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

临床军医杂志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 림상군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沈阳军区联勤卫生部
  • 主办单位: 沈阳军区总医院 解放军210医院 沈阳军区大连疗养院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1-3826
  • 国内刊号: 21-136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3
  • 曾用名: 解放军医学高等学校学报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军医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韩雅玲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慈丹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研究

    作者:王启明;陆辉;许家玲

    目的 探讨慈丹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2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51例.A组给予立体定向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给予慈丹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肿瘤标记物含量、存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B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1年存活率、3年存活率、无疾病进展存活时间及总存活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慈丹胶囊联合立体定向放疗同步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延长患者存活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 不同吻合方法在肝移植胆道重建中应用研究

    作者:陶一峰;李瑞东;沈丛欢;马震宇;张晓飞;张全保;金嫣婷;王正昕

    目的 探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成人肝移植术中胆道连续与间断吻合方法对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完成的长期存活、术中实施胆管-胆管端端吻合的135例成人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61)和观察组(n=74).常规组采用6-0 MAXON缝线后壁连续+前壁间断缝合;观察组采用7-0 MAXON缝线后壁+前壁连续缝合.随访12~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胆道重建耗时.结果 术后早期胆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吻合口胆漏和吻合口狭窄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常规组的早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9%(3/61),略高于观察组的1.3%(1/7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长期胆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缺血性狭窄和胆道结石/胆泥形成等.常规组的长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8%(6/61),略高于观察组的6.7%(5/74),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胆道重建耗时为(26.9±3.1)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1.1±3.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移植胆道重建中采用后壁+前壁连续缝合方法可缩短手术时间,且不增加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不影响受体术后生存质量.

  • 唑来膦酸联合羟考酮在中重度疼痛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临床应用

    作者:周珩;孙文冲;刘炜炜;邓娜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羟考酮在中重度疼痛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种类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74)与观察组(n=52).常规组患者单纯使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羟考酮.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51/52),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1.6%(53/7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发热、疲乏、寒颤、关节痛肌痛、肾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便秘、眩晕及排尿困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发生中重度癌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联合应用唑来膦酸和羟考酮可明显提高癌痛控制率.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结构与功能评价中应用

    作者:宁伟;金仁波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结构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5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纳入A组,将同期进行体检的100例窦性心律老年患者纳入B组.两组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频谱多普勒、组织多普勒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其评估左、右心室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二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A组左室射血分数、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及三尖瓣环位移距离水平显著低于B组,右室舒张末期内径水平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频谱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A组二尖瓣口和三尖瓣环舒张早期前向血流峰值速度E、e、E'、e'、E/E'及e/e'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A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右室收缩末期容积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右室射血分数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简便、快速、准确地评估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

  • 儿童腺样体肥大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作者:刘悄吟;邰隽;董方;郭永丽;鲁洁;张杰;韩书婧;王生才;李晓丹;倪鑫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患儿的腺样体实质与表面分泌物中菌群分布及药敏特征,探讨细菌在儿童腺样体肥大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拟行腺样体切除术的10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腺样体肥大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腺样体增大阻塞后鼻孔0~50%,n=10)、B组(腺样体增大阻塞后鼻孔51% ~75%,n=78)与C组(腺样体增大阻塞后鼻孔76% ~100%,n=13).取患者术前腺样体表面分泌物、术中腺样体组织行常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腺样体肥大程度的群菌种类检出情况.结果 腺样体表面分泌物标本101份,细菌检出率为89.1%(90/101),分离细菌139株.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46株(33.1%),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3.0%)、肺炎链球菌21株(15.1%)、化脓链球菌14株(10.1%)、卡他莫拉菌10株(7.2%)等.50.5%的标本中培养出两种以上细菌.腺样体组织标本101份,细菌检出率为89.1%(90/101),分离细菌132株.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38株(28.8%),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24.2%)、肺炎链球菌25株(18.9%)、化脓链球菌14株(10.6%)、卡他莫拉菌8株(6.1%)等.49.5%的标本中培养出两种以上细菌.腺样体表面分泌物与腺样体组织菌群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常见细菌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较敏感,对非β-内酰胺酶抑制剂普遍耐药,而对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差异较大.腺样体不同肥大程度的各组间菌群种类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腺样体表面分泌物可间接反映腺样体实体组织菌群分布与药敏特征.儿童腺样体中的不同菌种耐药性差异较大,治疗腺样体肥大及其相关疾病时,应根据鼻咽分泌物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选择正确抗生素予以治疗,避免抗生素滥用.不同程度肥大腺样体中,菌群种类数分布有差异,考虑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可能是导致腺样体肥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腺样体 肥大 儿童 细菌
  • 不同动脉吻合方式对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移植肾影响

