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低氧血症对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影响

    作者:李献忠;马庆海;邵贝贝

    文献报道[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能够使心肌酶活力增加,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增高显著,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是心肌特异而敏感的标志.说明COPD低氧血症患者存在心肌细胞损伤.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缺血、缺氧的早期生化指标[2],比CK-MB具有更高的灵敏性[3,4].我们对2001年1月~2003年2月收治的74例明显缺氧的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人,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同时采血行FABP和CK-MB定量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低氧血症对FABP的影响及其检测价值.

  • 急性肠炎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董艳;纪冰;张元德

    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 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1].急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测定有明显升高[2],说明伴有心肌损害.我们对48例急性肠炎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进行FABP、CK-MB的定量及心电图检测,观察其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并将FABP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心电图异常阳性率进行比较,探讨分析FABP在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

  •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文东;马庆海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 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认为可能与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损伤有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 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缺血的早期生化指标[1].我们对39例VMC患者和3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FABP 、CK-MB的定量检测,观察其水平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分析FABP在VM C患儿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

  • 血清YKL-40、FABP4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关系

    作者:罗逊;刘曼婷;李世瑶;刘抗寒;陈莹

    目的 探讨血清甲壳酶类似蛋白(YKL-40)、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的关系.方法 选择肾内科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98例,并分为容量超负荷组(59例)和容量正常组(39例).采用多频生物电阻抗(BIA)分析仪测量人体细胞外液/总液体值(ECW/TBW),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生化指标和FABP4、YKL-40,收集患者24 h尿量检测尿素和尿肌酐,计算残余肾功能(RRF).分析上述指标与容量超负荷的相关性.结果 容量超负荷组年龄、甘油三酯(T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FABP4、YKL-40高于容量正常组(P均<0.05),容量超负荷组白蛋白(Alb)、RRF低于容量正常组(P均<0.05);ECW/TBW与年龄、hs-CRP、FABP4、YKL-40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4、0.544、0.422、0.395,P均<0.05),与Alb、RRF呈负相关(r分别为-0.424、-0.367,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RRF、FABP4及YKL-40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水平有关(P均<0.05).结论 血清YKL-40、FABP4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呈正相关,二者可能在容量超负荷进展中发挥协同作用.

  •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酒精性肝病研究进展

    作者:卢洁;陈永平

    脂脑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组多源性的低分子胞质蛋白质,1972年被研究发现[1].它广泛布于哺乳动物多种组织的细胞内,如心肌、小肠、骨骼肌和肝脏等,占胞质内可溶性蛋白总量的2%-3%[2],主要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弥散、吸收、代谢和转运.

  • 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法宪恩;权晓强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术中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临床随机选择主动脉(AO)阻断时间在60 min以上的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检测术中不同时间点脂肪酸结合蛋白(HH-FABP)水平和右心房心肌内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①试验组AO开放后20 min,40 min,60 min血清HH-FABP均较AO阻断前及开放即刻升高(P<0.01或P<0.05),且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试验组AO开放即刻及开放后20 min心房心肌内MPO与阻断前相比无明显增加,而对照组与阻断前相比明显增加(P<0.01),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H-FABP与AO阻断时间呈正相关,试验组r=0.9624,P<0.01,对照组r=0.7031,P<0.05.结论:去白细胞常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

  • 早产大鼠宫内感染肺损伤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伟;蔡丽霞;崔志瑞;罗向阳

    目的:观察宫内感染肺损伤时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在早产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新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发病的关系。方法:定期受孕的SD大鼠分为LPS组和对照组,于孕15 d羊膜腔内注射LPS或生理盐水。2组动物均于出生后第1天(P1)、第4天(P4)和第7天(P7)各取8只,应用ELISA方法检测BALF中FABP4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技术检测肺组织中FABP4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FABP4主要在肺泡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少量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 LPS组早产大鼠BALF中FABP4含量、肺组织中FABP4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升高,且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均<0.05)。结论:宫内感染肺损伤时FABP4表达升高,可能是引起肺微血管病理性重塑及肺泡化进程受阻,进而导致新型B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

    作者:潘莉;韩真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dipocyt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 A-FABP,又称脂肪细胞脂类结合蛋白adipocyte lipid binding protein ALBP,FABP4,422蛋白,aP2或P15蛋白),属于小分子量细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1].近年来研究表明aP2对能量代谢,炎症反应起重要调节作用,和某些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化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及肠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早期诊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义雄;刘智龄;宋偲婷;刘晓亮;张兴文;隆艳飞;肖斌

