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疗监护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本文介绍了医疗监护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当前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监护技术 -
ZCJ型智能产前监护仪的配置及使用维护
ZCJ智能产前监护仪是由中美合资奥力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研制,是产科监护技术更新发展起来的医疗设备.它具有监护胎心率,子宫收缩、胎动、绘图、打印、显示等功能.实践证明,ZCJ监护仪是我们医院产科必备的设备.
-
多参数监护仪的测量原理和使用方法
多参数监护仪可以实时、连续、长时间地监测病人的重要生命特征参数.具有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随着传感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病人监护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
视觉诱发电位在高危儿视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视觉是人类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视觉异常不仅影响视力的发育及完善,更将影响智能、运动、平衡等的发展,特别是在婴幼儿期对于各感官功能的完善、协调,视觉功能的健全等尤显重要.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加强,高危新生儿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各种高危因素对小儿视功能的影响,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作者查阅了国内外近几年发表的相关资料,发现应用视觉诱发皮层电位操作简单、客观、无创伤,结果意义大,还可以克服新生儿及早期婴儿尚无意识参与合作的特点,在进行视功能检测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呼吸麻醉监护的进展
1 概述由于科技进步和医学的发展,监护技术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医学监护中,呼吸麻醉的监护有了新的进展.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这一技术的进展.
-
向高科技产业挺进的中国医疗器械工业中国医疗器械工业60年回顾
20世纪的后50年,世界医疗技术得到很大发展,诞生了一大批新的诊断治疗技术,像四大医学成像技术(X-CT、MRI、B型超声,核医学成像),激光血运重建术、内窥镜外科技术、动态监护技术、调强适形辐照技术、体外震波碎石术、介入治疗技术、临床体外诊断技术、以及人工器官或功能替代物植入技术等等,这使人类对自身生命奥秘的探索和延长生命的设想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
开展远程胎儿监护的实践与体会
胎儿窘迫是导致围产儿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测,对较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具有实际意义.胎儿电子监护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结合,产生和推动了远程胎儿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我院已较早地开展了这一技术,为高危胎儿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孕期家庭自我监护提供了有效途径,现总结如下.
-
侧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新进展
颅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解剖区域,特别是侧颅底因为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结构相毗邻,因而在以前此区域许多病变都被认为是无法手术治疗的[1],颅底外科曾经是一门由少数高度专业化的医疗中心才能胜任的极富危险性的专业学科.近几十年来,随着颅底显微解剖学、手术器械、影像学诊断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脑神经监护技术、导航技术以及颅底修复重建技术的发展,颅底外科成为具挑战力和有活力的新兴学科之一.然而,选择何种手术径路能安全有效的实施手术,依然是现代颅底外科为关注的课题.侧颅底手术径路变化较多,描述术语经常混淆,手术径路之间有大量的重叠交错.本文拟通过对近年来侧颅底手术发展作一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提供一个关于侧颅底手术径路合理应用的概念框架.
-
应用护理程序对肝移植病人的护理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1].随着监护技术的提高和免疫制剂的应用,移植技术和围手术期处理日臻完善.肝移植手术复杂,创伤大,时间长,患者抵抗力差,这对术后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用护理程序对肝移植病人的护理,能及时评估病人,掌握病情,有效预防并发症;并通过健康教育,让病人对肝移植有较明确认识,从而保持患者及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加强医患配合,促进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
乌司他丁对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和急诊心血管监护技术的发展,复苏成功率不断提高,可达40%~60%[1],但是80%以上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后的初数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死亡[2],心搏骤停复苏成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终存活出院,复苏后的死亡率居高不下,这与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ostresu scitation-multiple orqan dystunction syudrome,PR-MODS) 有直接关系.
-
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进展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低体重儿、高危儿得以存活,增加了脑瘫的发生率.脑瘫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改善运动功能是脑瘫康复的首要任务.