    作者:徐会青;何龙;陈鹏;杨宏伟

    目的 探讨进行心脏死亡后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时,选择髂内动脉或髂外动脉吻合方式对肾功能及血液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行DCD供肾移植术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动脉吻合方式将患者分为髂内动脉端端吻合组(A组,n=41)和髂外动脉端侧吻合组(B组,n=62).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排斥药物方案相同.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血肌酐水平)、彩色多普勒肾血流参数(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肾动脉内径,主肾动脉、段动脉及大叶间动脉收缩期血液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液流速及血管阻力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动脉重建选择髂内外动脉对DCD供肾移植肾功能及血液灌注情况均无明显影响,动脉吻合方式选择可视情况而定.

  • 胃癌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上皮型钙粘附素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支小飞;华如衡;于鹏飞;朱建伟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上皮型钙粘附素(E-cadheri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胃癌切除术并经病理确证的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各83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SIRT-1、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SIRT-1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80.7%(67/83),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1.3%(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2.5%(27/83),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86.7%(7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T-1、E-cadherin蛋白表达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情况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SIRT-1与E-cadherin蛋白水平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2,P=0.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SIR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提示SIRT-1、E-cadherin是判断胃癌转移情况及复发率的潜在标志物,可分别作为判断胃癌转移情况及疾病预后的指标

  • 温热疗法对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皮损局部免疫微环境影响

    作者:孙明强;王贺;管秀好;林俊萍

    目的 探讨温热疗法对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皮损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50只BALB/C雌性小鼠,建立孢子丝菌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25只.B组在接种2周后应用恒温水浴箱对小鼠尾部皮损局部进行水浴温热治疗,温度为43℃,每次15 min,每周3次,共治疗4周;A组不予任何处置.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病变组织中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损病变组织中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小鼠皮损消退快于A组.B组小鼠皮损消退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B组小鼠皮损病变部位干扰素-γ、CD80、CD8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热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损病变组织中干扰素-γ、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上升有关.

  • 膜联蛋白A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情况研究

    作者:张艳;马晓红;马娜;许欣;杨艳妮

    目的 探讨子宫腺肌病患者内膜组织和血清中膜联蛋白A2(ANXA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自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于延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A组.选取同期21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患者内膜组织和血清中ANXA2及VEGF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内膜组织中ANXA2水平明显低于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组织(P<0.05).不同内膜组织的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中ANXA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血清中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内膜组织及血清中ANXA2水平明显上升,监测ANXA2水平有利于辅助诊治子宫腺肌病.

  • 姜桂益瘿汤联合优甲乐治疗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观察

    作者:张世清;梁楠

    目的 探讨姜桂益瘿汤联合优甲乐治疗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8例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39)与观察组(n=39).常规组患者给予口服优甲乐50μg,1次/d,根据病情加减用量,大剂量≤150 mg/d.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姜桂益瘿汤150 ml水煎剂早晚各1次,饭后30 min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36/39),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5%(3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姜桂益瘿汤联合优甲乐治疗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显著.

  •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胡超;邹焱;杨纪亮;潘静;杨天佑;谭天宝;李嘉豪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07年2月至2017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309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后对所有患儿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患儿的相关信息,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影响因素.结果 309例患儿中,26例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占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开腹手术、术前洗肠时间≥2周、术前肠炎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低下为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开腹手术、术前洗肠时间≥2周、术前肠炎及IgA水平低下会增加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并发小肠结肠炎的风险,需临床医师重点关注.

