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学研究
研究表明,由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引起的原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灭活,从而引起细胞恶件改变是肿瘤发生的核心生物学过程[1].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遗传学上的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关键事件,尤其是抑癌基因的体细胞突变与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认识的深入,人们发现DNA序列以外的调控机制(即表观遗传学)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
-
实验犬布鲁氏杆菌诊断试剂的制备和应用
1材料菌种:光滑型(s型)55010,粗糙型(R型)55307:中国医学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免疫用菌液:将s型和R型布鲁氏杆菌种分别接种肝浸液培养基斜面,37℃培养2~3 d.用灭菌生理盐水冲下,70~80℃水浴箱中灭活1 h,取少量菌液加入肝浸液培养基中37℃培养2~3 d,确定无活菌生长.将此菌液浓度调为100亿/ml与1000亿/ml两种浓度备用.
-
8例溺水患者肺部早期CT表现
溺水已成为意外死亡的第三位原因[1].溺水后可发生急性肺水肿、肺泡表面物质灭活、肺泡塌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急性肺损伤,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危及生命.部分溺水者因吸入水质不同可继发严重肺部感染,使得临床处置变得棘手.
-
浅谈肝功能试验
肝脏是人体内大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其基本功能包括代谢功能(蛋白、糖、脂、胆汁酸、胆红素、激素灭活及部分金属)、生物转化功能(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分泌和排泄功能(胆汁途径)等.当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损伤时,可导致血清酶学指标的变化;当肝细胞大量损伤后,则可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的明显变化.
-
新型疫苗研究方兴未艾
传统疫苗的研究是把原有的野生的病毒或细菌在实验室培养制备后.通过物理、化学的方式将其灭活,即为原始疫苗的主要成分,加上佐剂再通过注射或口服进行免疫,但这种方式也会带来比较大的毒副反应.因此,目前义进入到第三代亚单位或基因工程/多肽疫苗的研发.
-
一项关于灭活亚病毒毒粒甲型流感(H5N1)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研究
禽流感是继SARS之后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又一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给人类健康及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3月10日报导176例患者97(55%)例死亡,现已发现,许多分离自人体的病毒对金刚烷有遗传型抗性,对奥司他韦(oseltamivir)的耐药性也有报道.尽管目前人际传播仍为罕见,研制对抗甲型流感(H5N1)病毒的疫苗迫在眉睫.2006年3月30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 J Med,2006,354:1343-1351)报导了美国H5N1流感疫苗安全性及免疫原性试验的研究结果.
-
我国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
-
晚期肺癌的多学科微创综合治疗
肺癌治疗手段的进展肺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及中医中药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问世,特别是以局部瘤细胞灭活为主的微创靶向治疗,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
-
肿瘤靶向治疗技术进展
传统的肿瘤治疗有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方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问世,特别是以局部瘤细胞灭活为主的靶向治疗,成为21世纪治疗肿瘤的主导方向.
-
疫苗接种管理规范化的体会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方法制成的自动免疫制剂,它是热敏感的生物制品,不宜在室温下暴露过久,必须要在恒定的温度(2℃~8℃或-20℃)保存,因此疫苗的管理极为重要,所以只有将各种疫苗正确保管好,才能做到安全预防接种.
-
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氯灭活水中HAV机理及RT-PCR在评价消毒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培养、ELISA及大片段逐步步移RT-PCR对消毒前后HAV的感染性、抗原及核酸全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在10或20 mg/L的加氯量接触时间30 min以上可完全灭活HAV的感染性,而病毒抗原性灭活需要10 mg/L加氯量接触60 min.HAV核酸5'非编码区(5'NTR)对氯敏感,其灭活时间与病毒的感染性灭活一致.结论氯灭活HAV是由于病毒核酸5'NTR的损伤.PCR技术既可用于消毒机理研究,也可用于病毒消毒效果评价.
-
一例注射狂犬疫苗致过敏反应的护理
目前,人用狂犬疫苗为"狂犬病固定毒(aG)适应株"接种于原代地鼠肾单层细胞,培养后收获毒液,加入甲醛溶液灭活后再加氢氧化铝制成.用于被犬或其它动物咬伤、抓伤时预防"狂犬病".临床效果好,副作用少,其不良反应仅占1%~2.02%.[1]1998年6月30日,我院急症收治一例因注射狂犬疫苗而至过敏反应的患者,体会报告如下.
-
一例遗传性Ⅰ型蛋白C缺陷症遗传表型和基因突变的研究
蛋白C(PC)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维生素K依赖性糖蛋白.PC被凝血酶调节蛋白(TM)与凝血酶的复合物水解为活化蛋白C(APC),通过灭活FVa、FⅧa下调促凝活性,同时通过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而增强纤溶活性,参与机体的抗凝,维持抗凝与凝血过程的动态平衡[1].
