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预测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预测因子,为进一步筛查ARAS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67例行肾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影结果分为ARAS组446例与非ARAS组421例,对与ARAS高度相关的多项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与ARAS相关(P<0.05).四项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并与ARAS呈正相关(β=0.056、0.032、0.014、0.614).结论 年龄、脉压、血肌酐水平及50岁以后出现高血压是中老年ARAS的预测因子,可以为临床发现易感人群及预防ARAS提供信息.
关键词: 中老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预测因子 -
P5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L-OHP+5-FU化疗药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P53在胃癌组织(T)和癌旁组织(N)中的表达及其与L-OHP+5-FU化疗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包头市肿瘤医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病理诊断明确的胃腺癌患者资料75例,且满足术后以L-OHP+5-FU为主的联合化疗至少6个周期,用RT-PCR方法检测P53在T和N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P53在T和N中的表达量分别是(2.66±0.68)和(2.84±0.83)(P=0.036,P<0.05);②T和N中P53的表达量与L-OHP+5-FU化疗药物敏感性有关,分别是(2.50±0.66),(3.03±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5).结论 胃癌患者P53的表达量与L-OHP+5-FU化疗药物敏感性有相关性,P53在T和N中的表达量可作为L-OHP+5-FU临床化疗选择方案的预测因子.
关键词: 胃腺癌 化疗 预测因子 L-OHP+5-FU P53 -
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高血压患者用药体会
目前军队干休所离休干部已步入高年龄和高发病期,而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70岁的发病率则高达75%.临床试验已证实,降压治疗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对于高龄老年(≥75~80岁)患者仍可降低脑卒中和各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且绝对获益率甚至还超过中年高血压患者.老年高血压一般以收缩压增高为主,占老年高血压的60%,老年人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舒张压在60岁后则缓慢下降.老年人高血压脉压大,脉压是反映动脉弹性的指标,脉压增大是重要的心血管事件预测因子.脉压增大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主要应使收缩压达标.
-
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室内黄胸鼠丰盛度预测因子的研究
目的 研究家鼠鼠疫疫源地影响室内黄胸鼠丰盛度的因子.方法 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历史疫源村,每个村随机抽取20户家庭,放置鼠笼捕获鼠类动物,根据动物的外形特征鉴定其种类.采用调查和实地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潜在影响黄胸鼠丰盛度的因子.采用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在R软件下进行多水平跨栏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共捕获166只鼠类动物(黄胸鼠133只和臭鼩鼱33只).多水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傣族、铁桶储存粮食、家中养犬、住家周围有其他房屋的家庭增加捕获黄胸鼠的概率为1.67 ~ 2.76倍,养鸡家庭超过80%的自然村其捕获黄胸鼠数量增加2.18倍,有公共厕所的自然村增加了捕获黄胸鼠的概率为1.93倍,同时也增加捕获数量2.38倍.自然村周围种植玉米以及养猫、牛的家庭降低了捕获黄胸鼠的概率(45% ~ 61%),院外有厕所的家庭捕获黄胸鼠数量下降63%.结论 黄胸鼠丰盛度高低与周围生态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疫区为达到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佳效果,须考虑影响黄胸鼠丰盛度的生态环境因素.
-
同型半胱氨酸和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心血管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之外,蛋氨酸的代谢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子.血液中总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导致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关于血液Hcy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独立危险因素的观点,已被学术界广为接受.这一结论来自80多个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1]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C→T突变是血液中Hcy轻中度升高的主要遗传决定因子,由MTHFR基因所致的Hcy增高可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得以纠正,因而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目前关于Hcy和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
糖尿病下肢慢性缺血性病变的治疗
近流行病学研究表明,1/4~1/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lterial disease,PAD),并确定PAD为心血管死亡事件有力的预测因子,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日益受到重视[1].截肢术在PAD患者中几乎不可避免,每年的截肢率为1.8~11.4/10 000,而其中糖尿病患者占48%[2].
-
大学生应对效能、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
目的 探讨大学生应对效能、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的关系.方法 采用应对效能量表、学习倦怠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对261名大学生测查.结果 学习倦怠与学习投入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效能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与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学习倦息中的低成就感、讥诮和耗竭因子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而应对效能的维度中,胜任力和自信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应对效能、学习倦怠是学习投入的重要预测因子,回归方程为Y=4.46-0.46×低成就感-0.27×讥诮+0.21×胜任力+0.12×自信水平-0.13×耗竭.
-
人格特质对冠心病的预测作用:从A型行为模式到D型人格
本文综述了冠心痛的人格特质预测因子,包括传统的冠心病人格因素预测因子如A型行为模式、愤怒和敌意、抑郁特质与认知风格特质等,介绍了D型人格预测因子,包括D型人格的理论模式、测量及对冠心痛的预测作用,另外对传统的A型行为模式和D型人格对冠心痛的预测作用进行了比较.
