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02 塞替派诱发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转化*
目的研究塞替派对人类上皮细胞的致癌转化效应.方法利用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为基本细胞模型,首次进行了塞替派诱导BEAS-2B细胞的恶性转化实验;平行于细胞的转化进程研究了塞替派转化细胞(BEAS-TE)的增殖动力学、细胞周期和锚着独立生长能力等转化表型特征.结果经传代和软琼脂培养基筛选BEAS-TE已具有较为稳定的转化表型和细胞生物学特性,可能是具有较强裸鼠致瘤性的恶性转化细胞.结论塞替派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具有较强的恶性转化效应.
-
热暴露对K562细胞生存能力的影响
哺乳动物细胞正常生存温度是37℃,低温可以抑制细胞的代谢,有利于细胞的长期保存;而高温就有可能引起细胞的凋亡或死亡.肿瘤细胞是一种对环境温度比较敏感的一类细胞,在临床上人们利用肿瘤细胞的这个特点,在肿瘤治疗中用肿瘤局部加热的方法,以达到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称为肿瘤热疗.
-
以氟离子敏感器件为检测器的FIA装置初步研究
氟离子选择电极和离子色谱仪仅适用于常规检测,对于细胞或体内测试只能用离子敏感器件(ISFET)为传感器.为此作者制作了氟离子敏感器(将截面积≈2mm2的晶体LaF3与场效应管栅极相联);将氟离子敏感器作为检测器置于FIA(流动注射分析)系统中,以探索这种检测器在微型化过程中如何提高性能.
-
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对妊娠的影响及防治
随着对生殖道支原体、衣原体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造成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导致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妊娠期造成流产、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生长受限、死胎等发生.因此积极探讨支原体、衣原体分型、致病机制、危害及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支原体、衣原体分型:①支原体分型:支原体是一类原核细胞微生物,介于细胞及病毒之间.
-
抗疱疹病毒药物市场分析
病毒是引起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元凶,危害性极大、影响面甚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仍是人类卫生健康事业面临的大困惑之一.近年来,在病毒的肆意蔓延下,抗病毒类药物发展较快,这一类药品已成为抗感染药物中举足轻重的品种,而具有高度选择性、作用于细胞病毒代谢,对宿主无明显损害的药物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
抑制老年斑多喝生姜蜂蜜水
老年斑是人体内自由基作用于细胞而出现的锈斑.其实,这种锈斑不仅生长在皮肤表面,也会出现在内脏器官上.所以,出现老年斑,是人体由内而外开始全面衰老的一种表现.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延缓衰老,抑制老年斑呢?全国著名中医养生专家梅晓芳介绍了一种非常好的办法:经常饮用生姜蜂蜜水.
-
从单基因干预长寿和癌症的弊端说起
生物体是依赖于多种调控手段来共同维持其内稳态,细胞凋亡就是其中之一,是通过遗传基因控制而实现一种细胞的生理性、主动性的自杀性死亡方式,犹如秋天树叶的"凋落",故称为凋亡(apoptosis).人体内每小时都有数百万个细胞在凋亡,而每个凋亡的细胞都由新生的细胞来取代,这样,组织与器官才能维持原状或稳态.例如能体外计数的淋巴细胞数量保持着惊人的恒定,就是由于细胞的凋亡和增殖受基因的严密调控,一旦平衡失调则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
高温诱导ECV-304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有文献报道高温诱导细胞凋亡有两个独特的模型: 慢死亡和快死亡.慢死亡是指细胞受热后,在失去再生能力之前能够维持生理活动几天.快死亡是指细胞受热后几天内发生的死亡,其特征是细胞脱离其培养表面.关于快死亡的机制可能与热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目前随着对凋亡机制研究的深入,已从细胞质膜转向线粒体.线粒体是促进能量转换、参与细胞凋亡的重要细胞器.由于细胞膜上各种生物泵的作用,使细胞膜内外维持着不同梯度的离子浓度,产生了线粒体膜电位.几乎所有诱导剂引起的各种类型的细胞凋亡均出现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提示线粒体膜电位下降为早期凋亡[2] .本文建立一种高温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方法,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AV-FITC/ PI 双染法和荧光探针JC-1 法,对高温诱导ECV-304细胞凋亡及对其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进行分析.
