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淋病患者可感染自身
播散性淋球菌感染除可引起生殖器官淋病外,还可引起淋菌性脓疱病、淋菌性结膜炎、脑膜炎、心内膜炎、肝炎、关节炎和淋菌性腱鞘炎,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
-
瓣膜置换术9例治疗体会
瓣膜病变多为后天发生,尤其风湿性瓣膜病变,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心内膜炎的发生,心脏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害,二尖瓣病变并发心房纤颤的病人常合并左房血栓,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本组病例,无术后死亡,预后较好,现介绍如下.
-
替考拉宁对肾功能的影响
替考拉宁是由壁胞酶游动放线菌发酵制成的一种糖肽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前体分子相结合,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从而抑制或杀灭细菌.替考拉宁的抗菌谱与万古霉素相似,仅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和肠球菌具有活性,适用与治疗重症葡萄球菌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性葡萄球菌感染,如浓毒症、心瓣膜术后心内膜炎和播散性感染等.当前糖肽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为数不多的对多重耐药性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仍然保持强活性的药物[1].随着革兰氏阳性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发生率增高,临床上应用替考拉宁也较普遍.但是患者使用时,仍应注意肾毒性.
-
反复高烧像感冒,或染“心内膜炎”
56岁的周姓女士,1个月前,在并无明显诱因前,出现忽冷忽热高烧,一度被诊断为感冒,后到市级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心内膜炎,即心脏被细菌感染,剥落的组织造成血管栓塞.一般不明发热是指患者持续发烧,体温超过38摄氏度以上,超过1周,就诊3次或住院1周都还无法确认病因.不明发热是一种症状,约有1/3患者找不到病因.年长不明发热患者病因以感染、药物引起发烧、肿瘤居多,年轻患者则以感染为主,有些年轻女性是因自体免疫疾病造成持续发烧.
-
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本文将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回顾性分析.方法: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入院初期应用抗生素进行内科治疗,同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以及各项支持治疗,之后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清除体内赘生物、瓣周脓肿、坏死组织和瓣膜.结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上述治疗措施后,心功能评级均恢复较为明显;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后治愈率为91.67%,赘生物发生率较高,为87.50%.其中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死因为1例患者术前合并脑栓塞,术后栓塞家中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嚣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入院初期进行抗生素、利尿剂、强心剂等内科治疗,之后择期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患者体内赘生物、瓣周脓肿、坏死组织和瓣膜,且治愈率较高,手术风险较小,可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临床分析
目的:详细观察本院收治的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分析治疗此疾病的效果.方法 对本院1例处于亚急性阶段的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此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低热、乏力、疲倦等症状,心尖部位出现杂音,治疗前时常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与关节性疼痛等症状,心脏出现赘生物以及链球菌繁殖,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的确诊标准.结论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属于心内膜症状严重的疾病,具有高度死亡率、病因复杂性以及诊断与治疗的困难性等特点,值得临床研究.
-
经皮主动脉瓣支架市场
心血管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包括心脏与血管(动脉和静脉)疾病.虽然从学术上来说CVD可以指影响心血管系统的任何疾病,但这个词经常用来指与动脉硬化相关的疾病.实际上心血管病包括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瓣膜疾病、心律不齐、心力衰竭、立位低血压、休克、心内膜炎、主动脉及其分支疾病、外周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先天性心脏病.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基因分型及耐药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是医学上重要的致病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分布、致病力强,可引起皮肤黏膜及软组织的脓肿、中耳炎、关节炎、肺炎等临床常见的感染~([1-3]),也可以引起骨髓炎、心内膜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严重感染~([4]).
-
口腔健康关系生命质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为心血管病、肿瘤和牙病,其中牙病发病率高达79%.口腔疾病多属慢性病,早期因缺乏自觉症状很难发现.尤其是儿童,一旦出现症状,如疼痛、肿胀等,往往病情较重.※口腔疾病与多种病有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口腔疾病与心内膜炎、细菌感染、肾炎、关节炎以及胃病等多种疾病有关,而口腔感染特别是牙周组织感染与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关系密切.
-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合并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治和预后情况,评判手术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45例IE合并AK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8例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将患者分为手术(22例)和非手术组(2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和预后.结果 本组资料男女比2.46:1,发病年龄(48.3±16.6)岁.35.6%有基础瓣膜疾病,先天性瓣膜疾病常见.好发感染瓣膜依次为二尖瓣(46.7%)、主动脉瓣(28.9%)和人工瓣膜(8.9%).常见的感染病原为链球菌(46.7%)和葡萄球菌(35.6%),感染病原中也可见部分少见及特殊类型.肾脏表现中,尿潜血和尿蛋白的比例分别为82.2%和64.4%;8例肾活检病理中,新月体肾炎3例,局灶增生性肾炎和系膜增生性肾炎各2例,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免疫荧光常见的形式是C3沉积.手术和非手术患者基线资料、手术存活率无显著差别,但手术组肾功能恢复显著优于非手术组(P<0.05),血清肌酐在术后7 d和30 d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和P<0.01).结论 IE的基础疾病和感染病原学较传统记载存在变化,IE导致肾实质损害时,新月体肾炎并非少见;适时手术有利于改善IE合并AKI患者的肾脏预后.
