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合理吃糖无损健康
<中国居民食指南>不限制吃糖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教授陈君石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糖的摄入量与肥胖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而脂肪的摄入才与肥胖有密切关系;糖尿病的发生与吃糖多少更没有直接关系,因为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的功能受损引起的;吃糖与血脂升高也没有直接关系,应该说,影响血脂变化的主要膳食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在一般情况下,糖并不会引起血脂升高.
-
辛伐他汀治疗75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人体携带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血脂蛋白浓度超过正常人群水平,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疾病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已明显升高,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本文选择2010年8月~2012年7月于我院内科门诊治疗的75例高脂血症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变化和不良反应,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变化的关系
目的 了解我国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脂水平长期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中国心血管流行病学多中心协作研究队列人群2004年和2007—2008年调查资料,纳入参加两次调查的不同地区10组城乡社区人群,共4495名,2004年时调查对象年龄为41~66岁.水果、蔬菜摄入量采用简易食物频数调查问卷获得.计算个体两次调查血清TC、TG、HDL-C、LDL-C变化百分比(ΔTC%、ΔTG%、ΔHDL-C%、ΔLDL-C%).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2004年不同水果及蔬菜摄入组与两次调查间各项血脂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水果摄入<250、250~499、≥500 g/周组人数分别占24.0%、21.8%、54.2%;蔬菜摄入<500、≥500 g/d组人数分别占76.7%、23.3%.以水果摄入量<250 g/周组为参照, 250~499 g/周和≥500 g/周组ΔTC%的β(95%CI)值分别为-1.54(-2.71,-0.37)和-1.77(-2.79,-0.76), ΔLDL-C%的β(95%CI)值分别为-2.43(-4.39,-0.48)和-2.89(-4.59,-1.19);以蔬菜摄入量<500 g/d组为参照,≥500 g/d组ΔTC%的β(95%CI)值为-1.01(-1.95,-0.06),ΔLDL-C%的β(95%CI)值为-1.83(-3.41,-0.24).不同水果、蔬菜摄入量与ΔTG%、ΔHDL-C%无关(P<0.05).结论 中老年人群水果、蔬菜摄入量与血清TC和LDL-C水平长期变化均呈负关联,未发现与TG、HDL-C变化有关.
-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发现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辛伐他汀20mr治疗,每晚顿服.结果:治疗组治疗6、12个月IMT、斑块面积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脂变化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甘油三酯(TG)分别为4.52±0.65mmol/L、2.34±0.42mmol/L、1.48±0.46m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2±0.52mmol/L、3.14±0.90mmol/L、2.33±1.16mmol/L,相抵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较好药物,可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降低斑块面积,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
补肾调肝方对更年期雌性大鼠内分泌及血脂代谢影响
更年期妇女因卵巢萎缩,功能障碍,分泌的甾体激素急速减少,引起机体内分泌系统和脂质代谢紊乱.而血脂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CHD)的主要原因.对更年期血脂变化方面的研究,对防止CHD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
普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影响
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和高发病,是临床变化快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进展,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普伐他汀疗效,现报告如下.
-
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分析
众所周知,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尤其当血糖控制不理想时,血浆脂蛋白异常的发生率更高.世界卫生组织(WHO)多国家糖尿病血管疾病的研究提出,糖尿病人群中的冠心病发病率的增高除了与高血糖及其伴发的高血压、肥胖等因素有关外,也与血浆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的升高有关,且降低其浓度可明显地减低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1].由此可见,糖尿病所致的脂质代谢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但糖尿病得到适当控制后,多数病人的血浆甘油三酯(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可逆转,高密度脂蛋白(HDL)可恢复至正常或高于正常.本文旨将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控制血糖前后的血脂变化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
高脂血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
高脂血症(hyperJipidemia,HL)可导致血压升高、消化道不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长期以来,单纯用药物降脂或辅以有氧运动训练为主要治疗手段.本研究人选150例高脂虹症伴消化道不适症状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穴位按压,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血脂变化情况.
-
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能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和病死率显著降低.现临床中常用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在相同剂量下,其降脂作用依次减弱.我们应用阿托伐他汀对伴发高血脂脑梗死治疗,观察其血脂变化及脑梗死再发率.
