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彩超结合CT血管成像在血透患者内瘘功能不良再通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管彩超结合CT血管成像(CTA)在血透患者内瘘功能不良再通术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54例内瘘功能不良患者,根据患者自愿和随机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手术,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行CTA与血管彩超检查,分析两组内瘘成熟率,术后的血流量、流速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前CTA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内瘘功能不全原因、确定病变部位及范围.观察组术后的内瘘成熟率及平均血流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彩超结合CTA在血透患者内瘘功能不良再通术中应用,可以直观地显示内瘘狭窄或血栓的部位及范围,为术前提供内瘘的精确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观察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管彩超检查,试验组采用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查.观察两组周围血管弹性、血管功能的情况.分析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与患者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PWV(19.11±4.96)m/s,高于对照组的(15.35±3.29)m/s;试验组ABI为1.12±0.14,低于对照组的1.16±0.12;试验组脉压指数0.52±0.05,高于对照组的0.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血管彩超检查和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法均可以检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情况,并且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法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
38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38例血液透析患者肿胀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有肿胀手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抽取38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血管彩超检查、CTV检查、静脉造影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诊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支架植入术、手术重建、球囊扩张术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各项影像学检查,发现8例患者血管通路回流浅静脉狭窄、6例患者贵要静脉闭塞、13例患者锁骨下静脉发生病变、11例患者头臂静脉发生病变.通过治疗,20例患者痊愈,18例患者症状明显得到缓解.结论:通过CTV检查、血管彩超检查、静脉造影可以准确判断发生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根据患者病变情况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以无创动脉检测以及血管彩超检测对周围的血管存在病变情况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200例(于2015年1月 ~2017年8月接诊),其中100例为对照组,选择常规化血管检测,另100例为观察组,选择无创动脉检测与血管彩超联合的方式检测,对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baPWV、TBI、TMT和脉压指数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PWV与彩超的检查结果成正比,ABI与动脉狭窄情况关系不显著.在动脉僵硬程度增加后,血管壁顺应性逐渐降低,脉搏传导速度越来越快.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早期选择无创动脉联合血管彩超检查周围血管的病变在临床诊断中价值较高,能够对后期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
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74例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研究组,每组各37例患者,给予对照组以常规化的血管检测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以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这种血管彩超包括对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对踝臂指数(ABI)的检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在血管弹性和血管周围的各个功能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PWV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增加而增加,随血管彩超结果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ABI则与动脉狭窄程度的关联性不太明显.结论:在治疗初期,常规化血管检测方法与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治疗方法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都具有诊断价值,但是相比之下,无创动脉检测血管彩超的治疗方法更具诊断的价值.
-
颈动脉超声也能预测冠心病
出现胸闷、憋气、心慌等症状怀疑有冠心病,很多人都知道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其实做个简单的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为冠状动脉造影等有创检查"打前站",它有时也能预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血管病变,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相似的危险因素以及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虽然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毕竟是有创检查,而且费用相对较高.而颈动脉位置浅表,血管彩超显像的分辨率极高,采用10MHz以上的高频探头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的走形、准确测量管腔的内径和内中膜厚度,能发现颈部血管内膜上厚度小于1毫米的管壁斑块.
-
右椎动脉颅外段闭塞案
王某,男,56岁,初诊日期:2005年6月3日.主诉:头晕、行走不稳、恶心1年余.1年前自觉天旋地转、突然晕倒,急送入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期间做多排CT报告:颈椎右侧段椎动脉未显影.脑血管外周血管彩超报告:右侧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经门诊治疗11个月,血管闭塞无改善.来我院就治.查体:神疲乏力,面目虚浮,面、颈和背部呈紫黑色,颈部膨隆,头颈前倾,舌质紫暗,苔厚腻微黄,脉沉弱.颈7棘突偏歪.
-
左房黏液瘤脱落致腹主动脉栓塞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一例
患者,男,29岁,以"突发下肢无力伴尿少11 h"入院.患者11 h前劳动后突发下肢无力,左下肢疼痛,伴胸闷、尿少,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腹部血管彩超示腹主动脉栓塞,后来院行CTA检查可见腹主动脉血栓形成,双侧肾动脉平面以上堵塞(图1).患者既往近3年偶有阵发性心悸,未在意.入院体格检查T 36.8℃,P 86次/min,R 26次/min,BP 130/75 mmHg,神志清楚,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软,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下肢皮肤暗紫,右下肢皮肤苍白,皮温凉,双下肢动脉均未触及搏动.
