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脱落细胞检验对恶性肿瘤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胡志斌

    目的:通过对身体内脱落细胞的检验来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断率,验证脱落细胞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痰液和胸腹水制作玻片,用瑞特姬母萨染色,显微镜下检查玻片中有无异型性细胞或恶性肿瘤细胞.结果:在研究的3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标本中,在研究的34例恶性肿瘤患者的标本中,其中浆膜转移癌患者共19例,表现为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73.68%.原发性肺癌患者共15例,表现为阳性者11例,阳性率为73.33%.结论:脱落细胞检查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粪便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武子涛;李世荣;韩英;范如英;盛剑秋;吴霞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制片技术在大肠癌粪便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95例结肠镜受检者于检查前分别用清肠液法和自然粪便法提取粪便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诊断,同时进行粪隐血检测,验证液基薄层制片技术提取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筛检的效率.[结果]用液基液提取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检出的敏感性为68.29%,与粪隐血试验(75.61%)及MEM液方法(76.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基薄层制片技术用于粪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大肠癌筛检的有效手段.

  • 食道癌于回盲部种植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江勇;孟迟;李忠

    患者:男,42岁,以持续右下腹钝痛40天入院.患者1年前患食道中下段鳞癌,行放疗及化疗,未行手术.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软,右下腹压痛,并扪及一鸽蛋大小肿块,质硬,可推动,肠鸣音无亢进.入院诊断不明确.术中见:回盲部腔内肿瘤6.5cm×5.5cm×5cm,伴系膜淋巴结肿大,予以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盲肠粘膜下鳞癌,累及全层伴系膜淋巴结癌转移(1/2).考虑为食道癌脱落细胞通过肠道在回盲部的种植转移.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勇;李杰;李鹏超;魏俊峰;唐敏;李永飞;黄婷;吴云松;王增军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辅助诊断膀胱尿路上皮癌,以探讨其作为一种替代尿脱落细胞学的无创性检查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尿液,应用3、7、17号染色体及9号染色体p16位点探针标记,进行FISH检测,建立正常人群阈值;再收集95例因血尿或影像学检查拟诊为膀胱肿瘤的患者晨尿标本,分别作常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其中79例膀胱镜下活检或术后标本病理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FISH检测统计目标染色体畸变情况,并进一步分析与病理分级的关系.结果:FISH检测设定的正常阈值为3号染色体:3%;7号染色体:4%;17号染色体:3%;9号染色体p16位点:10%.FISH检测技术的敏感性为74.68%(59/79),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35.44% (2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FISH检测的特异性为93.75% (15/16),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特异性为87.50%(14/1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级下FISH检测的敏感性呈现为高级别高阳性率: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肿瘤为58.33%(7/12),尿路上皮癌Ⅰ级为54.17% (13/24),尿路上皮癌Ⅰ~Ⅱ级为86.36%(19/22),尿路上皮癌Ⅱ级和Ⅱ~Ⅲ级为94.44% (17/18),尿路上皮癌Ⅲ级为100% (3/3).敏感性随着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呈现增高趋势.结论:FISH检测技术具备无创、高敏感性的特点,优于传统的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不同分级的膀胱尿路上皮肿瘤其FISH检测的敏感性不同,表现为高级别高敏感性.FISH检测上述位点在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肿瘤中敏感性较高,大大提高了低级别尿路上皮肿瘤的检出率,有望成为一种常规的膀胱肿瘤复查指标.

  •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逵;祝怀平;诸禹平;凌斌;舒启安;戴海明;张祖明;朱明;吴竞生;沈法林

    目的:探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尿路上皮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CR-ELISA法检测尿液中脱落的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并以肾癌及非肿瘤患者的尿标本作对照.结果: 59例尿路上皮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率为88.1%,而肾癌患者为10.0%,非肿瘤患者为2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分期膀胱癌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检测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可作为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术后监测的一种有效手段.