-
特异siRNA下调卵巢癌H08910细胞NAC-1基因表达并抑制生长
近研究发现,卵巢癌中存在卵巢癌于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1],且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其多药耐药密切相关[2].这些研究结果提示,卵巢癌干细胞足卵巢癌防治过程中重要靶细胞.NAC-1(nucleus aceumbens-1)蛋白属于BTB/POZ转录因子家族成员,通过BTB/POZ结构域形成二聚体,与一些核蛋白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生物学活性,参与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分化.
-
电离辐射对食管癌细胞系(ECA109和TE13)r-H2AX表达的影响
维持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对于细胞的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由电离辐射和类辐射药物产生的DNA双链损伤是主要的细胞毒损伤,如果不能修复这种损伤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肿瘤的形成或其他年龄相关疾病[1].体内外的研究都证明H2AX的修饰在调节各种细胞应答DNA双链断裂中起着中心作用[2-4].Giunta等的实验为rH2AX作为DNA双链断裂的标志提供了证据[5].而食管癌ECA109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TE13细胞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他们的生物学特征不同,研究r-H2AX在不同食管癌株系的动力学特点将有助于了解DNA双链断裂——这一细胞内致命的损伤的特点与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之间的关系.
-
钾通道与疾病--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
离子通道是由在可兴奋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构成.钾通道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钾离子选择性通过的蛋白复合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形成通道的一大家庭.钾离子通道一段可分为四个基本类型: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K+ Channels,KV)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 rectifier K+ Channds,Kir) 钙激活钾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K+ Channels,KCa) 三磷酸腺苷敏感性钾通道(ATP-Sensitive K+ Channels,KATP).
-
胎儿先天性心脏横纹肌瘤1例
患者女性,25岁.妊娠33周,胎动消失1天.即行B超检查显示胎儿死于宫内,且发现胎儿心脏肿瘤,行引产术. 病理检查巨检:于已切开的左心室见3个突向心室内的结节状肿物,大小分别为3.5cm×3cm×3cm,1cm×0.8cm×0.5cm和0.8cm×0.5cm×0.5cm,肿瘤有包膜,切面浅棕色,实性.镜检:肿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小,位于细胞中央,胞浆呈空泡状,核周围有细小粉染的胞浆条索连向胞膜,细胞呈蜘蛛状.肿瘤内偶见无空泡的肌母细胞,胞浆内可见横纹(图1,2).肿瘤周围心肌纤维受压、萎缩.
-
胆囊印戒细胞类癌1例
患者男性,42岁.黄疸进行性加重2月余.B超示肝外梗阻,肝总管及胆总管上段实质性占位.CT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扩张.术中见肝呈淤胆性改变,胆囊增大,体部瘤体向外生长,约11cm×3 cm×3 cm大小,并与十二指肠和肝门部粘连固定,无法分离.胃大、小弯浆膜面可见多个转移灶.病理检查巨检:送检部分肝组织,3 cm×2.8 cm×1.2cm大小.另送胆囊体部灰红不规则组织2块,分别为1cm×0.8 cm×0.5 cm及0.8 cm×0.6 cm×0.5 cm大小、.镜检:为血吸虫病肝,江:管区有较多慢性虫卵结节.在胆囊的平滑肌及纤维脂肪内见条索状、团块状肿瘤组织,偶见不规则腺管状结构.瘤细胞胞质淡染,部分略嗜碱,其中大部分细胞,呈空泡状,类圆形.核深染,轻度异型,位于细胞的一侧,如印戒样(图1,2).
-
旋毛虫感染大鼠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水平的检测
粘附分子是一类介于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起粘附作用的膜表面糖蛋白,在免疫应答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为了探讨寄生虫免疫逃避的机理,人们对粘附分子在寄生虫病免疫机理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视.有关旋毛虫感染大鼠粘附分子水平的变化少有报道,本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旋毛虫感染大鼠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旨在为探讨旋毛虫免疫逃避的机理提供资料.