-
淋巴细胞减少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作为冠心病中死亡风险高的亚型,在目前医疗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仍然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首要心血管疾病。尽管目前有多种标志物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风险评价,但大多数检测指标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在急性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凝固性坏死以及坏死后心肌的组织重构过程都有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的参与,并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实淋巴细胞减少作为系统炎症反应的血液改变,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并且有望成为缺血性心脏疾病预后的预测因子[1-2]。本项研究通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人群的分析,评价该疾病患者血液淋巴细胞计数指标对患者远期病死率的相关性以及预后的价值。
-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早期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与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后存活24 h以上,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成年患者;排除各种疾病终末期、外伤所致心脏停搏.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d、7d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秩和检验及逻辑回归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初始乳酸值及6h乳酸清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42例患者符合标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分别存活23人(54.8%)和14人(33.3%).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和6h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自主循环恢复后7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OR=2.143,P =0.028)和6h乳酸清除率(OR=0.887,P=0.040)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与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心搏骤停患者恢复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
社会认知交互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康复作用
社会功能的损害是精神分裂症标志性特征之一,而且在精神分裂症中,这些损害比其他精神障碍更加显著.社会功能的核心就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1].可以说,社会认知与社会功能恢复联系比神经认知更密切.它不仅作为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直接的预测因子,也可作为预后的调节因子[2].因此,如何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成了精神分裂症认知康复的研究前沿.
-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反映循环系统中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与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一起用于鉴别各种不同类型的贫血.近年的研究揭示了RDW对急性肾损伤、肾移植以及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RDW可作为急慢性肾脏病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其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是RDW反映了一系列潜在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主要认为与贫血、炎症、营养不良、内皮功能障碍以及氧化应激有关.本文着重探讨RDW在CKD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
氯沙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标记物的影响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相当部分存在着微炎症(microinflammation)状态,这些微炎症反应可使内皮细胞表面的正常稳态受破坏,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心血管损伤,如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心室肥厚等,从而增加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1].微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促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 β(IL-1β)、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升高,均和MHD人群死亡率升高相关;同时炎症还直接影响患者营养状态,引起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同样是MHD人群高死亡率强预测因子[2].为此,寻求心血管疾病早期可逆因子或防治措施对MHD患者转归有重要意义.氯沙坦(losartan)是临床广泛应用的降压药物,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但有关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报道甚少.我们通过观察氯沙坦对MHD患者血清中IL-1 β、IL-6、TNF-α和CRP的影响,以期了解ARB类药物对此类人群中微炎症状态的作用,观察其降压作用以外的效应.
-
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
目的 探析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符合条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6例,对入院患者均在出入院时检测NT-proBNP,之后随诊1年.观察入院时NT-proBNP正常组(A组)和升高组(B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主要指标包括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情况;再观察出院时NT-proBNP正常组(C组)和升高组(D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A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失代偿心衰、猝死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T-proBNP可以作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指导基层临床医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NT-proBNP对基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危险分层有重要价值.
-
对社区老年人抑郁预测因子的调查分析
抑郁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其发生率为15%~25%左右[1].抑郁可提升老年人自杀或死亡的危险性[2].
-
乳腺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研究进展
初诊时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重要的预后预测因子之一[1].此外,淋巴结状态还影响之后的局部及全身治疗的策略.尽管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是腋窝分期的金标准,然而这项操作却有着患侧上肢水肿、感觉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大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已经证明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作为腋窝分期操作具有有效性并且降低了ALND所致的并发症[2].
-
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研究进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作为炎症标记物在临床检查上被广泛应用,近年来有许多报道提示,CRP 与心肌梗死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4] .CRP 升高只是一个反映炎症状态的标记物,还是直接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诱发心肌梗死有关,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有关CRP 广泛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5] 、产生CRP 的脏器、CRP 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积极作用等正在逐渐被阐明.还有,以CRP 为目标的新药开发也在同时进行,期待着CRP 将来为预防、诊断及治疗心肌梗死等做出有意义的贡献.总之,CRP 作为心肌梗死的新的危险因子及预测因子已引起了世界的瞩目.本文就CRP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与其并发症(心肌梗死)的相关性,以及有关CRP 对今后的展望等问题做一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个体化医疗的本质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医疗选择.生物标志物一般所指为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其具有预后和预测功能,或往往同时具有预后和预测的价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出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o growth factor recepter,EGFR)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好;且EGFR突变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er,TKI)治疗有效,可预测分子靶向治疗效果.EGFR突变对NSCLC而言,既是预后因子也是预测因子.
-
踝臂指数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卒中的预防仍然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周围动脉病变是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标志,其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死亡率关系密切[1]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又称踝肱指数)即指踝动脉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间接反映了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ABI 初用于检测下肢外周动脉疾病,ABI≤0.9 对于诊断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99%,因其检测是一种无创价廉又简便易行的方法,故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推广.由于动脉系统的全身性和整体性,外周动脉的硬化程度往往提示其他部位血管的硬化存在,如冠状动脉、颈内动脉、股动脉.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风的复发率可以达52.9%[2] .近年来大量国内外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显示:ABI 的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ABI 逐渐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预测因子,在临床上逐步应用于心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预测和诊断[3-7] .
-
动脉僵硬度研究进展
动脉僵硬度的增加是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是左心室高负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并早于原发性高血压出现.近期,一些新的关于动脉僵硬度的测量方法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将对部分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