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症与修复相关细胞因子基因在临床慢性难愈性创面中差异表达的分析

    作者:汪涟;郭菲;闵定宏;廖新成;余绍青;龙星星;丁香;郭光华

    目的 比较压疮和糖尿病足等慢性难愈性创面组织形态及炎症与修复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差异. 方法 收集2016年8月-2017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泌尿外科行包皮环切术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4)岁]10个包皮样本为正常皮肤组,9例热力或电烧伤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51±8)岁]、13例压疮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51±14)岁]、10例糖尿病足患者[男8例、女2例,年龄(61±10)岁]手术过程中切除的有血运创缘组织样本,分别为烧伤创面组(9个样本)、压疮组(13个样本)、糖尿病足组(10个样本).取压疮组和糖尿病足组各10张切片,各取5张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组织形态及创面Ki67和CD31表达情况.取正常皮肤组10个样本、烧伤创面组9个样本、压疮组13个样本、糖尿病足组10个样本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92(VEGF19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 结果 (1)糖尿病足组创面Ki67表达水平(390±100)高于压疮组创面(182±14,Z=-2.611,P<0.01).(2)糖尿病足组创面虽然有大量血管内皮细胞(CD31阳性细胞)存在,但其分布无序,未形成完整管腔.压疮组创面血管内皮细胞数量远少于糖尿病足组创面,但形成完整管腔.(3)烧伤创面组、压疮组、糖尿病足组创面的VEGF192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皮肤组(H=13.72、30.50、15.20,P<0.05或P<0.01),尤以压疮组表达水平低;压疮组创面VEGF19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糖尿病足组(H=15.30,P<0.01).与正常皮肤组比较,烧伤创面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9.50,P>0.05),而压疮组、糖尿病足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18.04、14.50,P<0.01);压疮组创面TGF-β的mRNA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足组相近(H=3.54,P>0.05).(4)与正常皮肤组比较,烧伤创面组和压疮组创面V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22.50、-11.50,P<0.05或P<0.01),糖尿病足组创面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10.00,P>0.05);烧伤创面组创面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9.50,P>0.05),压疮组和糖尿病足组创面I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H=16.50、16.50,P<0.01).压疮组创面VCA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足组(H=-21.50,P<0.01),1CAM-1的mRNA表达水平与糖尿病足组相近(H=0,P >0.05).(5)与正常皮肤组比较,糖尿病足组创面IL-1β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10.00,P>0.05),烧伤创面组和压疮组创面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32.50、-21.50,P<0.01);烧伤创面组、压疮组、糖尿病足组创面IL-6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H=-17.50、-30.50、-11.80,P<0.05或P<0.01);烧伤创面组创面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H=-9.50,P>0.05),压疮组和糖尿病足组创面TN 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H=18.04、14.50,P<0.01).压疮组创面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烧伤创面组(H=11.00、27.54,P<0.05或P<0.01),IL-6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烧伤创面组(H=-13.00,P<0.05).糖尿病足组创面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烧伤创面组(H=22.50、24.00,P<0.01),IL-6的mRNA表达水平与烧伤创面组相近(H=5.70,P>0.05). 结论 糖尿病足和压疮创面从增殖细胞核抗原水平、血管形成能力到生长因子、细胞黏附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均表现出明显差异.

  • 重度烧伤小鼠脾脏凝溶胶蛋白含量和mRNA表达及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作者:陈琦;杨红明

    目的 研究重度烧伤小鼠脾脏凝溶胶蛋白(GSN)含量和mRNA表达及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选择GSN的佳干预时间. 方法 取80只雄性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和烧伤组,每组40只.烧伤组小鼠造成背部15% TBSAⅢ度烫伤(下称烧伤),伤后即刻皮下注射生理盐水1 mL,背部涂适量碘伏防治感染,每日1次.假伤组小鼠致假伤,伤后不补液、不外涂碘伏.分别于伤后0(即刻)、8、24、48、72 h,每组各取8只小鼠,无菌留取脾脏,噻唑蓝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脾脏组织中GSN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 (1)2组小鼠伤后0h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差异(F =0.756,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h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为0.12 ±0.04,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0.73 ±0.07、0.56±0.07、0.51±0.09、0.59 ±0.07(P值均小于0.05).(2)2组小鼠伤后0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组织中GSN含量无明显差异(F=1.083,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h脾脏组织中GSN含量为(11.9±2.6) pg/mg,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37.7±2.9)、(19.9±4.0)、(24.1±4.1)、(24.6±4.0) pg/mg(P值均小于0.05).(3)2组小鼠伤后0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假伤组小鼠伤后8、24、48、72 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烧伤组(P值均小于0.05).假伤组小鼠伤后各时相点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无明显差异(F =0.413,P>0.05);烧伤组小鼠伤后8h脾脏组织中GSN mRNA表达量为0.307±0.064,显著低于组内伤后0、24、48、72 h的0.944±0.023、0.625±0.091、0.744 ±0.104、0.821±0.072(P值均小于0.05). 结论 重度烧伤可导致小鼠脾脏GSN含量及mRNA表达、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显著下降,且三者均是在伤后8h降至低,可选择伤后8h之前作为重度烧伤后GSN的佳干预时间.

