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抑制白色念珠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艳;常勇杰;鲍连生;张振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 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 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 E-钙黏附素和β-链接素在大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吴春林;黄种心;柳悦莲;邱建龙

    介导上皮细胞黏附的主要分子是钙依赖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钙黏附素(epithelial-cadherin,E-cad),其胞内肽段与一组相关蛋白α-、β-、γ-链接素(α-、β-、γ-cat)等结合发挥其上皮细胞间相互黏附、维持组织结构完整性和极性的作用[1],如果它们的结构、功能异常,可能影响细胞间的黏附性,从而促使肿瘤发生、侵袭和转移[2].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近期大肠癌标本进行E-cad及β-cat表达的检测,对其意义作初步探讨.

  • 重组尿素酶B亚单位和黏附素双价疫苗对幽门螺杆菌SS1株感染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

    作者:徐飏;严杰;叶嗣颖;毛亚飞;李立伟;李淑萍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的病原菌,并与胃腺癌和胃淋巴瘤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接种疫苗是预防Hp感染和控制Hp感染相关疾病为有效的措施,但目前仍无Hp疫苗上市.Hp尿素酶B亚单位(UreB)和黏附素(HpaA)几乎存在于所有Hp临床菌株表面,高度保守且抗原性强.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其A亚单位的突变体(LTKA63)和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有较强的免疫佐剂作用.

  • LTB-hp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产物免疫性鉴定

    作者:谈潘莉;严杰

    黏附素(HpaA)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鞭毛鞘膜蛋白,几乎存在于所有的Hp菌株表面,序列高度保守,可作为基因工程疫苗的候选抗原.本文构建了ltB-hpaA融合基因原核表达系统pQE32-ltB-hpaA-E.coli M15,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GM1-ELISA分别证实了LTB-HpaA重组蛋白(rLTB-hpaA)表达和免疫性.

  • 双歧杆菌黏附素的提纯及鉴定

    作者:郑跃杰;潘令嘉;王立生;周殿元;郭立安;闫哲

    目的:双歧杆菌已广泛应用于益生菌及发酵乳的研制.由于双歧杆菌黏附于肠黏膜表面是其发挥作用的首要条件,开展对其黏附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有关双歧杆菌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机制所知不多,我们从青春型双歧杆菌中分离及纯化其黏附素.方法:黏附试验为检测青春型双歧杆菌与人肠上皮细胞系Lovo细胞间的黏附.收集双歧杆菌培养上清并用300 g/L硫酸铵沉淀,在4℃下8000r/min离心30min收集沉淀物.沉淀物溶解于0.01 mol/L pH7.4 PBS,加入至0.02 mol/LpH7.0 PBS平衡的Superdex 75柱中进行洗脱,速度为0.7mL/min,226 nm波长检测光密度ABS值.收集合并活性组分,冷冻干燥.干燥物溶解后加入至0.05 mol/L pH8.0PB平衡的Q-Sepharose FF柱中,先用同一缓冲液洗脱,然后分别用含0.1mol/L、0.3mol/L、0.5mol/L及1.0mol/L氯化钠的0.05 mol/L,PB进行阶段洗脱,速度为1.5 mL/min,检测各峰黏附活性,活性组分用SDS-PAGE进行分析.结果:使用硫酸铵沉淀对双歧杆菌黏附素进行了分离,沉淀物进一步经Superdex 75凝胶过滤和Q-SepharoseFF离子交换色谱纯化.结果黏附素不能结合与Q-Sepharose柱,经SDS-PAGE分析,证实纯化的黏附素成分基本单一,其M约为16ku.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可能为一种M 16 ku的蛋白质,并且存在于培养液上清中.