  • 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在膀胱癌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李博科;王东文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近70%的患者为非肌层浸润性肿瘤,膀胱癌整体5年生存率可达77%,仅5.5%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1]。但由于膀胱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肿瘤恶性程度可伴随复发、逐渐进展等特点,使膀胱癌远期预后不佳[1]。低、中风险的膀胱癌患者在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1年分别有20%、40%的复发率,高风险患者复发率可达90%[2]。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是治疗的核心。长期以来,膀胱镜活检一直作为早期诊断、术后随诊和预后监测的金标准。为了提高无创检测膀胱癌的水平,尿膀胱癌标志物的研究受到了很大的关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膀胱肿瘤相关抗原测定(BTAstat;BTAtrak)、核基质蛋白(NMP)2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免疫细胞化学检测(Immuno-Cyt)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用于膀胱癌的检测。多项研究显示 FISH 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6],目前已有多种商品化的 FISH 试剂盒用于临床。但对于有膀胱炎症、结石、放疗等病史者的尿液标本,反应性脱落细胞可能造成FISH 结果的特异性降低[7]。Hajdinjak[8]选用 FISH 技术检测尿液中脱落细胞染色体3、7、17和9p21的突变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FISH 诊断膀胱癌总体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83%,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7。一项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FISH 检测可用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复发预测,其中9p21缺失可作为膀胱癌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复发的敏感度为45.6%,特异度为85.3%[9]。然而,FISH 阳性的评判标准目前尚未统一,对检查员的技术要求高,检查耗时较长,且并非所有膀胱癌细胞的染色体都会呈现3、7、17或9p21的突变[10]。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adder cancer specific nuclear matrix protein-4,BLCA-4)是一种无创性、高敏感度、高特异度的膀胱肿瘤检测指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对其在膀胱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总结。

  • 粪便中大肠脱落细胞提取方法的探讨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吴霞;武子涛;晨智敏

    目的探讨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进一步了解粪便脱落细胞对大肠癌诊断的意义.方法以31例均经病理证实为大肠腺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免疫磁珠法及改良的淘洗法提取粪便中的脱落细胞.结果改良的淘洗法与免疫磁珠法对大肠癌的阳性检出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1).结论改良后的粪便中脱落细胞提取方法操作简便、费用低,易于推广应用.对大肠癌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胆管癌致肝右叶严重萎缩一例

    作者:韩新巍;邢古生;李永东

    病例资料患者,男,64岁,以"右上腹不适及发现黄疸半年"为主诉入院.B超发现胆囊结石.术中大体病理诊断为胆囊癌,肿瘤切除困难,探查后关闭腹腔,未取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症状加重,大便逐渐变为白陶土色.SCT提示肝右叶严重萎缩,肝左叶肥大伴肝左叶胆管严重扩张,内径达4~5cm,尾状叶肥大,其内胆管扩张,胆囊向后上移位于肝右叶的右后侧,合并胆囊结石(图1).拟行经皮肝穿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术中胆道造影提示肝左叶胆管严重扩张.肝门处肝总管鼠尾状狭窄,胆囊未见对比剂充盈,胆囊区显示3枚结石影(图2),肝右叶胆管未见显影.配合应用0.035in的水膜导丝及5F Cobra导管,成功将导丝、导管通过狭窄段进入十二指肠,经导管造影显示胆总管胰头部及壶腹部内壁光滑,形态正常,对比剂引流通畅(图3).透视下应用活检钳在胆管狭窄处夹取活组织数块,并用毛刷在胆道狭窄区刷取脱落细胞后涂片送病理活检,术中放置胆道内外引流管.术后引流胆汁约800ml/d,色淡黄.黄疸及皮肤瘙痒症状减轻.术中所取活组织石蜡包埋后切片HE染色,镜下诊断为高分化胆管细胞腺癌(图4).

  • 9875例福州市区消化道肿瘤发病情况分析

    作者:江惠娟;肖景榕;陈增春;林文銮;张其忠

    恶性肿瘤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消化道肿瘤发病又居各系统肿瘤之首。为了解福州市区消化道肿瘤发病动态变化,探讨消化道肿瘤危害因素、评价防治效果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本文对1990~1998年消化道肿瘤新发病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恶性肿瘤发病资料由福建省肿瘤防治办公以室提供。福州市区从1988年开始执行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制度,我们将资料较完整的1990~1998年进行编码(ICD-9)、核对、剔除重复和逻辑检验等处理后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病理、骨髓片、脱落细胞等一级诊断男性占70.13%,女性占72.12%。

  • 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研究进展

    作者:周月平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分别对膀胱癌患者、健康志愿者的自排尿脱落细胞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肿瘤组阳性36例,阳性率为72%,健康对照组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都为阴性.因此,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方便患者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舌苔脱落细胞研究概况

