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087 胆固醇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的重要脂质成分,与膜的生物物理特性、脂区形成及膜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就细胞胆固醇的代谢平衡调控及其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作一综述.
-
部分功能性梅毒螺旋体蛋白的分子研究进展
由于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体外培养,抗原获取不易,因此梅毒的早期研究进展缓慢.梅毒螺旋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后,得益于生物信息学技术,人们陆续发现了一系列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力和感染黏附相关的功能蛋白分子.这些蛋白的发现,使人们对梅毒的感染和免疫以及致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介绍了与梅毒免疫应答、致病和黏附相关的功能性蛋白的研究情况.
-
青龙衣冷、热乙醇提取物对H22小鼠肿瘤细胞膜生化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青龙衣的冷、热乙醇提取物对H22小鼠肿瘤细胞膜蛋白含量、膜脂流动性、膜封闭度的影响.方法:应用SDS-PAGE电泳分析膜蛋白含量,按Skinitzky法测定膜脂流动性,按Zamudio法测定膜封闭度.结果:青龙衣的冷、热乙醇提取物可降低肿瘤细胞膜蛋白含量,降低肿瘤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肿瘤细胞膜封闭度.结论:青龙衣冷、热乙醇提取物改变了肿瘤细胞膜的生化物质及生化功能,其结果导致肿瘤细胞的解体和死亡,这可能是青龙衣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与外周血血小板微粒膜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形成的可能机理.方法 选取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名,其中血瘀证组60例和非血瘀证组50例.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微粒及其表面膜蛋白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血小板膜糖蛋白Ibα、白细胞分化抗原40配体(CD40L)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冠心病血瘀证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血小板微粒及其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PAC-1、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P<0.05),并与血瘀证存在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27、0.294、0.200、0.218. 结论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瘀证的形成可能与血小板微粒的黏附、聚集、促炎症反应作用有关.
-
整合素αVβ3与病毒感染
整合素αvβ3是一类表达于细胞表面的跨膜糖蛋白粘附分子,由α和β两种Ⅰ型膜蛋白亚单位以非共价键形式连接形成异源二聚体分子.
-
Vero 细胞流感疫苗应用前景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毒基因组为单股负链分节段的RNA,外有包膜.根据病毒核壳蛋白(NP)和膜蛋白(MP)抗原特性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根据其表面(HA、NA)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乙和丙型没有亚型,其中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与人类有密切关联[1],如1918~1919年暴发的西班牙流感(H1N1)、1957年的亚洲流感(H2N2)、1968年的香港流感(H3N2)和1977年俄国流感(H1N1),每次大流行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损失,在美国,每年平均20,000人死于流感.自1968年起大多数流感病毒的新变种都首发于中国,并且近来的研究表明,历史上的4次流感暴发,后3次出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均首发于中国.
-
IFITM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细胞内定位研究
目的 构建人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 IFITM3)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产物的细胞内定位,以研究IFITM3的蛋白功能及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人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行RT-PCR扩增IFITM3编码序列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片段大小,PCR产物及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经酶切、连接、转化入Top10菌株进行筛选和扩增,重组的pEGFP-C2-IFITM3载体用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其插入序列的正确性,进而转染该重组真核表达载体进入sy5y细胞,倒置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定位.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经RT-PCR的扩增产物与IFITM3编码区的实际长度相吻合,重组入绿色荧光载体pEGFP-C2的pEGFP-C2-IFITM3经酶切和测序显示实际连人的DNA片段大小、序列及读码框均正确.经真核表达后,重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在细胞内存在颗粒样聚集.结论 成功构建IFITM3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表达的IFITM3融合蛋白在细胞内定位清晰,为后续的IFITM3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 膜蛋白 pEGFP-C2 真核表达 -
膜蛋白交联对红细胞膜变形性及流动性的影响
本文通过不同浓度戊二醛作用于红细胞膜.用新型激光衍射法测量了这些红细胞样品的弹性模量E和膜粘度μm.同时通过DPH标记的萤光偏振法测定了这些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并采用MSL标记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ESR)测量了红细胞膜蛋白运动性的变化,并取得了与新型激光衍射法一致的结果.发现膜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膜脂流动性下降,红细胞膜剪切弹性模量(E)和表面粘度(μm)均呈上升趋势,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并对上述红细胞膜结构改变所引起的微观流变特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
医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目的 探讨医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PCR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从临床痰标本中分离的3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碳青霉烯酶IMP、OXA23基因和整合子基因检测;提取细菌膜蛋白行SDS-PAGE电泳分析其组成.结果 36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OXA23基因扩增均为阳性;14株碳青霉烯酶IMP基因扩增阳性,22株阴性.12株整合子PCR产物约1200 bp,10株约3000 bp,14株整合子PCR产物约3500 bp.与碳青霉烯抗生素敏感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比较,22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36 000的膜蛋白缺失.结论 医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抗生素机制与产IMP、OXA23碳青霉烯酶及膜蛋白缺失有关.
