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冷冻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附80例报道)
目的:探讨冷冻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6.1~2001.2月收治的80例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行冷冻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的治疗情况.结果:综合治疗后2个月复查,综合治疗的肿瘤,缩小≥50%为40%(32/80),术后AF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良反应轻.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0.5%和35%.结论:冷冻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是一种较好的综合治疗方法.
-
补中益气汤在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后的应用
目前,外科手术被公认为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手段,但可切除率仅10%~37%[1],且术后复发率高,而非外科手术在肝癌的治疗中亦发挥重要作用,如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术(TACE).TACE是对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明显提高1年和2年生存率,但在TACE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肝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轻则延误疗程,影响治疗效果,重则危及生命[2].我院自2002年10月~2006年11月,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TACE前后口服补中益气汤,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现总结报道如下.
-
中医药防治肝癌机理及实验研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s cancer,PLC,在我国尤以肝细胞癌/hep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常见)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各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PLC的恶性程度高,病情变化快,预后极差,目前治疗手段中仍以手术为佳,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放射治疗、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等方法也确有较好疗效.但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到晚期,此时多数病人的体质已难以耐受这些治疗.因此,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就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为了探讨中药防治肝癌的机理,国内外学者已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现就近年来实验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肝动脉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30例
目的:探讨肝动脉插管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可行性及其对肝硬化患者肝功的改善作用.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分离其自体骨髓干细胞,行肝动脉插管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于移植后1、2、4、8 wk和12 wk进行肝功能等检测,并观察其移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移植1,4,8 wk和12 wk后,22例(73.3%)患者ALT逐渐降低,由平均180.35±15.6 U/L降至70.36±21.3 U/L;21例(70%)患者TBIL逐渐下降,由平均155.32±23.1 μmol/L降至80.19±18.4μmol/L;23例(76.6%)患者ALB逐渐升高,由平均26.36±16.3 g/L升至32.64±12.8 g/L.移植后全部(100%)患者PTA不同程度升高,由治疗前平均26.18±13.9%上升至治疗12 wk后的51.63±22.7%.移植后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移植后12 wk内腹水减轻的14例(46%);食欲改善的22例(73%);乏力好转18例(60%);腹胀减轻13例(43%);在30例移植患者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作为治疗肝硬化的一种新的措施安全有效.
-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介入治疗症状性肝海绵状血管瘤( CHL)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组38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并选择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并辅以明胶海绵栓塞,依据瘤体大小分别给予1~4次栓塞,随访3~6个月观察CHL变化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1)本组栓塞次数≤2次共31例,≥3次共7例;栓塞次数与CHL瘤体大小、血供程度、碘油沉积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8例症状性CHL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效32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7.4%。栓塞后CHL瘤体缩小率为35%~95%,平均62.82±19.95%;其中部分缓解(PR)60.5%,好转(MR)39.5%,其缓解程度与CHL瘤体大小、血供程度、碘油沉积有相关性,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症状性CHL,经肝动脉插管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瘤体大小、血供程度、碘油沉积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致截瘫分析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5年5月进行了252例肝癌晚期肝动脉插管化疗药灌注术,年龄23~78岁,平均(45.2±9.4)岁,男216例,女36例,肝癌4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208例,肝癌并远处转移8例,ASAⅡ~Ⅲ级,术后发生截瘫3例,发生率1.2%.现将其报告如下.
-
巨大肝尾叶平滑肌瘤伴粘液变性一例
患者女性,43岁。因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年,于2001年3月26日入院。患者于2000年3月体检时,行B超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约3 cm大小。于当年5月在外院做CT检查,发现肝脏病变已5 cm大小,怀疑"肝血管瘤"。于2001年2月26日行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组织"。于2001年3月8日经肝动脉插管行栓塞化疗,术后患者出现腹部疼痛伴发热,来我院就诊以"肝尾叶巨大肿瘤"收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肝肋下5 cm,脾脏不大,无移动性浊音。
-
腹腔镜下胰体尾癌并肝转移灶切除加肝动脉插管埋泵一例
患者女,59岁,因"反复上腹胀2个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无黄疸,腹平软,未及肿块,无移动浊音.既往体健,无外伤手术史.CT示:胰体尾部2.5 cm×2.3 cm低密度占位,边界不清,肝脏Ⅵ段直径1.5 cm占位病变(图1).于2004年3月3日施行手术治疗.
