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05例正常人群中血清胆固醇测定结果的分析

    作者:陈建霞

    血脂是血液中各种脂类物质的总称.其中重要的是胆固醇(ch)和甘油三脂(TG).胆固醇为固醇类中重要物质,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体内组织中分布颇广,在脑及神经组织中尤多,血中ch以游离酯的形式存在,我们对705例正常人群进行了检测.

  • 儿童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毛国庆;刘宝凤;李海峰

    神经组织可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CFs),包括IGF-1和IGF-2,其中IGF-2是脑内主要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它具有较强的神经营养和神经保护作用.病毒性脑膜脑炎(VEM)是一种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检测了27例病毒性脑膜脑炎患儿不同时期血清和脑脊液中IGF-2水平的变化,对其作用加以探讨.

  • 胰腺组织制片方法的改进

    作者:陶彩云;蒋雪梅;骆社丹;吴江峰;鲁华;张巧娟

    胰腺表面被覆包膜,伸入胰腺腺泡中将实质分隔为许多小叶,形成疏松结缔组织,其间有血管、淋巴管、神经组织.胰液为碱性液体,故在苏木素-伊红(HE)切片上,腺泡胞质呈嗜碱性.胰尾部的胰岛较多,在胰岛中有小血管.实体细胞与疏松结缔组织同时存在,增加了组织处理的难度,组织处理不当,石蜡切片很容易碎,展片也很困难.胰腺与肝、脾、肾等实质器官不同.

  • 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研究

    作者:陈航;高明奇;冯甲棣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近年发现的重要信息分子.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是NO合成的关键酶,NO主要由NOS合成和释放.NOS分为两类3型同工酶,包括脑型(Ⅰ型)和内皮细胞型(Ⅲ型)同工酶,它们属于结构型NOS(constitutive,cNOS),Ⅱ型NOS属于诱导型NOS(induce,iNOS),广泛分布于脑组织、巨噬细胞、血管内皮以及外周神经组织的神经元中.近年来,已发现内毒素能诱导肝脏合成NO.然而,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肝脏iNOS表达作用的研究尚少.本实验观察LPS引起的内毒素血症中,iNOS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情况,探讨NO生成在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

  • 流行性腮腺炎

    作者:李彦敏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腮腺的非化脓性肿胀和疼痛为特征,全身其他腺组织也可受累。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脑炎、睾丸炎或卵巢炎、胰腺炎。 1 病因 腮腺炎病毒属副粘液病毒,对腺体和神经组织有亲和力,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和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核膜外衣壳含V抗原(病毒抗原),核膜含S抗原(可溶性抗原)。感染后体内先出现S抗体,其效价上升快,经6~12个月消失;……

  • 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张义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DM)患者致残的重要原因.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血管活性药物,通过改善微血管病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提高神经组织的血供、氧供,改善DPN的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作者:汤玉静;刘洪丽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是指机体各系统的癌症或潜在癌症,在非浸润、压迫或转移的情况下,产生"远隔"效应而出现的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癌肿对神经系统的远隔影响可累及神经元、髓鞘、神经肌肉接头处及肌肉,而受累部位没有癌症直接侵犯神经组织.或无神经组织感染、血管性并发症的证据.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为早期的肿瘤征象之一,若临床上对其认识不足,在未发现肿瘤之前极易误诊.本文总结分析常见的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临床诊断思路,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神经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前景展望

    作者:戴毅;韩忠朝

    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一样具有补充、修复的能力.迄今为止,已在人和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发现了神经干细胞.它是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保留下来的有持续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能产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等多种神经组织细胞.神经干细胞的形态、位置和表面标志已被初步认识,分离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对其调控机制、迁移特性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外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疗法等临床试验也已展开.神经干细胞必将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在更广阔的临床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建国;王金平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是一种生物活性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某些非神经组织.在中枢神经分布的CGRP参与机体多种调节机制,尤其对感觉和运动的调节,在胚胎发育、再生、神经内分泌等也有较强的调节作用.本文就CGRP的结构、分布、共存及在中枢各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信号调控

    作者:俞丹;毛萌

    研究证实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中可以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干细胞能不断分裂增殖,并可进一步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对神经干细胞的新研究提示了神经系统疾病未来的治疗方向,即通过神经干细胞移植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而达到功能修复.目前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诱导干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从而实现"移植"真正所需要的细胞的目的.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信号调控和其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Wright's与Giemsa's联合染色法染神经元尼氏体

    作者:张翠香

    Wright's与Giemsa's联合染色法是血涂片的常用方法,本人将其用于神经组织的染色,发现其染神经元尼氏体的染色效果非常好,并且易保存、不褪色.现介绍如下:染液的配制:Wright's液3ml,Giemsa's液(原液)1.5ml,双蒸馏水60ml(或pH6.4磷酸液).混合摇匀.如有沉淀则重新配制.

