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临床分析

    作者:翟沁凯;薛雷;王绪凯;卢利;孙长伏;谭学新;秦兴军;黄绍辉

    目的:总结提高显微外科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成功率的经验.方法:2006年至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共行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168例,其中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皮瓣成活164例(97.6%),失败4例,11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例(66.7%),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a,93%的患者面部外形对称,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正常,舌体运动及吞咽功能良好.结论:显微外科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高,保证动脉血供和静脉回流是移植成功的关键,术后5d内要密切观察皮瓣情况,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皮瓣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因素分析

    作者:徐中飞;谭学新;秦兴军;尚德浩;黄绍辉;孙长伏

    目的:分析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9-2009.11期间进行的124例游离皮瓣移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年龄,吸烟和(或)饮酒、手术技术及抗凝药物和扩血管药物等因素对游离皮瓣移植成功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连续性校正X2检验和Fisher确切检验.结果:皮瓣移植的成功率为97.5%(121/124),与手术技术有明显相关性,而与年龄、是否吸烟和(或)饮酒、是否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以及是否全身应用抗凝药物等无相关性;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4.0%(5/124),静脉栓塞是主要原因(80%),手术探查3例,抢救成功2例,成功率为66.7%.结论:精良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血管蒂的处理和保护是提高皮瓣游离移植成功率的关键,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全身应用抗凝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等均不是影响头颈部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的关键因素.

  • 高压氧治疗对乳腺癌术后皮瓣延迟愈合的影响

    作者:郝经光;杨永萍;巩立国;程萍;臧红艳;梁志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达63.6%,其中绝大多数为切口并发症[1].由于游离皮瓣范围较大,以及处理不当时皮瓣张力高致皮瓣坏死,游离清扫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瘘及合并糖尿病[2]等,均能导致皮瓣延期愈合.我们自1998年以来对此类患者部分行高压氧治疗,以探讨高压氧对皮瓣延迟愈合的影响.

  • 邻指皮瓣移植掌侧皮肤缺损性断指再植20例

    作者:刘宏章;侯书健;刘亚平;刘青

    临床资料:2008年l- 12月,笔者对20例20指断指合并掌侧皮肤及动脉长段缺损的患者行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并断指再植手术.其中男性17例(17指),女性3例(3指),年龄19~36岁.致伤原因:机器压伤、爆炸伤,皮肤缺损面积1.0 cm ×2.0 cm至2.0 cm ×2.5 cm.手术方法:根据创面大小、形状,选择相邻手指的邻侧以指固有动脉为轴心线设计皮瓣.首先作皮瓣背侧缘及蒂部锯齿样切口,在伸肌腱背侧锐性分离,掀起皮瓣达侧方血管神经束.切开掌侧皮瓣缘,锐性分离达血管神经束,分离血管神经,仅保留指动脉与皮瓣相连.根据患指指动脉缺损长度,向远端解剖游离皮瓣内指动脉,保留适当长度后结扎并切断备用.患指侧方亦作锯齿形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形成l cm宽的隧道以容纳皮瓣血管蒂.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至患指后覆盖创面,显微镜下依次吻合指背静脉、皮瓣内指动脉与患指远端指动脉、双侧指神经.

  • 第二掌背动脉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

    目的研究第二掌背动脉(SDMA)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远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或伴有伸指肌腱缺损的病例,采用游离SDMA或游离复合SDMA皮瓣进行修复。其中,复合组织瓣3例。皮瓣面积为:1.5cm×3cm~5cm×6.3cm。结果 10例完全成活,1例因术中动脉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而放弃手术,8例随访14~62个月。两点辨别觉:手背8~11nm,指腹4~6 mm。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该皮瓣能修复手指各个部位软组织缺损,并能形成复合组织瓣修复同时伴有伸指肌肌腱缺损。

  • 手夹心皮瓣在手部皮肤撕脱伤中的应用

    作者:王兆庆;曹晶

    手部大面积的皮肤撕脱伤一直是手外伤处理的难题.脱在常用的腹部皮瓣是随意皮瓣、S形皮瓣及游离皮瓣,但它们都有一定局限性和缺点,前者皮肤臃肿,感觉差;而后者虽能克服前者缺点,但是手术难度大,风险也大,一般医院不易开展.手夹心皮瓣恰能介于两者之间,兼有它们的优点,手术难度小,很容易在基层医院开展这项工作.