  •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临床转归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薛挺;杜恒

    目的 探讨影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临床转归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宝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PS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5年后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n=86)和病死组(n=30).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PS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存活组有熊去氧胆酸治疗史患者比例、血小板计数、肝功能分级A级和B级患者比例方面显著高于病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年龄、有低蛋白血症史患者比例、谷草转氨酶、胆红素、血氧粘附蛋白-1(VAP-1)、合并肝硬化患者比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方面显著低于病死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48.85 U/L、胆红素≥36.52μmol/L、血小板计数<160.25×109个/L、血清VAP-1水平≥485.75μg/L会增加PSC患者病死风险(P<0.05).结论 血清VAP-1、谷草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可预测PSC患者临床预后.

  • 内镜引导下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影响

    作者:李超;李京;韩涛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套扎术(EVL)联合生长抑素对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门脉系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2年5月至2016年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EVB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1例.A组采用EVL治疗;B组在EVL前,开始采用生长抑素治疗,持续用药5 d.比较两组患者套扎术前止血、套扎术后止血、早期再出血及迟发再出血等情况.评价治疗前和治疗5d后门脉系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套扎术前止血率为36.6%(15/41),显著低于B组的58.5%(24/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再出血率为17.1%(7/41),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和流量均升高(P<0.05).B组治疗后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速度和流量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L联合生长抑素对EVB患者,可提高止血率,降低再出血率,不加重门静脉高压,改善回肝血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

    作者:杨武;程明;于立江;黄余峰;崔丽华;孙燕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24例.常规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CD3+、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生活质量评定量表(EORTC QLQ-C30)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CD8+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EORTC QLQ-C30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3/24),低于常规组的3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食管癌,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免疫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 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炎症因子影响研究

    作者:牛世慧;刘莉;储昭霞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在尿毒症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7年1—12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患者.A组采用血流灌注治疗,B组联合应用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后期生活质量、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B组患者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A组的72.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且B组改善程度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5、10 d,B组的VAS评分、炎症因子各指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对患者的炎症因子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尿毒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分型及对其根除率影响研究

    作者:朱明飞;赵丽娟;王立军

    目的 探讨应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幽门螺杆菌(Hp)血清学分型并分析Hp血清学分型对其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盘锦市中心医院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321例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并且接受四联疗法根除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终纳入有1年随访资料患者306例.根据检测结果不同,将患者分为Ⅰ型(n=141)、Ⅱ型(n=72)、中间型(n=93).比较各组Hp根除率,分析Hp分型与根除率的关系.结果 Ⅰ型、Ⅱ型、中间型患者根除率分别为95.0%(134/141)、81.9%(59/72)、83.9%(78/93),Ⅰ型组Hp根除率高于Ⅱ型组与中间型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感染便于对Hp分型,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跟踪.Hp根除率与血清学分型有关,可用于判断是否对Hp进行根除治疗.

  • 改良Semont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短期临床研究

    作者:张义;王志平;白秀清;许尧生;朱宁

    目的 观察改良Semont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30例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A、B、C组,每组各110例.A组采用传统Semont法治疗,B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C组采用改良Semont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随访1个月,比较3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眩晕残障程度、前庭症状.结果 C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104/110),高于A组的85.45%(94/110)、B组的83.64%(92/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评分、前庭症状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C组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Semont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不典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短期临床效果理想,可改善眩晕和前庭症状.

  • 超声弹性成像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应用价值

    作者:孙凤兰;韩涛;葛静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63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NAC之前先进行活检获取病理资料,然后实施NAC,并在化疗之后完成手术.手术方式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测得弹性模量平均值(Emean)、大值(Emax)、弹性小值(Emin)及病变组织Emean与正常组织Emean的比值(EI).同时在NAC前后均采用UE检测,比较UE评估与病理结果.结果 与NAC治疗前比较,NAC治疗后Emean、Emax、Emin、EI弹性成像值均显著降低(P<0.05).UE评价结果与病理学评价结果比较,两者结果一致,Kappa值为0.841(P<0.05),一致性良好.UE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与二维超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E技术在乳腺癌NAC疗效评价中能提供较客观的评估疗效的影像学资料与定量依据,对于乳腺癌NAC化疗疗效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 不同检查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定位灵敏度比较研究