    作者:陈颖;张君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独具特色的诊疗方法之一.望舌苔是舌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认为舌苔乃脾胃阳气蒸化水谷之气,上聚于舌面而成.因病邪有寒热之分,胃气有强弱之别,病位又分表里,故在各因素协同作用下舌苔脱落细胞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不同表现的舌象,为临床判断疾病的病邪性质及病位深浅提供重要依据.正如《舌形外诊简摩》有云:“苔乃胃气之熏蒸,五脏皆禀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医门棒喝·伤寒论本旨》亦云:“观舌本,可验其阴阳虚实;审舌垢,即知其邪之寒热深浅也.”故临床上医师可通过舌象的不同表现来判断病邪性质、病位深浅、病势进退及疾病预后,指导临床立法与遣方用药.现代研究认为,舌苔是附着于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是由丝状乳头、脱落细胞、唾液、真菌、细菌、食物残渣及渗出的白细胞等混合而成.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舌苔现代研究已涉及生理学、生化、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诸多领域,其中舌苔脱落细胞学的研究被普遍认为是舌诊客观化、定量化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现将舌苔脱落细胞的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 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作者:罗先红

    目的评价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端粒酶PCR-ELISA技术检测42例TCC患者晨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42例TCC患者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OD)为(0.59±0.12),明显高于健康者和非恶性肿瘤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端粒酶活性强度与TCC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作为早期诊断TCC的参考指标之一.

  • 未获得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的疑诊肺癌患者,不应该开始抗癌治疗

    作者:王俊;杨帆

    首先,无病理学诊断的盲目治疗,不符合肺癌治疗的原则.治疗原则要求明确诊断、鉴别小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准确分期,为遵循《临床指引》进行规范治疗提供依据.从原发病灶诊断角度,脱落细胞、纤维支气管镜(包括经支气管穿刺)、经胸腔穿刺、胸腔镜,甚至开胸探查等手段,为组织学检查提供了多种取样方法,使得几乎所有患者都能得到病理学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理学诊断,在肺癌的规范化治疗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2003版的美国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引中,仅建议对CT或PET怀疑转移的纵隔淋巴结行活检;而2005版中升级为建议对所有T1/T2中央型和T3患者,以及T1/T2周围型但CT显示纵隔淋巴结小径>1 cm的患者接受纵隔镜检查;2006版中,在2005版的基础上,T2周围型患者也建议纵隔镜检查.从技术方面,经颈部纵隔镜和胸骨旁纵隔镜可以完成除8、9组外的纵隔淋巴结活检,而肺癌单纯8、9组淋巴结转移非常罕见,因此纵隔镜基本可以满足肺癌纵隔淋巴结的病理学诊断的要求.某些情况下,可疑的远处转移灶也要求病理学诊断.在2006版的NCCN指引中肾上腺肿物建议活检.所以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肺癌的病理学诊断是不存在问题的.

  • 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作者:宋书彬;薛英威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间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并进行腹腔冲洗(1000 ml生理盐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的16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切除病灶及术中清扫的淋巴结分组装袋做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可能影响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63例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15例(9.2%).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理分期、肿瘤浸润深度、N分期、淋巴结转移站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以及组织分化程度与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是影响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66,95% CI: 1.650~24.555,P=0.007).结论 影响胃癌患者腹腔冲洗脱落细胞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第2站淋巴结转移率.

  • 荧光原位杂交和尿细胞学检查对膀胱癌诊断意义的Meta分析

    作者:杨明根;赵晓昆;侯轶;肖宁

    背景与目的:目前膀胱癌疗效和监测的主要方法是膀胱镜和尿细胞学检查,前者为侵入性检查,令患者感到不适;后者虽无创且特异性高,但敏感性太低,且受主观因素影响大.本研究拟对中、英文有关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研究的结果进行系统分析,以明确FISH对膀胱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MEDLINE(1966年1月~2008年6月)、EMBASE(1988年1月~2008年6月)、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1979年~2008年6月)、CNKI数字图书馆(1979年1月~2008年6月)进行有关FISH和尿细胞学检查诊断膀胱癌文献的检索、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研究242篇,排除230篇,符合纳入标准12篇进入Meta分析,涉及研究对象3430例.异质性检验提示无阈值效应,但存在其它原因导致的异质性.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FISH和尿细胞学诊断膀胱癌的准确度指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以及诊断优势比等汇总及95%CI分别为74%(71%~77%) vs. 57%(54%~61%)、88%(86%~90%) vs.85%(83%~87%)、6.18(3.56~10.73) vs. 4.15(2.78~6.20)、0.29(0.19~0.45) vs. 0.51(0.41~0.63)及24.17(9.33~62.64) vs. 9.59(5.91~15.57).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敏感度随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8、0.8247,Q*值分别为0.7847、0.7226.结论:FISH诊断膀胱癌的准确度较高,但对高分期的敏感度较细胞学低,目前尚不能取代传统的尿细胞学检查,但可作为膀胱癌术前诊断、术后监测和随访的指标.