  • 人正常神经组织许旺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张志军;王世杰;孙朝晖;敖强;李妍;刘强

    背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所需要的许旺细胞数量巨大.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正常入神经组织的缺乏,常选用大鼠、兔等动物神经组织分离许旺细胞进行培养,而作为异种细胞在临床的应用相对受限.目的:体外培养人正常周围神经的许旺细胞,寻找一种佳的获取、培养、纯化的方法.方法:切取脑瘫患者周围神经缩窄术中的正常周围神经,以消化培养法为主,结合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许旺细胞.将神经组织剪成碎块,接种于含胎牛血清、胶原酶、Dispase酶的培养液中消化培养,离心,将组织块加入培养基中,吹打成单细胞悬液,再移入有多聚赖氨酸的DMEM培养皿中,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培养,当贴壁细胞覆盖培养皿达B5%~90%即可开始传代培养.锥虫蓝染色对培养后的第2,3,4,5,6,7,8,9,10天不同时间许旺细胞进行计数,并经S-10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计算细胞纯度.结果与结论:4 d后镜下可见基本为纯净的许旺细胞,密度在0.5×10~8 L~(-1)以上.传3代后,许旺细胞计数可达到9×10~8 L~(-1)以上;许旺细胞纯度达85%以上.结果表明,以消化培养法结合差速贴壁方法培养许旺细胞所需时间短,可获得较高纯度的人许旺细胞,能够为进一步的神经组织工程提供细胞来源.

  • 脑红蛋白基因在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的表达及脑中的分布

    作者:王航雁;邓美玉;李志宏;王静;安涛

    目的:了解脑红蛋白在正常大鼠脑中的分布以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damage,HID)的表达,防治脑缺氧性损伤提供新思路.方法:①wistar大鼠,灌以40 g/L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取脑于40 g/L多聚甲醛中4℃下固定,分子生物学常规方法液体细菌培养、提取纯化质粒、脑红蛋白质粒线性化、脑红蛋白cRNA探针标记,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红蛋白mRNA在正常大鼠脑中的分布.②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组制备脑缺氧缺血模型,分别在血流阻断1,5,15,30,60 min断头取大脑,对照组为假手术组.设计脑红蛋白mRNA基因引物,提取脑组织总RNA,反转录合成单链cDNA,进行PCR反应后分析结果.Stata统计软件包oneway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脑红蛋白mRNA阳性细胞在正常大鼠脑中定位于神经元中,分布广泛;扣带皮质,梨状皮质中的阳性细胞密集,阳性产物集中于细胞质;海马各区均有脑红蛋白mRNA阳性神经元分布;前脑核团中,杏仁中央核、杏仁内侧核、杏仁皮质前核、杏仁皮质后核、梨状内核均见脑红蛋白mRNA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丘脑中脑红蛋白mRNA阳性神经元散在分布;小脑脑红蛋白m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蒲肯野细胞.②大鼠脑组织缺氧缺血时脑红蛋白mRNA表达呈现时间相的变化:缺血1 mim时,脑红蛋白mRNA快速增加达高峰A=1.127,t=2.130,(P<0.01),5 min仍然保持在高水平(A=1.119),15 min时迅速降低(A=0.627,t=1.401,P>0.05).以后又见缓慢升高.结论:脑红蛋白基因在脑内有广泛的分布,其蛋白质及mRNA主要定位于神经元的细胞质,不同脑区的脑红蛋白mRNA阳性细胞的密度不同.随着脑缺氧缺血时间不同,脑红蛋白mRNA的表达呈现时相性的变化,即脑红蛋白mRNA的表达在脑缺氧缺血后增强,提示脑红蛋白可能在脑缺氧的适应性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氧自由基的影响