    作者:孔娜;蒋协远;查晔军;崔爱民;柏楠

    目的 比较不同检查手段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定位灵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患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超声、CT、99 mTc-MIBI核素、超声+CT、超声+99 mTc-MIBI核素、CT+99 mTc-MIBI核素、超声+99 mTc-MIBI核素+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定位灵敏度.结果 超声+99 mTc-MIBI核素+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定位灵敏度(72.3%,34/47)高于超声(47.5%,19/59)、CT(45.1%,23/51)、99 mTc-MIBI核素(6.8%,4/59)、超声+CT(68.8%,33/48)、超声+99 mTc-MIBI核素(44.6%,25/56)、CT+99 mTc-MI-BI核素(59.2%,29/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99mTc-MIBI核素+CT对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定位灵敏度高,可为手术方案选择提供指导.

  • 不同年龄、季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影响研究

    作者:张营;汪颖厚;曹宇;王斌;蔡相军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季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阳市中心医院和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年龄、发病季节的不同分入亚组,分析并总结不同年龄、季节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的影响.结果 135例患者中,年龄≥40岁患者比例(107例,79.3%)明显高于年龄<40岁患者比例(28例,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发病患者比例(44例,32.6%)明显高于春季(33例,24.4%)、夏季(21例,15.6%)、秋季(37例,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40岁和冬季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 丙泊酚与七氟醚全身麻醉对腹腔镜下根治性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

    作者:张智卿;彭春潮;才仁卓玛;王鑫

    目的 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两种全身麻醉方式对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醚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常规指标、不同时间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丙泊酚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患者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七氟醚组(P<0.05).七氟醚组术中维库溴铵和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丙泊酚组(P<0.05).七氟醚组术后1、3、7、30 d的POCD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丙泊酚组躁动、寒颤、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七氟醚组(P<0.05).结论 丙泊酚麻醉用于腹腔镜下根治性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更有利于术后麻醉的恢复,可显著降低患者POCD发生率.

  • 神经节苷脂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李论;戴金应;曹阳;陈志伟;许在华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8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收治的120例DAI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行综合性治疗,B组在A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行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4天血清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蛋白(S100B)、血清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第1、3、7、14天S100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1、3、7天,NSE水平均高于治疗前,B组治疗后第3、7、14天,NSE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第3、7、14天,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治疗第14天,GCS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有效率为61.7%(37/60),明显高于A组的36.7%(22/6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治疗DAI的短期效果满意,可有效降低S100B及NSE水平.

  • 巨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作者:吴兴福;张成

    巨大肠病是以结、直肠进行性扩张为主的胃肠道非机械性梗阻性病变,属于临床描述性诊断,与其病因或发病机制无关. 根据肠管扩张的部位可分为三种类型:巨结肠型、巨直肠型和混合型,一般认为,巨结肠的结肠管径>9 cm,巨直肠为骶骨岬处直肠管径>6 cm[1]. 根据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前者包括先天性巨结肠病和先天性巨结肠同源病,后者包括继发性和特发性. 巨大肠病病情加重可导致穿孔、出血甚至败血症休克,危及患者生命[2]. 笔者对巨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 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对比研究

    作者:李振华;李冉;孙祥

    目的 比较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长征医院南京分院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40例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0例.A组采用正中入路;B组采用Wiltse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Cobb角、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Frankel分级以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 B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术后6个月、1年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B组B、C、D级患者比例评分显著低于A组,E级患者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中入路与Wiltse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均能显著降低Cobb角,提升脊椎功能,但Wiltse入路手术创伤小、神经功能恢复更好,更符合微创手术理念.

  • 肩关节镜治疗Bankart损伤引起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疗效

    作者:那俊夫;毕光远;刘欣伟;刘松波;杨鸫祥;顾明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治疗Bankart损伤引起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行肩关节镜治疗的72例Bankart损伤引起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术前MRI、术后MRI或DR检查.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肩关节Rowe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肩关节情况及稳定性;采用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评价术后1、12个月肩关节功能.结果 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6周因故脱落,1例患者术后12个月后仍有疼痛症状;其余患者随访效果满意,末次随访时未发生再脱位现象.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总评分、Rowe评分逐渐升高,各时间点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肩关节疼痛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患者肩关节大外展角度170°,平均外展角度(160.9° ±5.3°);大前屈角度175°,平均前屈角度(162.7° ±4.9°).术后1个月,患者平均UCLA评分(32.6±0.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UCLA评分(34.3±0.4)分,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治疗Bankart损伤引起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疗效确切,且方法简单、易行,相对减少二次损伤.