  • 大肠脱落细胞及其核DNA含量分析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范如英;李世荣;武子涛;吴霞;晨智敏

    背景及目的 : 粪便中脱落细胞及其核 DNA含量的检测有可能成为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 断的无创途径. 本文旨在了解脱落细胞及核 DNA检测在大肠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 1. 粪便 中脱落细胞学检测大肠腺癌患者 46例 ,非大肠癌 133例,同时进行粪免疫隐血试验 ( FOBT). 脱落细胞的提取参考 Iyengar 建立的离心淘洗法并加以改进. 2.粪便中脱落细胞 DNA含量分析 包括 33例大肠腺癌患者及 30例对照者,利用图像分析仪测定脱落细胞核的 DNA含量、核面积、 核异形指数及≥ 5倍体细胞百分率. 结果 : 1.粪便中脱落细胞对大肠癌检测的敏感性达 76.09% ,其敏感性与癌组织的部位、肿瘤大小、形态、 Dukes分期、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均 无相关性 ( P >0.05). 粪便中脱落细胞及 FOBT对大肠癌检测的敏感性间无显著性差异 (76.09% vs 84.78% ,P >0.05),但脱落细胞及 FOBT的特异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98.50% vs 73.68% ,P< 0.05). 2.脱落细胞核 DNA定量分析中 : 脱落细胞核 DNA含量、核面积、核异形指 数、≥ 5C细胞百分率在癌组与非癌组间均存在差异显著性 ( P< 0.05). ≥ 5C细胞百分率与癌 组织不同分化程度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 P< 0.05). 结论 : 1.粪便中脱落细胞形态学检测对大 肠癌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有望与 FOBT序贯进行大肠癌的筛查,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 无创途径. 2.粪便中脱落细胞核 DNA定量分析,可为大肠癌的诊断及恶性程度的判断提供有利 的客观手段.

  • 宫颈脱落细胞hTERT mRNA表达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杨长春

    目的 探讨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蛋白亚单位信使RNA(hTERT mRNA)的表达在宫颈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Ⅰ、慢性宫颈炎和正常子宫颈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T mRNA表达情况,对各组hTERT mRNA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各种宫颈疾病病例中,宫颈脱落细胞hTERT mRNA的阳性率依次为SCC(94.9%) >CINⅡ~Ⅲ(70.1%)>CINⅠ(46.7%) >慢性宫颈炎(7.1%)和正常子宫颈(5.0%)(P<0.01).慢性宫颈炎与正常子宫颈比较,hTERT 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SCC和CIN各级病变中,hTERT mRNA阳性率与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存在密切关系.结论 宫颈脱落细胞hTERT mRNA可作为宫颈疾病进展的早期预警指标.

  • 胃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安全性研究

    作者:李天武;覃怀成

    胃癌术后复发及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降低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是胃肠外科医师长久追求的目标.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主要是由于腹腔内脱落细胞、腹膜后淋巴结和腹膜上的转移灶引起的,目前针对这些部位的化疗方法很少,效果也不甚理想.氟尿嘧啶植入剂作为一种新型给药途径的化疗药,在乳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结肠癌及肝癌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疗效[1-2].我院普外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对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随机分为术中植入氟尿嘧啶植入剂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植药后白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红素和肌酐变化,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液、切口愈合情况及,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预防进展期胃癌术后复发探索新途径.

  • 胸水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晓旻;彭春

    目的 探讨胸水脱落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48例肺癌、40例良性胸水疾病患者,采用S-P法检测胸水脱落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并与细胞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PCNA蛋白检测诊断肺癌的特异性为71.20%,低于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的91.34%(P<0.05),敏感性为100%,高于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的82.20%(P<0.05).肺癌及良性胸水脱落细胞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26%和32.34%.肺癌及良性胸水患者间脱落细胞PC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水脱落细胞PCNA表达强度随肺癌分级增加而升高(P<0.05),与肺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胸水脱落细胞PCNA蛋白检测在肺癌早期诊断、常规筛查以及术后复发监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大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凌志安;陈利生

    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逆转录酶,它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可以避免因DNA复制时端粒缩短所致的细胞衰亡,使细胞获得无限增殖的能力.

283 条记录 10/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