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根治切除胃-直肠同时性双原发癌一例
患者男性,68岁,因"腹痛伴肛门坠胀不适、大便性状改变1个月"于2008年9月20 日就诊.门诊行无痛电子胃镜、结肠镜检杏发现胃窦小弯侧有3 cm×3 cm溃疡,钳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低分化腺癌;距离肛缘10 cm直肠前壁有4 cm×3 cm菜花样肿块,钳取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直肠中分化腺癌.
-
肾上腺肿瘤自发出血二例
例1 女,56岁,无外伤史,首发症状:胸闷气短,呼吸急促,右季肋部疼痛,甚至不能平卧,B超示右肾上腺区5.6 cm×2.8 cm 大小的囊实性肿物,实性部分占1/2,约3.2 cm×2.1 cm,中低均匀回声,考虑肾上腺肿瘤出血,急诊入院.查血儿茶酚胺、醛固酮、皮质醇正常.床边胸片示右膈肌明显抬高,右肺门处肿块阴影.CT示右肾上腺区肿物,低密度区CT值为11.4 Hu,高密度区为22.0 Hu,注入造影剂后高密度区有轻度增强;右肺下叶近肺门处肿块,大小约3.0 cm×4.0 cm.临床诊断为右肾上腺肿瘤自发出血、右肺癌.经保守治疗1个月后,行右肺下叶癌根治切除,同时行右肾上腺肿瘤根治切除.术后病理肺部和肾上腺均为低分化腺癌.
-
内脏转位合并食管癌、贲门癌二例
例1 女,56岁.因上腹隐痛不适5个月、加重伴进食哽噎2个月于2002年10月12日入院.查体:发育正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右锁骨中线第4、5肋间可见心尖搏动,闻及心音,上腹剑突下深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上消化道钡餐:食管下段及贲门管腔狭窄,壁僵硬,不规则,可见充盈缺损区,心、胃位于右侧.胃镜:贲门处糜烂,见腺癌细胞.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右位心,左前分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心脏呈镜像,大血管位于右侧.B超:肝胆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术前诊断:贲门癌、全内脏转位.在全身麻醉下行右后外侧切口开胸探查,术中见胸腹腔内全内脏转位,肿瘤位于转位的贲门小弯侧,约4 cm×4 cm大小.行贲门癌根治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术后病理诊断:贲门低分化腺癌.术后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一般情况好.
-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进展
壶腹部肿瘤是指生长于十二指肠乳头、乳头附近的黏膜、壶腹内的黏膜、胰腺大导管口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壁间部黏膜上皮的肿瘤.手术是目前国内外治疗壶腹部肿瘤的主要方法,其术式主要有局部切除和胰十二指肠根治切除(Whipple手术)两种.虽然局部切除术自1899年就已开展[1],但是该手术却一直未被广泛接受.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腹腔灌注预防胃癌术后腹膜转移
近年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已成为国内外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之一.鉴于TIL细胞的杀伤特性,我们对侵犯浆膜层的胃癌根治切除后,以TIL细胞从腹腔内灌注,预防腹膜种植转移.我们自1995年将TIL开始应用于临床以来,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局部性切除术是早期直肠癌合适的治疗方法吗?
局部切除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操作简易、功能恢复好并且避免永久性造口等优势,对直肠早期癌的治疗具有很大吸引力.然而在远期肿瘤学疗效方面,局部切除术后长期的随访结果尚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近来,有关直肠癌局部切除治疗失败率过高的报道,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直肠癌局部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术在肿瘤治疗有效性方面的差异.由于局部切除术无法对区域淋巴结情况进行确切评估,因此病理分期不够全面.局部切除治疗失败后常需采取扩大根治切除的外科补救手术,但并非都能成功.
-
食管癌术后胸胃心包瘘1例
病人男,73岁.1992年11月因食管下段癌行左侧开胸、食管下段癌根治切除、胃食管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
-
食管癌鼻骨转移1例
病人 男,67岁.2004年7月经左胸入路行食管癌根治切除,颈部胃食管吻合术.术后病理报告胸中段食管(浅表溃疡型)鳞癌Ⅲ级,浸润肌层,上下切缘未见癌,送检淋巴结2/9个阳性.
