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胶体渗透压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意义
目的 分别对危重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总渗透压与预后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其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与外科监护病房(SICU)的1568例患者,依据其入院时的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总渗透压的测定值分别进行分组,计算其病死率,并且进行X2统计学检验比较.血浆胶体渗透压以20 mmHg(即1.2mOsm/kgH2O)为界分为两组;总渗透压以280 mOsm/kgH2O与310 mOsm/kgH2O为界分为三组.结果 低胶体渗透压组与正常胶体渗透压组患者相比病死率高(24.5% vs.17.7%,P=0.001);而在总渗透压的分析中,低渗透压组与正常渗透压组患者相比病死率低(17.0%vs.24.5%,P=0.000).结论 危重症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较总渗透压与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作为一个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危重症患者维持正常血浆胶体渗透压应当引起重视.
-
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监测胶渗压及红细胞压积在超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期间超滤的应用及其与胶体渗透压(COP)和红细胞压积(Hct)的相互影响.方法:检测38例体质量10 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CPB中的COP,于转机前对预充液进行常规超滤(CUF)以适当提高COP.CPB中应用CUF,停机后依据COP及Hct加用改良超滤(MUF).结果:CUF超滤量(407.63±165.11)mL.9例加用MUF,超滤量(88.89±34.06)mL,进一步浓缩血液,提高COP.结论:CUF用于预充液超滤可适当提高其COP,CUF及MUF可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单独或联合应用.综合COP及Hct可以决定超滤方式及超滤量,是否输入红细胞或胶体及输入量.
-
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综合评价
目的:探讨8 kg以上婴幼儿体外循环中人工胶体液代替血浆的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9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首次矫正手术的患儿(≥8 kg)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佳乐施、万汶和血浆预充。胶体总量(预充量+转中用量)高达20 ml/kg。分时点观察胶体渗透压、血红蛋白(Hb)、血小板、白蛋白、总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超滤量、尿量、胸液量、气管插管时间及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 -
全腔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应用连续性床旁血滤的护理
目的:总结全腔术后患儿发生毛细血管综合征应用连续性床旁血滤(CRRT)的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北京市某三级心血管专科医院2014-01至2014-12的12例全腔术后毛细血管渗漏综合症应用CRRT期间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遵医嘱补充胶体,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缺氧患者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按需吸痰;监测血气,维持内循环稳定;应用CRRT期间,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护穿刺部位;及时更换肝素及置换液,每四小时查APTT,监测游离血红蛋白、胶体渗透压;遵医嘱调节滤出量,保证循环稳定。 -
改良Fontan术后护理
目的:为了更好的护理改良Fontan术后的患儿
方法:1.体位护理:取上半身抬高45°,下肢抬高30°的"v"字形体位,有利于腔静脉血流回流,增加肺循环血量。2.容量护理:改良Fontan术后由于患儿缺少有效的右心室泵血能力,应维持较高的中心静脉压(CVP)并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有关,一般维持在12~17 mmHg,若血压低, CVP低应给与全血、血浆或白蛋白的补充。3.增加心肌收缩力:术后常规静脉泵入多巴胺、多巴酚丁胺。4.降低肺血管阻力:应用呼吸机辅助时PCO2维持在25~30 mmHg,PH维持在7.4~7.5之间,使血管扩张;应用血管扩张剂,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如硝普钠。5.胸腔积液的护理:胸腔积液是改良Fontan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多,持续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出现头面部及下肢软组织水肿,与术后静脉压力较高,淋巴回流受阻有关。术后采取延长胸腔引流时间,经常变换体位,保持引流管通畅,给予高蛋白饮食,适量给予血浆、白蛋白等支持治疗。提高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6.抗凝治疗:改良Fontan手术易形成血栓,主要原因是术后心房内缝线及瘢痕形成,腔静脉-肺静脉循环中的血凝流速低等。因此改良Fontan手术早期给予肝素治疗,脱机后给予阿司匹林治疗。 -
不同胶体预充策略对体重低于5公斤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手术体外循环(CPB)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人血白蛋白(HSA)作为胶体预充液对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行CHD手术体重低于5 kg的患儿65例,随机分为两组:人工胶体预充(实验)组(n=33)和HSA复合人工胶体预充(对照)组(n=32).主要临床终点指标为患儿围CPB期胶体渗透压(COP).次要临床终点指标包括:围术期肝肾功能指标、术后24 h尿量和胸液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等.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COP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24 h肝功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24 h尿素氮和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急性肾损伤评价标准评价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体重低于5 kg的CHD患儿矫治术中,用人工胶体完全替代HSA作为CPB胶体预充液未对患儿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
