71.6%)、术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4.04 μIU/mL vs.2.76 μIU/mL)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偏高(94.31 IU/mL vs.33.65 IU/mL)、肿瘤大径偏小(1.10 cm vs.1.31 cm)、临床分期偏早(Ⅰ期87.1%vs.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TSH水平、TPOAb水平、临床分期是PTC合并HT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PTC合并HT患者中,女性较多,临床分期较早,并且肿瘤偏小,提示合并HT并未增加PTC的侵袭性,预后较好.但合并HT的患者TSH水平偏高,提示HT可能是PTC的发病风险因素之一.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桥本甲状腺炎中上皮膜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岳;张志勇;房辉;胡耀杰;吴晨鹏;赵青梅;李雪梅

    目的: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PTC患者癌组织,连同14例淋巴结转移癌、12例癌旁桥本甲状腺炎组织以及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M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MA蛋白表达于在胞浆及胞膜/腔缘.胞浆内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80.0%、25.0%、64.8%、35.7%;胞浆内EMA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病灶大小有关(P<0.05).胞膜/腔缘EMA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桥本甲状腺炎组织、PTC组织、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10.0%、100.0%、44.4%、64.3%;胞膜/腔缘EMA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均无关(均P>0.05).结论:胞膜/腔缘EMA蛋白高表达可能提示桥本甲状腺炎更易发生PTC;胞浆内EMA蛋白表达降低可考虑作为甲状腺微小癌筛查的辅助指标之一.

  • 甲状腺微小癌颈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范围的探讨

    作者:陈征;吕晶

    目的:探讨影响甲状腺微小癌(TMC)颈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颈淋巴结清扫的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269例TMC患者资料,患者均在原发灶根治的同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7例患者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分析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269例患者中107例(39.8%)发生颈淋巴结转移,其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03例(96.3%),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5例(23.4%).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直径>5.0 mm、包膜侵犯与TMC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0 mm (OR=3.358,P<0.05)、包膜侵犯(OR=5.230,P<0.05)是颈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肿瘤直径>5.0 mm或有包膜侵犯的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增加,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是必要的.

  • 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肾功能不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作者:杨昱;沈世凯;张健

    目的:研究甲状旁腺全切除(PTX)自体前臂移植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接受PTX自体前臂移植的3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并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及钙磷乘积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清iPTH、钙、磷及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1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喉返神经损伤,均自行好转.术后8例(2.7%)复发,7例再次手术后症状缓解.结论:PTX自体前臂移植术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SHP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术中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勇军;石朋飞;胡波;张晓毅;江学庆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IONM)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RLN)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行甲状腺癌再次手术137例患者,其中41例行术中单纯RLN肉眼识别(对照组),96例行术中RLN肉眼识别+IONM(研究组).比较两组之间RLN识别及损伤率、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甲状旁腺损伤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RLN识别率100%(96/96),对照组为82.3%(3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LN损伤率(1.0% vs.9.8%)、术后引流量(38.1 mL vs.44.1 mL)均明显降低(均P<0.05);甲状旁腺损伤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3%vs.12.2%,P>0.05).结论:IONM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中RLN的识别率及降低其损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 纳米炭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轲;李新营;常实;李劲东;王志明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在腔镜下甲状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26例行腔镜手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亚甲蓝组(41例)以及纳米炭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后两组术中分别注射相应示踪剂.统计各组淋巴结和转移淋巴结的检获数目及甲状旁腺的误切情况,并对亚甲蓝组与纳米炭组染色与未染色的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注射示踪剂的两组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纳米炭组检获的淋巴结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5.164,P<0.05)及亚甲蓝组(t=4.763,P<0.05),且纳米炭组微小淋巴结(<2 mm)的检获率要高于亚甲蓝组(29.3%vs.13.2%;x2=18.231,P<0.05),而对照组未检获微小淋巴结.3组的淋巴结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纳米炭组的癌转移淋巴结染色率要高于亚甲蓝组(92.2% vs.78.8%;x2=5.605,P<0.05).对照组发现甲状旁腺18枚,而使用染色剂的两组均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结论:纳米炭在淋巴结趋向性以及示踪效果方面都要优于亚甲蓝,可以帮助术者进行更加彻底的甲状腺癌淋巴结清扫,此外,对甲状旁腺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推荐临床使用.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作者:殷德涛;余坤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机体低血钙或高血磷,长期刺激甲状旁腺分泌过量的甲状旁腺素而导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当药物及一般治疗效果不佳时就进展成为难治性SHPT,此时通过手术或局部介入性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笔者从手术治疗和局部介入治疗方面探讨外科治疗SHPT疗效,并讨论分析这些治疗方法的前景.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优化手术后的复发

    作者:CliveS.Grant;李金茂

    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优化手术后的复发概念需要全面了解甲状腺疾病,尤其因为该病在近15年来发生改变,包括优化手术方式和可能遇到的疾病复发的不同类型及含义.PTC已经进展到肿瘤较之以前变小了许多,原因主要是多种高质量影像学研究,这些研究基于不同理由开展但意外发现甲状腺结节,终证明是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除了个别情况外,这些肿瘤能通过传统手术治愈,无需联合其他治疗,并且很少复发.PTC具有高度惰性的生物学特性,因此85%的PTC是可治愈的.正因为如此,将关注重点从疾病生存转移到疾病复发是合适的.随着3种新技术——高分辨率超声(US)、重组人促甲状腺激素(rTSH)和高灵敏度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发展,疾病复发在亚临床期就能被检测到.管控放射碘的内分泌学家已经将其用来消融极少能探测到甚至是仅生物化学上能见的疾病,以期能降低复发率和可能延长生存率.为响应这种高密度术后监测能发现极小容积疾病的新技术,外科医生术前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来定位病灶,同时以此决定淋巴结清扫的程度来辅助初步治疗计划.即使近年文献报道重申了单侧腺叶切除对于部分PTC甚至是1~4 cm大小肿瘤的价值,双侧甲状腺切除(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术)仍然是>1cm PTC的标准治疗方案.治疗性淋巴结清扫术已经得到公认,但是当淋巴结位于颈部中央且不影响外科医生术中评估时,虽然这个判断错误率高达50%,这些淋巴结是否应该被切除成为了争议的焦点.疾病复发可以是以下3种形式中的一种或几种联合——淋巴结转移(LNM)、软组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后两者令人担忧,因其后果可能威胁生命,而淋巴结转移通常在初始手术后持续存在,仅引起生物学损害而不造成致命性疾病.合适的手术方式包括双侧甲状腺切除手术结合常规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对于淋巴结阳性的病灶还应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后者是安全的且复发率约5%.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