  • 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在创伤骨科中应用

    作者:张国勋;王保西;梅强

    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在创伤骨科临床上经常遇到,但其早期及后期修复是临床上一大难题,按以往传统方法处理十分棘手,且疗程长,截肢率高.我科从1990年至1997年采用12种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及吻合血管游离皮瓣对17例四肢肢端创面及其他创面进行修复,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游离皮瓣修复术治疗全手皮肤脱套伤的护理

    作者:刘艺;王敏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修复全手脱套伤的护理.方法 选取全手皮肤脱套伤患者5例(5手),实施游离双侧股前外侧皮瓣瓦合修复术,评价患者手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经过精心的手术和护理后,5例行移植瓦合的皮瓣全部成活,无瘢痕挛缩、破溃,大腿功能无影响,功能恢复为优者1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0%.结论 术后的护理质量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护理人员应综合观察皮瓣区血循环,避免靠皮瓣某一因素孤立判断,预防一切可能导致血管危象的因素发生,确保皮瓣成活.

  • 6例截肢肢体行游离皮瓣修复残端创面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戴莲;杨蓊勃;王红玉;陈海燕;朱贤燕

    随着交通运输业及工业的迅猛发展,严重的交通事故及工伤发生率逐年上升,造成肢体严重毁损伤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此类损伤除了导致骨关节的破坏以外,多伴有皮肤软组织的严重挤压伤,为保全患者的生命,截肢往往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1-2].但因为高能量损伤产生的严重破坏,并常伴有感染,截肢创面的修复成为创伤骨科的难题.利用截肢肢体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3-4],该类手术对医生治疗决策能力要求高,手术难度大,对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

  • 游离皮瓣血管危象处理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建荣;秦涛;李宏卫

    目的研究游离皮瓣移植后血管危象挽救处理中的影响因素.方法36块兔耳背皮瓣移植成功后将其静脉回流血管阻断,以模拟临床上静脉性血栓形成,分别于阻断后4h、6h和8h进行再通.以观察处理时间对挽救血管危象的影响.对部分皮瓣采用局部肝素利多卡因液动脉灌注冲洗和皮瓣轻柔挤压.结果4h组挽救全部成功;6h组挽救41%成功;8h组皮瓣挽救失败.局部肝素利多卡因液动脉灌注冲洗和局部皮瓣轻柔挤压,可提高皮瓣挽救的成功率.结论实验游离皮瓣出现血管危象后争取时间早期处理是挽救皮瓣的关键.皮瓣灌注冲洗和局部挤压有利于皮瓣的挽救成功.

  • 游离皮瓣修复舌癌术后缺损的感觉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零;施歌;陈行素;耿忠楷;陈文静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及吻合微血管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大量游离皮瓣被应用于舌癌术后的舌体重建.皮瓣移植术后的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及其对舌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该文就不同皮瓣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放化疗等因素对移植游离皮瓣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讨论.

  • 游离皮瓣在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体会

    作者:刘昌;孙炳伟

    在烧伤治疗过程中,对深度烧伤创面,尤其是合并有骨骼、肌腱、神经等重要组织外露创面,其修复是比较困难的,致残率较高.对骨外露的病人过去多采用骨钻孔等待肉芽生长再植皮的方法,或采用远位带蒂皮瓣或皮管移植进行修复,其治疗时间长、手术次数多、患者痛苦大、医疗费用高.1996~2000年5月,我科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共计12例,一次性修复创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大鱼际近侧皮瓣修复重建拇指软组织缺损11例

    作者:胡洪祥;宋一文;张军

    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近侧皮瓣修复重建拇指腹感觉功能的临床效果.其中逆行岛状皮瓣修复7例,游离皮瓣修复4例.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9~18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拇指腹静止两点辨别觉(S-2PD)为6.3~8.1mm,移动两点辨别觉(M-2PD)为4.9~6.3mm.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近侧皮瓣是修复拇指腹缺损重建感觉功能的一种良好方法.

  • 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临床分析

    作者:常玲美;居富年

    目的:提高临床对外耳道耵聍腺瘤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治疗5例外耳道耵聍腺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4例肿块基底位于外耳道后下壁,1例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切除范围均距肿块边缘0.5cm,深达软骨膜.创面以同侧耳后乳突区薄层皮片覆盖,创面外侧能缝合者缝合1~2针以固定,皮片上以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术后1月复查,皮片颜色与外耳道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平整,无外耳道狭窄.随访半年到1年未见复发.结论:外耳道耵聍腺瘤发病率较低,易复发和恶变,手术需扩大切除范围,修复创面,且注意随访.

