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治疗肝脏缺血再灌注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心科

    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依赖良好的血液循环,局部组织器官缺血,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恢复血液再灌注后,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肝脏移植、肝脏肿瘤切除及失血性休克等疾病和手术共同经历的一个多因子参与的病理过程[1],是术后肝脏功能异常,原发性肝脏移植无功能,肝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 IκB激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作者:王磊;窦科峰;于丽萍;王江

    目的:探讨IκB激酶(IKK)在肝脏缺血再灌注(HIR)中的作用.方法: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HIR组)、PDTC保护组(HIR+PDT组).HIR组将肝左叶及肝中叶入肝血流阻断60min后再灌注.保护组先经阴茎背静脉注射PDTC 120 mg/kg-1后立即依HIR组致伤,对照组仅显露肝中叶及肝左叶肝蒂,不阻断,自阴茎背静脉注射无菌生理盐水1 mL.分别采用原位杂交、EMSA、免疫组化及赖氏法检测再灌注后1、6、12 h IκB激酶表达、NF-κB活性、TNF-α的表达及血浆中ALT含量.结果:损伤后IκB激酶表达水平、NF-κB结合活性、TNF-α表达水平、血浆中ALT含量升高;HIR+PDTC组与HIR组相比较,IκB激酶表达水平、NF-κB活性、TNF-α表达水平、血浆ALT水平降低.结论:HIR后肝内IκB激酶可促进NF-κB的高水平激活引起肝内TNF-α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增强,从而导致肝脏损伤.干预IKK-NF-κB通路可能是防止HIR后急性肝脏损伤发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致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冯艳;王红梅;张建龙;赵嵘;张岩

    肝移植术中病肝切除和供肝血流恢复有时存在着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肝脏及肝外器官会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和结构的损伤,肝脏缺血后再恢复血流,血液从肝静脉回到右心房,心脏为接受肝缺血再通后血液的第一站.因此探索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并发心脏的损伤及其可能的机制,以寻找减少损伤、增加机体抗损伤的方法是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iNOS、c-fos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

  • 一氧化氮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

    作者:阿民布和;王有德

    本文复制大鼠肝脏原位隔离冷灌注模型,利用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增强剂L-精氨酸(L-arg)和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探讨了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NO的作用机制.

  • 金属硫蛋白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蒋与刚;郭长江;韦京豫;葛玉章;高兰兴

    目的:观察金属硫蛋白(MT)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体内酶活性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建立HIRI动物模型,并按体重给予不同剂量的MT(1、2、5mg·kg-1);观察血清转氨酶、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改变.结果:与HIRI大鼠比较,MT补充组动物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降低;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下降;全血GSH-Px活性及血清SOD含量升高.三个剂量组中以1 mg·kg-1MT补充组效果佳.大鼠血清GPT、GOT、LDH活性分别降为(255.50±122.99)U·L-1、(205.40±76.48)U·L-1、(2 469.50±902.07)U·L-1,与HIRI组相比,P<0.01.结论:再灌注前适量补充MT可通过抑制HIRI大鼠脂质过氧化、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肝脏缺血性氧化损伤,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有保护作用.

  • 槲皮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苏俊锋;郭长江;韦京豫;李云峰;蒋与刚;杨继军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保护作用. 方法: 灌胃给予槲皮素及作为阳性对照的维生素C,结扎后30 min再开放肝门血管造成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测定血浆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丙二醛(MDA)浓度,肝脏槲皮素、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黄嘌呤氧化酶(X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肝脏总抗氧化力、活性氧(ROS)含量、DNA断裂率. 结果: 肝脏缺血再灌注后GPT、GOT活性、MDA水平升高,肝脏XO活性、MDA和ROS含量以及DNA断裂率增加,而SOD、GSH-Px活性、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降低.槲皮素灌胃后肝脏中槲皮素浓度升高,血浆GPT、GOT活性及MDA浓度降低,肝脏ROS含量降低,GSH含量及总抗氧化力升高,SOD、GSH-Px活性有所恢复,对肝脏DNA断裂发生无明显影响.维生素C灌胃后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也具有保护作用. 结论: 槲皮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肝脏抗氧化体系功能有关.

  • 锌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与刚;郭长江;葛玉章;韦京豫;王冬兰;高兰兴

    目的研究锌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l)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分析金属硫蛋白-l(MT-1)基因在HIRI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和锌对其表达的调节.结果各组大鼠肝组织均有MT-1基因表达;缺血30min、再灌90min大鼠肝组织中MT-1mRNA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灌胃补锌后,HIRI大鼠肝MT-1mRNA转录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单纯补锌亦可上调其组织中MT-1基因表达(P<0.01).结论在锌对HIRI产生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中,调节其肝组织中MT-1转录水平的表达可能是一条重要途径.