-
囊泡运输的奥秘--评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01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三位在研究细胞组织运输系统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来自耶鲁大学的詹姆斯·E·罗斯曼(James E. Rothman)教授、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兰迪·谢克曼(Randy W. Schekman)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托马斯·聚德霍夫( Thomas C. Südhof)教授。细胞生物学领域关于细胞的转运系统研究由来已久,这次三位科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主要得益于他们的研究基本解释了细胞精准调控囊泡运输的机制。
-
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细胞免疫治疗的发展,业内要求规范细胞免疫治疗的呼声日渐增多。细胞免疫治疗是否安全、有效,一方面取决于细胞本身,这需要科学家对不同细胞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来确定;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细胞制备环节,是否能保证制备出符合质量标准、未受污染的细胞制剂。因此加强免疫细胞制剂质量管理,对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尤其重要。由于免疫细胞制剂基本上都是小批量,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个体制剂,制备机构也多为中小型单位,如何将 GMP 的基本原则与免疫细胞制剂制备有机结合是当前的重要课题。2015年4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启动了《免疫细胞制剂制备质量管理自律规范》的起草工作,期间几易其稿,组织大小研讨会十余次,经反复修改后形成了终的规范文本。规范的颁布,旨在对业内开展免疫细胞制剂制备给予指导,并为对机构开展免疫细胞制剂制备的能力进行评价提供依据。该规范提出了免疫细胞制剂制备应该遵守的基本原则,由于各个机构采用的工艺和制备细胞不同,机构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规范的要求并对机构所制备的制剂负全部责任;机构符合和达到该规范的要求,并不表示机构所制备的免疫细胞制剂就可以自行开展临床研究或应用,机构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该规范在起草过程中,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英普乐孚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南京得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希波医学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市《临床细胞治疗技术平台研究与应用示范》课题组等单位提供了大力支持,并得到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孟淑芳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叔人研究员的悉心指导,在此一并致谢。
-
脑膜富于细胞的上皮样平滑肌瘤一例
患者男,18岁.患者于2002年10月5日骑自行车时被汽车撞倒在地,伤及头面部,当即昏迷.急送我院就诊.
-
凋亡网络与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近10年来,关于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在凋亡途径及凋亡调控等方面,许多关键性步骤得到了较为明确地阐明.一个由多条细胞凋亡通路交织而成的凋亡网络概貌已经呈现在我们眼前.各种病理生理刺激促进凋亡启动,而各个凋亡通路上的一些节点通过负反馈作用抵抗凋亡的发生,一旦凋亡刺激超过负反馈所能承担的某一阈值时,凋亡信号将突破这一节点继续向下传导,并在正反馈作用下逐级放大,终导致细胞凋亡.
-
小鼠pcDNA3.1(+)-烯酰水合酶辅酶1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淋巴道转移是影响上皮来源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1],澄清其转移机制意义重大.烯酰水合酶辅酶1(enoyl coenzyme A hydratase 1,ECH1)是一种具有烯酰辅酶水合酶活性的酶,该基因表达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与多种肿瘤相关.
-
光镜水平下Fabry病溶酶体贮积物的检测和定性
Fabry病是由于细胞溶酶体中α-半乳糖苷酶遗传性缺失,导致该酶的底物,神经鞘脂类化合物的正常降解受阻, 神经鞘脂类化合物在溶酶体中贮积而导致的疾病[1,2].神经鞘脂类化合物由酰基鞘氨醇及第一碳位上的一个或多个糖残基组成.α-半乳糖苷酶是一种可水解神经鞘脂类化合物中酰基鞘氨醇三巳糖苷脂末端α-半乳糖残基的外糖苷酶,其功能缺失引起酰基鞘氨醇三巳糖苷脂在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汗腺细胞等细胞的溶酶体中堆积,从而导致皮肤和黏膜角质瘤、肢端疼痛和感觉异常、少汗、心血管及肾功能不全等多种临床表现[3].从遗传学上看,Fabry病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病,α-半乳糖苷酶基因已被定位于X染色体,Xq22区,其核苷酸序列已经明确[4,5].许多研究已证实Fabry病患者中的确存在α-半乳糖苷酶基因突变,而不同的突变类型体现了这种病的遗传异质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