-
贲门癌根治术标本回缩率及合理切端距离
避免贲门癌根治切除后切端阳性应基于对切端至肿瘤距离的准确测量.但类似研究中切端长度的数据多来源于手术记录,其存在多种误差如目测误差、记忆误差、人为记录偏差等;而病理报告中测得的经固定、回缩的标本测量值多较准确客观,但缺乏直观的指导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准确测定贲门癌切除标本的食管端与胃端的回缩比率的研究.
-
食管癌切除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术
常规的食管癌根治切除后胸内或颈部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后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仍然很高,并且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及术后生活质量.近2年,我们尝试对3例行中上段食管癌切除者采用颈部食管胃侧侧吻合,手术经过顺利,效果满意.术后分别随访2年、15个月、1年,无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现报道如下.
-
不断改进和提高乳房整形美容手术的效果和水平
乳房的整形与美容手术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迅速普及,但方法基本上是学习发达国家业已成形的术式.从乳腺患病行乳房单纯切除或根治切除而医患双方都不要求行乳房再造,到医患双方都主动提出行乳房再造,这不仅仅是治疗方法和技术的进步,而且是观念的飞跃.这一观念的飞跃不仅发生在整形外科,而且对普通外科医师也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医院,许多整形外科医师与普外科医师相互配合行乳腺切除后再造乳房.妇女乳房一旦被切除便终身不再能恢复的时代已经结束.有些城市和地区还出现了"乳腺外科",乳腺有可能成为继眼睛之后的又一个单一器官的新学科.这是个十分可喜的发展与进步.
-
会阴动脉跨区供血的股内侧皮瓣再造外阴一例
行女性外阴癌根治切除时通常是将小阴唇与大腿根部缝合,结果可导致尿道阴道前庭区外露并受磨擦,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为此,我们为此类病例设计了以会阴动脉为蒂跨区供血的股内侧皮瓣即时转移修复的手术方法,获得良好效果.
-
胰腺癌——选择有效的治疗
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快,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都呈现升高的趋势.胰腺癌的治疗始终是肿瘤界专家和医师努力研究的领域.外科依然是主攻部队胰腺癌的治疗应当首选外科手术,特别是局限期的胰腺癌.但遗憾的是,胰腺癌很难在早期发现,确诊的胰腺癌患者,80%都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根治切除的胰腺癌局限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5%;局部晚期或有转移的胰腺癌患者,50%的病人(中位生存期)仅能生存6个月左右,5年生存率不到2%.
-
灵芝孢子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究灵芝孢子预防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的前瞻性临床研究,60例行根治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随访2年,观察术后无瘤生存率(DFS)、总体生存率(OS)和灵芝孢子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肿瘤大小以及术前AFP>20 ng/ml、微血管侵犯、肿瘤卫星结节、乙肝感染、肝硬化患者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抗病毒治疗患者比例以及术中输血、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常规治疗组和灵芝孢子治疗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3.3%和70.0% (P=0.034),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83.3% (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药物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1).结论 灵芝孢子可以减少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
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学习曲线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的学习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1年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A、后期B两组;其中远端胃癌根治术45例,根据手术日期先后顺序分为初期Da、后期Db两组.分别比较初期与后期手术的手术情况.结果 6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手术,初期与后期两组在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淋巴结清扫总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初期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 233.07 ±46.62) min,显著长于B组(209.24±50.15) min(P<0.05).45例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初期Da组平均手术时间(234.7±45.32) min,术中出血量(111.3±40.63 )ml,显著高于后期Db组的(198.2±40.57)min、(89.5±36.42)ml(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开展的不同阶段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等方面体现出学习曲线特征.不同手术方式及不同手术团队具有不同学习曲线的规律.
-
胰腺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进展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美国2011年预计约44,030人被诊断为胰腺癌,约37,660人将死于胰腺癌,排名为美国男性及女性常见癌症死亡原因的第4位[1].其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早期易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远处转移,加上无明显和特异的症状和体征,以及缺乏简单、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因此确诊时多属晚期,预后极差,其5年生存率始终低于5%,40年来没有任何改善[2].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望根治胰腺癌的治疗方式,但是80%以上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无法通过手术根治切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手术相关死亡率已经降到低于5%.即使在佳条件下,接受切除术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19个月,5年生存率约为20%.大约30%的胰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经是局部晚期,50%的胰腺癌患者诊断时已经发生转移.局部晚期和晚期的胰腺癌治疗都属姑息性,当前的治疗条件下,中位生存期分别是9~10个月、3~6个月[3].
