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中寒战的护理干预

    作者:张少芳;吴雪云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术中寒战的影响.方法:120例高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护理常规,干预组采用包括心理护理、保温措施等预防为主的整体护理方案.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率及术中舒适度.结果:对照组总寒战发生率为61.67%,高于干预组41.67%(P<0.05).对照组术中舒适率为50.00%,低于干预组76.67%(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充分的保温措施能明显减少高龄产妇术中的寒战发生,增加术中舒适度.

  • 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梅;黄春燕

    目的:探讨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用于肛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肛门直肠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0.5%布比卡因等比重(D组)和0.5%布比卡因重比重(Z组)腰麻1~1.5 ml用于肛肠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麻醉效果评价、血流动力学变化、腰麻后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感觉阻滞高平面、运动阻滞大改良Bromage运动评分、早下床活动时间和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麻醉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0.5%布比卡因重比重腰麻相比,0.5%布比卡因等比重腰麻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长,感觉阻滞高平面较低,运动阻滞恢复较快,早下床活动时间较早,尿潴留发生较低(P<0.05)。结论:0.5%布比卡因等比重和重比重腰麻用于肛肠手术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但等比重布比卡因腰麻运动阻滞恢复较快,尿潴留发生率较低,早下床活动时间较早,较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腰麻在肛肠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不同比重布比卡因腰麻对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林慧;董河;吕承志

    目的:研究手术中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老年患者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血流动力学影响小的局麻药物比重.方法:选择60例2015年2月-2015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择期行TURP的老年患者,ASA分级在Ⅱ~Ⅲ级,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使用布比卡因10 mg,其中Ⅰ组为轻比重组,腰麻药液组成为0.75%布比卡因2ml+注射用水1ml;Ⅱ组为等比重组,腰麻药液为0.75%布比卡因2ml+脑脊液1ml,Ⅲ组为重比重组:腰麻药液为0.75%布比卡因2ml+5%GS 1 ml.术中监测各组患者的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等,并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分别于麻醉前(T0)及给药后5min(T1)、10 min(T2)、15min(T3)、30 min(T4)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Ⅱ、Ⅲ组在给药后T1、T2两个时间点MAP明显下降,HR明显增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在T1、T2时MAP变化不大,HR变化幅度相对较小.结论: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用于高龄患者的前列腺电切术时,与等比重组和重比重组相比较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 相同浓度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剖宫产术的应用

    作者:李成

    目的 观察相同浓度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母婴安全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40例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平均分为两组:0.5%罗布卡因组为A组,0.5%布比卡因组为B组.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产妇感觉阻滞的起效和平面固定时间、麻醉效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术中HR、BP、SpO2和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 A组比B组感觉阻滞起效慢,平面固定时间长.B组肌松、麻醉效能优于A组.两组术中低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同浓度剂量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剖宫产术时,罗哌卡因麻醉效能弱于布比卡因,两者均有较好的安全性.

  • 针刺对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晓英;刁枢;刘奇;李国安

    目的 评价针刺对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ASA Ⅰ级的9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A组给予针刺加常规剂量麻醉药,观察B组给予针刺加70%常规剂量的麻醉药;分别于入室后(T0)、麻醉前(T1)、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术毕(T4)检测平均动脉压(MAP)情况,统计各组麻黄素应用情况、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术毕产妇疼痛VAS评分.结果 ①组内比较,观察A组、观察B组各时点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后5 min(T2)、取出胎儿时(T3)较入室时(T0)下降(P<0.05);组间比较,取出胎儿时(T3)时,观察B组MAP高于观察A组和对照组(P<0.05).②对照组麻黄素使用率高(33.33%),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低(6.70%);观察B组麻黄素使用率显著低于观察A组(16.67%)及对照组(33.33%)(P<0.05),观察A组(16.67%)低于对照组(33.33%)(P<0.05).③组间比较,产妇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对产妇和胎儿均安全;其中正常麻醉药剂量的产妇血压平稳,镇痛效果确切;麻醉药减量30%的产妇血压更平稳,但镇痛效果个体差异较大.