-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儿23例临床资料分析.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38%,连续2次血培养阳性且为同一种细菌者仅为1例.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共17例(73.9%).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研究
目的 研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及传播特点,为临床治疗及合理用药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对exoU、exoS、exoT、exoY、toxA和Pyo等6种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和铜绿假单胞菌金属酶IMP和VIM基因进行PCR扩增.结果 23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有75株多重耐药株(MDR),占32.33%.多重耐药株对12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超过40.00%,其中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4.00%和49.33o,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94.67%和93.33o.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为0.75株多重耐药株中有32株毒力基因exoU呈阳性,37株毒力基因exoS呈阳性,28株毒力基因exoT呈阳性,11株毒力基因exoY呈阳性,35株毒力基因toxA呈阳性,18株毒力基因Pyo呈阳性.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检测,其中21株IMP基因阳性,18株VIM基因阳性.结论 心脏内膜炎患者治疗应及时做血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性试验结果进行合理用药.医务人员应注意手部卫生管理,加强器械消毒及病房消毒隔离管理,以利于控制细菌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的传播.
-
汉赛巴尔通体媒介和宿主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汉赛巴尔通体(Bartonella henselae)是一类革兰阴性的兼性厌氧菌,属于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根瘤菌目(Rhizobium)、巴尔通体科(Bartonellaceae)、巴尔通体属(Bartonella),该种又可分为2个亚型即:Houston型和Marseille型[1].汉赛巴尔通体为致病巴尔通体,可以引起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慢性淋巴结病、心内膜炎、杆菌样血管肉瘤-杆菌样紫癜(BAP)、视神经病变等[2],其中以CSD为普遍.
-
巴尔通体的宿主动物及传播媒介研究进展
巴尔通体(Bartonella)是一属寄生于脊椎动物红细胞内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可引起人类卡里翁病(Carrión's disease)、猫抓病(cat-sratch disease,CSD)、战壕热(trench fever)、心内膜炎、杆菌性血管瘤(bacillary angiomatosis,BA)等多种疾病.目前发现的巴尔通体有20余种,8种致病菌,除B.bacilliformis、B.quintana的宿主是人类,其余均寄生于自然界动物体内,并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近年来,由于人类巴尔通体感染日益增多,国外对这种病原菌的宿主动物及传播媒介进行了较多的调查研究,以下就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予以综述.
-
MRSA大鼠感染性心内膜炎模型的建立
目的:选用 ATCC43300标准菌株,建立 MRSA感染的大鼠心内膜炎模型。方法大鼠经右侧颈总动脉插管至左心室,术后24 h,尾静脉注射103、104和105 CFU/只感染量的 ATCC43300菌液,分别在感染后的1、3、5和7 d处死大鼠,采集心脏赘生物、脾脏和肾脏进行菌落计数,同时设非手术感染组和手术非感染组作为对照。结果感染1 d后,心脏插管大鼠瓣膜处均有赘生物形成,严重者甚至形成壁性赘生物,且随感染菌浓度的增加,心内膜炎感染程度加剧。103 CFU/只感染量组、104 CFU/只感染量组、105 CFU/只感染量组,赘生物细菌计数的对数值分别为7.04±1.38、9.32±1.22、9.78±1.03;感染3 d后,细菌性心内膜炎感染为严重,细菌计数的对数值高可达10.03±0.71;随后的5~7 d,感染程度随感染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03 CFU/只感染量组和104 CFU/只感染量组,分别下降至6.87±0.63和8.23±1.05;脾脏和肾脏的感染趋势与心脏大致相同,但感染程度低于心脏。手术非感染组和非手术感染组则无赘生物的形成。结论应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稳定、重复性好和成功率高的特点,更加适用于抗菌药物机制、新药筛选评价及心内膜炎相关性疾病的研究。
-
贝氏柯克斯体30kD外膜蛋白基因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贝氏柯克斯体可引起人类急、慢性Q热.急性Q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并常伴有肺炎、肝炎等.慢性Q热常发展为Q热性心内膜炎、骨髓炎.Q热疫苗是预防Q热流行的有效手段,目前人用Q热疫苗是灭活的柯克斯体.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很好,但注射该疫苗接种部位常出现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在贝氏柯克斯体的Ⅰ相和Ⅱ相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103的外膜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1].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贝氏柯克斯体Mr 30×103重组外膜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对其免疫保护性进行初步评价,探讨该重组蛋白作Q热疫苗的可行性.
-
猪链球菌2型05ZYH33强毒株srtA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uis)2型是一种新发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人类引发严重的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rne,STSS),病程凶险,病死率高,其致病机理尚未阐明.
-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葡萄球菌(MRSA)起源和分子进化的研究进展
金黄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的首要病原菌,可以引起从皮肤软组织感染到危急人类生命的一系列疾病,如心内膜炎、肺炎、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等[1].
-
降钙素原对感染性心膜炎的诊疗价值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诊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0例血培养阳性感染性心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CRP、PCT和治疗5d后的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治疗前后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存活组.金黄色葡萄球菌IE和阴性杆菌IE的CRP、PCT质量浓度明显高于草绿色链球菌IE和粪肠球菌IE,PCT>2μg/ml多见于金色葡萄球菌(金球菌)和阴性杆菌感染.结论 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感染性心内膜炎(IE)病情严重程度和抗感染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在评估预后方面PCT略优于CRP;降钙素原的测定水平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菌种有提示意义,有利于指导早期抗菌药物治疗.
-
马红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1例
2005年3月我院收治了马红球菌引起的急性心内膜炎病例1例,现将检验结果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