  • 黏附素保守区疫苗防治鼠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白杨;梁燕玲;刘秀丽;施理;王继德;张兆山;周殿元;张亚历

    目的:利用人类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的小鼠模型研究黏附素保守区(AB)疫苗在预防与治疗Hpylon感染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预防与治疗两部分.预防部分把实验动物无特定致病菌C57BL/6小白鼠分成4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AB(100μg)加CT(2.μg)、生理盐水、单纯AB(100μg)、单纯CT(2μg),1次/wk,共4次.2 wk后再用活Hpylori灌胃,再4 wk后处死动物.治疗部分把已感染H pylori的小白鼠分成4组,分组与治疗方法同预防部分,治疗结束后4 wk处死动物,取胃黏膜行半定量细菌培养检查H pylori情况.结果:预防实验的保护率分别为AB加CT61.5%(16/26),单纯AB、单纯CT和PBS保护率均为0.AB加CT治疗组H pylori根除率为:38.5%(10/26),生理盐水组、单纯AB、单纯CT组均无治疗作用.治疗组未根除H pylori的小鼠,疫苗组H pylori的定植密度明显低于其他4组(P<0.05).结论:由AB加免疫佐剂组成的口服疫苗,不仅有预防H pylori感染的作用,同时也有根除已感染的H pylori的作用.AB可用于Hpylori疫苗的研制.

  • 幽门螺杆菌重组VacA-HpaA IgY的制备

    作者:叶翠莲;杨致邦;黄伟;毛小琴;张绍兰;黄进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表达、提纯幽门螺杆菌(H pylori)细胞空泡毒素毒性片段,和黏附素片段的融合蛋白,以此为抗原,制备高效价的抗VacA-HpaA蛋黄抗体(IgY).方法:大量培养重组菌pQE30-VacA-HpaA-DH5α,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VacA-HpaA,Ni2+-NTA树脂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鸡,水稀释法提取IgY,硫酸铵沉淀法纯化浓缩VacA-HpaA IgY.ELISA法测定抗体产生的时间-效价变化,SDS-PAGE分析纯度,Bradford法测定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其分别对VacA和HpaA抗原的特异性,ELISA法检测效价.结果: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免疫鸡后提取的IgY可与该蛋白发生免疫反应,IgY效价总体上随免疫时间增加而升高.经纯化、浓缩后,获得纯度为60%左右,效价为1:12 800的VacA-HpaA IgY,蛋白浓度为22 g/L,Western blot显示在Mr27 000和Mr30 000处分别有相应条带,ELISA检测与VacA和HpaA反应的效价分别为1∶3200和1∶6400(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浓度、高效价的抗重组VacA-HpaA的特异性IgY.

  • 胃黏蛋白在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邓敏;靖大道

    黏蛋白(MUCs)是特殊的上皮细胞分泌的大分子量的糖蛋白,是构成胃黏液凝胶的主要组成成分.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ylori)通过其表面的黏附素分子或非黏附素分子与胃黏蛋白结合从而定植在胃黏膜上皮上.在H.pylori感染过程中,H.pylori导致了胃黏蛋白的表达发生了改变.反之,胃黏蛋白也因其特有的结构在抗H.pylori感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文就目前有关胃黏蛋白在抗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护作用

    作者:钟世顺;宋京翔;张振书;李淑梅;王烈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肠黏膜屏障的防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I/R模型组(24只)和黏附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24只)。建模成功后6h及1、4、7d,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剖杀,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各时间点血中TNFα、IL-6、IL-10、二胺氧化酶(DAO)和D-乳酸的活性和含量。结果 I/R模型组血中TNFα、IL-6、DAO和D-乳酸水平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值均<0.05),IL-10无明显差异;预处理组各时间点IL-6和DAO水平均明显低于I/R模型组(P值均<0.05),术后1d的TNFα浓度及术后4d和7d的血浆D-乳酸浓度也低于I/R模型组(P值均<0.05);预处理组的小肠病理改变较I/R模型组减轻(Chiu氏评分:6 h,3.22±0.22比3.57±0.20;1d,3.77±0.13比3.90±0.12;4 d,2.93±0.23比3.07 ±0.21;7 d,2.10±0.30比2.22±0.17,P值均<0.05)。结论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I/R后大鼠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护作用,能减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不同耐药程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水平差异性分析