  • 罗哌卡因联合镇痛药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剖宫产术

    作者:朱小平;张燕影;葛宁花;薛张纲;蒋豪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以及与芬太尼或吗啡联合用于蛛网膜下隙阻滞,对剖宫产患者阻滞效果、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5例.经侧卧位L2~3间隙穿刺行阻滞麻醉.A组:罗哌卡因10mg,B组:罗吡卡因7.5mg+芬太尼25μg,C组:罗吡卡因7.5mg+吗啡0.2mg,D组:罗吡卡因5mg+芬太尼25μg.用针刺法测感觉阻滞平面,用改良Bromage法测运动阻滞,术后随访并记录开始出现切口疼痛的时间,以及头痛,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A组的感觉阻滞平面上界为T2~6,高于其他组(P<0.05),下肢运动完全阻滞百分率明显大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A组感觉阻滞时间与B组相比没有差异(P>0.05).四组中,C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运动阻滞时间与B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明显比A组短(P<0.05).在D组中,有66.7%的患者因感觉阻滞平面不完善,需在硬膜外导管内注入局麻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A组为明显,在注药后的5min,血压、心率显著降低,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高,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四组患者术后均无头痛症状.结论:罗吡卡因加入芬太尼25μg,能减少局麻药的用量,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对机体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能延长术后镇痛时间,并且不增加术后呕吐的发生率.

  • 外踝前皮支皮瓣修复趾甲皮瓣供区创面一例

    作者:朱轶;方键;苏量;曾顺焕;李东平

    患者女,20岁.因冲床压伤左中指末节出血、疼痛1 h入院.临床专科检查:左中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大部分缺损,仅残留尺侧皮肤软组织,甲床完全缺损(图1).急诊在臂丛神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先行清创术.按常规方法切取左足第二趾趾甲皮瓣移植于左中指末节创面(图2,3).在左小腿远端和踝前方画出胫前动脉和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线,外踝前方画出跗外侧动脉和外踝前动脉的体表投影线后(图4),沿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伸肌支持带,在胫前肌和趾长伸肌间隙中显露胫前动脉,在胫前动脉上找到外踝前动脉起始处,外踝前皮支即从起始处附近发出(图5,6),追踪皮支确认进入皮肤后,根据第二趾趾端创面形状、大小及血管蒂的位置灵活调整皮瓣的位置(皮瓣切取面积为3.0 cm×2.5cm).

  • 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在小儿脊麻中的应用

    作者:顾洪斌;陈煜

    目的观察0.5%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脊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ASA I ~ II级患者48例,分为R组(0.5%罗哌卡因)和B组(0.5%布比卡因),每组24例,用药后分别记录痛觉、温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痛觉阻滞平面,运动阻滞时间和程度以及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术中测定BP、SpO2、EKG、HR及CSF的pH值,术后定时随访.结果选用罗哌卡因后各病例均能迅速恢复运动,术始运动神经阻滞未大于BromageⅠ,但R组却有5例因痛觉阻滞不佳而改用其他麻醉.结论相同剂量的0.5%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脊麻中镇痛和感觉阻滞时间并不明显优与布比卡因,麻醉期间和术后的不良反应小于布比卡因,对于短小手术来说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局麻药,但用在小儿脊麻中的剂量或浓度还需探讨.

  • 瑞芬太尼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张洁;周仁龙;王珊娟

    在中国的城市中,剖宫产在分娩方式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加,部分医院已超过40%,且随着孕妇对于阴道分娩的过度顾虑,有严重合并症的产妇和辅助生育技术导致多胎的产妇人数增加,剖官产增多的趋势还将继续.剖宫产麻醉中,硬脊膜外腔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是比较公认的首选麻醉方式,但对于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证的孕妇和部分急产的孕妇,全身麻醉成了后的选择.

  • 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大鼠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作者:马汉祥;毛晶晶;陈学新;马妮娜;熊祥生;尉静芳;孟尽海

    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因其诸多优点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国内外多有研究结果表明椎管内阻滞可以减少镇静药的用量,提示其可能具有镇静作用[1-10],而不同局部麻醉药蛛网膜下腔阻滞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

    作者:马瑞;翁浩;徐振兴

    寒颤反应是椎管内麻醉较常遇到的并发症之一.术中寒颤会干扰监护仪的监测和手术者的操作;增加患者的耗氧,使代谢率及乳酸中毒的发生率增加,由此引起心输出量和通气需要量增加,对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非常危险.寒颤还使眼内压和颅内压升高,增加了原有高眼压及高颅内压患者的手术风险.因此,重视和防治寒颤反应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蛛网膜下腔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

  • 七氟烷成功治疗术中哮喘发作一例

    作者:宋琳;王珊娟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8岁,体重70 k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数年,服药血压控制可;有哮喘史数十年,每日1次频发,发作时应用沙丁胺醇喷雾或静脉滴注二羟丙茶碱(喘定)、氨茶碱等可缓解;否认其他慢性疾病.术前胸部X线片示双侧肺纹理增粗.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基本正常.当日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左侧鞘膜积液翻转术.14:50人手术室,心电监护:血压160/9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9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6%.开放静脉并注射甲泼尼龙40 mg,鼻导管吸氧(氧流量5 L/min)后SpO2达99%.L3~L4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单次注入0.5%罗哌卡因15 mg,麻醉效果好.

