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蓝活;陈喜志

    目的:分析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可疑冠心病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 FT3、冠状动脉双源CT 检测,根据患者 FT3水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正常 FT3患者62例,研究组低 FT3患者58例,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分为两组,CACS≤100分组75例,CACS >100分组4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8~30个月随访,记录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并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钙化、MACE 相关因素。结果研究组 MACE15.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23%( P <0.05);CACS >100分组 MACE15.56%、显著高于 CACS≤100分组2.67%,FT3(3.89±0.58) pmol/ L 显著低于 CACS≤100分组(4.34±0.61)pmol/ L(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FT3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MACE 均相关(OR =0.442、OR =0.366,P <0.05)。结论血 FT3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紧密相关相关,低 FT3水平是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越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几率越高。

  •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应用抗风湿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

    作者:唐开奖;蒋茵;宋星慧;韦阳妙;覃玉花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应用抗风湿药物在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8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无任何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泼尼松+甲氨喋呤+柳氮磺胺吡啶+硫酸羟氯喹抗风湿药物联合治疗。对两组人员的红细胞沉降率(ESR)、疾病活动分数(DAS28)、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 C)]和炎症因子 C -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 TC、TG、LDL - C、TC/ HDL - C、LDL - C/ HDL - C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HDL - 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后研究组的 HDL - C 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 P <0.05),TC/ HDL - C、LDL - C/ HDL - C、DAS28、ESR、CRP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研究组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6.3%(5/80)、3.8%(3/8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12/80)、10.0%(8/80)( P <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存在血脂异常升高,经抗风湿药物治疗后炎症因子、疾病活动分数得到有效降低,同时 HDL - C 水平升高,并能够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 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对降压治疗影响研究

    作者:吴理娟;田应选;朱向博

    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降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对降压治疗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观察降压治疗效果.结果 督导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的波动范围、依从性、失访人数、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等方面均优于普通组,血压达标率在两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是提高降压达标率,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的有效手段.

  • 老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力衰竭

    作者:赵真;王翠瑛;洪旭

    甲状腺机能减退(简称甲减)及亚临床甲减[无甲减症状,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正常或稍低,促甲状腺激素(TSH)明显升高]患者有更高的危险性发生血脂增高、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脏病,而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中,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是否也存在同样趋势,目前尚缺乏有力证据.老年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人群,其甲状腺激素水平尤其是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较其他年龄组有衰减趋势[1].本研究观察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年人甲状腺激素水平是否与心力衰竭有关,同时探讨其与血脂、C 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事件高危因素的关系.

  •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虞;胡大一;杨进刚;赵建功

    目的 观察心血管病高危人群臂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111例心血管病高危患者,进行baPWV、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心率测量,病史采集及血液生化检查.高危人群定义为既往发生过心脑血管事件(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具有两种以上心血管危险因素(年龄≥50岁、吸烟、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人群.比较高baPWV组(≥1700 cm/s)与低baPWV组(<1700 cm/s)患者具有危险因素个数和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与低baPWV组相比,高baPWV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5.3%和60.5%,P<0.01),心血管危险因素数目较多[(3.9±1.2)和(4.4±0.9),P<0.05].影响baPWV的因素主要为年龄(P<0.001)和收缩压(P<0.01).结论 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中,baPWV较高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心血管危险因素多.年龄和收缩压是影响baPWV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尤炎丽;陈士芳;李转珍;王宏运

    目的:观察并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持续康复运动对患者精神心理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2014年12月行急诊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后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运动1周,干预组经运动评估,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院内增量康复运动并出院后康复运动干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记录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F>27.394, P<0.001),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F>2.681, P<0.05);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上升(F>10.394, P<0.001),干预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2.671, P<0.05),两组环境领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F<0.568, P>0.05)。干预组术后12个月内心绞痛(12.8%vs.29.2%)与再梗死(0 vs.10.4%)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CI术后给予持续康复运动可改善患者长期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血管事件。

  • 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蒙涛;马树人;曹加淮;李江津;张学锋;王柄剑

    目的 分析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2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抑郁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75.6%、11.1%、17.8%、26.7%、12.2%、8.9% 和7.8%,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且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 地震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防控

    作者:刘杰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应激可导致心血管疾病.慢性应激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相关慢性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的介导,增加非稳念负荷(allostatic load)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急性应激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增强急性危险因素(血压增高、内皮功能障碍、血液粘度增加以及血小板和凝血的激活)而可触发心血管事件.地震是自然发生的急慢性应激的典型例证.因此,研究震后触发心血管事件的因素和机制,对于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了既往地震诱发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机制,并提出了可能的防控措施.