-
水通道蛋白3功能的研究动态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protein,AQP)是一种内在膜蛋白,除可以通透水以外,还可以通透一些小分子蛋白,如甘油,尿素等.AQP3是AQP家族成员之一,是第1个被发现的除了对水有通透性以外,还能够通透甘油和尿素的AQP.由于它对甘油转运的功能,初也叫甘油内在蛋白.
-
BCRP/ABCG2的结构功能及相关抑制剂研究
化学治疗是临床上治疗癌症的一种主要方式.研究发现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ce,MDR)主要是由一类被称为ABC转运蛋白超家族(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s)的膜蛋白所引起的,它们能够利用ATP水解提供的能量将化学治疗药物排出细胞外,导致肿瘤细胞呈现抗药性.BCRP/ABCG2 (breast cancer resistant protein)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G亚族的第二位成员,是造成多种癌细胞产生MDR的主要原因之一.
-
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33的研究进展
囊泡膜蛋白相关蛋白(VAP)是一种在进化上相当保守的Ⅱ型膜整合蛋白,其同源蛋白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中,它们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相似的功能.因其早发现时相对分子质量为33 000,所以也称VAP33.关于该蛋白的研究报道有限,至今在Googlescholar上仅查到相关文章20余篇.本文拟从VAP33的生物学特性、功能及其与疾病相关性3方面进行综述,归纳VAP33的研究进展.
-
膜蛋白Fas及其配体FasL系统与病毒感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Fas/FasL(CD95/CD95L)的相互作用是启动哺乳动物细胞进入编程死亡(ProgrammedCell Death,PCD)的一个重要的主导途径。因其不仅参与体内的免疫优先(im-mune privilege)、克隆选择、上、下调免疫反应等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而且还与很多病理反应密切相关,因而倍受关注[1-3]。本文综述Fas/FasL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
Prion疾病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Prion疾病是一组由于正常膜蛋白PrPC因各种原因发生构象改变、聚集并在脑组织沉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退行性病变.Prion疾病可表现为散发性、家族性及传播性三种形式[1],尤其以传播性疾病极大威胁人类的健康,给农牧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损失.与其他传染性疾病不同,传播性的Prion疾病不引起免疫系统的应答,但是免疫系统却是Prion疾病的重要参与者.多年来,对Prion疾病的免疫学研究不仅为它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做出贡献,更为预防和治疗Prion疾病带来新的希望.
-
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95抗原的检测意义
CD95(Fas)抗原与CD95配体(CD95L)是人体多种细胞表面的一种膜蛋白,目前已证实在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系统起了重要作用,并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CD95较广泛的分布于全身淋巴细胞及重要组织细胞,当这些细胞经活化后可诱导表达CD95抗原.CD95抗原在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组织中的表达已被广泛报道,并认为肝病患者肝细胞凋亡现象普遍存在.CD95L主要表达于活化T细胞和NK细胞,在肝脏组织中也发现有CD95L的表达.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FMC)对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95抗原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意义.
