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钛合金听骨Ⅰ期听骨链重建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兵;陶朵朵

    目的 探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在鼓室成形术中Ⅰ期听力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76例2008年6月至2011年1月行开放式鼓室成形伴Ⅰ期听骨链重建术的病例,从中筛选具有完整中长期随访资料者106例(107耳),根据应用钛合金为全部听骨赝复物( 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或部分听骨赝复物(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将其分为PORP组(86耳)和TORP组(21耳),随访6至30个月,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后0.5、1、2、4 kHz纯音气导平均听阈、平均气骨导差的变化及术后听力重建成功率的情况.结果 P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9.0±12.6)dBHL,术后为(31.3 ±7.1)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7.7 dBHL.TORP组术前气导平均听阈为(48.5 ±4.8)dBHL,术后为(29.4 ±4.7)dBHL,听力平均提高了19.1 dBHL.P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7.0±7.1)dB,术后为(14.5 ±4.6)dB,气骨导差闭合12.5 dB.TORP组术前平均气骨导差为(29.1 ±7.2)dB,术后为(16.3 ±4.2)dB,术后气骨导差闭合12.9 dB.两组听力重建的成功率分别为83.7%和71.4%.两组在听力提高、气骨导差闭合、听力重建成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总体听骨假体排出率为0.9%( 1/107).结论 应用钛合金听骨赝复物行鼓室成形术Ⅰ期听力重建,可有效提高听力,其排异率低.

  • 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诊断

    作者:戴春富;沙炎;迟放鲁;王正敏

    目的 探讨上半规管裂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断的6例上半规管裂综合征患者,总结其临床症状、体征、听力学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6例患者中4例患耳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声反射均能引出;1例合并有中耳炎表现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另1例听力正常.2例次患者有明显的自声增强,不能耐受自己说话的声音.5例次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眩晕,眩晕持续时间数小时不等,程度不一.2例次患者主诉不能耐受外界噪声.4例次患者利用强声能诱导眩晕.所有患者在强声刺激或增加中耳压力、捏鼻鼓气时能观察到慢相向健侧的垂直旋转性眼球运动,其中1例患者强声刺激能诱发头部运动.所有患者均行颞骨CT检查,并行上半规管重建显示上半规管表面不同程度的骨质缺损.2例患者全身麻醉下行上半规管裂填塞修补术,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上半规管裂隙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颞骨高分辨率CT提示上半规管表面覆盖的骨质缺损,同时患者具有相关的前庭耳蜗症状.

  • 软骨-软骨膜复合物鼓膜成形术后听力效果观察

    作者:张志钢;陈穗俊;刘翔;郑亿庆

    鼓膜修复术可获得良好的听力效果;软骨的厚度对听力无明显影响;软骨-软骨膜复合物是修补鼓膜穿孔的一种理想材料.

  • 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

    作者:张志钢;刘翔;陈穗俊;杨海弟;陈斌;郑亿庆

    目的 探讨改良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后壁重建与鼓室成形的可行性.方法 37例(37耳)已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听力为传导聋的患者,采用耳甲腔或耳甲艇软骨和带血管蒂的颞肌筋膜瓣重建外耳道后壁,同期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连同听骨链重建鼓室成形.结果 37耳均获得接近正常解剖生理的外耳道,术后3~4周干耳,用耳屏软骨软骨膜复合物修补的鼓膜愈合佳,形态正常.行听力重建的32耳术后听力骨气导差较术前平均缩小了27 dB(500、1000、2000、4000 kz的均值).其中获得完整资料的病例有27耳,随访1~3年,听力结果 稳定.结论对镫骨底板未固定、鼓室未上皮化、耳咽管功能良好的改良乳突根治术后患者,手术重建外耳道后壁及鼓室成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振动声桥植入二例

    作者:赵守琴;龚树生;韩德民;陈雪清;刘博;马晓波;莫玲燕;刘海红;陈静;张宁

    目的 探讨振动声桥(Vibrant Soundbridge,VSB)植入的手术效果.方法 根据VSB植入的手术适应证,分别对1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和1例传导性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VSB植入.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前纯音测听(0.5、1、2、4 kHz)平均听阈(听力级)为56 dB,小耳畸形患者的平均气导听阈为61 dB.术后7周开机调试.结果 2例患者术后听力均获改善,声场助听听阈(0.5、1、2、4 kHz):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为32 dB,获益24 dB;传导性聋(小耳畸形)患者为40 dB,获益21 dB.2例患者术后均无面神经麻痹、眩晕及耳鸣.结论 VSB植入对于感音神经性聋和传导性聋均有效.