    目的:观察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模型犬外周血含量的变化,探讨SMAE的早期诊断指标.方法:自体血栓栓塞法建立SMAE动物模型,酶联免疫法检测犬外周血TAT、IFABP及D-二聚体(DD)含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栓塞后30 min,SMAE组TAT值、IFABP值均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假手术组比较,TAT值栓塞前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时间点的IFAB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AE犬外周血DD值、LDH值也明显升高,但升高时间迟于TAT和IFABP.检验效能分析显示:联合TAT和IFABP检测可保持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并提高诊断特异性.结论:TAT、IFABP可能作为SMAE的早期诊断指标,但需将二者联合检测,以提高诊断特异性.

  • 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损伤

    作者:汪润;余杨;朱红秋;朱平安

    目的:联合测定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对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损伤的意义.方法:对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自胸痛发生后1 h开始每小时连续监测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T至胸痛发生后6 h,共6次.结果:在早期急性心肌损伤中,h-FABP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早于cTnT,二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nT升高患者中,h-FABP升高率为98.7%,二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损伤时,h-FABP出现阳性结果时间早于cTnT,而联合测定h-FABP、cTnT对提高ACS患者早期确诊率,指导临床急救具有重要的价值.

  •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玉;刘煜敏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又称为FABP4或aP2,属于胞内小分子脂质结合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为14.1 kDa,其基因定位于人第8号染色体8q21.3-q22.1.A-FABP早在成熟脂肪细胞及脂肪组织中发现,约占脂肪细胞中可溶性蛋白的6%,一小部分可释放到血液,在血液中浓度大概为6~80 ng/ml[1].

  • 脂肪酸结合蛋白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伍伟玲;徐华;胡玉洁

    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是指内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导致肺循环异常的病理综合征,是临床常见危急重症.肺动脉压增高、肺循环阻力增加和肺血流异常引起右心室充盈压明显增加,心指数显著下降而导致右心室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PE临床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行手术治疗、溶栓或介入治疗,因而,生物标记物对APE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病情预测已无明显意义[1].

  • 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罗金萍;王若愚;许培培;戴波;余军林;沈定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脂肪酸结合蛋白(Sj14)编码基因转染对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日本血吸虫Sj14编码基因转染D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摄取抗原的能力,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Sj14编码基因转染的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结果 与pcDNA3空质粒转染的DC和未转染的DC相比,Sj14编码基因转染后Sj14蛋白在DC中高表达,摄取抗原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显著增强(P<0.01).结论 sj14编码基因转染DC后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生物学活性.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优势

    作者:陈皓;姜文兵;吴悠扬;朱邦选;王毅;黄伟剑

    目的:研究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急性心梗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优势,比较不同心脏标志物诊断 AMI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某院心血管内科就诊,胸骨后疼痛发作12d内但未确诊为急性心梗的患者165例,采肘静脉血5ml。采用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 H‐FABP ,同时测定肌钙蛋白 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采用SPSS17.0软件比较3种心脏标志物以及各种标志物间联合运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特异度。在 AMI组内,按照胸痛发作的时间不同,分为<2h组,2~4h组,4~6h组,>6h组,分别对不同组 H‐FABP、cTnT 及 CK‐MB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H‐FABP对 AMI的诊断灵敏度(85.0%)高于cTnT(61.25%)和CK‐MB(53.75%)以及cTnT 和CK‐MB的联合应用(65.0%)。单一运用 H‐FABP与联合运用 H‐FABP和其他标志物诊断 AMI的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指标的特异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2h内的 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66.67%)显著优于 CK‐MB(16.67%,P< 0.05)和cTnT(25%,P< 0.05);对于起病2~4h内的 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81.82%)显著优于CK‐MB(45.45%,P<0.05)和cTnT(50%,P< 0.05));对于起病4~6h内的 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100%)优于 CK‐MB(77.78%,P< 0.05)和cTnT (88.89%,P< 0.05);对于起病6h以上的 AMI患者,H‐FABP的阳性率与CK‐MB和cTnT 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将同一检测指标不同起病时间段的阳性率比较显示:H‐FABP在<2h(66.67%)与2~4h(81.82%)2个时段无显著差异,但低于4~6h段及>6h段(100%,P<0.05)。结论:H‐FABP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尤其是4h内)较CK‐MB和cTnT 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急诊冠脉搭桥术围术期IMA、H-FABBP的变化