-
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蛋白单分子免疫细胞化学三维定位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纳米尺度神经细胞膜表面蛋白单分子三维标记的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方法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对分布在云母表面的抗NMDAR1亚基IgG-葡萄球菌蛋白A-胶体金颗粒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进行扫描,明确其特定的三维结构作为对照标准,然后扫描结合了免疫标记复合物分子的神经细胞膜表面,对表面形貌作出对比后确定目的抗原的定位和复合物三维结构.并与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方法对比.结果在空白云母表面,免疫复合物分子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呈现出均匀分散粒径为49nm的特征性球形结构.在神经元表面结合免疫标记物后可以发现有大量的粒径为53nm 的球形或双球形(短棒状)结构,颗粒均匀,截面为双峰或单峰.而在LSCM下荧光呈颗粒点状分布,为多个FITC聚集显色的结果.结论原子力显微镜下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可以在纳米尺度对目的膜受体蛋白进行定位和表面三维结构测定.NMDA受体蛋白可以结合1个或2个胶体金复合物,与LSCM相比,原子力显微镜下胶体金标记方法可以对单个膜NMDA受体蛋白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定量标记测定.
-
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激活核因子κB诱导小鼠巨噬细胞表达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目的了解穿透支原体潜在的致病性和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诱导小鼠巨噬细胞表达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子机制. 方法用从穿透支原体提取的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以RT-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分析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NO的产生.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经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处理的小鼠巨噬细胞中NF-κB的激活和NF-κB抑制剂PDTC(吡咯啉烷二甲基硫脲)对iNOS的表达和NO产生的影响. 结果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且能激活NF-κB诱导巨噬细胞表达iNOS的mRNA和蛋白,其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能被PDTC所抑制. 结论由于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通过激活NF-κB诱导巨噬细胞表达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因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
幽门螺杆菌NCTC11639标准株lpp2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抗原性的鉴定
Lpp20是Hp一种高度保守的膜蛋白,有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免疫活性和免疫保护性,是一种理想的疫苗侯选抗原.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了含lpp20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了表达,为Lpp20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甘磷酸胆碱对霍乱弧菌转录调控因子 AphB 活性的影响
霍乱(Cholera)是一种急性、烈性的腹泻性疾病,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为该病的病原体。霍乱弧菌对毒力基因进行调控依赖于复杂的调控系统[1],ToxR 是该系统中重要的调控因子,系统中还需要重要的膜蛋白 TcpP 的参与。研究表明,tcpP 的表达受 AphB 蛋白的影响[2],该蛋白也可结合ToxR 的启动子区[3],进而调控毒力基因的表达。 AphB 同时作用于多个关键因子[4],可见其在调控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phB 属于 LysR 家族转录调控因子,该家族蛋白与辅助诱导物结合后构象发生变化,变化后的蛋白调控能力更强。有研究者推测[5],AphB 的调控作用可能需要与辅助诱导物结合,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上述辅助诱导物的相关报道。本研究拟用化合物甘磷酸胆碱(L-A-glycerophosphorylcholine, GPC)来研究其对转录调控因子 AphB 活性的影响。
-
体内诱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膜蛋白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 从同一住院病人体内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经多序列位点测序分型(MIST)和细菌基因组外回文结构重复序列分型(REP-PCR)分析后,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已知碳青霉烯类水解酶的表达,在此进行膜蛋白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并后应用PABN(Phe-Arg-β-naphthylamide)外排泵抑制剂检测其外排泵相关膜蛋白表达.结果 MIST和REP-PCR结果表明耐药株来源与敏感菌株属于同一型别;等电聚焦电泳在P17.6和P19.0处两株菌中检测到β-内酰胺酶,没有检测到任何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水解酶;耐约株和敏感株的差异膜蛋白组学鉴定出相对分子质量(M_r)为34×10~3外排泵膜蛋白和0prD与CarO膜孔蛋白,且后续的外排泵抑制剂试验表明,在PAβN存在的情况下,耐药株的亚胺培南低抑菌浓度(MIC)由大于32 μg/ml下降到8 μg,/ml.结论 本研究发现外排泵膜蛋白的过度表达伴随OprD和CarO膜孔蛋白的下调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