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咪达普利对陈旧性心肌梗死代偿区心肌T型钙电流的作用

    作者:李泱;高伟;刘鹏;张存泰;陆再英;王士雯

    应用咪达普利(Imi)对家兔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模型进行干预,探讨其对OMI心室肌细胞T-型钙电流(ICa-T)的影响.选择健康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OMI、假手术组与Imi组.OMI组:采用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制备OMI模型;假手术组:手术与OMI组同,只是不结扎冠状动脉,同样喂养8周;Imi处理组:对OMI家兔口服Imi 0.625 mg·kg-1·d-1连续8周进行干预.取心脏分离左室游离壁代偿区三层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Ca-T.结果显示,家兔OMI代偿区心肌细胞发生心肌肥厚,细胞膜ICa-T 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当刺激电位为-30 mV时,其电流密度从0.35±0.02 pA/pF增至2.36±0.12 pA/pF(P<0.01).Imi组代偿区心肌细胞膜ICa-T密度降至0.83±0.11 pA/pF.ICa-T的激活曲线左移,激活曲线斜率增加.Imi组二者改变均减小.但3组心肌细胞ICa-T 的失活曲线和失活后恢复曲线基本不变.结论:OMI家兔代偿区发生心肌肥厚,ICa-T明显增加,Imi可以逆转家兔OMI代偿区心肌肥厚,降低ICa-T 的电流密度.

  • 早期口服卡维地洛对兔陈旧性心肌梗死边缘带不应期和钠电流的影响

    作者:牛惠燕;刘念;李泱;卜军;周强;阮燕菲;张存泰;陆再英

    研究卡维地洛(Car)对陈旧性心肌梗死(OMI)心室梗死边缘带有效不应期(ERP)及钠电流(INa )的影响.家兔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OMI组: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Car组:手术同OMI组,并于手术前开始服用Car 0.33 mg·kg-1·d-1;假手术(Sham)组: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各组动物均喂养3月.整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下记录边缘带的ERP.应用双酶法分离左心室梗死边缘带(IBZ)的心肌细胞.利用膜片钳记录在电压钳模式的INa .结果:OMI组ERP较Sham组显著延长(216.9±4.6 ms vs 160.0±3.8 ms,P<0.01), Car组ERP为 179.2±9.7 ms,较OMI组明显缩短.OMI组IBZ存活心肌细胞的INa的密度较Sham组显著性降低,动力学研究显示,INa半失活电压曲线V1/2 移向更负,其恢复时间常数值延长,从而导致INa 恢复减慢;而Car组心肌细胞的INa的密度较OMI组明显增大,P<0.05 ,INa稳态失活曲线和恢复曲线与Sham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卡维地洛可以抑制OMI后心室肌ERP延长,并使INa密度增大.此可能是该药减少OMI后心律失常的发生,降低病死率的机制之一.

  • 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严重心律失常的处理体会

    作者:徐日新;屠莉莉;何胜虎;李寿桢;徐遐华

    我院260余例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中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16例,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7±14(16~78)岁。其中冠心病1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4例,心绞痛3例,室性早搏4例),心肌病3例,不明原因2例。10例患者有晕厥史。ECG示Ⅱ度Ⅱ型房室阻滞(AVB)2例,Ⅲ度AVB14例。8例逸搏心律稳定,QRS波群未见明显增宽。起搏器安置术前保护性临时起搏6例。10例在起搏参数测试过程中出现起搏依赖。3例在测试阈值时,采取每测定完一个参数后,逐步减慢起搏频率。直至恢复自身心律后再测试下一个参数,避免了起搏依赖。4例由于临时起搏保护未出现意外,1例经股静脉途径紧急临时起搏。1例患者心电监护P波高大,未予重视测试参数过程中发生了起搏依赖,但因将高大P波误认为是QRS波而未能及时识别,直至患者抽搐并继发心室颤动才发现,经及时电复律、紧急临时起搏患者转危为安。1例患者术前保护性临时起搏工作良好,但是在测试永久起搏阈值过程中,当永久起搏电极不能起搏时,临时起搏器也不发放脉冲,患者因心室停搏而意识丧失、抽搐,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在关闭起搏分析仪的同时,临时起搏器脉冲正常发放,带动良好。6例患者(冠心病心绞痛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心肌病2例)于术中操纵导管时出现了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有2例因逸搏心律缓慢,一直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立即非同步电复律,同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并维持,室颤消失。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平时有频发室性早搏,只要起搏电极在心室内轻轻移动少许即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先后电击复律数次、静脉使用利多卡因,但始终无法移动导管,后在每次静脉注射50 mg利多卡因后,立即操纵导管方才定位成功。另有3例同时还进行了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其中1例心肌病患者顽固性室颤电击20余次,抢救无效死亡。