  • 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尿潴留发现骶管囊肿一例

    作者:王祥和;黄娟娟

    1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体重50 kg,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级,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有偏头痛病史20年余,头痛时口服“芬必得”止痛效果好.入院诊断:左内外踝骨折,偏头痛.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左内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常规心电监护.患者取左侧卧位,L3/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一次性成功后,缓慢向患者左侧方向注入0.5%的重比重布比卡因注射液(0.75%的布比卡因2 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 mL混合液)2.5 mL,平面控制在T11.

  • 24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单次硬脊膜外腔阻滞镇痛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素文;武晓文;薛庆生;于布为

    目的 观察使用24G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简称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随机分入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每组30例.两组均应用24G穿刺针常规在L3与L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先向头侧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8 mg,然后缓慢将穿刺针退至硬脊膜外腔,联合阻滞组和单一阻滞组分别注入含吗啡1.5 mg的0.9%氯化钠溶液10 mL和0.9%氯化钠溶液10 mL.常规监测产妇的无创血压、心率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术中记录产妇低血压、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氧血症以及术中升压药和静脉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术后6、12、24 h随访产妇术后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背部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记录产妇对于麻醉效果的满意度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剖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两组产妇术中均未发生皮肤瘙痒和低氧血症,均未使用静脉麻醉药物.两组产妇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升压药使用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联合阻滞组术后6、12、24h疼痛VAS评分≤3分产妇的构成比和术后麻醉满意度VAS评分≥8分产妇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一阻滞组(P值均<0.05).两组间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新生儿剖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均>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G穿刺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应用于剖宫产手术安全、可行,且镇痛效果确切.

  • 等比重和重比重的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董文理;汪涛;王伟

    目的 探讨不同比重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孕足月单胎产妇100例,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成等比重罗哌卡因组(Ⅰ组)和重比重罗哌卡因组(Ⅱ组),每组50例.观察用药后患者BP、HR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达高感觉平面的时间、大运动阻滞评分、达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Ⅰ组5、10 min和Ⅱ组5 min的BP与同组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Ⅰ、Ⅱ组5、10 min时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R比较无显著差异.2组在感觉起效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达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达运动大阻滞时间等方面比较无显著(P>0.05);Ⅰ组的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高于Ⅱ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而2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射麻醉阻滞平面可控制性更强,不受患者体位的影响,对血压、呼吸等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中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金陵;马正良;顾小萍;郝静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下肢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ity protein,hs-CRP)的影响. 方法 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选择Ⅱ~Ⅲ级择期下肢关节置换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A组)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组(B组),每组15例.检测2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1 h(T2)、手术结束缝皮时(T3)的血清hs-CRP水平. 结果 (1)与麻醉前比较,A、B组不同时点的hs-CR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B组在T 2时点hs-CRP显著高于A组(P<0.05);其余时点无明显差异. 结论 2种麻醉方法均可显著降低心肌耗氧量,有效改善心肌氧供需平衡,2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性均无明显增加.

  • 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所需罗哌卡因半数有效量和95%有效量的研究

    作者:沈洁;颜洁;沈晓凤

    目的 研究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行剖宫产术时蛛网膜下腔使用罗哌卡因的ED50和95%有效量(95% effective dose,ED95). 方法 250例行择期剖宫产术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双盲分为5组(每组50例),分别鞘内注射0.5%重比重罗哌卡因7.5、10.0、12.5、15.0、17.5 mg.麻醉效果不好则硬膜外追加罗哌卡因.根据结果计算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记录罗哌卡因、去氧肾上腺素的用量和患者满意度.观察各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所需罗哌卡因ED50和ED95分别为9.3 mg(95%CI:8.6~9.9 mg)和14.9 mg(95%CI:13.7~16.9 mg).各组10 min后阻滞平面明显不同(P<0.05).15.0 mg组、17.5 mg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7.5 mg组、10.0 mg组去氧肾上腺素用量低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5 mg组追加罗哌卡因用量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副作用、患者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度子痫前期产妇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时罗哌卡因的ED50和ED95分别为9.3 mg和14.9 mg.