    作者:陈益民;李玲;薛松;李其焕

    低强度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LLI)具有消炎,止痒,兴奋神经组织,激活多种酶的活性,提高免疫功能,改善细胞灌注等作用,本文通过检测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BC-SOD)的含量及血脂的变化,旨在观察ILLLI对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氧自由基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冠心病并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组)来源于我院心血管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人,男22例,女12例,年龄42~78岁,平均(48±6)岁.其中总胆固醇(TC)>5.95mmol/L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18例,TC>5.95mmol/L,甘油三酯(TG)>1.65mmol/L的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16例.排除其他系统慢性疾病.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IKVAV多肽自组装纳米纤维促进PC12细胞的黏附性能

    作者:吴永超;郑启新;杜靖远;宋玉林;吴斌;郭晓东

    目的:细胞黏附性能是评价神经组织工程基质材料的重要指标,拟对包含神经活性多肽片断的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在体外进行自组装,并且检测其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3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委托上海波泰生物科技公司合成,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进行纯化和分析.在IKVAV多肽两亲性分子中加入稀盐酸降低pH值引发其自组装,用不同浓度的IKVAV自组装材料包被培养板,培养PC12细胞,检测IKVAV对PC12细胞黏附的影响.结果:①当IKVAV自组装材料的密度为0.58~15.0μg/cm2时,能明显增强PC12细胞黏附,而且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密度增加PC12细胞的黏附率升高.②在1 h和3 h各IKVAV密度组的细胞黏附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IKVAV能够促进PC12细胞黏附,而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同时,IKVAV促进PC12细胞黏附的作用迅速、稳定.

  • 神经生长因子对胎兔许旺细胞培养的影响

    作者:陈居文;韩金豹;韩久卉;田德虎;高宏阳

    目的: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培养胎兔许旺细胞,观察许旺细胞生长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2/2004-05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和细胞培养室完成.怀孕28 d的新西兰白兔,剖腹取出胎兔,取胎兔坐骨神经,剥干净外膜,用植块加差速贴壁联合法培养胎兔许旺细胞,纯化传代后的胎兔许旺细胞分成2组培养,一组加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培养液,即实验组,另一组加常规培养液,即对照组.细胞传代后24 h在每个培养皿中随机选取3个视野,开始初次细胞计数,以后在统一视野每天进行许旺细胞计数.增殖指数=各次观察细胞数/初次观察细胞数.结果:实验用剖腹取出胎兔8只,坐骨神经16根.60个观察视野,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在第6天见细胞从胎兔神经组织块周围爬出.②第8天细胞沿组织块向外生长,可见大量梭形的胎兔许旺细胞;第14天植块周围细胞长势好.③有两种细胞,一种为细胞形态梭形,有突起,多为双极,偶尔可见3个细长突起,胞核呈椭圆形,胞体周围有光晕,即生长晕,为许旺细胞.偶尔可见另一种细胞,胞体大,呈扁平状,外形不规则,突起短而多,细胞核较浅,核仁明显,有2~3个核仁,为成纤维细胞.④根据许旺细胞特有的特征性形态以及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可证实为许旺细胞.⑤实验组许旺细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明显比对照组加快[传代培养后第3天:(1.41±0.12),(1.05±0.10);第4天:(1.85±0.26),(1.21±0.22);第5天:(2.36±0.43),(1.23±0.32);第6天:(3.52±0.11),(1.94±0.33);第7天:(6.25±0.38),(3.14±0.27),P<0.001].结论:用神经生长因子可促进胎兔许旺细胞生长分裂,能够获得大量的胎兔许旺细胞,满足组织工程对许旺细胞的需求;此外胎兔许旺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也可以减轻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 许旺细胞与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共培养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孙晓红;窦文波;佟晓杰;张旭;贺政;王虹;张彩顺