  • 80岁男子反复晕厥一例

    作者:

    背景:晕厥通常被认为是一个良性事件,它会在超过50%的人身上出现,一般不需要广泛的检查。诊断出少数威胁生命需立刻行检查治疗的患者是一项挑战。指南很明确,但是临床实践并不总是有建议指导,本文报道一例这样的病例。
      病例介绍:一例80岁有糖尿病、高血压,先前有心肌梗死史的男性患者。以直立或运动时反复发作晕厥就诊。体格检查:相对于他的年龄是正常的。建议他去看心血管医生,3个月后复查。心电图检查示窦性节律,陈旧性心肌梗死,适合作24 h长程心电图检查,并且安排在第二天会诊。患者在家中死亡。心电图记录显示窦性心律、ST段压低增加,很快发展成心房颤动,接着是快速的室性心动过速,后是心室颤动。

  • 巨大左室假性室壁瘤一例

    作者:宋会军;徐仲英;赵世华;张岩;刘蕾;陈俊;高立建

    患者 男,38岁.反复发作胸闷、心前区疼痛1年余并呈进行性加重.既往有腰椎结核手术和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体检:胸骨左缘Ⅲ~Ⅳ肋间闻及连续性杂音;呼吸、脉搏、血压无明显异常.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异常Q波,ST-T改变.

  • 地尔硫(艹卓)与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作者:吴剑萍;张俏红;成蓓

    目的观察地尔硫(艹卓)及美托洛尔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评价其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92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地尔硫(艹卓)组和美托洛尔组.分别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后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进行心率变异(HRV)分析,并同时统计各阶段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发生率.结果地尔硫(艹卓)、美托洛尔治疗后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明显改善.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5 min节段平均正常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百分比(PNN50%)升高,极低频率(VLF)、低频(LF)、低频与高频的比值(LF/HF)降低.MVA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地尔硫(艹卓)组HRV和MVA与美托洛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地尔硫(艹卓)与美托洛尔均可改善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HRV,降低MVA发生率,且作用相似.

  • 探讨心肌梗死的临床不典型表现

    作者:王玲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按梗死范围,心肌梗死可分为透壁性心肌梗死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两类.按病变发展过程,心肌梗死可分为急性心肌梗死与陈旧性心肌梗死.典型表现诊断不难,但不典型表现易被误诊、漏诊.因此我们要重视不典型表现的分析.本文通过对20例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的临床分析,结果显示AMI与年龄、脑循环、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有关.

  • 植入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起搏器1例护理体会

    作者:常芸;刘玲玲;阚静;郑雪梅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和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病入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运用射频消融技术;(3)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植入ICD是目前经研究证实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伴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ICD植入更能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双腔ICD与单腔相比,能保存心脏顺序起搏的生理特点,保护心功能,且能更准确地识别心律失常,我院于2001年12月安装了华东地区首例双腔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起搏器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亚组分及与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米春芳;刘庆平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亚组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急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并筛选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9例健康体检者的新鲜血清,采用Lipoprint脂蛋白亚类分析系统检测血清LDL亚组分组成和含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LDL平均粒径、I-LDL含量和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小LDL(S-LDL)含量和百分比显著升高(P<0.01);从急性心肌梗死到陈旧性心肌梗死血清S-LDL尤其是LDL5C、LDL6C、LDLx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相关性发生了显著性变化.结论 LDL粒径的降低,S-LDL含量与百分比的升高,较LDLC浓度的单独升高对心肌梗死患者的精准检测和诊断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血清LDL5c、LDL6c、LDL7C与临床生物化学指标相关性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心肌梗死以及鉴别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陈日J性心肌梗死有极大的辅助诊断价值.

  • 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丽娟;高宪;齐国先;李妍;李亚明

    目的 探讨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心电图可疑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下壁22例,前壁3例)行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及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比较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心电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结果 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8%、32%及24%,诊断下壁心肌梗死的阳性率分别为82%、27%及23%,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及超声心动图(P<0.05).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符合率(100%)明显高于心电向量图(25%)结论静息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显像在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危险因素的关系

    作者:曹海学;汪太平;史学功;朱红军

    为探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对3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进行超声检测,与32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现,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固醇、收缩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密切相关.

