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游离皮瓣修复足外伤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克勤

    目的:评价游离皮瓣修复足外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6例足外伤缺损患者采取皮瓣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采取皮瓣修复方法不同分组,其中以游离皮瓣修复者24例(皮瓣修复组),以其他皮瓣方法修复者22例(对照组),分析修复结果.结果:游离皮瓣修复组完全成活率为91.67%,其他皮瓣修复方法修复的对照组完全成活率为5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P<0.05),成活率(完全成活率+部分坏死率)游离皮瓣修复组为95.83%,对照组为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术前两组缺损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P>0.05),修复术后皮瓣成活面积游离皮瓣修复组平均为(16.24±3.41)cm,对照组为(10.18±2.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P<0.05).结论:游离皮瓣对于大面积足外伤缺损修复效果较好,皮瓣完全成活率高.

  • 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应用

    作者:梁娜;王白云;罗红菱;王永东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在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60例,随机分成K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和F组(芬太尼组),每组30例.K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50 mg,F组静脉推注0.9 NaCl 溶液4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6、12和24 h两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两组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的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K组术后2、6、12 h 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24 h PCA按压次数,芬太尼用量均明显低于F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用于游离皮瓣移植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

  • 游离足背皮瓣修复足底软组织缺损

    作者:朱彦含;杨亚霖

    前足足底软组织在人体行走和负重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特点我院自1998年~1999年应用足背皮瓣修复前足足底软组织缺损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年龄37岁、46岁。病程1个月。随访1a。伤因为矿车挤压撕脱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14cm~15cm×7cm~8cm。2例患者入院后经换药及抗炎治疗,创面肉芽新鲜。切取健足的足背皮瓣15cm~16cm×8cm~9cm,血管神经蒂长7cm~8cm。1.2 手术方法:彻底清创,根据创面大小设计健足的游离胫前动脉、静脉及大隐静脉、腓浅神经的足背皮瓣。以内外踝连接中点至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处连线为皮瓣的中轴线,以足背动脉消失处为轴心点,测量皮瓣血管神经蒂长度,于胫前下切开皮肤、皮下,切开深筋膜,在胫前肌与长伸肌之间找到胫前动静脉及腓浅神经并游离出来,结扎沿途各分支。在足背皮瓣内侧缘切开,切开踝支持带,边切边将皮下组织与皮瓣缝合固定,切开皮瓣远端,结扎小血管。在伸肌腱膜上分离,并将长伸肌腱拉向内侧,在第1跖骨上行骨膜下分离,并将皮下组织固定皮瓣上,在第1、2跖骨基底结扎足深动脉。待皮瓣完全游离后,另一组已将足底创面清创完毕。在患足内踝水平处找出大隐静脉及胫后神经、血管。切断皮瓣所需长度神经、血管后,利多卡因灌注+肝素,分别做受区的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及胫后神经两处皮下隧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静脉、动脉、神经,放开血管夹,通血良好。皮瓣颜色逐渐红润,皮瓣将受区完全覆盖。健足背取健大腿内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皮瓣下置两枚硅胶管引流。1.3 结果:皮瓣全部成活,创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a,病灶无复发,皮瓣感觉良好,足功能正常。2 讨论2.1 第1跖骨头处至足底外缘为足负重区,需要有良好固定性及感觉,而单纯植皮效果不佳。我院曾有1例第1跖骨头鸡眼感染,给予清创换药植皮,出现负重行走反复破溃起水泡,致瘢痕形成引起疼痛。因此足底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满足以下几点:①足背皮瓣皮下组织薄;②游离至受区后,游离皮瓣的大隐静脉及胫后动静脉、神经走行与受区血管神经相平行,无交叉;③皮神经恢复效果良好;④供区隐蔽不影响美容。2.2 游离皮瓣操作复杂,但可一次修复创面,治疗时间短,但牺牲主干动脉。胫前动脉在踝关节处紧贴胫骨骨膜,切取需仔细,术后护理要求非常严格,治疗上同断肢再植基本相同。2.3 足底自足内侧缘皮肤撕脱伤,不论行Ⅰ期缝合或延期缝合,皮瓣坏死率极高,原因为足底皮肤真皮层有静脉丛,皮肤浅层较深层更富血运,而创伤多导致足底浅层动静脉网损害,致使撕脱足底皮肤缺血坏死。 这2例病人均清创换药治疗,条件成熟后实施,2例均成活。足底修复者早期负重行走发生皮瓣起水泡,但随着感觉恢复无1例发生起水泡及溃疡等情况。

  • 超声在皮瓣移植术前设计中的发展及展望

    作者:丁昱

    引言:临床上,较常用的方法是根据血供模式将皮瓣分为随意皮瓣和轴型皮瓣,目前以轴型皮瓣运用较多.由于严重感染、创伤、神经营养不良、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等的创面不但面积较大,而且有时深部有重要的组织和器官,如舌一口底恶性肿瘤术后的暴露,修复和重建时难度往往较大.如采用植皮或局部皮瓣等常规术式常难以奏效,其功能与形态也不能兼顾.利用远位皮瓣或肌皮瓣,游离皮瓣可使既往难治性创面得以整复,在重建功能的同时,恢复并完善形态.