  • 先天性无综合征听骨畸形与听骨链重建

    作者:迟放鲁;王正敏;梁琴

    目的探讨常见先天性听小骨畸形的临床类型与听骨链重建的方法.方法 25例(39耳)听骨链畸形,其中男9例,女16例,年龄8~54岁,平均(24.8±12.3)岁.双侧传导性聋28耳,单侧11耳,其中左5耳,右6耳.术前听力检查语言频率气骨导差39.9 dB.28耳(其中3例双侧)行鼓室探查,并行听骨链重建术.结果根据Teunissen(1993)分型,Ⅰ型(先天性镫骨固定)3耳,Ⅱ型(先天性镫骨固定+听骨畸形)5耳,Ⅲ型(先天性听骨链畸形,镫骨足板活动)12例(15耳),Ⅳ型(听骨链畸形+蜗窗或前庭窗发育不全)5例(5耳).术中发现畸形类型有镫骨足弓与底板分离、足弓部分缺损、砧骨固定、镫骨上部结构缺损、镫骨上部结构缺损伴前庭窗封闭,少见的有砧骨长脚缺损、镫骨上部结构缺损伴镫骨肌与砧骨长脚连接.听骨链重建方法有全听骨(tot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TORP)重建术3耳,部分听骨(partial ossicular replacement prosthesis,PORP)重建术12耳,小窗技术人工镫骨植入8耳(其中采用人工镫骨固定于锤骨柄1耳),半规管开窗1耳,激光在前庭窗开窗(2耳)、鼓岬开窗(2耳)后用筋膜封窗再用TORP植入.术后2周内听力检查平均气骨导差为22.3 dB.结论根据听骨链畸形的类型采用不同听骨链重建术可以提高听力,缩小气骨导差.

  • 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唐朝颖;张纪帅;韩维举;申卫东;刘军;侯昭晖;戴朴;杨仕明;韩东一

    目的 分析总结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的临床表现、听力学特点、影像学特点以及听力重建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手术治疗的82例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41例;年龄7~ 66岁,平均(26.5±13.7)岁,病史1个月至50年.总结分析其病史、临床表现、听力学评估、颞骨CT、术中探查及手术听力重建结果.结果 经手术探查发现,82例患者中,先天性中耳畸形43例(52.4%)、耳硬化症22例(26.8%)、先天性中耳胆脂瘤8例(9.8%)、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合并听骨链畸形3例(3.7%)、外伤致传导性聋6例(7.3%).耳硬化症和先天性胆脂瘤患者常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先天性中耳畸形者多自幼听力下降.高分辨率颞骨CT对先天性中耳畸形、外伤致传导性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断率分别为40.0%、50.0%及83.3%.3例前庭窗闭锁患者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升高至(66.9±1.1) dBHL,2000 Hz骨导阈值升高至(28.3±10.4) dBHL.32例镫骨固定患者与47例听骨链中断患者2000 Hz骨导阈值分别升高至(27.2±9.7)dBHL和(17.8±8.8) dBH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耳内切口显微镜下鼓室探查,根据术中所见病变情况采用相应的听骨链重建技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资料完整的52例患者,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由术前的(60.0±11.4) dBHL恢复至术后(32.2±12.1)dBHL(P =0.000),平均气骨导差由(43.2±12.0) dB缩减为(16.3±9.4)dB(P =0.000).结论 鼓膜完整的单耳传导性聋患者,以先天性中耳畸形、耳硬化症、先天性中耳胆脂瘤常见,术前可根据病史、影像学检查及听力学特点进行初步鉴别,通过鼓室探查及听力重建手术,可明确诊断并获得满意的听力恢复效果.

  • 自主神经和长QT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王尹曼;田晓晨;张树龙;杨延宗

    心脏的神经系统不仅控制心率,心肌收缩性及传导性,还参与各种心律失常的发生,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尽管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心律失常的确切机制未明,但很多外科医生及电生理学医生已经开始通过干预自主神经来治疗心律失常.

  • 传导性失语患者的复述和朗读障碍研究

    作者:木尼拉;陶志敏;PEI Guoxian

    目的 探讨传导性失语患者复述和朗读障碍特点.方法 分析21例传导性失语患者的词复述和朗读障碍特点.结果 虽然21例传导性失语患者词复述错误主要是音位性错语(73.3%),但其朗读错误则以词义性错语(2项作业分别为53.7%和55.0%)为主,即属深郜失读.结论 传导性失语患者复速和朗读是经两条不同的途径及机制激活语音的.

  •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体会

    作者:金红善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本病根据其病理过程某些特点命名甚多.本病可发生于各年龄组人群,是引起听力下降常见原因之一.其病因为咽鼓管阻塞、感染、免疫反应,但咽鼓管阻塞是本病的基本原因[1].

  • 降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丧失发生率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邢亚洲;王新军;梁庆华

    目的 分析手术措施改进前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丧失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44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措施改进前患者(A组)203例,改进后(B组)240例.比较措施改进前后听力丧失的发生率.结果 措施改进前的203例患者,术后出现听力丧失18例(8.9%),传导性9例,感音神经性9例;措施改进后的240例患者,术后发生听力丧失5例(2.1%),其中传导性2例,感音神经性3例.χ2检验结果显示两组在传导性(P=0.015)和感音神经性(P=0.04)听力丧失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丧失可以为传导性或感觉神经性,通过早期封闭乳突气房、避免持续牵拉小脑、避免过度灌水排气及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监护等措施可以减少发生.

