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毛囊干细胞—组织工程化皮肤理想的种子细胞
皮肤在抵御微生物入侵、紫外线辐射以及防止水分的丢失、调节体温方面起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免疫系统的组成部分之一.皮肤损伤,特别是皮肤大面积缺损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已经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以皮肤干细胞为种子细胞构建人工皮肤替代物成为研究组织工程化皮肤的新方法.皮肤干细胞分为表皮干细胞和毛囊干细胞(hair follicle stem cells,HFC),HFC在实现毛发再生、皮脂腺更替以及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方面有重大意义.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创面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皮肤是机体的重要屏障,烧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均与皮肤屏障的丧失有关,尽早修复缺损皮肤,封闭创面,重建皮肤屏障,有利于创面愈合和促进组织修复,大限度地恢复皮肤的防御功能与外观.而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常存在严重的皮源不足,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又较差,因此如何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就成为重要的因素.
-
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口腔组织缺损
国外从1979年开始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ADM包括有同种异体和异种异体两类,作为皮肤替代物早期主要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创面覆盖,近些年开始在烧伤整形、头颈外科、牙周病学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本文主要对ADM的研究进展并主要对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
国外烧伤皮肤代用品研究进展
采用早期切痂和有效的封闭创面是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生命和促进病人创面修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皮肤严重受损和缺乏合适的皮肤替代物,大大阻碍了烧伤创面的重建.显然,采用皮肤替代物来治疗烧伤其重要作用是不言而谕的.
-
进一步重视大面积深度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究
近半个世纪以来,烧伤外科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发展迅速,取得了质的飞跃.可以认为,在这一过程中,烧伤外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两次突破性革命.第一次以我国50年代末大面积深度烧伤伤员成功救治为代表,即突破了烧伤面积超过体表面积80%的病例不能治愈的界限,创造了烧伤面积达90%以上抢救成功的先例,在国际上引起了震惊.此后,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严重烧伤治疗方案,提高了大面积烧伤的治愈率,不少单位的治疗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则是80年代兴起的所谓系统性治疗和康复的概念为标志,强调在挽救生命的基础上重视伤员生存质量的改善,早期应用整形美容原则和技术处理深度烧伤创面,结合体疗、皮肤护理、理疗等综合康复技术的应用,使大面积深度烧伤伤员的部分功能得到改善或恢复.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大面积烧伤终治疗结果与人们期望还相距甚远.疤痕增生、挛缩造成的外观、功能差,严重痛痒等问题,始终困扰着伤员和临床治疗的医生.人们正期待着一次新的突破.期望电影中主人公毁容后"还原"式的康复成为现实.要实现这一突破,我们认为关键问题之一是要在皮肤替代物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
烧伤皮肤替代物的研制(文献综述)
烧伤创面皮肤替代物系近年来烧伤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仅就其目前的研究现状、临床应用及将来的可能发展方向作一简单的综述.
-
创伤后皮肤缺损覆盖物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就异种移植物、人工合成膜和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进行了综述,其中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第三代产品--复合皮肤替代物,具有表皮和真皮的双层结构,在结构上同天然皮肤极为近似,初步临床应用显示了极好的生物特性.
-
微孔在组织工程替代物中的形成及作用
支架材料的研究是组织工程的基础,可以为组织细胞提供三维支架环境,有利于细胞的黏附、增殖和分化.组织工程生物皮肤替代物移植作为永久性皮肤替代物是多年来研究的重点.多孔支架作为一种与细胞相互作用促使组织合成的三维结构,在组织工程中已有广泛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
进一步理性看待皮肤替代物
由于外伤、炎症、溃疡、烧伤、肿瘤术后等原因常造成皮肤的缺损,尽早封闭创面是治疗的关键.自体皮肤移植是常规方法,但需自体供皮和创基条件,因此,开发皮肤替代物就势在必然.目前,皮肤替代物可分为:暂时性的或永久性的表皮、真皮和复合皮替代物[1].一、暂时性皮肤替代物对创面可提供短时间的生理性封闭,以减少创面感染、体液热量及蛋白质丢失等并发症,并能为以后皮肤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2].
-
伤口敷料的选择
前言皮肤由两个基本层组成,覆盖在基膜上的角质层即表皮层,它有着非常重要的屏障作用,真皮层使得皮肤有着柔软、耐用的特点,这些特点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及外观至关重要.若有可能,治疗急性烧伤首选的替代材料还应该是患者自身的皮肤.对于小面积烧伤而言,可以通过断层自体皮移植进行治疗,但是对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需要进行网状自体皮肤或皮肤替代物移植.
-
皮肤再生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应用及其策略
烧伤或慢性难愈性创面等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缺失,治疗中常遇到创面愈合缓慢,自体皮源不足,皮肤附件破坏,以及皮肤替代物的性能较差等问题,导致皮肤创面愈合后质量较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与皮肤及其附件,以及皮肤创面愈合关系密切,能够促进创面愈合、促进皮肤附件再生、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提高皮肤再生质量.本文对FGF提高皮肤再生质量的应用及其策略作一综述.