-
胃癌骨转移20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诊断骨转移癌的原发肿瘤多为肺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而胃癌发生胃转移者较为少见。本科自1993年2月至1998年12月近六年间共诊治胃癌骨转移20例,占同期收治胃癌的1 .91%和占同期诊断骨转移癌的10.9%。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全组共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30岁~71岁,平均年龄54.9岁。18例患者表现有不同程度的骨痛和骨关节活动障碍,4例患者伴有不能单纯用上消化道出血解释的中度或重要贫血,2例患者伴中度发热。8例患者经X线摄片见溶骨性改变,其中3例行骨活检,1例行骨髓穿刺,经病理学和/或细胞学检查确诊;10例经ECT骨扫描检查诊断;2例经MRI检查诊断。12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发生骨转移,发生骨转移时间为术后2月~132月,中位时间为7个月,平均时间63.4个月;1 例患者手术时发现骨转移;4例患者以骨转移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诊断胃癌时已失去手术机会,分别于确诊胃癌后4月、6月和11月发现骨转移。原发癌灶位于胃窦者11例(55.0%),贲门胃底部者5例(25.0%),胃体部者3例(15.0%),残胃癌1例。病理类型低分化腺癌8例(40.0%) ,粘液腺癌4例(20.0%),印戒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管状腺癌各2例(各占10.0%);另有 2例腺癌,不明具体类型。1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后临床分期1例为Ⅱ期,11例为Ⅲ期(91.7%);其余8例就诊时均为Ⅳ期。除骨转移外6例患者肝脏转移,2例肺转移,3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肠壁、胸腔、皮肤及眼底转移者各1例。 骨转移部位:单一骨转移者6例(30.0%),多个部位骨转移者14例(70.0%);以脊柱、骨盆转移为多见。受累率分别为:腰椎10例次,胸椎、骨盆各8例次,肋骨5例次,股骨4例次,颈椎、肩胛骨各2例次,骶骨、胸骨、锁骨各1例次。 既往治疗情况:12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其中5例(41.7%)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为ELF、HELF等;3例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中,1例口服优福定化疗2个月,1例联合化疗4周,1例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1周后肝脏肿块缩小,再行胃大部切除术及肝脏肿块切除,术后HELF方案化疗6周。
-
肝动脉结扎并插管治疗肝癌
肝动脉结扎(HAL)和肝动脉插管(HAI)治疗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我科自1995年6月~2004年6月共施行HAL和HAI治疗不能切除的肝癌30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临床路径在肝动脉插管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护理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方法,观察两组间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病人自我保健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明显提高;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临床路径对于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效果、病人满意度有临床意义.
-
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42名测试者,记录其在模拟系统以RH肝管实施经肝动脉插管的初始时间,经30次模拟系统练习后,记录其终试所用时间。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2名测试者均顺利完成初试与终试,合格率100.0%;导管成型初试所用时间多于终试,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动脉及目标动脉初试所用时间多于终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动脉插管总用时初试所用时间多于终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Likert评分为(4.6±0.2)。结论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提升初学者操作水平。
-
肝动脉异位开口介入治疗术15例分析
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选择性肝动脉插管是介入放射学中肝脏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前提条件.正常解剖的肝动脉插管一般较容易,而变异的肝动脉插管按常规方法往往相对困难.本文无选择性地收集总结200例行肝动脉个人治疗术的技术资料,结果发现肝动脉异位开口15例,占7.5%,鉴于其插管及超选技术的特殊性,现分析报告如下.
-
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
我院介入治疗科自1995年10月起应用腹腔动脉、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现将1995年10月-1997年6月经肝动脉插管免疫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29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按1991年《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分册中临床诊断标准,选择Ⅲ期[1]原发性肝癌(HCC)病例50例,预计生存期均为3~6个月,其中29例患者自愿接受插管免疫化疗(观察组),21例以全身化疗(对照组),两组均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男23例,女6例,男女之比为3.8:1。年龄51~86岁,中位年龄54岁,对照组:男18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30~76岁,中位年龄58岁。
-
超声造影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如CT、MRI、DSA、US)的发展,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其中血管造影技术在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它能评价肝肿瘤血管分布程度、有无血管侵袭、支配动脉,从而决定外科切除或栓塞等.在血管造影技术中超声造影技术迅速发展,其临床意义主要在于五个方面:①通过分析血管结构,提高鉴别诊断水平;②提高放射线血管造影阴性的肝癌检出水平;③提高早期肝癌检出水平(血管分布少的肝细胞癌);④评价肝结节生物学的恶性度;⑤治疗疗效和再生结节的评价.它分为创伤性与非创伤性检查,创伤性检查主要指超声引导下肝动脉插管二氧化碳造影,它能灵敏地反应肝局灶性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提供临床分期与恶性度资料,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操作技术较复杂,有一定的并发症,难列入常规检查.近年来新型造影剂和相关新技术(二次谐波技术、瞬间反应成像技术、能量多普勒、三维超声成像等)的发展,肝脏超声造影已迈向了非创伤领域,其对肝局灶性病,特别是直径小于3 cm的病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望与CT血管造影相媲美,展示出十分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
-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用于肝癌介入治疗后毒副反应的护理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是一类基因工程抗肿瘤药物,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使肿瘤出血、坏死、体积缩小.通过肝动脉插管联合化疗药物栓塞,可大大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降低非靶区药物浓度,减少化疗药物毒副反应,但其本身可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的身心带来较大的痛苦.2005年4-6月,我科对2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rmhTNF与化疗药物联合栓塞治疗后引起的毒副反应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术后禁食时间的护理研究
原发性肝癌多数患者发现时已达中晚期,死亡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3位[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普及是此类患者的福音.该法是微创治疗,也有不良反应发生,以消化道症状为常见[ 2],降低和缓解不良反应,是配合TACE的重要环节.TACE术后禁食2-3 d逐渐过度到流质饮食,并注意少量多餐,以减轻恶心、呕吐.这项措施一直作为护理常规在指导临床实践[3].为进一步证明禁食时间与消化道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行TACE术3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不同禁食时间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
微创腔内隔绝术治疗巨大肝总-腹腔干动脉瘤1例
1 病历简介病人男性, 72岁.1年前接受胃癌根治术后行肝动脉插管留置化疗泵,术后7个月出现右上腹闷胀不适并反复发热,行B超、CT等检查发现肝总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1个月前在外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未成功.
-
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CT和MRI表现
目前临床上,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超声(US)、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肝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由于近年出现的螺旋CT和高场强MRI具有很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具无创伤性,深受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已愈来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普及.本文重点介绍CT和MRI在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分析
自1991年1月~2000年6月,我院共收治450例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主要行肝动脉内化疗(HAI)和栓塞(HAE)治疗,肝动脉插管960次,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