  • 感觉神经性失嗅的磁共振成像评估

    作者:刘剑锋;倪道凤;有慧;金征宇;朱莹莹

    失嗅分为传导性、感觉神经性以及混合性.由于鼻腔鼻窦的病变影响气流到达嗅区导致的传导性失嗅临床为常见,但其病因、诊断比较明确,治疗以及预后较好.感觉神经性失嗅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

  • 高血钾症与心律失常病例分析

    作者:王立娟

    血钾正常值在3.6~5.4mmol/l之间,高钾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多见于肾功能衰竭(包括休克缺氧等原因引起的尿少、尿闭时),心力衰竭、补钾过多、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糖尿病酸中毒等情况.细胞外血钾增高可影响心脏传导性,应激性和自律性,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严重时如不及时处置,可危及病人生命.

  • 噪声环境下传导性听力损失对骨导的保护作用分析

    作者:李雪萍;杨建盛

    目的 探讨噪声环境下传导性听力损失对骨导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2009-2011年在广州开发区医院进行噪声危害职业健康监护的所检人员中选出48例存在单耳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健康检查者,对其骨导听力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选健康检查人员中,6 kHz频段有34人双耳骨导差大于10 dB,其中大相差50 dB;4 kHz频段有28人双耳骨导差大于10 dB,即在4 kHz(t=33.830)及6 kHz(t =48.471)频段,双耳骨导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噪声环境下存在传导性听力损失对高频段听力,尤其是4 kHz和6 kHz频段的骨导具有保护作用.

  • 延迟低温复合巴曲酶对沙土鼠全脑缺血后脑神经细胞突触体ATP酶活力的影响

    作者:王士雷;曾因明;陈群;许鹏程

    ATP酶对于维持哺乳动物脑神经细胞兴奋性、传导性,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脑缺血后神经细胞突触体ATP酶活力降低,严重影响神经细胞的功能状态,可以导致神经坏死[2].

  • 应掌握现代复苏时药物应用的原则

    作者:李春盛

    在心肺复苏(CPR)中,合理地选择和恰到好处地应用药物,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减少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复苏时药物应用的作用和目标是:有利于提高器官的血液灌注;有利于电除颤;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再发生;在极度心动过缓或停搏的患者增加心肌和传导组织的兴奋性和传导性;纠正由心脏停搏导致的代谢紊乱;保护脑组织.掌握复苏时药物应用的原则是临床医生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26例误诊分析

    作者:邵永良;李晓明;李建红;周永清;吴彦桥;李震;尚建华

    目的 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误诊措施,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首诊误诊为其他疾病的126例BPPV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特发性BPPV 84例,继发性BPPV 42例,早期误诊为后循环缺血54例,颈性眩晕32例,突发性耳聋6例,前庭神经元炎5例,梅尼埃病、耳带状疱疹各3例,其他药物或治疗不良反应23例.126例均经详细询问病史及Dix-Hallpike变位试验和(或)滚转试验检查,并行耳石手法复位治疗.本组眩晕症状均缓解,首次复位治愈率72.2% (91/126),观察随访3~24个月,总治愈率94.4% (119/126),复发率5.6%.结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为常见周围性眩晕,在眩晕患者诊治过程中,应注重病史采集和变位试验检查,以降低BPPV的误诊率.

  • 开车族,你有这些症状吗

    作者:

    注意力下降驾驶时由于精神紧张,且长期受噪声、振动、一氧化碳等有害因素的影响,易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外周和心脑血管收缩、心电传导性改变和心肌缺血性改变,上述改变可降低驾驶者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对行车安全产生障碍.本刊建议:开车时有头晕、恶心症状的人要注意,不要老是待在封闭的车厢中,好每隔一段时间把车窗开启5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提神醒脑.此外,如果长途旅行要长时间开车,好每隔一两个小时停车休息一次.

  • 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

    作者:刘小东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为多见,常在B超检查或在腹部手术中发现.[临床表现]肝血管瘤多无明显不适症状,当血管瘤增至5厘米以上时,可出现下列症状:腹部包块 有囊性感,无压痛,表面光滑或不光滑,在包块部位听诊时,偶可听到传导性血管杂音.胃肠道症状 右上腹隐痛或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嗳气、食后胀饱等消化不良症状.

  • 肺气肿12例肺减容术护理体会

    作者:刘宝珍

    肺减容术是上世纪50年代提出的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一种手术方法,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临床.它的原理为:通过切除部分无功能的肺组织减少肺的容量,增加远端支气管的拉力,部分恢复小支气管管径增加气流传导性.我科于2003年8月-2007年7月共收治了重度肺气肿患者12例,通过肺减容术和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99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