  • 髂腹部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损伤性软组织缺损

    作者:严正江

    撕裂伤、爆炸伤、电击伤等原因造成的手部及/或前臂皮肤软组织损伤,其损伤范围大、程度重,尽管目前游离皮瓣、岛状皮瓣等技术的应用,在缺损组织的修复中有一定的作用,但在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较大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用髂腹部带蒂轴型皮瓣进行修复,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我院自1991~2000年间,应用髂腹部带蒂轴型皮瓣修复手及前臂严重损伤性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治疗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

    作者:尹昭伟;蒋纯志;吴晓曙

    目的:探讨上肢多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27指)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彻底清创后,按照固定指骨、缝合屈肌腱、缝合伸肌腱、切取游离皮瓣、吻合动脉、吻合神经、吻合静脉、闭合皮肤的顺序进行。皮瓣选择上肢的各种微型游离皮瓣,其中游离腕横纹皮瓣9指,游离骨间背动脉桡侧支皮瓣6指,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5指,游离臂外侧皮瓣4指,游离臂内侧皮瓣3指。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大部分皮瓣外观满意,皮瓣颜色及质地与周围皮肤相似。4例因皮瓣稍显臃肿,二期行皮瓣修薄。所有皮瓣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两点辨别觉恢复至7~10 mm。结论多种微型游离皮瓣桥接修复伴皮肤软组织及神经血管缺损的复杂性断指的临床效果良好;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修复。

    关键词: 断指再植 游离皮瓣
  • 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

    作者:陈馨;姜会庆;汪军;洪志坚;汪涌;陈一飞

    目的探讨创伤后予以游离皮瓣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以获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佳的功能及外观恢复.方法通过显微外科吻合血管用于28例创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皮瓣面积为10cm×3.5cm~46cm×23cm.结果 28例完全成功,皮瓣存活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创伤后由废弃肢体部位,腹直肌、背阔肌、前臂等处切取游离皮瓣具有血管解剖恒定清晰,血管蒂长度满意,皮瓣面积较大,可予以修复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优点.

  • 手、腕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总结

    作者:黄飞;赖爱宁;朱新宏;王刚;郭龙

    目的:探讨多种游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掌及大鱼肌处软组织缺损39例,小腿后侧皮瓣修复全手掌侧软组织缺损36例,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32例,足背皮瓣修复手背软组织缺损伴伸肌腱缺损42例,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57例皮瓣,6例发生血管危象,经过及时探查,156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量坏死,经植皮后愈合。随访病例157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皮瓣质地良好,无明显臃肿,两点辨别觉6~9 mm,手部经功能康复训练后,优86例,良61例,可10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创面缺损形状与大小,选择性利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能达到修复目的,提高手功能。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iR-126高表达在游离皮瓣移植后皮瓣血管新生中的促进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张赛圣;程丽霞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microRNA-126(miR-126)高表达在游离皮瓣移植后皮瓣新生血管中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观察组分别在游离皮瓣远端1 cm与3 cm处注射2 ml含有1×106 miR-126 mimics转染的BMSCs,阴性对照组为注射miR-126 mimics control转染的BMSCs,空白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三组各8只.通过瞬时转染的方法增强BMSCs中miR-126的表达水平,对三组皮瓣组织液中的TNF-α、MIP-1α和VCAM-1蛋白水平进行测定,并检测三组BMSCs中TNF-α、MIP-1α和VCAM-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皮瓣组织液中TNF-α、MIP-1α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阴性对照组TNF-α、MIP-1α和VCAM-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 <0.01).观察组转染后BMSCs中TNF-α、MIP-1α和VCAM-1mRNA相对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阴性对照组TNF-α、MIP-1α和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较平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在游离皮瓣移植后,miR-126高表达可降低TNF-α、MIP-1α和VCAM-1 mRNA表达水平,使之发挥阻滞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诱导游离皮瓣组织中血管新生腺管蛋白活化,终有助于皮瓣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皮瓣成活.

  • 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

    作者:黄美丽;朱铭霞;张瑛;周婷;徐晓晓

    总结4例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晚期下咽癌术后组织缺损的护理.术前进行充分的沟通及准备,做好供区保护;术后做好患者体位及活动护理,加强病情观察,监测游离皮瓣血供及吻合血管血流,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口腔、引流管、切口护理,给予营养支持.4例患者转移皮瓣全部存活,出院时均能经口进食半流质或软食,带喉套管回家.

568 条记录 11/29 页 « 12...891011121314...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