  • 肾癌组织中Mina53和CapG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致广;杨增悦;邱建新;张伟;赵娜

    目的 探讨Mina53(Myc-induced nuclear antigen 53)和CapG(capping protein)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6例经HE染色病理确诊肾细胞癌(RC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Mina53和CapG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RCC旁组织比较,RCC中Mina53和CapG阳性表达明显升高.Mina53和CapG在RCC组织不同的病理分级中,G3和G2明显高于G1表达;在TNM分期中,Mina53和CapG在T3、T4中的表达明显高于T1、T2.Mina53和CapG的表达与远处转移和复发有一定关系,且两者表达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ina53和CapG在RC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级、TNM分期、复发和转移有关,这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HER-2基因及蛋白的检测在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余琦;杨江辉;李宁;鄂盈;郝翊;宋业盈

    目的 探讨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和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hromogenic in situ hybridization,CISH)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表达和基因扩增在临床病理诊断及分子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IHC)和显色原位杂交技术(CISH)检测60例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HER-2蛋白的表达及基因扩增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HER-2蛋白过表达与HER-2基因扩增之间密切相关.结论 两者综合结果的判定对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可用于临床赫塞汀(Herceptin)分子靶向治疗病例的筛选.

  • c-myc和p53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昕

    目的探讨c-myc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c-myc和p53蛋白的表达,并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数.结果正常宫颈c-myc和p53未见表达,宫颈鳞癌c-myc和p53表达高于CIN(P<0.05).宫颈鳞癌和CIN的TUNEL标记率均低于正常宫颈,宫颈鳞癌与CIN及正常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细胞凋亡可能与宫颈癌的形成过程有关,c-myc和p53蛋白过度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很重要的作用.

  • 钩端螺旋体LigA基因原核表达及抗原性分析

    作者:李国波;杨英超;辛晓芳;王国治;吴小南

    目的: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表达量高、抗原性好的钩端螺旋体重组抗原,检测国内常见的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阳性标准血清,初步验证其抗原性.方法:用PCR法扩增哥本哈根型钩体LigA基因,与表达载体pET-30a连接,获得LigA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DE3)宿主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分析其抗原性.结果:获得在大肠杆菌中有高产量的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重组抗原在检测国内常见的15群15型钩端螺旋体阳性标准血清方面具有良好的免疫活性.结论:可以通过原核表达哥本哈根型钩体LigA基因,重组蛋白可应用于钩体病血清抗体的检测,在钩体病诊断及疫苗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氧化应激与化合物非遗传毒性致癌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倩;文海若;王雪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一类疾病,致癌性评价已成为新药上市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可以检出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手段十分有限,只有深入挖掘致癌物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开发相应的检测方法.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致癌机制广泛而复杂,氧化应激作用是其中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生理状态下,细胞内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对氧化还原调节及生物信息的传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氧化应激条件下,ROS在癌症的启动、促癌和发展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并通过诱导脂质、蛋白质、DNA氧化损伤和调控基因表达2种方式发挥非遗传毒性致癌性.本文就氧化应激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抗氧化剂和抗癌药物的开发,探索较为灵敏的非遗传毒性致癌物毒性生物标志物和新型检测手段提供借鉴,为药物致癌性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 硫代乙酰胺诱导的斑马鱼急性肝损伤模型

    作者:齐玉娟;张靖溥

    目的:研究斑马鱼幼体是否适于作为药源性肝损伤的评价模型并探讨其毒理机制.方法:将发育正常的3-dpf斑马鱼幼鱼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硫代乙酰胺溶液中72 h,显微镜下活体观察斑马鱼幼鱼给药后的畸形表型和肝脏形态的变化;通过油红0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含量变化;通过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幼鱼肝脏细胞结构的变化;用RT-PCR方法检测幼鱼肝脏病理标志基因和凋亡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活体观察显示斑马鱼幼鱼在给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畸形表型;病理学显示肝脏细胞核结构异常,细胞质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油红0染色显示肝细胞有脂肪堆积;RT-PCR的结果表明硫代乙酰胺能够上调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相关基因;能够促进凋亡基因Bid和Bax-2表达,并抑制促存活基因Mcl-1b和Bcl-2的表达.结论:硫代乙酰胺对斑马鱼幼鱼肝脏产生的毒性作用与对哺乳动物肝脏的损伤相似.斑马鱼可以作为快速评价、筛选和研究药物肝脏毒性的模式动物.

