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护理策略
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63例,将其病情观察与护理对策总结如下.抢救及监护措施确诊后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彻底洗胃,清除毒物,终止毒物继续吸收.②应用阿托品:按中毒的轻、中、重度分别给予首剂量解磷定注射液0.5~1支、1~2支、2~3支肌注;中度中毒者同时加氯磷定0.5~1.0g,阿托品3~5mg肌注;重度中毒者加氯磷定1.0g,阿托品5~10mg肌注.建立静脉通道后,阿托品按推荐首量静注,并重复给药使尽快阿托品化.
-
不同首剂量四氢叶酸钙对氨甲喋呤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作用的影响
强烈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当前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定期大剂量氨甲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化疗是预防髓外白血病的重要组成部分[1,2].但此方案对正常人体组织损害较大,故用药开始36 h后给予四氢叶酸钙(Calcium folinate, CF)解救正常组织[1,2].对标准危险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standard risk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SR-ALL)患儿行HD-MTX化疗后首剂CF剂量为30 mg/m2或15 mg/m2,以后为15 mg/m2每6小时1次,共6~8次[1,2].并根据血MTX药物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次数直至血MTX<0.1 μmol/L(为无毒浓度)[2].我们对不同首剂量的两组病例的临床副作用及CF解救总量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在不增加临床毒副作用的前提下,使化疗方案更合理.
-
海洛因依赖患者治疗期间嗜睡一例
患者,男性,37岁,已婚,于1996年开始烫吸海洛因,一月后成瘾,每天使用不断,且剂量逐渐增大,于入院前三年开始改为静脉注射,一年前注射双侧股动脉,现在每天注射4~5次,一次量约0.5 g,一天需约2.0 g,后于入院前六个小时注射约0.5 g,于2006年5月5日12时入住我所,两小时后出现戒断反应,给予美沙酮首剂量32 mg口服,晚八时发药呼之不醒,其家属代诉原在家和其他戒毒所戒毒时均出现这种情况,查体:
-
美沙酮门诊入组治疗患者首剂量引入与调整
目的:总结维持治疗门诊入组患者美沙酮首剂量引入与调整的方法.方法:对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2005年6月20日-2006年12月31日共566例人组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吸毒量采用不同的美沙酮首剂量及当日追加量、次日服用量及追加量,但是所有患者的美沙酮首剂量引入均小于50mg,次日增加剂量大不超过30mg;低维持量10-35mg.结论:采用该方法进行美沙酮首剂量引入与调整比较安全、合理,可借鉴.
-
天津地区269例乙肝疫苗接种后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本地区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取自天津市传染病院咨询门诊,269例均为HBsAg、HBsAb阴性、肝功能正常之接种者,按"0,1,6”免疫程序于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接种,除首剂量分为10μg与5μg组外,后两次注射量均为5μg.结果:(1)~10岁组HBsAb高,~40岁组低,两者均值相差6倍以上,但从总体趋势分析,随年龄升高,抗体应答能力逐渐下降.(2)有HBV感染史者接种乙肝疫苗,其HBsAb应答能力较乙肝系列检查全阴者为强.(3)首剂量10μg组无论是3个月,还是7个月,HBsAb水平和阳性率均高于5μg组.(4)性别不是影响接种效果的因素.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以20岁以前为佳,而且尽量接种不少于3次,首剂量不应少于10μg.
-
AOPP救治中阿托品首剂量过大与阿托品中毒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救治过程中阿托品首剂量过大与阿托品中毒之间关系.方法:对使用阿托品救治的33例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阿托品首剂量过大与阿托品中毒之间的关系.结果:33例AOPP患者中,首剂量过大组20例,其中17例出现阿托品中毒,中毒发生率达85%.与对照组(正常剂量组)相比较,P≤0.0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OPP救治过程中阿托品首剂量过大易导致阿托品中毒.
-
硬膜外麻醉术后转运中呼吸心跳骤停一例
患者女,54岁,68kg,ASAⅡ级,术前诊断为巨大卵巢囊肿,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卵巢囊肿摘除术.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透均无异常,既往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恶病质.术前给予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输液,测血压110/75 mmHg.常规行硬膜外穿刺:下点经L3~4间隙穿刺,斜面朝向尾端不置管,注入0.5%布比卡因15 mi;上点经T11~12向头端置管,首剂量为2%利多卡因12 ml.5 min后阻滞平面固定在T4~S4之间.手术前3 min给予哌替啶40 mg、氟哌利多2 mg、地西泮4 mg静注,患者安静入睡.
-
第一次吃药该加倍还是减半
为避免产生耐药性,很多患者服药时总是小心翼翼,生怕服多了。但有些药物第一次服用时则要求不同,医生有时候会特别叮嘱,一些药需要首次剂量减半,一些药需要首剂量加倍,为什么会这样呢?
-
维思通致低钾性肌麻痹1例报告
患者李某,男,35岁,因敏感多疑、怀疑被害、行为冲动3个月来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时查肌力正常,血K+4.25mmol/L,心电图正常.给予维思通治疗,维思通首剂量1mg/d,至第2周加至3mg/d,第3周时患者精神症状减轻,但出现胸闷、双下肢站立不稳.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心率60次/分,心音低钝,心律尚规整,双下肢无浮肿,肌张力稍低,肌力Ⅲ级,膝、跟腱反射迟钝.血K+3.0mmol/L,心电图示高尖U波.提示为低钾性肌麻痹.遂停用维思通,改用氯氮平治疗,症状改善,2周后因头晕、嗜睡而停用,复用维思通治疗,2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出现,查血K+3.1mmol/L,停用维思通改用奋乃静治疗.2周后上述症状消失,复查血K+ 3.85mmol/L.此后患者未出现肌无力症状.