  • 冠心病患者血清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齐法莲;徐军;李晓燕;陈英剑;孙黎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2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心绞痛(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陈旧性心梗(OMI)组22例,对照组30例,血清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 AP组、AMI组和OIM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AP组(P<0.05),但与OMI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AP组和OMI组比较血小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5).结论 血清VEGF和血小板测定对于冠心病,特别是AMI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 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娇;王丽;黄健

    目的:探讨分析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B型脑钠肽(BNP)、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6个月再入院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NYHA分期及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CO及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3.02%vs 72.09%,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98% vs 27.91%,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 MRI与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王丹;卢迎宏;翟关群;王梦超;员小利;井海云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与64层螺旋CT在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15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MRI检查和64层螺旋CT检查,均检测患者左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舒张末期心肌质量(MM)],并以MRI结果作为标准,评估6 4层螺旋CT检测结果信效度和一致性.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中EDV、ESV、SV、EF和MM与MRI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相关性r依次为1.843、1.217、1.405、1.985和1.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RI检查EF<50%结果为标准,64层螺旋CT检测灵敏度为100%(71/71),特异度为96.20%(76/79),准确度为98.00%(147/150),阳性预测值为95.95%(71/74),阴性预测值为100%(76/76).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一致性检验(κ=1.42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64层螺旋CT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结果可靠,与MRI一致性好.

  • 碎裂QRS波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预后评估价值

    作者:龙崇荣;喻恒;李进;朱平

    目的 探讨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fQRS)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及评估预后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以175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fQRS波组和无fQRS波组,观察fQRS波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诊断价值;比较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发生率;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fQRS波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单纯fQRS波诊断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91.4%)和阳性预测值(82.4%)均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Q波(特异性:86.2%,阳性预测值:70.1%).fQRS波的ROC下面积(AUC)为0.842 (95%CI:0.787~0.908),其显著高于单纯病理性Q波0.816(95% CI:0.762~0.895).fQRS波组MACE事件发生率(22.0%)显著高于无fQRS波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fQRS波组生存率显著低于无fQRS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fQRS波是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其相对危险度(RR)为2.586(95%CI:1.853~3.126).结论 fQRS波可有效地对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进行诊断与预后评估,其可能是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全因病死率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

  • 心导纳微分环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

    作者:谢旭晶;陈璘;刘金来;赵长林;梁真;熊肇军;余舒杰

    目的探讨心导纳微分环(CADL)检测在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心功能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NYHA心功能Ⅰ级、Ⅱ级(A组)和22例心功能Ⅲ级、Ⅳ级(B组)的OMI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人进行CADL检测,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A、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功能指标,A组Ⅰ+Ⅱ%、EF减小(P<0.05),B组Ⅰ+Ⅱ%、EF减小(P<0.01),PEP/LVET、LVESD增大(P<0.05);A、B两组间比较,PEP/LVET增大、Ⅰ+Ⅱ%减小(P<0.01).舒张功能指标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组与对照组比较,Ⅲ/Ⅰ+Ⅱ增大、E/A比值减小(P<0.01);A、B两组间比较,Ⅲ/Ⅰ+Ⅱ增大(P<0.01),E/A比值减小(P>0.05).反映心室收缩协调性方面,病例组Ⅰ相环体切迹总阳性率73.3%,UCG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的阳性率53%,两种方法的阳性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ADL可反映OMI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是一种简便、无创的评价心功能的检测方法.

  •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介入干预后室壁运动的观察

    作者:靳立军;张斌;黄涛;乌汉东;方成宏;杨向太;陆郦工;冯建章

    目的探讨介入干预能否使陈旧性广泛前壁梗死病人已梗死部分的室壁运动得到明显改善.方法对199年元月~1999年元月间在本院行PTC或支架植入术的50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病人采用中线腱法进行室壁运动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后前壁室壁活动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主要发生在30~54腱区.Z值-2.79±0.81.介入治疗后Z值为-2.81±0.91.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结果表明,即使成功解除了梗死后相关冠状动脉的闭塞性病变,也并不能使广泛前壁梗死后存在明显运动减弱的心室壁活动有明显的改善.

  • 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分析

    作者:潘莹

    目的 探究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43例,应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流学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6.74%),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0.46±2.15)分]低于对照组[(25.24±2.32)分],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18.60%),P<0.05.结论 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更优,更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俊丽

    目的 研究分析心电图对于陈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在我院收治治疗的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都予以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再进行回顾与分析,统计漏诊率以及对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真阳性48例,假阴性52例,漏诊率52.0%.并且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3个且冠状动脉病变数量也≥3支的患者的误诊率即73.0%与67.3%显著高于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3个且冠状动脉病变数量也<3支的患者即27.0%与32.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率以及诊断敏感性都比较低,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漏诊主要与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支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及漏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俊丽

    目的 研究分析心电图对于陈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以及分析其漏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在我院收治治疗的10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都予以心电图检查,对其检查结果再进行回顾与分析,统计漏诊率以及对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真阳性48例,假阴性52例,漏诊率52.0%.并且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3个且冠状动脉病变数量也≥3支的患者的误诊率即73.0%与67.3%显著高于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3个且冠状动脉病变数量也<3支的患者即27.0%与32.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图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准确率以及诊断敏感性都比较低,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漏诊主要与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支数等因素密切相关.

367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