  • RNA干扰Gα13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作者:符伟玉;曾振飞;兰柳波;吴科锋

    目的: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沉默Gα13基因的表达,探讨其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生长与转移的影响.方法:以Shuttle Vector 1.O-CMV为载体,构建针对Gα13的shRNA重组表达质粒;转染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α13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通过MTT法、Transwell小室、Matrigel胶模型、流式细胞术,观察Gα13被沉默后对人卵巢癌HO-8910PM细胞生长与侵袭转移的影响;放射自显影方法分析Rho GTPases活性.结果: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huttle Vector 1.0-CMV Gα13 B siRNA转染组Gα13基因的表达水平被有效抑制.与对照组相比,Shuttle Vector 1.0-CMV Gα13 B siRNA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迁移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且膜上Rho GTPases与GTP结合活性明显下降.结论:靶向Gα13的重组shRNA质粒能够有效抑制Gα13基因在HO-8910PM细胞中的表达,并能降低HO-8910PM细胞侵袭迁移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膜上Rho GTPases活性有关,可为卵巢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 深入开展基因表达与皮肤及其附件发育关系的研究

    作者:付小兵;盛志勇

    了解发育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及其附件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从分子水平深入探讨皮肤的胚胎发生过程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实现基因调控受创皮肤的完美修复找出一条新路.

    关键词: 基因表达 胎儿 皮肤
  • 表皮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机理初探

    作者:冯江;王劲;杜文华;牟江洪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理.方法体外实验测定表皮生长因子对伤口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前胶元Ⅰ(α1)mRNA,并通过糖尿病大鼠背部切口伤模型证实EGF应用于伤口局部的情况.结果体外实验发现EGF可促进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并使其前胶元Ⅰ(α1)mRNA明显升高.糖尿病治疗组伤后7、10、14天伤口抗张力明显高于糖尿病自身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EGF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其前胶元Ⅰ(α1)mRNA基因表达而促进糖尿病大鼠难愈伤口愈合.

  • 大鼠严重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2/4基因表达及受体反应性

    作者:杜权;王正国;朱佩芳;蒋建新;董蕻;刘庆

    目的 观察大鼠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TLR)2/4基因表达及受体反应性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严重创伤(右侧胸部撞击伤复合双侧股骨闭合性骨折)模型,分别于创伤后2、6、12、24小时取腹腔巨噬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测定TLR2/4的mRNA表达,以脂多糖(LPS)、Pam3CSK4刺激后取细胞上清液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创伤后2小时腹腔巨噬细胞TLR2、TLR4的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直至创伤后24小时.行不同浓度LPS、PandCSK4刺激后细胞上清液TNF-α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 严重创伤后腹腔巨噬细胞TLR2/4基因表达降低,受体反应性下降.

  • 内毒素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早期基因表达谱的研究

    作者:孙海晨;聂时南;钱晓明;唐文杰;许宝华

    目的 利用改良基因表达的综合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技术检测内毒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早期的基因表达状况,探讨急性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气管内注射内毒素(25 mg/kg)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正常对照动物气管内注射等体积等渗盐水.内毒素注射6小时后以氯胺酮深麻醉处死动物,整块取出肺脏用于病理、SAGE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研究.建立正常和急性肺损伤SAGE标记物文库.结果 正常文库包括24 670个SAGE标记物,代表12 168个基因.急性肺损伤文库包括23 346个SAGE标记物,代表12 434个基因.急性肺损伤组有8种基因升高>10倍,152种基因升高5~10倍,1 187种基因升高2~5倍;4种基因表达降低>10倍,75种基因降低5~10倍,1 643种基因降低2~5倍.RT-PCR法进一步证实TNFα、IL-1β、IL-6等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增高.结论 证实了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发生机制中各种基因表达的变化,尤其是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并发现了以往没有报道的基因.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及其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是急性肺损伤早期的重要发生机制.白蛋白等代表机体防御能力的指标的下降提示机体防御能力的变化也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胎儿皮肤EGF、EGFR基因表达特征及与汗腺形成的关系研究

    作者:周岗;付小兵;陈伟;李海红;姜笃银;白晓东;雷永红;孙同柱

    目的探讨在不同发育胎龄的胎儿皮肤中,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其受体EGFR基因表达特征及其与附件形成的关系.方法根据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胎儿皮肤的结构特征,并提取不同胎龄(EGA12~32周)胎儿皮肤的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EGF、EGFR基因在不同胎龄标本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发育早期的胎儿皮肤中,EGF和EGFR基因表达较弱;随着胎龄的增长,特别在皮肤汗腺诱导形成阶段,此两种基因表达量增加明显;在胎儿皮肤发育后期,此2种基因表达量增加缓慢.结论 EGF与其受体EGFR基因在不同胎龄胎儿皮肤中的表达方式及结合后引起的信号通路对胎儿皮肤汗腺的发生和结构的形成以及皮肤生理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 红色荧光-VEGF165融合蛋白载体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