    作者:李知娟;柳克晔;韩喆;王洋;王军惠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搭桥术(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ECABG)对心肌的损伤情况以及探讨H-FABP的动态变化.方法:连续性选取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患者男女不限,于术前,开心包,第一支搭桥动脉开始灌注1h、3h、6h、12h、24h;结果:20例病人肝素化前cTnI、H-FABP均处于正常范围,cTnI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12h达峰值,而h-FABP在心肌损伤后血中高峰时间出现更早,24 h回复基线水平,IMA则较H-FABP灵敏度高,血中升高更早.结论:早期IMA、H-FABP测定能有效帮助临床识别急诊冠脉搭桥术,并具有急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

  • 肺炎合并心衰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脑利钠肽的水平改变

    作者:王文棣;孙裕平;崔学强

    目的 通过观察肺炎并心衰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水平变化,并与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肺炎合并心衰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肺炎并心衰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定量检测FABP,BNP.结果 心衰期血清FABP,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均P<0.01),恢复期FABP,BNP水平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心衰期、恢复期血清FAB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BNP升高的阳性率(均P<0.05).结论 FABP,BNP血清浓度均可作为肺炎合并心衰患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而FAB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恢复期患儿也有较高的FABP,BNP血浆浓度,提示临床症状好转但心肌损害仍可持续较长时间.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孙裕平;王文棣;王金菊;王丽燕

    目的 通过测定川崎病(KD)患儿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以探讨h-FABP在反映KD患儿心肌损害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4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以3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对KD组及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FABP、肌钙蛋白I(cTnI),同时利用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UCG)检测冠状动脉内径,将KD组分为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非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结果 KD组血清h-FABP浓度、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浓度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CK-MB浓度和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与cTnI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AL组和NCAL组血清h-FABP浓度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浆h-FABP、cTnI浓度可作为KD患儿早期心肌损害的生化标志物,而h-FABP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血浆h-FABP浓度对川崎病以及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的构建及其保护性免疫研究

    作者:李建国;张阳德;李罗丝;向秋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用以免疫小鼠,观察其在小鼠抗血吸虫感染中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根据质粒pGEX-4T-1中SjGST-ORF和SjFABP基因序列,利用基因重组、PCR等技术将SjGST和SjFABP编码基因拼接在一起,得到融合基因SjGST-FABP,将融合基因SjGST-FABP定向克隆到pcDNA3多克隆位点上,转化大肠杆菌,经质粒扩增和DNA序列测定后,进行小鼠动物免疫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及免疫保护性评价.结果 成功构建了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免疫小鼠获得42.39%的减虫率和56.09%肝减卵率(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DNA多价疫苗SjGST-FABP/pcDNA3可诱导部分抗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具有疫苗研究与开发价值.

  • CD38缺失通过Sirt1/PPARγ信号通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作者:汪玲芳;苗连杰;汪小女;邓立彬;金万洙;王小磊;邓柯玉;辛洪波

    目的:我们的前期结果表明,CD38缺失可显著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肥胖,本文旨在探讨CD38在脂肪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制备野生型及CD38基因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EF),诱导MEF向脂肪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脂质堆积的情况,同时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和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aP2) mRNA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ARγ、Sirt1以及脂质合成相关蛋白SREBP1、FASN的表达水平。结果:3T3-L1、野生型MEF及C3H10T1/2细胞分化过程中CD38的表达随分化显著升高。 CD38缺失的MEF细胞分化后脂滴明显少于WT,PPARγ及aP2表达显著下调,脂质相关蛋白SREBP1和FASN的表达也显著下调,而Sirt1表达升高。在对野生型及CD38缺失小鼠的MEF诱导分化脂肪细胞时给予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与野生型相比CD38缺失鼠MEF细胞PPARγ及aP2的表达明显抑制。高脂饮食喂养发现,CD38缺失小鼠脂肪含量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同时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显著下调。经Sirt1抑制剂尼克酰胺处理8 d后,3T3-L1前脂肪细胞中PPARγ、aP2和FASN的mRNA水平均上调,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则可下调以上基因的表达。结论:CD38缺失主要通过Sirt1/PPARγ信号通路抑制脂肪细胞分化。

  • 脂肪酸结合蛋白在防治脂肪肝中的作用

    作者:罗文政;左夏林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细胞内运输长链脂肪酸的蛋白超级家族成员,到目前为止发现有9种不同的FABPs.作为脂肪酸的转运体,其功能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近几年,许多试验更直接证实了FABPs的转运脂肪酸、参与细胞内脂质代谢作用.深入研究FABPs,在脂肪肝的检测、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124 条记录 5/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