  • 乳腺癌根治术手术方法的几点改进

    作者:李文金;辛智芳;吴斌

    乳腺癌手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各种根治性手术创面大,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刀片游离皮瓣出血多,术后易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功能障碍等多种常见并发症.

  • 前臂预制耳游离皮瓣行耳再造术护理体会

    作者:李韩;郭宏丽;徐宁;杨柳

    先天性小耳畸形多采用局部组织和耳后乳突皮肤,或利用扩张术或利用耳后的分层皮瓣与筋膜瓣进行治疗.我院收治1例左侧先天性小耳畸形修复失败的患者,因局部组织破坏较重,采用耳后组织瓣或埋置扩张器行耳再造已不可能,故采用前臂预制耳皮瓣进行耳再造.术后血运良好,皮瓣成活,经1年随访,外耳及左面部形态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下肢严重损伤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建军

    目的:研究下肢严重损伤后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对32例严重下肢损伤,采用彻底清创和VSD负压吸引,II期进行骨折固定和游离皮瓣移植。结论:对于下肢严重损伤的患者采取上述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颌面部爆炸伤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研究

    作者:雷德林;王昭领;白振西;周树夏;李兵仓;张良潮;吴国萍

    目的探讨颌面部爆炸伤的病理特点及早期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30只犬随机分成6组,利用高速破片复合冲击波模拟爆炸对犬颌面部致伤.记录致伤参数,并通过大体观察及组织观察方法研究伤后不同时间点动物伤情及伤道周围软组织的病理变化.取一组动物于伤后72 h二次清创,股薄肌肌皮瓣游离移植对局部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颌面部创面污染严重,伤后肌组织近伤道0.8 cm范围内坏死严重,振荡区波及到1.6 cm外组织,伤后24 h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同时可见小血管损伤明显.组织坏死呈进行性加重至伤后72 h,伤后168 h开始有明显肉芽组织生成.吻合血管皮瓣组织愈合良好.结论颌面部爆炸伤伤情重,污染明显,组织坏死范围大,愈合延迟,其组织缺损的早期修复可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

  •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对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麻醉比较

    作者:王生力;张登文;叶平安

    目的:对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麻醉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下肢游离皮瓣移植术病例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R组,n=29),芬太尼组(F组,n=29).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F组则视病人术中反应间断静注芬太尼(1~2 μg/kg).观察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及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术毕呼名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麻醉和手术各时段心率、血压变化F组比R组非常明显(P<0.01),提示R组麻醉比F组平稳.呼名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准确回答问题时间R组皆明显短于F组(P<0.01).F组拔管后6例发生呼吸抑制,R组无.两组均无术中知晓.两组偶有PONV,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皮瓣移植术使用瑞芬太尼微泵复合麻醉比芬太尼更有效,更平稳,更安全,值得推广.

  • 吻合撕脱皮瓣静脉在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的应用

    作者:王学勇;王涛;庞立森

    手部皮肤撕脱伤,临床上虽不多见但治疗较困难.以往多采用原位缝合及皮片移植,手术失败率高,游离皮瓣手术损伤较大.2000年~2003年,我科采用吻合静脉的皮瓣原位缝合治疗手部皮肤逆行撕脱伤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均较满意.

  • 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术后21例随访分析

    作者:庞德云;乔红杰;金福儒;刘丹

    1987年~1996年6月,我科共收治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病人21例23足,2例为双足跟软组织同时缺损,经皮肤移植,局部皮瓣转移, 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创面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2年,报道如下.

  • 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面颌缺损整形手术的配合

    作者:李秀莲;关惠军;敖兵;范爱珍

    目的探讨应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面颌缺损整形手术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手术病人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加强消毒隔离技术和显微手术的配合.结果 13例移植游离皮瓣全部成活,面颌部修复获满意效果.结论结合手术特点进行术中重点预防感染和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 舌癌患者舌颈联合根治术及舌再造术的护理

    作者:林永华

    舌癌常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辅以化疗.为达到治疗目的,恢复舌的生理功能,一般将舌切除1/2以上的病例即刻用皮瓣修复行舌再造.根据舌体缺损范围采用游离皮瓣和肌皮瓣进行修复.我院2000~2005年对舌癌患者施行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前臂皮瓣转移修复术11例.报道如下.