-
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的生存期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而临床分期相同的胃癌生存期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1989年7月至1995年7月共行根治性胃癌切除并且随诊完全的93例临床病理资料,按高中分化腺癌与其它病理类型分成2组, 统计分析各期别的生存期.结果高中分化腺癌与其它病理类型胃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Ⅰ期5年与5年,Ⅱ期5年与4年,P0.05,Ⅲa期为5年与1.5年,P<0.05,Ⅲb为 2.5年与1.25年,P<0.05,Ⅳ期0.5年与0.5年,P0.05.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而相同期别的胃癌预后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中应予重视而区别对待.
-
胃癌腹膜种植的治疗现状
胃癌不能根治切除及复发的主要原因是腹膜种植.据文献记载,胃癌腹膜种植占全胃癌手术的10%~15%,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50%~60%,其治疗效果不佳,5年生存率基本为0[1].因此,控制腹膜种植是提高胃癌疗效的关键,本文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
胃癌急性穿孔22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84年5月~1998年2月共收治胃癌急性穿孔22例,现就治疗情况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本组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39~67岁,平均58岁。穿孔至手术时间2 ~32小时,平均12小时。术前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9例,胃癌穿孔13例,其中4例是确诊为胃癌住院待手术期间发生。全组均表现为突发的上腹剧疼和全腹膜炎体征。2例合并有中毒性休克。肿瘤直径小者4cm,大者8cm,平均6cm。位于胃窦小弯者10例,胃窦前壁2 例,胃窦后壁5例,胃体小弯3例,胃体后壁2例。穿孔直径1~4cm,,平均3cm。 二、病理全组病例均为溃疡型,其中Borrann Ⅱ5例、Borrann Ⅲ型17例,均侵透浆膜,病理分期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9例。低分化腺癌12例,粘液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 例。 三、手术方式全组病例均采用先缝闭穿孔,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减少毒素吸收,再进行细致的探查,确定术式,其中一期行根治术4例、姑息切除7例、单纯缝合修补4周后再行根治切除2例(切除率59.0%)。单纯修补3例、修补加胃空肠吻合6例(未切除占40.9%)。置1 ~2根腹腔引流管。 四、术后处理于术后1周开始自腹腔引流管将5-Fu 1g,DDP80mg等分溶于2000ml生理盐水中一次性灌入腹腔,每天一次,连用3天。术后4~5周开始采用FM方案,即5-Fu 500mg,MMC 6mg,每周一次,4次一疗程,休息1个月重复,完成6个疗程结束化疗。 结果未切除的9例,全部在1年以内死亡,平均生存6个月;根治切除的6 例(包括二期切除2例),术后生存满5年者1例,满3年者5例,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姑息切除7例中,1年内死亡3例,1~2年内死亡3例,1例生存3年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14个月。 讨论胃癌合并急性穿孔的发生率仅为0.49~3.64%,平均1%。癌均已侵透浆膜,大部分为溃疡型,组织学多为分化较差者。本组病例与文献报导相仿。这种穿孔远比溃疡病穿孔的外科治疗更为困难。过去多数学者认为,胃癌一但合并穿孔,多属晚期,生物学特性较差。因施行急诊手术,缺乏充分的术前准备,故主张放弃根治切除,而行姑息疗法。近年研究发现,胃癌合并穿孔,术中行癌肿切除和行单纯修补两者疗效对比,前者明显优于后者,故主张为提高术后治疗效果,术中尽可能行根治切除。从本组资料看,未切除的9 例,平均生存时间为6个月;姑息切除的7例,平均生存14个月;而根治切除的6例,平均生存时间35个月,三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姑息疗法远不如根治切除的愈后好。故认为对胃癌穿孔不能轻易放弃根治切除机会,而应区别对待,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施行根治手术,提高治疗效果。
-
贲门癌术后早期皮下广泛转移1例
病例患者男性,55岁,因胸骨后疼痛伴吞咽阻挡感月余,经钡餐透视诊断为"贲门癌”,于2000年2月25日在全麻下经左胸行贲门癌根治切除、胃食管胸腔内吻合术.术中见:肿瘤位于贲门部,约6×5×4cm,累及食管下段约5cm,侵出浆肌层及食管外层,部分膈肌受累并和胰尾侵润粘连,胃左血管旁淋巴结串珠样增大,直径约0.5~1.5cm,予以切除肿瘤,清除淋巴结,手术顺利.术后病理为低分化粘液腺癌,局部淋巴结查见转移.术后未能及时化疗2月后发现腹部皮下多发结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