  • 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

    作者:李元海;李俊;吕雄文;金涌;黄艳;张磊;张健

    异丙酚是麻醉诱导与维持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之一.研究表明异丙酚可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时可诱发单核巨噬细胞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一氧化氮(NO)等细胞因子,从而导致组织损伤.肝脏Kupffer细胞是位于肝窦内的巨噬细胞.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异丙酚对缺氧复氧诱导大鼠肝脏Kupffer细胞释放TNF-α、IL-1β和NO的影响,探讨其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文胜;冷玉芳;张凌云;王洪涛

    缺血后处理是指器官、组织缺血后,在长时间的再灌注之前,进行数次短暂再灌、停灌处理,其保护效应和分子机制与缺血预处理有相似之处,但不尽相同.研究表明,缺血后处理可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1],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 异丙酚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作者:安世芝;王月兰;郭鸿雁

    肝脏多发或巨大肿瘤切除术时不可避免地发生反复的肝脏缺血和再灌注,而此类肝脏缺血再灌注(I/R)可导致严重的肝脏损伤;异丙酚具有抗氧化及对脏器I/R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2],但对反复肝脏I/R损伤的保护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采用大鼠反复肝脏I/R模型,通过观察肝脏I/R不同时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龙波;邢准;陈卫民

    目的: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后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缺血顸处理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脾静脉-股静脉转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3组,全肝缺血40 min再灌注3 h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阻断肝脏血流5 min再灌注5 min后,再行全肝缺血40 mjn再灌注3 b;对照组(C组)仅行麻醉及假手术.3 h后检测各组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的含量、肺组织含水量以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和组织及血中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和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升高,而IP组增高不明显.IR组肺组织MPO和MDA及血清中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预处理可以减少MPO和MDA的升高.结论:肝脏缺血再灌注通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氧化应激反应导致急性肺损伤.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粒细胞的浸润,增加抗氧化的能力,减轻肺损伤.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关连越;付佩尧(综述);李巍(审校)

    组织经历一定时间的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不仅无法使组织器官功能得以迅速恢复正常,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炎症反应、结构破坏、甚至出现严重功能障碍,这一过程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这种损伤常发生于医疗过程中,如器官移植、溶栓治疗、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进而出现肝、脑、心、肺、肾、肠等多器官功能损伤,成为影响缺血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肝脏 IRI(HIRI)为常见和严重,限制了肝切除术的适应症及边缘性肝脏供体的应用,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肝脏外科及肝移植的发展和普及。HIRI 可分为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冷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其机制涉及诸多因素,与代谢障碍、氧化应激、细胞活化、炎症反应等有关,各个因素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近些年,蛋白酶抑制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某些激素或中药等均已被证实可从多种途径有效抑制 HI-RI。目前,新型免疫抑制的应用及基因治疗等也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资料就 HIRI 发生发展的常见机制(见图1)加以综述。

  • 局部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

    作者:莫正欢;黄建春;黄志峰;赵金平;吕琦玲;李运安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临床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排除年龄、性别、诊断、术前肝功能、血糖、基础疾病的影响,选择40例患者,并随机分为4组对照实验,A组为对照组(盐水组);B组为阻断前门静脉乌司他丁组;C组为复流后门静脉应用乌司他丁组;D组为手术后24小时乌司他丁组.采集术后1、2、3、5、7d所有入选患者共5个时点的中心静脉血,测定患者血清中ALT、AST、r-GGT、ALP、TBil、Scr、Bun的含量在该过程中的变化.结果 ALT: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在3d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AST:B组、C组与A组比较在3d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比较在7d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C组、D组与A组比较在5d时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r-GGT:A组2d上升,3d下降,5d、7d恢复术前水平,B组、C组、D组无明显增高趋势,与A组比较在2d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TBil:A组、B组、C组变化趋势一致,有增高趋势,B组、D组增高幅度较小,与A组比较在2d、3d、5d、7d时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un:与A组比较,B组的2d、5d时点,C组的7d时点,D组的7d时点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5d时点,D组的3d、5d时点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Na+-K+-ATP酶活性:D组、C组、B组较A组Na+-K+-ATP酶活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Na+-K+-ATP酶活性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应用乌司他丁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不同缺血预处理方案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徐承富;徐磊;石巧娟;虞朝辉;厉有名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问题,是肝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慢甚至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可减轻肝脏I/R损伤.我们通过比较不同IPC方案对C57BL/6小鼠肝脏I/R损伤的影响,为寻找合理有效的IPC方案提供依据.