  •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查本俊;熊华平;谢平;胡吉;贾广锐

    目的 评价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年龄≥70岁,ASA分级Ⅱ、Ⅲ级,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健侧卧位,穿刺间隙为L3~L4椎间隙,用脑脊液将1%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稀释成0.33%(1 ml罗哌卡因+2 ml脑脊液),A组、B组、C组分别给予2.2、2.0、1.8 ml.于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注药后5 min (T1)、10 min(T2)和1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术毕(T6)时点,记录MAP、HR和感觉阻滞平面高度,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和输液量以及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有效率和阻滞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C组,且B组优于C组(P<0.05).麻醉诱导时间A组[(15.6±1.4) min]明显短于B组[(19.5±6.3)min]、C组[(26.6±7.1) min],且B组短于C组(P<0.05).HR在A组T1~T6时[(80±12)、(80±11)、(78±10)、(77±10)、(77±10)、(77±10)次/min]和B组T1~T2时[(77±8)、(77±7)次/min]较各组To时[(71±11)、(73±9)次/min]明显增快(P<0.05);MAP在A组T1、T2时[(96±8)、(98±8) mmHg(1 mmHg=0.133 kPa)]、B和C组T4~T6时[(100±8)、(100±8)、(100±8) mmHg和(96±8)、(98±7)、(99±8) mmHg]较各组To时[(104±8)、(104±8)、(103±8) mmHg]均明显降低(P<0.05),且C组T4~T6时较T3时也明显降低(P<0.05).T1~T3时A组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B组和C组,且B组高于C组(P<0.05);在T4~T6时A组和B组明显高于C组(P<0.05);与T3比较,A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6时明显降低(P<0.05);B组、C组感觉阻滞平面在T4~T6时明显升高(P<0.05).术中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B组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 结论 0.33%等比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高龄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

  • 体重指数对蛛网膜下腔麻醉的影响

    作者:左小明;刘苏;李同;王维林

    目的 探讨特殊BMI对蛛网膜下腔麻醉平面及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经BMI筛选,ASA分级Ⅰ、Ⅱ级下肢手术患者100例,根据患者BMI值分为两组:A组BMI<20,B组BMI>24,每组50例.全部患者均取L3~L4间隙穿刺,以0.75%左旋布比卡因2 ml行蛛网膜下腔麻醉,采用针刺法及乙醇棉签法测定麻醉平面,每2 min 1次,直至平面固定.记录麻醉平面固定时间、高感觉阻滞平面、平面固定后运动神经阻滞评分、麻醉后BP及HR变化、副作用发生情况、麻醉恢复时间.结果 A组和B组麻醉平面固定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高感觉阻滞平面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B组麻醉恢复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后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BP变化[3例(6%)]、HR变化[2例(4%)]及副作用[7例(14%)]比例明显低于B组[9例(18%)、5例(10%)、17例(34%)](P<0.05).结论 BMI对麻醉平面及阻滞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 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对老年下肢手术炎性介质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季加富;张红光;苏帆

    目的 观察经Spinocath导管施行连续蛛网膜下腔麻醉(continuous spinal anesthesia,CSA)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炎性介质释放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SA组和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 and epidural anesthesia,CSEA)组,每组28例.两组均选择L.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首次均注入0.75%罗哌卡因1 ml.追加量:CSA组蛛网膜下腔0.75%罗哌卡因0.5 ml/次~1.0 ml/次;CSEA组硬膜外腔0.75%罗哌卡因2 ml~10 ml.两组均采用数字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记录患者麻醉前(T0)及麻醉后5(T1) min、10(T2) min、30 min(T3)、1 h(T4)及术毕(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和心脏加速度指数(acceleration index,ACI);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皮质醇和血糖水平. 结果 与T0比较,MAP、CO、SVR和ACI,CSA组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以T1~T3变化为显著(P<0.05).血糖和皮质醇变化:CSA组逐渐升高但波动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有所升高(P<0.05),以L~T5[血糖和皮质醇在L时(5.4±1.1) mmol/L、(313±66) μg/L)、T4时(6.9±0.9) mmol/L、(402±56) μg/L和T5时(6.7±0.7)mmol/L、(398±66)μg/L)]升高幅度较大(P<0.01).IL-1、IL-6、TNF-α,CSA组均有升高,术毕时有所下降,但幅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T1~T3时间段[IL-1、IL-6和TNF-α在T1时(326±98)、(323±80) ng/L、(1 983±79) μg/L、T2时(379±87)、(402±56) ng/L、(2 616±68) μg/L和T3时(404±70)、(448±67) ng/L、(2 808±77)μg/L]先急剧升高,幅度较大,T3~T5时间段升高幅度有所减小(P<0.01). 结论 CSA与CSEA比较,血流动力学波动小,有效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变化,对择期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281 条记录 6/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