  • 微创动力髋关节螺钉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作者:于长明;李京

    目的 探讨微创动力髋关节螺钉(DHS)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142例老年FI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71例.A组予以微创DHS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予以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2组患者均随访9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优良率为94.4%(67/71),显著高于A组的83.1%(5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6/71),显著低于A组的22.5%(16/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FIF的临床疗效优于微创DHS内固定,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软组织损伤较小.

  • 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合并腹腔脏器损伤效果研究

    作者:刘婷婷

    目的 探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腹腔脏器损伤大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6例合并腹腔脏器伤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髂内动脉结扎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6例患者,病死3例,病死率为11.5%(3/26);出血情况得到良好的控制14例(53.9%);患者的出血情况未能得到全部的控制6例(23.1%);患者止血效果较差3例(11.5%).随访并发症及预后情况可见,术后出现神经麻痹足下垂3例(11.5%),出现跛行2例(7.7%),其余患者的骨盆外形以及下肢功能情况良好,患者对治疗结果比较满意.结论 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治疗合并腹脏器伤的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获得良好预后.

  • 侧块平面CT扫描在颈椎手术规划中应用研究

    作者:王帅;李宏伟;王爽;李朋;王海洲

    目的 探讨侧块平面CT扫描在颈椎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7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拟行颈椎后路椎板减压侧块螺钉系统内固定术的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术前行侧块平面CT扫描,观察钉道情况以及围术期手术效果.结果 CT扫描均未发现明显解剖变异.所有患者均顺利置钉,无置钉失误.结论 侧块平面CT扫描可帮助术者进行详细的术前规划,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

  • 不同椎管内骨块侵占率对单纯内固定间接减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影响

    作者:雷鸿;姚强;董博

    目的 探讨不同椎管内骨块侵占率与单纯内固定间接减压术后患者Cobb角及脊髓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骨折骨块突入椎管的程度分为A组(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30%,n=23)、B组(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30% ~50%,n=24)和C组(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50%,n=24).比较3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Frankel评分,及其与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的相关性.结果 C组术前椎管内骨快侵占率高于A组和B组,B组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Cobb角大于A组和B组,B组术后Cobb角大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Frankel评分低于A组和B组,B组术后Frankel评分低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与术后Cobb角成正相关(r=0.040,P=0.028),与术后Frankel评分无相关性(r=-0.575,P=0.050).结论 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与术后患者的Cobb角具有显著相关性,术前椎管内骨块侵占率越高,术后Cobb角越大,患者预后越差.

  • 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疗效观察

    作者:史冀鄂;邱波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8例.A组采用开放踝关节融合术,B组采用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1、2年踝关节功能评分(AOFAS);术后6、12个月骨性融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但术中失血量少于A组,住院时间短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年AOFA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骨性融合率为78.6%(22/28),明显高于A组的39.3%(11/2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的骨性融合率均为100.0%.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踝关节炎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提高近期骨性融合率,安全性高.

  •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1影响研究

    作者:高宇;肖强;赵丽莉

    目的 探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对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3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单侧膝关节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侧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血清、关节液中IL-1β、TGF-β1及NO水平.结果 术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分别为(77.98±8.13)分、(84.55±7.14)分、(86.36±7.14)分,均显著高于术前的(53.18±11.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前,TGF-β1高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TGF-β1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6个月,血清细胞因子IL-1β、NO均显著低于术后3个月,TGF-β1高于术后3个月(P<0.05).结论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联合对侧腓骨近端截骨术可改善患肢术后力线和跛行状态,促进软骨损伤修复,缓解骨关节炎发展的趋势.

  • 中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个体化诊疗临床研究

    作者:顾明;那俊夫;刘欣伟;马韬;孙宇;陈崇民

    目的 观察个体化治疗老年退变性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沈阳市骨科医院诊断为"肩袖损伤"的老年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拍摄术前MRI、术后MRI或DR,根据损伤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及巨大撕裂.对于轻度撕裂患者,仅予以髓质激发技术治疗;中度撕裂患者采用髓质激发+单排缝合治疗;重度及巨大撕裂患者采用髓质激发+双排缝合或缝线桥技术治疗.利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活动度及肌力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及肌力减弱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肩关节功能活动及活动范围得以改善,轻度、中度及重度损伤患者末次随访的Constant-Murley评分总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肩关节镜个体化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的技术可行,临床疗效可靠.