-
脂类测定标准化工作的回顾和建议
脂类测定标准化十分重要.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高脂血症的诊断或治疗过程中血脂变化的监测,以及冠心病危险性的估计都需要准确、精密和实验间可比的测定结果.
-
复方参七胶囊治疗肝功异常性脂肪肝62例
目的:观察复方参七胶囊对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性脂肪肝患者62例,口服复方参七胶囊1.8g,2次/d;对照组37例,口服藻酸双脂钠150mg,3次/d,疗程均为3mo,观察治疗前后脂肪肝、肝酶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复方参七胶囊组的脂肪肝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83.3%/72.7%),肝酶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血脂变化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mo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l%.结论:提示复方参七胶囊不仅有明显的降脂作用,且有较强的护肝降酶、清除脂肪肝作用,可逆转肝脂肪变性,对肝功能异常的脂肪肝患者尤为适用,且无消化道不适反应和肝酶升高的副作用.
-
糖尿病患者秋季更需关注血脂
9月20日,血脂达标社区系列巡讲来到建材城联合社区.天气变得凉爽起来,又到了贴秋膘的时候,主讲专家特别提醒大家,秋冬季节切莫盲目进补,尤其需要警惕血脂变化.张阿姨,今年55岁,去年查出了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得还不错.然而上个月体检发现血脂严重超标了,经过询问才知道,原来张阿姨从朋友那里得到一个抗衰老、治疗白头发的“食疗秘方”,里面包含黑芝麻、核桃仁等油脂含量很高的食材,每天要吃两碗,已经吃了一个多月.
-
依折麦布联合血脂康治疗血脂异常患者对炎症指标物的影响
目的:研究比较血脂异常患者用低剂量血脂康加依折麦布联合治疗与高剂量血脂康单独治疗的调脂作用,并探讨其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方法:将46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每日600 mg血脂康加10 mg依折麦布10 mg联合用药(n=23)和每日单用2400 mg血脂康(n=23)治疗6周后,比较用药前后的血脂变化及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 -
几种降压药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
研究表明,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代谢往往有明显的影响,其诱发的血糖升高能增加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事件[1].老年人存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和糖耐量降低[2].我们于2000年10月至2003年2月观察国内临床上常用的3组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胰岛素抵抗(IR)、血糖和血脂变化的影响.
-
脾对脂质代谢影响的初步研究
脾脏除了发挥其免疫功能外,可能对体内的脂质代谢也有重要调节作用\.我们在前期动物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因脾外伤行脾切除术的病人,初步观察研究了其术后血脂变化,现报告如下.
-
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预后的短期影响
近年研究发现,脑梗死患者存在脂质代谢紊乱.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还具有脑保护作用[1].目前对血脂变化与脑梗死预后的关系报道不一,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的疗效也知之甚少.本研究通过探讨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病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了解他汀类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其血脂变化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其血脂变化.方法选择郑州市二七区两所小学二~四年级学生,筛查出肥胖儿童42名,随机选择对照儿童60名,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测及血脂测定.结果肥胖组儿童体重、体质指数(BMI)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饮食习惯,50%以上的肥胖儿童喜食肉类、油炸食品及含气饮料,喜欢吃蔬菜者为26.65%.每天膳食中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5),而膳食中摄入的铁、锌、维生素A、B2和维生素C显著低于非肥胖组(P<0.05).能量来源,脂肪所占比例为32.06%,三餐能量失衡,早餐占11.52%,晚餐占54.10%;肥胖组男、女和儿童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C)和血脂综合指数(LCL)明显升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P<0.05).结论肥胖儿童营养不良和营养不平衡同时存在,伴有血脂异常改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强儿童膳食的健康教育.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的血脂影响及临床预后。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晚期再灌注患者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脂变化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病率。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中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再入院的总发生率1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使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下降,并能降低梗死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与载脂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肝病患者常伴有脂类物质代谢异常.本文对89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脂检测,分析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治疗探讨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高脂血症是否应该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降脂药物疗效的研究.我们观察了100例INS患儿的血脂变化特点,并对部分患儿应用洛伐他汀(商品名罗华宁)进行降脂治疗,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