婴幼儿体外循环围术期胶体渗透压的变化
目的 探讨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围术期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规律以及与肺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20例体重小于10 kg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ECC含血浆预充;测定围术期各个时点的COP值,动脉血气分析观察ECC前后肺换气功能的呼吸指数(RI)、氧合指数(OI)的变化,并通过肺容量-压力曲线观察ECC前后达因(Cdyn)、曲线(Raw)、峰值(Peak)的变化.结果 血浆COP在ECC中10 min[(16.25±2.12)mmHg]和30 min[(16.72±1.47)mmHg]时较麻醉诱导后[(23.73±2.94)mmHg]有明显下降(P<0.05),而超滤后COP[(28.41±4.12)mmHg]迅速上升,较诱导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并持续到ECC后5 h仍未下降;RI值在ECC后1 h(6.78±2.20)较ECC前(3.55±1.82)有明显的上升(P<0.05);OI值(336.91±62.53)较ECC前(436.59±75.32)有明显的下降(P<0.05);但ECC中COP的下降率与RI的上升率(r2=0.0169,P>0.05)和OI的下降率(r2=O.1225,P>0.05)之间无直线相关;ECC前后Cdyn,Raw,Peak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幼儿对ECC手术耐受差,血浆预充可以维持ECC中COP不低于16 mmHg,通过改良超滤可以进一步减轻水肿并在转后一定时间仍维持较高的渗透压,而且本实验证明血浆COP轻度降低(不低于16 mmHg)不是术后肺功能的改变的主要原因.
-
不同胶体液在体外循环中对心脏手术患儿胶体渗透压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CPB)中6%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和琥珀明胶对心脏手术患儿胶体渗透压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1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行心内直视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万汶组)和对照组(琥珀明胶组)各20例,测定CPB前血液预允液、CPB 10 min、30 min、CPB结束时的胶体渗透压(COP),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结果 对照组CPB中COP明显降低,且低于观察组(P<0.01),PT、ACT无明显性延长.结论 万汶对小儿凝血功能影响不显著,可安全应用于小儿CPB预允液中.
-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水平影响末梢循环及氧合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不同胶体渗透压(COP)水平对末梢循环与氧合情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体质量10 kg以下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非紫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通过术中超滤和补充胶体溶液等手段调整COP数值,并按照术中COP水平分为3组,每组20例,即COP 10~ 15 mmHg(1 mmHg =0.133 kPa)组(A组)、16~ 18 mmHg组(B组)与>18 mmHg组(C组).通过观察CPB围手术期(T1~T6时点)的动脉乳酸水平、皮肤温度与直肠温度差、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OI)等数值判断术中维持不同COP水平对患儿术中、术后末梢组织循环与氧合功能的影响,同时记录每位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结果 动脉血乳酸水平术中各组变化趋势相似,乳酸水平T3、T4时间点C组明显高于A、B组,停机后T6时间点A、C组高于B组(P<0.05);SpO2术中各组变化趋势相似,T5时间点C组明显低于A、B组,T6时间点A、C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皮肛温差术中(T1、T2)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T3~T6差异不显著;OI各组数值在T4点均降至低,B组在各时点数值均高于A、C组,以C组为低,T4~T6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B组(2.13±1.36天)和C组(2.93±1.69天)明显低于A组(3.83 ±1.47天),P<0.05;ICU时间B组(3.9±1.1天)明显低于A组(5.7±2.5天)与C组(6.0±1.5天),P<0.05.结论 COP在CPB过程中相对过高或过低均可对患儿的氧合与末梢循环功能造成不利影响,终影响预后,探索并维持合理的转机COP水平将对患儿的手术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
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人血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维持血管和组织之间的血液胶体渗透压,具有抗氧化、结合并运输物质的功能,能结合并参与多种小分子物质的运输,具有代谢产物解毒和再加工作用,还具有酶活性等功能.白蛋白制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60多年来一直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其在危重病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面一直存有争议,对于疾病治疗的临床意义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早在1944年,白蛋白即用于肝硬化的治疗,并且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方面一直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阐述白蛋白的生理功能及临床研究,对其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评价,从而为白蛋白在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转归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例AR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ARDS患者病死率为72.3%,其中肺内组的病死率(94.1%)明显高于肺外组的病死率(60.0%),P<0.05;当肺外组合并感染时病死率达95.8%;当胶体渗透压(COP)<2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的病死率为83.0%(P<0.05).结论肺外组合并感染、COP<20 mm Hg可能是预报ARDS病死率高的指标.