  • 运动促进骨骼肌功能康复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巍;李娟;陈庆合

    体力活动减少与增龄诱导人体骨骼肌质量丢失,致使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及高血压等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且同时具备3个及以上上述特征表现的个体数量正逐年增加,1998年WHO专门对该综合征进行了研讨,推荐使用“代谢综合征”命名,代谢综合征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1].骨骼肌不 但是体内主要的糖脂代谢库,而且是影响机体安静代谢率重要的因素之一[2].研究认为体力活动水平降低诱导的代谢综合征与骨骼肌代谢功能异常有关,如骨骼肌力量与死亡率及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2-3].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治疗

    作者:刘淑芬;陈丽霞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CR)指应用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存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脏康复是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使患者采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维持疾病稳定,增加药物治疗依从性,控制症状,使患者能具有更佳的体力和心理感受,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CR被欧洲心脏病协会、美国心脏病协会强烈推荐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Ⅰ类证据)[1-3].CR的适应症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移植术后、心肺移植术后、放置起搏器或除颤器、先天性心脏疾病等.

  • 运动在心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爱翠;李雪萍

    血管内皮除具有屏障作用外,还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参与血管损伤的修复和免疫反应,维持血管收缩与舒张平衡、参与炎症反应过程等[1].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中早于形态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的早期症状[2],并且已被确定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3].针对心血管系统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有多种途径,其中运动锻炼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运动对心血管内皮系统功能影响的动物和人体实验结果进行综述.

  • 七氟烷预先处理对行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方传奇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先处理对行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全麻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82例,ASAⅡ~Ⅲ级,根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均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七氟烷组诱导麻醉前吸入5%七氟烷,术中给予1%~1.5%七氟烷+50%N2O吸入维持麻醉,丙泊酚组诱导麻醉前吸入100.0%纯氧,术中给予1.2~1.5 mg/kg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麻醉,记录两组术前(t0)、插管后10 min(t1)、切皮后(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术后随访30 d记录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与t0段相比,七氟烷组、丙泊酚组t3、t4段HR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0~t4段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3段MAP显著高于t0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3段HR、MAP显著低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术后30 d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丙泊酚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预先处理能维持全麻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峰;杨晋;王丽娜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阳泉市煤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04例ACS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每组52例.氯吡格雷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替格瑞洛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 (cTnT)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替格瑞洛组总有效率(94. 2%)高于氯吡格雷组(76.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替格瑞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前两组血清NT-proBNP、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替格瑞洛组血清NT-proBNP[(23. 84 ±9. 51)pg/ml]、cTnT [(0.29±0.11)μg/L]均较氯吡格雷组血清 NT-proBNP[(49.06 ±18.62)pg/ml]、cTnT[(1.42 ± 0. 19)μg/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随访1 年,替格瑞洛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 7%)低于氯吡格雷组(23.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ACS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NT-proBNP、cTnT水平,减少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且安全性较高.

  • 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抗血栓形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琴;陈明卫

    肠促胰素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其中GLP-1是通过胰高血糖素原基因产物的翻译后蛋白水解切割产生的,在肠L细胞远端分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除了具有减轻体质量、降低血压、改善血脂、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外,还具有抗血栓形成、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因此,我们对GLP-1受体激动剂/类似物潜在的抗血栓形成作用及其相关因子综述如下.

  • 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照研究

    作者:李艳霞;兰本超;程哲

    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有不同程度焦虑抑郁情绪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况,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比较治疗后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6周末,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ST段变化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x2=5.19、4.09,P<0.05),住院天数显著低于对照组(t=11.86,P<0.0.1).结论: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能减轻或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紧张、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躯体症状,减少心血管事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他汀类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并血脂异常临床分析

    作者:张晓梅;王正梅

    由于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较高,而其中血脂异常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近年来引起高度重视.有个别报道,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高达70.9 %[1].国际上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已有力证明了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率及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率下降[2].

  • 不同水平的C反应蛋白(RP)应用不同剂量的洛伐他汀的观察

    作者:武国新;赵民;齐金钢

    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均证实在ACS高危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强化降脂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患病率和病死率[1].而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剂量的依赖性的,如何采取合理的治疗剂量,避免盲目地大剂量用药是减少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1].

  • 氯吡格雷抵抗的临床关注

    作者:张虎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病理生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血小板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不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破裂或表明溃烂,使内皮下基质暴露,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引发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继而形成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同时凝血系统激活使已形成的血栓增大,部分和完全造成血管腔闭塞,终发生ACS[1].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从而阻抑血栓形成.国际上很多临床试验都证实,加强抗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从高血压的循证医学研究看联合降压的进展

    作者:方厚民;赖丽萍

    近几年国内外开展了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研究,推动了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不断更新,见证了高血压防治的进展.文章阐述了如LIFE研究、ACCOMPLSH研究、HYVET等研究带来的新理念、新实践.同时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优化的联合降压方案可以使患者更多获益.

  •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

    作者:史旭波;胡大一

    许多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尽管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变化很小.他汀类药物降低LDL的获益早期即可出现,并早于其降低胆固醇的效应,甚至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的患者也是如此.他汀类药物可降低卒中的风险,但LDL并不是卒中的重要预测因素.一些研究提示,他汀类药物的有益作用不仅仅是降低胆固醇,还存在非降脂作用,例如改善内皮功能和抗炎作用等.

2014 条记录 5/101 页 « 12345678...10010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