-
不离体无水乙醇灭活辅助手术治疗软组织肉瘤
软组织肉瘤常发生于下肢,部位深在,瘤体长到一定大小后常与重要的血管、神经发生粘连,还可以侵犯骨膜.手术貂时如将肿瘤连同神经一起切除将导致下肢永久性残疾,而连同血管或骨一起切除还须进行重建.肿瘤切除后局部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可能导致肿瘤复发.虽然切除肿瘤后有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但并发症多,疗效并不理想[1].我们采用不离体无水乙醇灭活法术中处理被软组织肉瘤侵犯的神经和股骨干,取得了较好的初步应用效果.
-
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肱骨瘤段重建肩关节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瘤段骨重建肩关节的方法.方法:4例肱骨近端骨肉瘤患者(外科分期均为ⅡB),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截除瘤段骨,经煮沸灭活后用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重建肩关节.结果:4例患者随访10~27个月,术后2个月ECT均显示灭活瘤段骨有核素浓聚.3例于12个月左右骨性愈合,1例术后10个月未完全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均无瘤生存,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肩关节功能均达到可接受程度.结论:带血管蒂肩胛骨瓣植入灭活瘤段骨重建肩关节手术是一种有效的肱骨近端恶性肿瘤保肢手术,具有独特的优点.
-
常温下对骨肉瘤真空干燥灭活的探讨
目的:分析常温下对骨肉瘤组织进行真空干燥灭活的可行性。方法:体内实验对VX2肿瘤块进行真空干燥处理及冰水复水后,行体内种植,确定灭活处理的安全时间。体外实验对骨肉瘤组织进行真空干燥灭活,测定脱水率,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肿瘤组织ATP酶活性;检测兔骨、肌腱进行真空灭活处理后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结果:常温下VX2肿瘤真空干燥灭活的安全时间为60 min;骨肉瘤组织接受真空干燥灭活后,明显皱缩,内部呈多孔状,脱水率达93.98%,镜下见细胞明显变小,结构破坏,透射电镜下见肿瘤细胞膜破坏,细胞器崩解,染色体分解;肿瘤组织的ATP酶活性明显较对照组降低;骨、肌腱的生物力学强度并未发生明显下降。结论:室温下真空干燥处理60 min,对骨、肌腱力学强度无明显影响,却可以使骨及软组织肿瘤内肿瘤细胞完全灭活。
-
肝癌的射频治疗
肝癌是我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虽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我国肝癌90%以上有HBV感染背景,多数合并肝硬化[1],患者就诊时晚期癌多、肝功能差,仅有20%~37%能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2,3],并且术后复发率较高[4,5],临床大量肝癌患者以往采用肝动脉插管栓塞(TACE)和酒精注射治疗,获得一定的疗效,但这两种方法均存在需反复多次治疗,大肝癌难以彻底灭活,且不适宜严重肝功能失代偿者[6,7],故临床迫切需要更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方制剂分析与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抗感染效果很好的一类抗菌药物,但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去活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有:(1)产生灭活酶,使抗菌药物在作用于菌体前即被破坏.(2)抗生素的渗透障碍,由于细菌细胞壁的障碍或细菌胞浆膜通透性的改变,使药物不能进入菌体内.(3)作用靶位的改变或新靶位的产生,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构象变化,使其与抗菌药的结合力降低.(4)作用靶位的过度表达.(5)主动外排系统,细菌产生主动外排机制,增加抗生素从细菌体内向体外的主动排出.其中第一种机制是耐药菌株扩散的主要原因[1,2].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酶抑制剂灭活β-内酰胺酶,保护β-内酰胺环,从而使这些抗生素发挥它们原有的抗菌作用.
-
适度扩大根治术可提高进展期胃癌的远期疗效
我国胃癌发病有下列三个特点:(1)胃癌病人绝对数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早癌比率低,就诊时进展期胃癌比率占90%以上,淋巴结转移率高达60%~80%;(3)肉眼分型BorrmannⅢ型比率偏高.因此,进展期胃癌是我国胃癌外科的重点.其治疗包括完全切除含原发病灶的脏器,清扫相关的淋巴结,尽可能灭活腹腔的肿瘤细胞和附加必要的辅助治疗.本文就如何做好胃癌根治术问题谈几点意见.
-
儿童打防疫针的禁忌
打防疫针又叫预防接种,及时适量地给孩子打防疫针,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传染病.但是,这些疫苗都是由细菌、病毒经过灭活和加工而制成,大多都是一些抗原性物质,在有些情况下就不能给孩子注射.否则,将会因为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给孩子的健康带来危害.遇到以下几种情况时,就不宜给孩子打防疫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