-
表皮细胞-无细胞真皮复合皮的构建及生长活性研究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于体外重建复合的表皮-真皮皮肤替代物可望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大量的皮源。我们探讨了以异种(猪)无细胞真皮为载体,于体外种植表皮细胞形成复合皮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移植封闭创面提供依据。 1.材料和方法:按常规法制备来源于猪皮的异种无细胞真皮。分离培养3株以上正常人包皮的表皮细胞,以5×104/cm2密度种植于无细胞真皮表皮面,培养2周。每2~3 d换液1次。
-
活性皮肤替代物的研究与应用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提出了组织工程的概念,目前组织工程已成为一个新兴的前沿学科,并取得了一些振奋人心的成果,皮肤组织工程在其中居领先地位,一些活性皮肤替代物已经应用于临床,成为组织工程化组织器官移植的成功范例.实际上在组织工程的概念提出之前,人们早已在研究具有细胞活性的皮肤替代物.20世纪60年代,随着细胞培养技术的突破,Kheinwold Green等首先培养出表皮细胞膜片.后经许多研究者的改良,研究出了适于移植的表皮细胞膜片,使体外培养活组织移植的梦想变成现实.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有新的活性皮肤替代物问世,直至近年来出现了商品化的、器官型的皮肤替代物Apligraft(商品名).天然的、人工合成的各种真皮基质很多,也有商品化的产品如Alloderm(商品名).然而由于缺乏活细胞成分,以及结构和成分上的不完整性,终不能成为理想的皮肤替代物.构建尽可能接近正常皮肤结构、功能和形态的活性皮肤替代物,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
组织工程化皮肤研究新进展
组织工程化皮肤是指运用工程及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出的用于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皮肤组织功能的替代物;其核心是建立由细胞和生物材料构成的三维空间复合体。理论上,组织工程化皮肤应具有如下功能:①作为损伤皮肤的替代物;②作为基质植入宿主体内并生长;③或作为含药理成分的化学刺激物,促进创面愈合[1]。但现阶段,还不能作为永久性的皮肤替代物。本文对以胶原为细胞外基质材料所形成的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一、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材料及特点 胶原蛋白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占皮肤干重的70 %,具有天然的抗拉性、抗张力性、低抗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完全的生物可降解性,还在细胞(尤其是成纤维细胞)表面黏附、趋化、生长、分化及介导免疫反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良好的皮肤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2,3]。胶原类材料包括动物胶原和同种胶原。前者主要来自牛真皮、牛的跟腱、牛眼水晶体、大鼠尾腱、豚鼠真皮等;后者由尸体真皮提供胶原材料。现已知胶原作为细胞外支架材料特点如下:①黏附性好,利于细胞的生长和基质的沉积,血管再生及上皮细胞附着;②胶原取材于动物或人尸体皮,作为异物,仍存在排斥反应,导致严重的后果;③胶原类材料降解情况受局部因素影响很大,降解速度可控制性不如人工聚合物。胶原主要是被组织中的酶类降解,胶原酶为机体的主要溶解酶类,创面愈合过程中,胶原酶活性往往增加;④胶原材料具有适宜的孔径,保持了天然的渗透性,适合营养物质、生物因子等的扩散和血管长入;⑤具有创面止血和缓解疼痛的作用;⑥存在微生物如HIV病毒等的污染危险性。
-
表皮细胞培养移植与烧伤创面修复
烧伤的首要问题是创面问题,如何尽早、有效地封闭烧伤创面是烧伤治疗的根本任务.由于大面积、特大面积烧伤后自体皮源严重不足,所以寻找理想的、易于获得的永久性皮肤替代物成为烧伤工作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目标.
-
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研究进展
人造生物皮肤是世界上第一种获得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组织工程产品,它为临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现从表皮、真皮、复合皮肤替代物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皮肤组织工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美国生物材料市场未来4年销售额将猛增
据美国波士顿的千年研究小组市场调查表明,未来4年美国生物材料市场需求将猛增。其中 用于伤口治疗和矫形外科的生物材料市场将从现在的73 500万美元增加到17亿多美元。在“ 矫形外科生物材料市场”调研中指出,透明质酸纤维胶补充物的剧烈增长使该市场份额总产 值将超过85 000万美元,即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另外,由于许多生物技术公司、药品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在研究和开发新的生物材料用于创 面治疗方面进行大量的投资。因此,市场的增长机会将不断发展。在“美国创面处理生物材 料市场”的报告中提到,皮肤替代物、组织胶粘剂、密封剂粘连复合物的市场销售额在2004 年将超过89 000万美元,每年增长约45%。虽然创面处理市场还相对不成熟,但是对开发者 仍有发展空间,因为创面处理生物材料需求量将大量增加。
-
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利用组织工程原理研究人工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缺损修复临床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为临床上从根本上解决皮肤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本文从人工皮片、真皮和复合皮肤等方面对该领域的新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了人工皮肤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
组织工程活性皮肤用于皮肤慢性溃疡创面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组织工程活性皮肤修复皮肤慢性溃疡创面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不同临床单位符合临床试验要求的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组织工程活性皮肤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常规凡士林纱布覆盖,所有患者采用常规包扎并固定.临床研究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指标为治疗期患者的创面变化、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后的创面愈合质量;同时对全身及重要脏器进行检测.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进行t检验,分析两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应用组织工程活性皮肤可在创面存活,促进创缘皮肤组织的新生并替代组织工程活性皮肤.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后创面明显缩小,试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24.37 d,明显少于对照组(64.05 d),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活性皮肤修复慢性皮肤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早期修复、缩短病程并降低由此产生的并发症;为组织工程活性皮肤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组织工程皮肤真皮支架的可行性
背景:组织工程皮肤是目前研究皮肤损伤修复重建的重要手段之一,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不存在免疫原性,在异体移植时不会发生排斥反应,是比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目的:观察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相容性.方法:以正常人体真皮组织作为对照,通过体外、体内细胞毒性实验检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组织相容性,以膨胀度、饱和含水量及生物力学分析检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亲水性及机械性能.结果与结论:真皮基质中未见任何细胞成分,其网孔直径介于100~180 μm 之间.脱细胞真皮基质组饱和含水量为(69.6±3.97)%,膨胀度2.30±0.42,大断裂力为(3.082±0.046) N,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体内外细胞毒性检测,未见明显细胞生长抑制及免疫排斥反应.提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机械性能接近正常皮肤,组织相容性好,免疫排斥反应小,是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理想的真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