  • 左心室多点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

    作者:高阳;于海波;梁延春;焉晓蕾;许国卿;刘荣;徐白鸽;王祖禄

    目的 探讨左心室多点起搏(MPP)治疗伴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具备MPP功能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HF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QRS时限(QRSD)、6 min步行距离(6-MWT),分析患者并发症情况及器械相关不良事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本组患者中,1例由于左室电极导线阈值增高,未打开MPP模式,其余14例程控为MPP模式进行CRT治疗.术后6个月,14例患者的LVEF升高,LVESV及LVEDD缩小,QRSD明显缩窄,NYHA心功能明显好转,6-MWT明显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的CRT临床应答率为85.7%(12/14),超声应答率为78.6%(11/14).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8.6±5.7)个月,随访期内无再住院及病死患者.结论 MPP能提高CRT应答率,改善心功能,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 左室后乳头肌起源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及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梁明;张奇;杨桂棠;孙鸣宇;金志清;吕洋;王钧琦;韩雅玲;王祖禄

    目的 分析起源于左室后乳头肌(LPPM)的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VA)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方法.方法 选取自2005年8月至2017年10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行电生理检查,证实为起源于LPPM及左后分支(LPF)的VA并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起源于LPPM的VA患者17例设为LPPM组,起源于LPF的VA患者22例设为LPF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融结果.结果 LPPM组患者中,12例表现为单纯室性早搏(PVC),5例术中合并存在同形态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VT).LPPM组中V1导联存在Q波患者13例(76.5%),LPF组中12例(54.5%),两组V1导联存在Q波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PM组QRS波时程、VA时与窦性心律(SR)时的QRS波宽度比值(VA/SR)均大于LPF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采用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消融,LPPM组中13例患者于消融靶点处可标测到高尖的浦肯野纤维电位.LPPM组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为76.5%(13/17),其中,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手术即刻消融成功率84.6%(11/13).LPF组患者全部应用盐水灌注导管进行消融,手术即刻成功率100.0%(22/22).术后随访,LPPM组13例应用盐水灌注导管消融的患者中2例复发,4例应用普通大头导管消融的患者中1例复发.LPF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与LPF起源的VA患者比较,LPPM起源的VA患者的体表QRS波时程宽,VA/SR比率大;V1导联存在q波的比例高.LPPM起源的VA消融靶点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盐水灌注导管,结合CARTO,可提高导管消融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 右室至左室传导时间在心室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应用价值

    作者:焉晓蕾;于海波;梁延春;徐白鸽;刘荣;高阳;许国卿;王娜

    目的 探讨右室至左室传导时间(RLV)在心室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4例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心室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测量右室起搏状态下4个电极环的RLV,并按照"无膈神经刺激-合适的阈值-避开心尖部起搏-大的RLV"次序选择左室四极导线终起搏的阴极.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及纽约心功能分级.结果 4例患者的大RLV分别为165、193、170、162 ms;按上述次序终选择的4个起搏阴极环分别为M2、P4、M2、P4,终选择的起搏向量分别为M2-RVcoil、P4-RVcoil、M2-P4、P4-RVcoil.术后6个月随访显示,4例(100.0%)患者均表现为CRT后临床有应答,其中,3例(75.0%)表现为超声有应答.结论 RLV可作为心室起搏依赖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模式设置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用于指导左室四极起搏导线的大效能发挥.

  • 超声心动图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冠心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研究

    作者:于岩;王辉山;金岩;赵洋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CABG)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016年6—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单纯行非体外循环CABG术的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左室收缩功能均正常,患者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各腔室内径,同时,测量过二尖瓣的舒张期血流E、A峰值,计算E/A值,采用多普勒心肌显像模式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舒张早期峰速Ea,计算E/Ea值.结果 术前、术后的左房、左室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1年的Ea值较术前明显增加,E/Ea值均较术前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个月时的Ea、E/Ea值较术前的变化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1年时的Ea、E/Ea值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冠心病患者CABG术后左室舒张功能即可改善,术后1个月是舒张功能改善的黄金期.超声心动图检查方法简便,可重复性高,评价左室舒张功能较为敏感.