-
维思通(利培酮)致水肿1例
患者,女,63岁,既往体健.因不语、行为紊乱、少眠6个月,第二次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时肝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给维思通(首剂量1mg/日)治疗,一周渐增加至3mg/日,精神症状初步缓解,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眼睑、四肢出现明显水肿,指压凹陷,复查肝肾功能、B超、心电图等均未发现异常.
-
心血管病临床合理用药专题笔谈心肺脑复苏(二)
(上接第四期)不主张心腔内注射,除非静脉通路尚未建立而又急需肾上腺素抢救时,心腔内注射发挥药物疗效的时间并不比静注更快,因为从上肢静注肾上腺素后,经2~3次心脏按压即可使药物到达到心脏;心腔内注射还容易损伤冠状动脉;药物若渗人心肌或误注人心肌,可引起心肌坏死或心内膜下出血.有的作者认为,只有大剂量肾上腺素(0.1~0.2mg/kg),结合心肺复苏术才能产生正常的冠脉灌注压和心肌血流,促使心肺复苏成功;故主张首剂量1mg,以后加倍,至剂量约为0.2mg/kg.大剂量使用血管加压素时,外周血管收缩效应可提高冠脉灌注压,有望取代肾上腺素.
-
异丙酚与异丙酚加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的比较
本文比较了异丙酚及异丙酚加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及副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2000年10月~2001年3月,选择160例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病人.ASA评 分为Ⅰ-Ⅱ级,年龄19~38岁,体重41~62 kg.1.2 麻醉方法麻醉前禁食8 h,禁饮4 h,不用术前用药,麻醉用药 方法为静脉注射,异丙酚(规格200 mg/20ml)首剂量为2 mg/kg,追加量 为0.5-1 mg/kg,芬太尼为1μ g/kg.麻醉中病人吸氧 ,并备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Ⅰ组单纯静注异丙酚; Ⅱ组先静注芬太尼,1~3 min后再静注异丙酚.术中用MEC-509B监测SPO2,BP ,P,R,并观察病人潮气量的变化,清醒后留观30 min~1 h,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两组病人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肺表面活性物质不同首剂量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首剂量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近足月NRDS患儿共9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A、B、C三组各30例,分别给予PS首剂量40、70、90 mg/kg辅助治疗,比较三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及治疗前后PaO2、PaCO2、OI和肺部X线片评分、院内肺炎发生率.结果:三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供氧时间、住院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院内肺炎发生率及治疗后的PaCO2、OI和肺部X线片评分排序为C组<B组<A组(P均<0.05).三组患儿治疗后PaO2、PaCO2、OI及肺部X线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三组患儿治疗后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首剂量90 mg/kg应用于近足月NRDS,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PS重复给药次数,提高肺部通气功能,有助于避免院内肺炎发生风险,临床价值优于40 mg/kg和70 mg/kg.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近足月早产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首剂量 -
奥氮平致大便失禁1例
1病例
患者,女,52岁,已婚,农民。因“凭空闻声、疑人陷害2个月余”于2012年5月2日来本院门诊诊治。患者于2012年2月底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失眠,凭空听到有声音和其说话,敏感多疑,认为有人陷害他,有人在其饭中下毒,未曾治疗。神经精神病家族史阴性。病前性格外向。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和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力佳。存在幻听,未引出错觉及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松散,存在被害妄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智能正常。情感平淡,意志活动减退,无自知力。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系统治疗,首剂量1 mg/d,1周内渐增至3 mg/d,疗效不佳。于2012年7月6日加用奥氮平5mg/d,7月10日增至10 mg/d,7月12日始出现大便失禁,每天均出现,于7月15日停用奥氮平,单用利培酮治疗,7月17日大便失禁消失。将利培酮增至4mg/d,精神症状渐消失,自知力恢复,未出现大便失禁。2012年10月6日因失眠又加用奥氮平5 mg每晚,10月8日又出现大便失禁,随即停用奥氮平,加用佐匹克隆7.5mg每晚,10月10日大便失禁又消失。此后一直应用利培酮4mg/d合并佐匹克隆7.5mg每晚治疗,2012年12月12日门诊随访,患者精神症状稳定,未再出现大便失禁。 -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布托啡诺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左旋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已有报道,镇痛效果良好,但不良反应时有发生.我科选用前药复合布托啡诺或吗啡,术后行PCEA,观察比较其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经硬膜外导管注入镇痛首剂量6ml,含镇痛液4ml与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然后连接一次性自控镇痛泵行PCEA.持续镇痛时间均为48 h,输入速率2 ml/h,自控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液的配制A组为0.75%左旋布比卡因20 ml、布托啡诺6 mg、胃复安10 mg,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100 ml;B组为0.75%罗哌卡因20 ml、吗啡6 mg、胃复安10 mg,用0.9%氯化钠溶液配制成100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