  •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203例报告

    作者:李景先;纪效民;于强;杨阿久

    我科自1982年至今,选用各种游离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03例,皮瓣大面积42cm×22cm,小面积为2cm×3cm.本组除3例部分坏死,2例全部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总成功率为97.8%,经3个月~1年随访,达到了修复缺损、恢复功能的目的.本文着重讨论了手术指征:(1)没有条件用皮片或邻近皮瓣转移修复者;(2)皮瓣缺损较多且深部组织、肌腱、骨、关节等需要修复者;(3)受区可有吻合的血管等等.适应证要严格选择.手术一般操作技术:①受区准备;②供区皮瓣设计;③皮瓣移植和显微血管吻合等.

  • 改良小切口切除甲状腺肿

    作者:林传发;崔忠肽

    甲状腺囊肿有原发的,也有继发的,但只要是术前诊断明确即可用本法治疗.作者的实践认为本术式的优点在于切口小、损伤少、操作简便、术野清楚,出血得以控制,可以顺利地摘除囊肿,也可以适用较小的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无需特殊的术前准备,采用颈前弧形切口,切口略长于囊肿的横径,切口的中点应低于囊肿的下极少许,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切开颈阔肌,向上充分游离皮瓣.钝性分离颈前肌群直达囊肿前壁,此时可用手指或止血钳稍加向囊肿四周分离一下肌肉,然后用拉钩向两侧拉开颈前肌群,此时囊肿大部分既可充分显露,先用大圆针17号丝线8字缝钆囊壁做牵引线,后用刀刺破囊壁一小口,立即从破口处插入吸引器,尽量抽出囊内液体,囊肿就塌瘪缩小,术者这时便可提拉牵引线紧贴囊壁四周进行钝性分离,遇有纤维束和囊壁粘连时便可钳夹切断结扎,防止出血,直致将囊壁完全摘除.清理创面后放入橡皮条引流,逐层缝合切口.(编辑:刘学振)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龙强;冯昭

    目的:对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行游离皮瓣围手术的患者80例分成丹参川芎嗪组(试验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患者。试验组患者术后使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72 h、术后6 d 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时间点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6 d F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试验组血浆黏度、RBC压积、RBC变形指数、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2 h对照组仅血浆黏度、RBC聚焦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血浆粘度、RBC压积、RBC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围手术期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显著。

  •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患者误吸的预防

    作者:赵学敏;孟金平;张静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患者误吸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头颈科治疗的31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鼻饲饮食时采取抬高床头30°~60°的措施。结果31例患者均未发生误吸和血管危象。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缺损术后患者鼻饲饮食时采取抬高床头等措施,既不会影响皮瓣成活,又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误吸的发生。

  • 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王秀坤;陈志远

    目的 总结分析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26例眶窝凹陷及眼窝闭锁患者接受游离皮瓣移植,其中24例采用前臂游离皮瓣,2例采用肩胛皮瓣.术后定时观察皮瓣的色泽、质地、温度、充盈情况以及肿胀情况,必要时可行多普勒仪检查.同时观察血管吻合部位伤口引流量的大小及引流物的颜色,前臂皮瓣游离移植患者还须观察指端末端血液循环情况.结果 26例患者所有眶窝内移植的皮瓣均成活,未出现坏死或感染,外观满意,义眼配戴良好.结论 游离皮瓣眶窝再造术后的精心护理对于手术成功及患者恢复至关重要.

  • 吻合血管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双叶皮瓣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友华;汤锦波;成红兵;吴菊;侍德

    目的:探讨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在手指外伤中的应用.方法:11只成人新鲜上肢标本,左侧5只,右侧6只,于尺动脉腕背支起始处灌注红色乳胶,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尺动脉腕背支及其升支与降支起始、行程、分支及吻合情况.以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8例,示中指及中环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7例.结果:临床应用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伤指外形及皮肤色质与健指相似,掌侧远端指腹两点辨别觉为3.2~6.1mm,运动功能按TAM系统标准评价:优7指,良10指,可5指.结论:尺动脉腕背支为蒂,其升支与降支分别为营养血管的双叶游离皮瓣是修复单指皮肤全脱套伤及相邻两指指背或指掌侧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 尺动脉腕背支降支手背尺侧游离皮瓣在修复单指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胡寿勇;石华峰;徐继宏;范军胜;王海泉;胡斌;张向阳;谢辉

    以尺动脉腕背支为动脉血供的皮瓣在临床上应用广泛[1-3],而尺动脉腕背支降支手背尺侧游离皮瓣,供区在手背尺侧,质地接近手指,且有恒定神经支配,感觉恢复好,为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理想术式.2007年7月至2010年4月,我院临床应用12例,疗效满意.

568 条记录 9/29 页 « 12...6789101112...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