    作者:陈妍妍;曹阳;刘双庆;宋巍;魏殿军

    目的 探讨不同耐药程度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黏附水平的差异.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天津地区四家三级甲等医院尿液样本分离的非重复感染大肠埃希菌100株,结合药物敏感性试验,将大肠埃希菌分为敏感组(50株)和耐药组(5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菌株I型菌毛fimH、fimA、fimB基因和P型菌毛papA、papB、papC、papGII基因及其相对表达量,采用酵母细胞黏附试验和红细胞凝血试验分别检测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能力.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和t(Z)检验.结果 耐药组中papGII基因的检出率为42.0%,高于敏感组(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8,P<0.05),fimH、fimA、fimB、papA、papB和papC基因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敏感组中fimH、fimB和papC基因相对表达量高于耐药组(Z=3.427,t=5.182和8.120,P<0.05);黏附试验表明敏感组菌株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64.0%)高于耐药组(40.0%)(χ2=5.769,P<0.05).结论 耐药组I型菌毛的黏附能力下降与菌株的适应性代价有关,fim及pap基因簇编码的其他基因的转录和缺失可能对I型菌毛及P型菌毛的黏附功能产生影响.

  • 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的M RS A 耐药基因检测与样本聚类分析

    作者:程运涛;常青;吴为民;翁幸鐾;陈国千;王春新;欧阳冰

    目的:了解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制剂耐药基因的存在及该组菌株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儿童伤口标本中分离到的16株MRSA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确定菌种,以苯唑西林耐药判定为MRS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确定黏附素基因(sasX)、杀白细胞素基因(pvl)、α溶血素基因(hla)均为阳性,并采用PCR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以及莫匹罗星等12种耐药基因,后作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结果16株M RS 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每一类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且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mec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aac(6′)/aph(2″)与 aph(3′)‐Ⅲ、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中 erm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 tetM检出率均为100.0%,未检出莫匹罗星耐药基因;16株MRSA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中,mecA+ aac(6′)/aph(2″)+ aph(3′)‐Ⅲ+ ermB+ tetM+ qacA阳性模式共检出13株占81.3%;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4,6、7、10~16号等13株为同一克隆,8号与9号亦为同一克隆;16株MRSA与MRSA‐ref亲缘关系较近;与MSSA‐ref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组M RS 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致病力很强,其对10种抗菌药物完全耐药,与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一致,但莫匹罗星对该组菌株仍有抑制作用。

  • 葡萄球菌属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董筱莉;韩兰秀;周剑波;金花;张丽君;王敏霞

    目的:调查一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携带状况,分析黏附素编码基因及荚膜抗原编码基因检出率。方法收集2013年3-9月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共20株,用spa基因PCR检测作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鉴定,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分析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和荚膜抗原的型别编码基因(cap5、cap8)。结果20株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中13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余7株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每一株均有阳性检出,除 s as X基因阳性率低外,其余均较高;荚膜抗原编码基因12株有阳性检出;7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任何黏附素与荚膜抗原编码基因检出。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16种黏附素编码基因及2种荚膜抗原编码基因联合检测研究尚为国内外首次,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编码基因及荚膜抗原编码基因高检出率可能与菌株定植及感染相关。

  • 双歧杆菌纯化黏附素对ETEC和EPEC黏附肠上皮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赖卓胜;王群英;杨玉捷;王继德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除黏附素浓度为1μg/ml和5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10μg/ml、20μg/ml、30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能抑制ETEC和EPEC对肠上皮Lovo细胞的黏附且呈剂量依赖效应.

  • 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的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李传友;张旭霞;张健源;李卫民;田苗;邱云青;孙照刚;李妍;端木宏谨

    目的应用克隆表达技术从大肠杆菌中获得重组的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蛋白,并以HBHA免疫小鼠观察抗HBHA抗体的产生并探讨其免疫原性.方法1)应用PCR技术扩增结核分枝杆菌hbhA编码基因的特异片段.2)结核分枝杆菌hbhA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3)应用克隆表达的HBHA蛋白免疫小鼠,并用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HBHA抗体水平.结果1)结核分枝杆菌hbhA基因成功地克隆到PET-32 a(+)表达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重组HBHA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纯化包涵体并获得了大量的重组HBHA.2)重组HBHA免疫小鼠可产生较高水平的抗HBHA抗体(>1:102 400),表明重组HBHA在纯化过程中仍保留较强的免疫原性.结论结核分枝杆菌黏附素HBHA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上皮型黏附素在胃癌中的表达

    作者:刘士生;李巍;刘爱东;庞久玲

    肿瘤细胞黏附异常和细胞外基质降解与肿瘤的扩散密切相关.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E-cad)的表达情况,以探讨二者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报告如下.