    目的: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许旺细胞对脱细胞神经移植物修复神经损伤的促进作用,为临床应用组织工程化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4/2005-04在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纳入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180~220 g.随机分为实验组、空白对照组、自体移植对照组共3组,每组8只.分笼饲养.另纳入5~8 d龄Sprague-Dawley乳鼠40只,取其双侧坐骨神经与臂丛神经.实验组大鼠右后腿用种植许旺细胞的ARSN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空白对照组大鼠右后腿用单纯ARSN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酶反复消化法与差速贴壁法分离和培养许旺细胞;许旺细胞与10 mm长的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共培养后,应用外科手术移植到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自体移植对照组大鼠右后腿用单纯切断的神经上下颠倒原位桥接人为造成的神经缺损.13周取材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Wistar大鼠2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没有脱失.①实验组较空白对照组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均匀,轴索略粗,髓鞘厚度有差别,部分神经纤维髓鞘还未形成板层结构,许旺细胞包绕神经纤维,轴索内微丝微管结构较清晰,无髓神经纤维直径较小,不均匀分布在有髓神经纤维之间,由一层纤维结缔包裹形成纤维束,实验组较自体移植对照组的髓鞘略薄,自体移植组再生神经纤维均较粗,许旺细胞包裹轴突形成排列规则、电子密度较高的髓鞘,髓鞘厚薄基本相同.②实验组可见大量许旺细胞呈双极梭形,并且首尾相连排列成链状或网状特征性分布.许旺细胞还可在神经纤维上的胶原丝上附着.③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G率(有髓纤维总面积/神经于总面积)接近自体移植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 344±592),(5 514±373);(3.13±0.16),(3.19±0.25) μm;(48.43±3.62)%,(57.11±2.28)%;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 344±592),(3 191±236);(3.13±0.16),(1.28±0.33)μm;(48.43±3.62)%,(31.05±4.19)%;P<0.05].结论:与许旺细胞共培养的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可加快宿主轴索再生,促进神经损伤修复,是临床修复神经缺损的可行办法.

  • 不同剂量微波治疗对骨折术后钛合金植入物毗邻组织的影响

    作者:王刚;徐义明;叶冬梅;付腾飞;邹玉珍;冯宪煊;白跃宏

    背景:微波治疗是临床常用的康复物理治疗方法,具有温热效应,能够促进治疗部位血液循环,可被用来促进损伤的骨组织恢复.通常,金属植入物被列为微波治疗的禁忌证.目的:观察微波治疗下钛合金植入物周围组织的热损伤情况.方法:将4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植入物组和对照组.植入物组构建新西兰白兔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对骨折模型处给予钛合金内固定系统固定.对照组仅造模.2组在术后3 d开始对白兔股骨中段骨折处行连续30 d的2450 MHz微波治疗,剂量为20 W或40 W,每天治疗20 min.结果与结论:植入物组和对照组经20 W的微波干预后,植入物毗邻组织温度没有明显上升,且没有出现严重组织热损伤;而经40 W的微波干预后,植入物毗邻组织温度明显上升,且40 W植入物组植入物毗邻组织损伤明显.结果提示低剂量的微波治疗可用于治疗骨折钛合金植入物固定术后的康复治疗.

  • 基于干细胞的器官再生研究模型-鹿茸

    作者:褚文辉;王大涛;鲁晓萍;李春义

    背景:鹿茸是惟一能够周期性再生的复杂哺乳动物器官,其再生过程是基于干细胞的存在。研究鹿茸再生机制,探索干细胞在哺乳动物器官再生中的作用对于再生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综述鹿茸再生研究,干细胞及相关因子在鹿茸再生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2年10月PubMed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检索词为:deer antler;antler regeneration;stem cel ,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此外还手动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文章所述内容涉及鹿茸再生的组织学、形态学、鹿茸干细胞与微环境研究、相关细胞因子。排除重复研究和纳入标准无关的文章。
      结果与结论:共检索文献87篇,终纳入文献36篇。决定鹿茸发生及再生的关键组织分别为生茸区骨膜和角柄骨膜,这两种组织中的细胞被定义为鹿茸干细胞。鹿茸干细胞上覆盖的皮肤组织构成了这些干细胞活动所需的特定微环境。多种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性激素、人表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参与了鹿茸再生及快速生长调控。探索鹿茸干细胞微环境内各组分间相互作用所需的信号因子、阐明其调控机制,对于揭示解鹿茸再生之谜,对了解干细胞在哺乳动物器官再生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压迫对神经根的影响

    作者:杨程源;林健;李义凯

    绝大多数的神经根压迫性损伤是由于持续的或频繁的低强度的压迫所致。这些压迫性损伤所造成的神经病理生理改变都是继发于神经组织的缺血。为了评价神经根长期受压可能出现的后果,有必要对以往神经根慢性压迫的研究、外科观察以及短时间压迫实验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下面就压力值与神经根病理生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做一简要的介绍。 1 循环障碍 这是神经根受压早出现的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也是其它病理改变的基础。压迫所致血液循环的后果取决于静脉、毛细血管和动脉所受的平均压力。研究表明,很轻微的压迫即可引起神经根内的静脉淤血。在人体, 5~ 10mmHg的压迫就会发生上述的改变。由于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当周围神经受牵拉伸长 8%时,就会出现静脉淤血 [1,2]。研究证实,

475 条记录 10/24 页 « 12...78910111213...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