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脐火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例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有2.1%~6.0%进展为肝硬化[1].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因此,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发展对慢乙肝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
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耐药的预防与对策
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用于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抗病毒治疗.其大问题是需要长期治疗,而长期治疗又不可避免地发生乙肝病毒(HBV)变异耐药风险;但经过大量长期临床实践的考验,LAM抗病毒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性好,价格便宜.因此如何合理使用、预防和对付LAM耐药,成为治疗CHB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现就有关文献对此综述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概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type B,CHB)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至今为止,现代医学对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中医治疗CHB具有一定优势.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辨证分型主要靠经验积累,以临床症状为依据,缺少临床流行病学依据.近年来,不少中医学者在CHB的辨证分型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文总结近年来有关中医证型与现代医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等方面进行归纳,以期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
CHB抗病毒治疗近况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它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不同地区HB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1].
-
慢性乙型肝炎序贯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CHB)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存在,故其抗病毒治疗是所有治疗措施中重要的.近年来,新的抗病毒药不断出现,而如何合理应用以取得较大的疗效,目前尚无定论.我院在对234 例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采用了核苷类药物单一用药及联合干扰素序贯用药的不同方法,本文试对此做一比较,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定量检测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应用价值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于1963年由Baruch Blumberg在澳大利亚的土著人血中发现,称为澳大利亚抗原(澳抗).近年来,HBsAg定量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抗病毒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HBsAg定量检测已具备可标准化,重复性好,低成本等特点,成为CHB管理的新的有效工具.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变异及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近10年来,CHB的治疗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上市的治疗药物分为干扰素和NA两大类.前者包括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后者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突变研究进展
全球有近4亿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HBV持续感染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球问题之一[1].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HBV变异给疾病的治疗、预防、诊断等方面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同时随着核苷(酸)类似物广泛应用于CHB患者的治疗,产生的耐药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深入了解HBV的变异、耐药情况及解决途径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治疗取得迅速进展:新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药物不断出现;抗病毒药物的临床应用证据不断积累,如特殊人群患者的治疗、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患者管理等;而相关指南的不断更新更为规范与推广CHB的抗病毒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1-4].本文拟就CHB抗病毒治疗的多个热点问题回顾如下.
-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例
尽管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能够有效抑制HBV 的药物可供选择,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的治疗仍面临许多挑战,如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病毒基因发生耐药突突变等[1] .对HBeAg 阳性CHB 患者而言,HBeAg 血清清学转换被认为是满意的治疗终点,也是病情得到到控制的重要指征[2] .但是经过1年核苷(酸)类药物物治疗的平均HBeAg 血清学转换率仅为20% [3-7] .笔笔者尝试采用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onor lymphocytte infusion,DLI )联合替比夫定(telbivudine, LdTT)治疗1例CHB 患者,现报告如下.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自2005年12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以来[1],国内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陆续发布了各自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及共识[2-4].因此,<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临床肝胆病杂志>与<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对CHB治疗进展进行总结,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2011年5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并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推动和规范了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 -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干扰素α (IFN -α )、核苷(酸)类似物(NUC )抗病毒单药治疗是目前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 )的主要治疗策略,且CHB 患者远期预后经抗病毒治疗后获得了显著改善[1-3] .然而单药治疗应答率较低,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停药后维持应答率较低,长期治疗耐药变异率较高,限制了CHB 患者单药治疗的临床应用.在抗病毒单药治疗基础上,为进一步优化CHB 抗病毒治疗应答,不同作用机制、耐药位点不重叠的NUC 药物进行联合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
慢性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CHB)和慢性丙武型肝炎(CHC)的持续存在易导致肝病进展成为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癌.因而,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于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病毒,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自1964年美国人Blumberg发现"澳大利亚抗原",人类真正开始对HBV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尽管目前对HBV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但慢性乙型肝炎(CHB)作为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传染病,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
-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比较研究
核苷(酸)类似物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广泛使用的抗病毒药物.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有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4种.ADV在LAM耐药或变异的患者中应用广泛.为观察ADV的抗病毒疗效,24例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使用ADV治疗,同时20例使用LAM治疗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
-
乙型肝炎的管理
在过去的10年中,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生命周期的认识和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乙型肝炎的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对乙型肝炎自然史的认识为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了新的线索.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2009年更新
自<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1]于2008年2月发布以来,国内外关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研究不断进展;亚太肝病学会(APASL)与欧洲肝病学会(EASL)发布了其新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指南[2,3];另外,一年来,专家委员会收到大量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耐药专家共识>的反馈建议[4].
-
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
2011年5月,<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编辑部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讨论并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推动和规范了慢性乙型肝炎(CHB)的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随着CHB联合治疗临床证据的不断增加,联合治疗的概念由抗病毒药物间的联合逐步扩展到抗病毒药物与抗炎保肝药、抗病毒药物与免疫调节药物间的联合.基于此,编辑部再次组织专家对相关证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专家共识>.应该看到,虽然本共识的制定是按照循证医学原则,但大量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尚在进行中,本共识目前尚不能完全回答CHB联合治疗中所能遇到的问题.随着CHB联合治疗临床实践的不断进展和证据的不断累积,专家委员会将对本共识进行适时的修订.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
自2005年12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以来[1],国内外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相关慢性肝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亚太肝脏学会(APASL)、欧洲肝脏学会(EASL)及美国肝脏病学会(AASLD)陆续发布了各自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临床指南及共识[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