  •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2介导二十二碳六烯酸对抗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研究

    作者:侯智为;田孝祥;刘晶;闫承慧

    目的 探讨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α2介导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抗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应用棕榈酸(PA)做为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的体外病理刺激因素,应用不同浓度的DHA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明胶谱分析、Transwell小室观察细胞的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表达及细胞分化情况,同时检测AMPKα表达及活化情况.结果 PA处理后,原代小鼠VSMC增殖能力显著增强,G1向G2细胞周期转化的细胞比例增加;DHA作用后,PA诱导的VSMC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明胶酶谱分析和Transwell小室研究发现,DHA处理后,PA诱导的VSMC的迁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增殖标志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下降,细胞分化标志蛋白SMMHC表达增加,DHA可剂量依赖性抑制PA诱导的VSMC表型转换.DHA可诱导pAMPKα表达,且以AMPKα2异构体为主.结论 AMPKα2异构体介导了DHA对抗PA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 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患者临床特点与介入治疗情况分析

    作者:张剑;荆全民;王效增;马颖艳;王耿;刘海伟;王斌;徐凯;韩雅玲

    目的 分析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连续收治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单支绝对性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不合并其他靶血管病变患者664例,其中,前降支慢性完全闭塞患者314例为A组,回旋支慢性完全闭塞患者80例为B组,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270例为C组.记录并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情况.结果 A组、C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清肌酐值、肌酐清除率、血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心力衰竭患者比例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组与C组患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长度及病变直径均明显长于B组,且C组长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刀切状慢性完全闭塞及慢性完全闭塞较好侧支循环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对比剂用量、靶血管成功率及完全血运重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患者置入支架数多于B组,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长于B组;C组患者置入支架数多于A组,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长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血管部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靶血管成功率和完全血运重建率相当,右冠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置入支架数、支架直径及支架长度较高,与右冠脉解剖特点有关.

  • 肾上腺素对低温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猪心功能影响

    作者:贺元辰;历志;魏旭峰;王辉山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对低温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猪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成年雄性巴马香猪10头,将猪随机分为低温休克+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5)和低温休克+肾上腺素组(研究组,n=5).检测两组实验猪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心排出量.结果 研究组在休克稳定后1 h(T1)、核心温度降到33℃(T2)、核心温度降到30℃(T3)、核心温度降到28℃(T4)时,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猪在T1、T2、T3时间点的心率、心排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只有在T4时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度在30℃时,肾上腺素可保持对心脏功能的正性肌力作用,在28℃时,肾上腺素对心脏正性肌力作用无效.

  • 不同血糖调节方法对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心肌代谢显像影响

    作者:吴锐先;王治国;郭佳;张宗鹏;石庆学;左峰;张国旭;郝珊瑚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行心肌代谢显像时不同血糖调节方法对其显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3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拟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对拟行18 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的受检者根据血糖水平给予葡萄糖负荷,如果受检者血糖值>8.8 mmol/L,则注射胰岛素调整血糖值至7.9~8.8 mmol/L,纳入A组;如果血糖值为7.9~8.8 mmol/L,则纳入B组.比较A、B两组患者的显像成功率.结果 进行血糖调节后,A组显像成功41例,显像失败3例,显像成功率为93.2%(41/44).B组显像成功29例,显像失败10例,显像成功率为74.4%(29/39).A组显像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 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时,应使用先葡萄糖负荷后胰岛素调整的方法进行血糖调节,可获得更好的图像.