-
神经疾病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是临床康复医学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及综合抢救技术的发展,神经疾病危重患者的死亡率已有显著下降.在综合性医院及神经专科医院内建立重症监护病房(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卒中病房(stroke units)已成为国际性趋势.
-
脑性瘫痪的防治重在规范化
近二十多年来随着新生儿死亡率逐渐下降,脑性瘫痪(脑瘫)的患病率反而有上升趋势,这一现象被认为与围产医学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有关,使一些高危新生儿得以存活,增加了脑瘫的发生机会.目前,高危新生儿早期干预及脑瘫治疗成为新的热点,但建立和完善规范的诊断、评定和防治措施势在必行.
-
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
手术病人的安全保障既与手术者有关,也与麻醉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的互相配合有关.手术室护士除配合手术外,在麻醉的过程中还担负着大量护理、配合的工作,这不仅需要掌握各种护理技术、麻醉的护理配合,也应了解和熟悉麻醉的基础知识及各种现代化监护技术,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现浅谈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体会.
-
医院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的建立与功能
为了提高医院整体重症护理水平,于1997年初,建立了以ICU为中心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为医院各临床科室提供重症护理技术指导,进行重症监护技术的培训,同时,探讨新时期护理技术协作的理论、方法和途径.为医院护理管理者提供一套完善的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科学方法,真正实现了护理技术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了医院重点科室人才和设备的作用,有效地推动和促进医院的全面建设,达到了重症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并取得明显效果.
-
监护技术协作网络在术后恢复室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为适应现代外科术后护理的需要,提高各类手术后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自1994年以来,在全院8个重点外科里,建立了术后恢复室,总计31张床位,收容监护病人4456名.5年来,医院高度重视术后恢复室的护理管理,于1997年构建了以ICU为指导中心的重症监护技术协作网络.术后恢复室在以医院重症护理技术协作管理小组的协调下和以ICU为中心的监护技术协作网络指导下展开工作.通过举办监护技术讲座、安排各科护理骨干到ICU轮转学习、定期监控术后恢复室的管理质量、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和会诊等形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规范了术后恢复室的管理,改善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增强了外科术后护理观察和处理的能力,保证了外科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重症护理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
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先天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儿童先天性畸形之一,我国活产儿中患病率是3‰~8‰[1].而其中圆锥动脉干畸形(conotruncal malformation)占先天性心脏病的1/4~1/3,约占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的70%[2].圆锥动脉干畸形造成的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病情相对较重,预后相对较差,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圆锥动脉干发育异常造成的畸形主要包括: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闭锁以及永存动脉干.随着外科手术技巧以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日渐成熟,圆锥动脉干畸形所致死亡率和治愈率都有所提高.但对其发生机制和病因的理解仍有局限,其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认为,圆锥动脉干畸形所致的先天性心脏病,多数是由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共同造成.环境因素包括:暴露于维生素A、视黄醇、烟酸以及视黄醇受体.另外包括除草醚、空气污染、氯化烃以及杀虫剂等都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与流出道畸形的形成有关[3].近几年,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圆锥动脉干分子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关注并且进展迅速.本文就近年来研究的较为成熟和热点的几个候选基因作一综述.
-
五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我国新生儿死亡率已有所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新生儿病死率仍较高,死亡原因也不尽相同[1].本组资料通过对我院新生儿病区5年住院新生儿5243例中死亡的72例(病死率1.37%)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相关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救治水平.
-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机械通气时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患者死亡,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VAP也逐渐增多,国外文献报告机械通气可使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发生率增高3~21倍,据报告VAP的发生率多在18%~60%之间,病死率30%~50%,不同年份、不同作者报告的VAP发生率、病死率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RICU设施条件、机械通气管理技术不同而异.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手术并发症
100余年来,围绕着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否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等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随着对其发病机制及病程的深入了解,以及重症监护技术的进步,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病死率下降到10%~30%,并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早期尽量行非手术治疗,后期针对继发感染行手术治疗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