  •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影响

    作者:钟世顺;张振书;李淑梅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自由基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内毒素血症模型组(24只)和黏附素预处理组(预处理组,24只).建模成功后6h及1、4、7d,各组分别取6只大鼠剖杀,生化方法检测各时间点肠道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肠道ICAM-1的变化.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黏膜MDA、MPO、ICAM-1含量显著增高(P<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黏附素预处理组大鼠回肠组织中MDA、MPO、ICAM-1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 氧化损伤在内毒素血症肠损伤中发挥一定作用,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可减轻肠道的氧化损伤,对肠黏膜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胃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0和上皮型黏附素表达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丽萍;吴金河;李洪亮;房苗苗;刘爱东

    肿瘤的局部蔓延与远处转移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从分子水平上有黏附、降解和移动等过程,其中细胞的黏附作用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是重要的环节.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0, MMP-10)在降解细胞外基质、维持肿瘤微环境和促进肿瘤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而上皮型黏附素(E-cadherin)具有调节细胞间黏附的作用,其可能与基质金属蛋白酶有共同作用[3].本实验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6例胃癌中MMP-10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从细胞黏附与细胞外基质降解角度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抗幽门螺杆菌rHpaA鸡蛋黄抗体的研制

    作者:黄进;杨致邦;黄伟;毛小琴;邓颖;叶翠莲

    目的: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表达重组幽门螺杆菌黏附素rHpaA,以此蛋白为抗原制备抗rHpaA的高特异性鸡蛋黄抗体.方法:诱导重组质粒pQE30-HpaA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rHpaA蛋白,用rHpaA免疫鸡,以水稀释法联合盐析法提取纯化IgY,采用Bradford法测定含量,SDS-PAGE电泳分析纯度,Western blot鉴定抗原特异性,ELISA测定效价和巴氏消毒后的活性.结果:IgY提纯后含量为24.6 mg/ml,纯度约为90%,Western 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量30 000处出现单一条带,ELISA效价为1:12 800,巴氏消毒后未见效价损失.结论:成功获得了高浓度、高纯度、高效价、耐巴氏消毒的特异性IgY,为进一步制备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特异性IgY制剂奠定了基础.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中细胞间多糖黏附素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易辉;李燕

    近年来由于医疗植入物如导管、人工心瓣膜、人工关节等的广泛应用以及人口老龄化及免疫力低下人群的出现等因素,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SE)导致的生物膜相关性疾病逐年上升,至今尚无药物能有效地控制这类感染。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调控、多因子参与的延续性过程,包括初始黏附、聚集、成熟、脱落四个阶段,而细胞间多糖黏附素(polysacchar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PIA )是存在于细菌细胞表面的多糖黏附因子,在 SE 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细菌聚集阶段发挥十分重要作用。因此,深入研究 SE 生物膜形成中 PIA 的调控机制对治疗 SE 引起的生物膜感染意义重大。

  • 血清幽门螺杆菌HpaA抗体与胃癌风险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冰;李环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中血清黏附素(HpaA)与胃癌风险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筛查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胃癌的病因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检测重组目的蛋白HpaA在两组人群血清中抗体的水平并分析其抗体水平与胃癌之间的关系.结果 全部的研究人群和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及阴性人群中HpaA与胃癌的发病风险有关联(P<0.001);HpaA的抗体水平与胃癌的发病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KatA筛查胃癌的佳截断值为0.3471时,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0%和63.40%,其曲线下面积为0.762.结论 血清幽门螺杆菌HpaA抗体与胃癌的发病风险有关.HpaA有可能成为理想的胃癌血清生物标志物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