    作者:邹海波;安洪;蒋电明;刘建伟;周亚莉

    目的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人VEGF165(hVEGF165)红色荧光蛋白(RFP)的融合表达载体.方法根据已知的人VEGF165序列,用PCR方法,从质粒pUC18/VEGF1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VEGF165片段,定向克隆至pDsRed1-N1质粒中.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和DNA序列测定鉴定.以DOTAP为介导,将pDsVEGF165Red1-N1转染293-T细胞,48小时后用RT-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VEGF165在细胞内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重组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经酶切、PCR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并在293-T细胞中表达.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一定的分布.结论成功构建了pDsVEGF165Red1-N1红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为研究VEGF的细胞内定位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 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陈宣维;林建华;桂斌捷;孙海燕;贾连顺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中IL-10、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0、TNF-α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0mRNA表达逐渐上调,伤后72小时明显上调,168小时达到高峰;TNF-αmRNA伤后1小时表达明显上调并达峰值,高表达持续至损伤后24小时.结论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抗炎性细胞因子与前炎性细胞因子共同存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抗炎治疗应早期进行.

  • 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基因表达研究

    作者:李小花;孟炜;归绥琪

    目的:筛选子宫肌瘤发病相关基因.方法:分别提取10对子宫肌瘤及肌层组织Mrna,用Cy5-Dctp和Cy3-Dctp逆转录标记Cdna探针,然后与含14 000条Cdna的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洗片.将所得芯片进行扫描、聚类分析,获得差异基因表达信息.结果:共得到39条表达差异基因,5条表达上调,34条表达下调.表达下调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周期、增殖与凋亡、DNA合成与转录及细胞信号转导相关.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这些基因的表达失调相关.

  • Galectin-1基因在人孕早期绒毛和蜕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作者:孔紫靖;胡丽芳;李允光;刘雪梅;钟刚

    目的:探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Galectin-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胚胎发育和胎盘形成的关系.方法:对70例非意愿妊娠的6-12周正常早孕行人工流产者,按孕周分为7组,每组10例.收集其绒毛和蜕膜组织,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Galecti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整个孕早期绒毛组织中都有Galectin-1 mRNA的表达,孕6周表达低,随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孕12周高,Galectin-1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趋势一致;其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与绒毛组织中类似.结论:Galectin-1 mRNA和蛋白在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随孕周增加而增高,提示该基因在早孕期胎盘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人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Ⅶ荧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媛媛;王忠山;刘帅;燕秋

    目的:构建并鉴定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pIRES2-EGFP-FUT7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RT-PCR方法获得α1,3-岩藻糖基转移酶Ⅶ(FUT7)全长基因,克隆至pMD18-T Simple载体后,将FUT7亚克隆至pIRES2-EGFP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通过脂质体转染到子宫内膜RL95-2细胞中,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经RT-PCR检测FUT7的表达.结果:测序及酶切鉴定证明获得人全长FUT7基因,FUT7基因正确插入pIRES2-EGFP中,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绿色荧光蛋白在RL95-2细胞中的表达,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FUT7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为报告基因的FUT7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到在RL95-2细胞中的表达,为研究FUT7及其合成的糖抗原sLex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人卵透明带蛋白huZP3a22~176和huZP3b177~348肽段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其纯化

    作者:徐万祥;何亚萍;洪爱真;季朝能;钱吉;王曙;谢毅;Elvira Hinsch;Klaus-Dieter Hinsch

    目的:探索将huZP3a22~348蛋白编码基因拆分成两段,分别表达的可行性,并研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用PCR技术,将去N-端信号肽和C-端跨膜区的huZP322~348蛋白编码基因拆成大小相近的两段,以完整阅读框的形式分别重组插入热诱导型pBV221的多克隆区.结果:大肠杆菌分别特异地表达了可单独或复合应用的huZP3a22~176和huZP3b177~348,在经过抗人ZP3不同抗原区合成肽抗体的蛋白印迹鉴定后,用改良的制备性PAGE方法分离纯化这两种表达产物.同时用兔抗猪ZP IgGs蛋白印迹试验表明,huZP3a和pZP3b的几个共同线性抗原表位都存在于其肽链的前半区域.结论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获得足够量的huZP3a和huZP3b,这为开展huZP3a和huZP3b的免疫原性以及huZP3诱发人精子顶体胞吐的功能域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10877 条记录 535/544 页 « 12...532533534535536537538...54354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