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In US and Japa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ldren with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learning disorder (L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and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中医药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障碍性疾病,全球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29%[1].ADHD常共患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学习困难等其他精神疾病,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有相当一部分儿童的症状会持续终身,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2].目前西医治疗以哌甲酯为首选,但其存在食欲减退、诱发抽动、药物依赖、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且停药后症状易反跳,给临床用药带来一定局限性[3].中医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成为治疗ADHD的另一个有效途径.国内多家报道发现中医药疗效与中枢兴奋剂大致相当,虽然起效慢,但疗效肯定,且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反跳少,也无成瘾性形成[4,5].因此,中医药治疗ADHD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众多中医学者也开始从动物模型、临床试验、中药复方及单体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ADHD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
意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 ADHD)的治疗在国外发展迅速,方法涉及药物治疗(中枢神经兴奋剂等)、心理社会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认知训练及食疗等,其中中枢神经兴奋剂和心理社会干预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国外学者在ADHD的心理社会治疗的理论、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
淄博市儿童多动症发病情况调查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时期起病的神经精神病学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和活动过度,有时伴有社会行为冲动性和学习困难,可合并精神异常或多种功能损害,病程常延续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期[1].本文对山东省淄博市ADHD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
-
ADHD患儿认知神经缺损的研究进展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一种早年发生的、具有遗传特性的发展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或不能维持注意、冲动性和多动性[1].在临床上将ADHD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多动-冲动型、注意缺陷型、和混合型.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儿童中大约有1-10%的人具有这种障碍.由于障碍常常会给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研究证据显示有些ADHD症状可以持续到成年,所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受到不同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日益成为一个很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拟从当前解释ADHD实质的主导理论以及相关研究问题上综述ADHD认知神经缺损研究的主要进展.
-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ADHD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以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冲动及过度活动为核心症状,同时可以合并多种心理病理表现如品行障碍、对抗障碍、情绪障碍及学习障碍.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反应抑制、厌恶延迟和时间感觉的研究进展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精神障碍,在学龄期儿童中患病率约为3.0~7.5%[1],有统计显示在儿童青少年中患病率达17%[2].多在3~7岁起病,主要表现为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大部分儿童伴随焦虑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反社会人格等.一般病情常常持续到青春期,部分病例一直持续到成年,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一种危害学龄儿童心身健康和智力发育成长的精神卫生疾病.若不早期诊断、治疗,将影响他们的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部分儿童甚至出现违拗行为、反社会倾向及精神心理问题,对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据统计,我国约有1.3%-13.4%的儿童患有这种障碍[1].
-
感觉统合功能训练用于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干预的临床效果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度、注意力难集中,冲动、任性,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口服中枢兴奋剂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患儿需长期维持服药,副作用明显,而且易复发。本研究采用感觉统合功能训练对ADHD患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干预,并随访1年。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教师对ADHD知晓状态的研究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是学龄期儿童普遍、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ADHD儿童已引起了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精神病学专家和被此障碍困扰的父母、教师的广泛关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药物治疗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尤其是学龄期儿童常见的行为问题.全球范围ADHD的发病率为3%~9%,我国报道的发病率为1.30%~13.58%,男、女患儿的发生比例为(3~9):1[1~3].ADHD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多动性和冲动性,严重影响患儿学习成绩、心理发育及社会适应性等.美国医学会推荐,尽可能让ADHD患儿同时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7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精神类药物可减轻ADHD的症状.本文对药物治疗ADHD进行总结如下.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进展
尽管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仍是较难诊断的儿童精神障碍之一.由于ADHD缺乏具鉴别意义的病因学或病理学改变,主要靠特殊行为症状来确诊,因此给诊断一致性带来困难.
-
儿茶酚胺类递质代谢酶基因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的病因及病理机制虽然至今不明,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假说认为:儿茶酚胺类[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 神经递质代谢通路障碍可能是ADHD的神经生化基础.其遗传病因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这类递质及其代谢产物、代谢酶以及递质转运体等基因表达方面.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编码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β-羟化酶(DβH)、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等代谢酶的基因发生突变或其多态性可能与ADHD有关.因此,对ADHD与这些酶基因的遗传学研究成为人们的关注点之一.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睡眠呼吸紊乱的关系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并可有认识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症候群,一般在7岁以前发病,而睡眠呼吸紊乱(SDB)则是一个内含较广的概念,其较狭义的范畴包括以下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睡眠低通气综合征、陈-斯呼吸综合征、中枢性肺泡通气不足综合征、上气道阻力综合征.ADHD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但有很多学者观察到其与SDB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在此进行简要综述.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亚型的共患特点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期的行为障碍.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根据核心症状表现的差异将其分为3种主要亚型:注意缺陷为主型(ADHD-I),多动-冲动为主型(ADGD-HI),混合型(ADHD-C).已有的研究显示,三种亚型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提示在病因、预后和治疗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ADHD常共患其他多种精神障碍,包括破坏性行为障碍(disruptive behaviordisorder,DBD)、心境障碍、焦虑障碍、抽动障碍、学习困难等.共患病的存在常导致患儿社会功能受损更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和预后.本文比较ADHD三种临床亚型的共患病特点,为深入理解ADHD的预后、发展个体化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
脑电反馈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随访研究中注意变量的变化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精神科常见的疾病.1998年以来,我们对50例ADHD患儿进行了1年的随访,现将注意变量(test of variables of attention, 简称TOVA)检查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
提高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性障碍的诊治水平
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性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为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及由此导致的学习困难和行为异常,而智力正常或处于边缘状态.
-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
本建议主要参考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1]的诊断标准,旨在规范我国临床诊疗工作,并为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提供参考.
-
关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共患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亦称儿童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度和冲动任性.除此之外,还常会有自卑感、情感和社交障碍等情感发展和社会功能方面的问题.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治疗进展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患病率国外报道为0.09%~14.30%,国内报道为2.59%~7.25%[1].ADHD的治疗始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4%~50%可延续至成人期[2],故对该病的治疗还远未完善.对此,我们对ADHD近年的治疗进展加以总结和介绍.一、药物治疗1.中枢神经兴奋剂(以下简称中枢兴奋剂):主要有哌甲酯、右旋苯丙胺和匹莫林.数十年的研究已证实了这类药物的短期疗效,其有效率为65%~75%[3].近年来,应用中枢兴奋剂对ADHD伴有合并症的治疗已成为研究的重点.在这类研究中,该类药物显现以下特征:(1)不能确定焦虑障碍是否降低中枢兴奋剂对ADHD的疗效,但ADHD症状好转后可缓解焦虑症状[4,5];(2)未发现抑郁症状对中枢兴奋剂疗效的干扰,而ADHD症状好转后可缓解抑郁症状[4];(3)对合并抽动障碍者,分别使用大剂量哌甲酯(70~90 mg/d)和右旋苯丙胺(40~45 mg/d)至2~3周时,抽动症状均明显加重,但再继续使用1周后,哌甲酯组的抽动症状减少至与安慰剂组相同水平,右旋苯丙胺组虽也有症状减轻,但仍明显高于安慰剂组[6];(4)对伴品行障碍和攻击行为者,该类药物可减少躯体或言语攻击及反社会行为、改善人际关系,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当于哌甲酯0.3~0.6 mg·kg-1d-1)[7].(5)对伴轻至中度精神发育迟滞者,如存在ADHD核心症状而非通常的行为紊乱,该类药物可缓解ADHD症状;但对重度迟滞患者的疗效则不肯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