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孕期超声检查小常识
一、孕期做超声波检查的必要性胎儿在孕妇子宫中随着时间的延长而生长发育,超声波检查主要有两种作用,第一是定期评价胎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因为医生可以测量胎儿的一些指标,比如胎儿头部、四肢、腹围等径线,这些指标在正常情况下与胎龄相关,所以可以评价胎儿成长的速度是否正常.第二是了解胎儿身体结构发育是否正常,可以检查出无脑儿、严重脊柱裂、严重脊膜膨出、单腔心、严重胸腹壁裂伴有内脏外翻、严重软骨发育不良等.此外,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还可以检查胎儿有关的血流是否正常,比如脐动脉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等:必要时还可以评价母体子宫动脉、胎盘等血流状况.如果发现超声波检查有问题,必要时应该到上一级医院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
MR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MR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接受脊膜膨出修补术,且于术后出现二便失禁的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均予以人工反射弧手术.对比患者术前、后MR变化.结果:20例术后随访>2年的患者中获得自主排尿和控尿功能17例,其中采用MR检查随访的13例患者中膀胱功能恢复10例,患者术前、后经MR检查未出现明显变化;3例无改善患者,脊髓的走行、圆锥位置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变,而圆锥末端和脂肪堆积、周围组织瘢痕增生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加重趋势.结论:在脊柱裂脊膜膨出患者人工反射弧手术中,MR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利于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
持续脑室外引流治疗脊膜膨出并发脑脊液漏
硬脊膜脑脊液漏在脊膜膨出修补术后常有发生,一般漏液较少,常可自愈.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处理棘手,还可引起诸多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直接修补硬脊膜[1, 2].我们从1993年至2001年10月共遇到8例严重硬脊膜脑脊液漏患儿,经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结果良好,报告如下.
-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合并颈胸部多发性脊膜膨出1例
患者女,48岁,因“憋喘及吞咽困难1年余”于2015年2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月初体检行胸片检查,发现胸部占位.因患者无不适,未予特殊处理.2014年7月患者出现胸闷、憋气,并进行性加重.2014年8月复查胸部CT提示胸部占位较前增大.查体:躯干及四肢全身多处大小1~3 cm的皮肤结节,质软,可移动,无压痛(图1).颈、胸部无压痛、叩击痛.四肢感觉、肌力正常.进一步行胸部CT+重建、胸椎MRI检查提示: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畸形合并多发脊膜膨出(图2、3).2015年3月4日全麻下行颈前方入路脊膜膨出修复术.术中见脊膜经缺损椎体、椎弓分别由左、中、右三个方向向胸腔膨出.由于膨出脊膜范围较大,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切除结扎困难.术中穿刺囊腔抽取出脑脊液约300mL以缩小囊腔体积,切除部分左侧囊壁,并以人工硬膜修补.
-
胸内脊膜膨出的X线平片及CT表现(附3例报告)
胸内脊膜膨出是硬膜囊由增大的椎间孔突出进入胸腔内,使后纵隔的壁层胸膜向前外移位.该病少见,30岁前常无临床症状.
-
多发性神经孔内脊膜膨出1例报告
脊膜经多个椎间孔膨出者极为少见,我院曾遇到1例,报道如下.
-
脊柱脊膜膨出患儿MRI摆位方法的改进
脊柱脊膜膨出患者大部分是婴幼儿,由于脊膜膨出常致腰骶部位有一肿大的包块,特别是>6 cm的肿块,造成常规摆位困难及R1线圈难以使用,信噪比降低,使得质量不佳.
-
儿童神经管闭合不全的MRI表现
目的 研究中低场强MR显示儿童神经管闭合不全的脊髓脊膜膨出及脊髓低位的解剖结构.方法 运用GESigna Contour/I0.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主要扫描体位是矢状位和轴位,采用SEF1 WI脉冲序列,FSET2 WI脉冲序列,以及STIR脉冲序列,用表面线圈,矩阵为256256,层厚3mm,层间距1mm,全部病例行MRI平扫.结果 62例中,发生在腰骶部53例,颈项部6例,胸背部3例.结论 MRI是目前诊断儿童隐性神经管闭合不全的有效的方法,但其也有局限性.对无法解释的有明显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即使MRI检查无异常发现,也有椎管探查的必要.
-
脊髓拴系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男性,年龄2~10岁;2~3岁5例,3~6岁2例,10岁1例.5例出生后即发现腰骶部有包块,行脊膜膨出修补术.术后恢复可,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相似.
-
钛网椎板重建治疗脊膜膨出术后复发12例报告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病人男7例,女5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2.7岁.术后复发时间半年至1年半,其中4例为2次复发.