-
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常规的血管彩超,实验组36例则采用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包括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的治疗手段。对两组患者的周围血管的弹性,功能等各方面情况进行检查并比较两组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中,PWV与血管彩超结果呈现正相关,ABI与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检查均对早期糖尿病具有诊断意义,但无创伤动脉检测更具重要价值。
-
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至该院就诊的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90例,其中对常规组单纯采取血管彩超检查,对实验组加用无创动脉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查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PWV相比常规组明显较高,ABI相比常规组明显较低,脉压指数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比较两组的颈动脉硬化与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采取无创动脉检测联合血管彩超检查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采纳.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 无创动脉 检测 血管彩超 -
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所见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尚未达到周围血管病变(PAD)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踝肱指数(ABI)>0.9的住院T2DM患者601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和有病变组,另根据病变部位将有病变组分为下肢血管病变亚组、颈部血管病变亚组及多部位病变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2%(386/6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其中单纯下肢动脉病变者44.6%(172/386),单纯颈动脉病变者13.5%(52/386),多部位病变者41.9%(162/386).与无病变组相比,有病变组TG、FIns、2 hIns水平均较低,糖尿病性慢性肾脏疾病(CKD)及冠心病(CAD)的患病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是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在依据ABI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前,血管彩超显示已有64.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
-
第4例:临床表现反复血栓栓塞和心肾功能不全
患者男性,29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溃疡6年,反复胸闷、气短3年余于2005年5月人院.6年前无诱因出现右足及右小腿可凹性浮肿,外院血管彩超示:右股静脉血栓形成.未予处理,肿胀未消退,右下肢膝以远皮肤渐粗糙,色素沉着.其后右腿胫前出现无痛性溃疡,深达骨膜,外科清创处理后愈合,后反复破溃.
-
先天性肝右叶未发育一例报告
肝右叶发育不全文献报道较少,尤其肝右叶完全未发育的文献未见报道.近我科收治一例先天性肝右叶未发育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伴寒战、发热4d”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右上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莫非氏征阳性,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腹水征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45×109/L,中性75.8%,血红蛋白123 g/L,血小板13×109/L.CT提示:胆系多发结石并炎症、肝硬化、肝右叶萎缩(图1).血管彩超:门脉左支扩张并部分血栓形成.入院诊断:(1)胆总管结石;(2)肝内胆管结石;(3)胆囊结石;(4)梗阻性黄疸;(5)胆道感染;(6)肝右叶萎缩;(7)肝硬化;(8)门静脉血栓形成.
-
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结合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探析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中无创动脉检测结合血管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3月6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踝肱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踝臂指数(ABI)检测,而且结合血管彩超检查,分析周围血管具体弹性、功能及内部情况。结果:发生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时,PWV与血管彩超结果显示正相关性,当动脉狭窄率上升时,PWV数值明显增加,ABI与动脉狭窄程度未出现显著相关性。结论:PWV对早期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留置针局部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1例
患者,男,56岁,因规律血液透析2年,左上肢疼痛伴动静脉内瘘搏动消失6 h急诊入院。患者2年前明确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3级高血压,行左前臂动静脉(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内瘘形成术,2个月后血肌酐达到887μmol/L,开始规律血液透析,每周3次。入院当日下午常规门诊血液透析,超滤量3000 ml,返回家中3 h后自觉左上肢前臂疼痛,同时发现动静脉内瘘血管搏动消失,左侧皮温稍有升高,无明显肿胀,急诊来本院,考虑急性左上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病程中患者无意识不清,无胸闷、心悸,无呼吸困难、胸痛,无咳嗽、咯血,无黑便,无肉眼血尿,体重无明显减轻。查体:血压16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慢性病容,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血管震颤消失,左侧桡动脉搏动尚可,左前臂皮温略高,局部无明显肿胀。凝血四项:PT-RP 10.1 S, PTA121.8%, INR 0.96, APTT 34.7 S, FIB 4 g/L, TT 13.8 S, PTR 0.96。D-二聚体204 ng/ml。血常规:WBC 7.91×109/L, NEUT 75%, RBC 5.58×109/L, HBG 141 g/L, PLT 172×109/L。