  • 99mTc-MIBI/18F-脱氧葡萄糖SPECT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导价值

    作者:张文文;张国旭;郝珊瑚;王治国;张彤

    目的 通过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18 F-脱氧葡萄糖(18 F-FDG)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双核素心肌显像对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存活心肌的检测,预测其术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证实为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严重闭塞的5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双核素心肌显像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存活心肌组(A组,n=27)及存活心肌组(B组,n=30),再根据患者是否行CABG手术将其分为无存活心肌CABG手术组(A1组,n=18)、无存活心肌未手术药物保守治疗组(A2组,n=9)、存活心肌CABG手术组(B1组,n=19)及存活心肌未手术药物保守治疗组(B2组,n=11).通过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年的心肌存活状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 A1、A2、B2组术后1年的LVEF改善不明显,与本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术后1年LVEF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结论 99mTc-MIBI/18F-FDG SPECT双核素心肌显像能有效、直观地判断心肌存活情况,且其操作简便、易行、无创,在冠心病患者诊断心肌存活细胞的检测及疾病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99mTc-MIBI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价值

    作者:战莹;王治国;武晓丹;张健;刘凤敏;张国旭

    目的 探讨99m Tc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门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行门控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50例为健康组.两组受试者均行99m Tc-MIBI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并由两名核医学医师进行视觉分析,应用17节段法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两组受试者的总负荷评分(SSS)、总静息评分(SRS)、总差值(SDS)、室壁增厚总积分(STS)和室壁运动总积分(SMS),以及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高峰充盈率(PFR)和高峰射血率(PER).结果 糖尿病组SSS和SDS评分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RS、SMS及ST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静息LVEF、负荷LVEF、PFR低于健康组,EDV高于健康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V、PE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mTc-MIBI门控SPECT/CT心肌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并指导治疗决策.

  • 葡萄糖/胰岛素负荷后正常及冬眠心肌 18F-氟脱氧葡萄糖摄取状态研究

    作者:郭佳;张国旭;王治国;刘凤敏;吴锐先

    目的 探讨正常与冬眠心肌在口服葡萄糖和静脉内胰岛素负荷后对18 F-氟脱氧葡萄糖(18 F-FDG)的摄取状态.方法 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6年9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同时行静息及运动负荷心肌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及18 F-FDG心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显像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患者62例(糖尿病组),非糖尿病患者40例(非糖尿病组);另外,根据心肌血流灌注固定缺损区域的不同程度,分为18 F-FDG摄取患者67例(A组),无18 F-FDG摄取患者35例(B组).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A组与B组患者的18 F-FDG摄取状态.结果 A组中血流灌注正常的心肌节段显示,18 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40例(59.7%),B组18 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9例(2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血流灌注正常的心肌节段显示,18F-FDG摄取缺失或减少者40例(64.5%),非糖尿病组18F-FDG缺失或减少者9例(22.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葡萄糖/胰岛素负荷方式及患者本底血糖水平对判断冬眠心肌存在一定影响,故在解释PET图像时应考虑患者本身血糖水平的影响,防止假性结果的出现;18 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时,葡萄糖/胰岛素负荷方案的选择有待进一步完善.

  • 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短暂性缺血性扩张比值在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损害中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郝珊瑚;武晓丹;王治国;战莹;刘凤敏;张国旭

    目的 探讨99mTc标记的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短暂性缺血性扩张(TID)比值对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3例为糖尿病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4名志愿者为健康组.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两日法99m Tc-MIBI运动/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17节段评分模型计算总负荷评分评价左心室各壁段缺血情况,根据总负荷评分将糖尿病组53例患者分为心肌缺血组(n=21)与无心肌缺血组(n=32).采用Emory Cardiac Toolbox软件定量分析并比较各组研究寻象的TID比值.结果 健康组中不同性别间TID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2,P>0.05).糖尿病组中,心肌缺血组TID比值为(1.22±0.24),无心肌缺血组TID比值为(1.08±0.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1,P<0.05).以1.23为截断值,糖尿病心肌缺血组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6.7%(14/21),无心肌缺血组中检测出TID阳性率为25.0%(8/32).结论 以1.23为TID比值的正常上限值,是发现无症状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是对心肌灌注显像的有效补充.

  • 放射性核素影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旭

    心血管系统成像主要集中于识别心脏的结构、功能和代谢变化. 近年来,心血管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心血管疾病诊治实践中的各个方面,在临床实践和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影像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可以从分子水平上反映生物体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帮助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新药研发[1]. 与传统成像手段相比,分子影像可以使细胞功能可视化,并且具有活体、无创、实时、特异、精细显像等优点,其中,放射性核素成像作为分子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此,笔者将简要介绍放射性核素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临床军医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