-
小儿脊髓栓系综合症研究进展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临床常见的小儿神经管发育畸形常见并发症,特别是脊膜膨出的患儿采用单纯的脊膜膨出切除修补术,术后患儿发生机率更高。常由于脊髓圆锥受膨出脊膜、脊髓纵裂纤维束、病变终丝、或骨嵴的固定牵拉,以及皮样囊肿、脂肪瘤等的黏连压迫而缺血缺氧,可能会诱发患儿大小便失禁、患儿下肢畸形以及出现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出现沁尿、肢体、运动神经障碍,需要多学科的综合诊治,常常易导致误诊,脊髓栓系后相关并发症导致的功能障碍随之产生并伴终生,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因其致残率高、病理复杂多样、手术治疗较困难,存在较多并发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超声结合CT检查发现脊膜膨出伴小肠多发间质瘤1例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被定义为包括生物学行为与起源不明的全部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 GIST多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小肠间质瘤(stromal tumor of smail intestine,SIST)多数位于十二指肠,早期不易发现,又因检查手段有限,诊断较困难,易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在发现小肠占位性病变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螺旋CT扫描是小肠间质瘤有意义的检查方法之一,不仅定位快速、准确,而且密度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瘤体及其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影像信息。
-
腰骶部脊柱裂脊膜膨出并感染治疗1例
患者,男,7岁.主因腰骶部包块7年,触痛1周于2012-03入院.查体:腰骶部可见-2cm×2 cm大小包块,包块中心有一针眼大小皮孔,包块皮肤上长有毛发,皮色暗红,局部皮温略高,触痛阳性.包块质较硬,与皮下组织粘连,无移动.会阴部感觉迟钝,大小便失禁.CT检查示:腰骶2区后方脊柱裂脊膜膨出.MRI检查示:腰骶部脊髓膨大,可见团片状混杂长T1略长T2信号,骶2/3水平椎管后部不连,病灶向后局部膨出形成背部包块,呈条状脑脊液信号.考虑脊柱裂脊膜膨出.B超示:骶尾部包块异常回声(窦道可能).
-
西宁地区165例新生儿手术麻醉体会
我院地处海拔2 260m地区,自1989年3月-2004年5月共实施新生儿麻醉165例,现将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65例,男128例,女27例,年龄2小时~30天,体重1.6kg~3.8kg, ASA(2~4)级.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手术种类:先天性无肛、消化道穿孔、胆道梗阻、脊膜膨出、腹裂、嵌顿疝、小肠闭锁、股骨骨折、脐膨出、骶尾部畸胎瘤、胎粪性腹膜炎、幽门肥厚性狭窄、颅内血肿、先天性食道闭锁并气管瘘.
-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脊膜膨出41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小儿脊膜膨出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年龄为出生后6小时~1岁3个月的41例脊膜膨出患儿进行检查.结果:脊膜膨出具有典型的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对脊膜膨出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
脊柱裂并巨大脊膜膨出突入盆腔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脊柱裂并巨大脊膜膨出突入盆腔的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骶后正中入路、畸胎瘤切除、脊膜膨出结扎修补术治疗1例,术后追踪随访,根据复查后MRI影像学表现及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术后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患者会阴部感觉异常、排尿功能障碍明显好转,对正常生活无影响;影像学检查显示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上移,原巨大囊肿消失,直肠膀胱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早期MRI诊断、神经显微外科手术加功能锻炼治疗脊膜膨出效果显著,其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
-
先天性小儿脊膜膨出的围手术期护理
脊膜膨出是小儿外科较常见的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之一.它是由于神经轴中胚叶发育缺陷,神经管闭合不全形成脊柱裂,导致脊膜,脊髓或神经根成分膨出致的畸形[1].发病率1/10000[1],它可发生于脊椎轴线上任何部位临床下以腰骶部为常见,少数发生在颈段或胸段.表现为腰骶部脊髓疝入膨出的脊膜内形成囊肿,并存在大小便失禁、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足部畸形等,并呈渐进性恶化[2-4].脊膜膨出绝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以及预后生存质量.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儿童脊柱手术中的监测作用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共15例,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4~12岁.其中特发性脊柱侧弯6例,先天性半椎体4例,脊柱裂、脊膜膨出2例,脊柱肿瘤2例,脊柱结核1例.术前无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均使用硫喷妥钠全身麻醉,芬肽利止痛.(2)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方式:采用丹麦Nuromatic-2000 C型肌电仪监测.鞍状刺激电极置于右侧胫神经表面(内踝后2 cm),刺激强度10~15 mA.记录针电极分别置于窝和头皮Cz点(国际脑电图10~20系统),参考电极各为同侧膝内侧面和FPz处.记录时程100 ms,叠加265~512次,至少重复2次.接地电极置于右小腿中部.(3)麻醉后采用连续动态监测方法,直至手术结束.但在手术前、麻醉后、术中(脊柱侧弯患儿加撑棒前、撑棒中、撑棒后)及术后择重点监测记录.
-
骶尾部畸胎瘤误诊脊膜膨出1例
患儿女,12岁.因骶尾部肿物10年余就诊,以"脊膜膨出"收入院.专科查体:骶尾部可触及一约6cm×6cm×5cm大小包块,表面欠光滑,质地中等,边界尚清,移动度良好.直肠指检可扪及骶尾前包块,瘤体较大,侵占盆底组织较广泛.实验室常规检查未见异常.磁共振检查示:骶尾部畸胎瘤.行骶尾部畸胎瘤切除术,见瘤体约6.5cm×5.0cm×5.0cm,表面欠光滑,质地不均匀,无包膜处呈结节状,瘤体远端与近端分别有一约2.5cm×2.0cm,5.0cm×4.0cm大小不等瘤体,与直肠后壁及周围组织明显粘连.将瘤体完整切除,瘤体送病理检查示:骶尾部良性畸胎瘤.
-
成人脊柱裂伴腰脊膜膨出1例
男性19岁.腰痛来院就诊,自述自幼背部有一肿块,查体:脊椎后纵轴线上有囊性包块突起,大小10×12cm,表面皮肤或正常颜色,呈半透明膜状,用手电照之不透光,于包块根部能触摸到骨缺损的边缘,心、肺正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脑脊液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