  • 血红素氧化酶-1在异氟烷预处理肝脏保护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陈国忠;吕欣;叶林杰;杨立群;陈伟新;俞卫锋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HO)-1的表达及活性的改变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在异氟烷预处理肝脏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Sham)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肝脏缺血60 min,再灌注4 h;异氟烷预处理一肝脏缺血再灌注(I/R-ISO)组,1.4%异氟烷吸入预处理30 min后再行缺血再灌注处理;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异氟烷预处理-HO-1抑制剂(Iso-Znpp)组.于缺血再灌注前1 h先于腹腔内注射锌原卟啉(ZnPP),其余处理同I/R-ISO组;肝脏缺血再灌注HO-1诱导剂(I/R-hemin)组,缺血再灌注前24 h于腹腔内注射HO-1诱导剂血红索(hemin),其余处理同I/R组.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肝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а的表达等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HO-1的表达.结果 与I/R组比较,I/R-ISO和I/R-hemin组的ALT、AST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ALT、AST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I/R、I/R-ISO、Iso-Znpp、I/R-hemin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 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I/R组比较,I/R-ISO和I/R-hemin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 mRMA水平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血清及肝组织中TNF-а水平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与Sham组比较.I/R、I/R-ISO、Iso-Znpp、I/R-hemin组肝脏MPO活性均显著升高(P值均<0.01);与I/R-ISO组比较,Iso-Znpp组肝脏MPO活性显著升高(P<0.05).Sham组几乎无HO-1表达,I/R组可见HO-1少量表达,I/R-ISO、ISO-Znpp、I/R-hemin组HO-1表达均显著高于I/R组.结论 HO-1的诱导表达可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相应的炎性反应,异氟烷预处理可明显上调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O-1的表达,HO-1活性抑制剂ZnPP可反转异氟烷预处理的肝脏保护及抗炎作用,提示异氟烷预处理的肝脏保护及抗炎作用可能与增强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脏中HO-1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 丹参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小鹏;李厚祥;沈洪薰;芮理;李鹏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和Bax)表达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P)组及丹参(SM)治疗组,并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再分为7个亚组.后2组缺血时间均为30min.分别于再灌注0、1、6、12、24、48、72h后采取肝脏组织标本.分别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肝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凋亡1h开始出现,12~24h达峰值,Bcl-2、Bax的表达增强;24h后凋亡峰缓慢下降,Bcl-2、Bax的表达陆续减弱.丹参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于1~72h各时间点Bcl-2表达增强,Bax表达减弱,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丹参可通过增强Bcl-2表达,抑制Bax表达,而抑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凋亡.因而可以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程飞;纵滔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是研究器官保存、肝脏缺血再灌注、免疫抑制剂、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机制等方面常采用的动物模型.它与普通大动物相比,有许多优点:①可以应用显微技术及套管技术,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实验模型;②可以提供选择有大批基因型明确的纯系大鼠;③单克隆技术的发展,能鉴定大鼠的淋巴细胞亚型,及明确其在排斥反应,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转归;④对大鼠MHC系统及移植免疫中作用认识在不断提高;⑤大鼠繁殖快,成本低,不易被细菌感染;⑥术后并发症与大动物相比基本相同.

  • 臭氧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修冬莲;陈文华;李粮辉;李丽珍

    目的 观察O3氧化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O3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8只SD大鼠((♂),6~8周龄,250~280 g)随机分为3组:O3预处理组(OP+IR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假手术组(S组),每组6只.O3预处理组每天同一时间点行腹腔注射O3/O2混合气体(O3浓度为50 μg·mL-1,1 mg·kg-1·d-1),连续注射5d.S组和IR组则注射相等容积的O2.缺血45 min后恢复灌注3h建立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开腹不阻断肝血流),取左肝叶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法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与S组比较,OP+IR组与IR组的肝组织电镜观察皆有损伤,OP+IR组的损伤程度较IR组减轻;与S组相比,OP+IR组和IR组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增加,Bcl-2蛋白表达下降,Bax蛋白表达增加,Bcl-2/Bax比值下降(P均<0.05);与IR组相比,OP+IR组的肝细胞凋亡指数降低,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减少,Bcl-2/Bax比值增加(P均<0.05).结论 O3氧化预处理可以显著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从而上调Bcl-2/Bax比例有关.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研究

    作者:宋美娟;薛志强;李春发;王跃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5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干预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4h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B法检测肺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干预组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右美托咪啶干预组较对照组低.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干预组W/D比值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啶干预组较对照组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干预组TNF-α、MPO和SOD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右美托咪啶干预组T较对照组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啶干预组SOD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啶干预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张荣传;罗地来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过程,常见于许多临床病理过程和肝脏手术过程,如出血性休克、肝叶切除和肝移植等.肝缺血再灌注可致枯否氏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活化引起一系列损害性细胞反应,继而引发炎症、细胞损害,同时由于肝窦内皮细胞的损害而导致的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加重肝脏局部缺血、缺氧.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