血生化:UREA 14.3 mmol/L, CR 475μmol/L, UA 345μmo/L, TP 72.9 g/L, ALB 43.4 g/L, K+5.1 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早搏,左室肥大伴复极异常。心脏彩超:EF 63%,左心肌肥厚,左室舒张功能下降。左上肢动静脉彩超:左侧上肢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后,自吻合口以远头静脉内可探及等回声及偏低回声充填,范围11.8 cm,桡动脉血流通畅,见图1。既往史:慢性肾小球肾炎22年,高血压15年,高220/120 mm Hg。入院诊断:急性左上肢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3级高血压(极高危险组)。结合各项检查,无溶栓禁忌证,考虑D-二聚体暂不高,彩超明确血栓,病变较长、广泛,若不给予积极溶栓治疗,血栓平面将逐渐上升,急性期为溶栓治疗佳时期,但患者内瘘术后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病变范围广,可能疗效不佳,且患者尿毒症、高血压,出血、栓子脱落栓塞风险大,向家属及患者充分告知相关风险,家属签定静脉溶栓知情同意书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方案:于头静脉栓塞血管血栓两端尽可能靠近血栓,指向血栓方向留置静脉留置针,远端给予0.9%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15万U,近心端给予0.9%生理盐水20 ml+尿激酶10万U,以60 ml/h泵入,继而给予双侧同时续泵0.9%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5万U,以5 ml /h泵入。保持患者绝对卧床,多功能监护,左前臂局部保温,每0.5~1小时监测动静脉内瘘血管杂音,动态监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血常规。溶栓治疗37 h患者动静脉内瘘可闻及血管杂音,继而可触及血管震颤,溶栓治疗有效,复查左上肢血管彩超,提示近吻合口处头静脉内附壁见部分等回声团块,见图2。拔除近心端留置针,远心端继续泵入0.9%生理盐水50 ml+尿激酶5万U,以5 ml/h泵入,4 h后停止尿激酶泵入,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 IU 2次/d皮下注射。因患者拒绝建立临时血液透析通路,24 h后恢复动静脉内瘘常规血液透析应用,血流量可满足透析要求,继续皮下规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5000 IU 2次/d,共7 d。治疗过程中患者左前臂轻度肿胀,无皮下出血、无牙龈出血、鼻衄、便潜血。出院后给予口服拜阿斯匹灵(100 mg, q.d.)。1个月后复查左上肢血管彩超:动静脉内瘘血流通畅,见图3。规律透析2个月未再次出现血栓形成,监测血液透析血流量,可满足240 ml/min。
-
双下肢抬高45°踝肱指数筛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抬高双下肢45°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筛查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及其程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纳入我科143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均行平躺体位、双下肢抬高45°ABI检查和双下肢血管彩超.分别根据ABI和血管彩超结果将下肢血管病变分为4级,1级:ABI在0.9-1.3或血管未见异常或仅有斑块,2级:ABI在0.6-0.9或有血管狭窄,程度<50%,3级:ABI在0.4-0.6或血管狭窄程度介于50-75%,4级:ABI<0.4或血管狭窄程度>75%.比较两种体位所测ABI之间的差异;以血管彩超为标准,比较平躺体位和双下肢抬高45°ABI与之的一致率、低估率和高估率的差异.结果:平躺体位ABI和双下肢抬高45°ABI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血管彩超结果比较,抬高45°ABI和血管彩超一致性明显高于平躺体位ABI(P<0.05),但高估了血管病变程度(P<0.05),尤其是对1级血管病变的评估(87%),平躺体位ABI则低估血管病变程度(P<0.05),尤其4级血管病变(51.2%).结论:双下肢抬高45°ABI可明显提高筛查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及其程度的敏感性,但同时可能降低其特异性.
-
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血管急症中的应用价值
急诊床旁超声以往多用于腹部脏器病变的检查.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仪器的发展,便携式高清晰彩超仪器的问世,给急诊床旁血管彩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使其成为检查血管急症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之一.本文总结开展急诊床旁彩超1年来,共检查血管急症77例,报告如下.
-
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1例病人,年龄43岁~85岁,同步行颈部血管彩超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颈动脉斑块性质、冠状动脉病变数目,分析两者关系.结果 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冠心病风险明显增加,颈动脉斑块可预测冠心病,软斑阳性预测价值大,软斑、硬斑与混合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有较好统一性,颈动脉彩超可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筛查冠心病手段.
-
高血压致颈动脉损伤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致颈动脉损害的特点及与脑梗死的关系,为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指标.方法对71例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30例高血压病人及3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颈动脉彩色血管超声检测.结果①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脑梗死病人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在高血压伴脑梗死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①高血压致颈动脉损害可导致斑块形成;②不稳定斑块是脑卒中的预测因子.
-
发热腹痛待查——思考病例答案
1 病历资料见本刊2007年27卷第7期第559页.2 答案2.1 诊断 本病例为中年男性,病程10个月,发热、腹痛突然加重,腹部有血管杂音.根据临床表现,高度怀疑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撕裂,需要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血管彩超和增强CT血管重建是值得优先选择的无创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