-
心脏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测定及临床意义
心脏手术期间患者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不可避免,但血浆COP对机体重要器官影响很大,直接测定血浆COP的技术引进后,使得临床连续测定血浆COP成为可能.本文就血浆COP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白蛋白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地位
1 白蛋白的生理和生化[1,2]白蛋白(albumin)是由585个氨基酸依靠17个二硫键链接而成的环状结构,其分子量为69 000D.白蛋白于肝细胞内合成,合成速度为每日120~270mg/kg,其合成速度与血管内胶体渗透压和血管外容积渗透压有关.
-
先心病患儿万汶急性血液稀释后年龄因素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术前用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急性血液稀释(AHD)后年龄因素对血浆胶体渗透压(COP)和机械通气压力-容积曲线的影响. 方法:择期先心病手术患儿36例.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2≤年龄≤7岁,n=18),B组(7<年龄≤20岁,n=18).麻醉诱导后于外周静脉以1 ml·kg-1·min-1速度快速输入10%血容量的万汶.手术开始前于中心静脉抽血测定输入万汶前、输入万汶后15 min、30 min和体外模拟试验(采输入万汶前的血加入10%所取血量的万汶)的COP和血常规.并记录输万汶即刻(T1)、输入万汶总量的1/2(T2)和输完万汶即刻(T3)的血流动力学和机械通气压力一容量曲线各指标. 结果:A、B两组组内的血红蛋白(HGB)在15 min、30 min的值基本相同,约等于体外模拟试验的HGB.体外模拟试验测得的COP高于万汶输入体内后15 min和30 min后测得的COP(P<0.05).输万汶后15min、30min与输万汶前的COP变化率组问不同,B组比A组变化更明显(P<0.01),而两组HGB变化率相同,说明两组间扩容比例相同而COP变化不同.血流动力学指标除中心静脉压(CVP)外基本稳定;压力一容积曲线指标气道压(AP)、顺应性(Compl)、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呼气末压(Ppeep)输万汶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年龄不同的A、B两组患者万汶输入体内后扩容比例相同而COP变化不同.说明年龄因素对万汶人体内后COP的变化有影响.同一组内体外模拟试验的COP明显高于体内的COP,说明万汶进入体内后存在跨血管的体液动态变化.应用10%血容量的万汶术前行AHD对先心病患儿血流动力学和机械通气压力-容量曲线指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年龄 胶体渗透压 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 压力-容积曲线 -
低胶体渗透压致组织水肿一例
[病例] 男,9个月.因间断呕吐,腹泻半年余入院.查体:重体5 kg,口腔粘膜干燥,眼窝凹陷,睡眠状态下眼睑不能闭合,皮肤弹性差.血白细胞5.5×109/L,血红蛋白205 g/L,红细胞7.85×1012/L,红细胞比积0.47,血小板448×109/L;血钾3.4 mmol/L,钠136.67 mmol/L,氯106 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8.49 mmol/L,阴离子隙10.86 mmol/L, 总蛋白35.61 g/L,白蛋白29.7 g/L,球蛋白5.91 g/L,血磷0.93 mmol/L,血糖3.48 mmol/L,丙氨酸转氨酶12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70 U/L,乳酸脱氢酶248 IU/L,甘油三酯1.75 mmol/L,心、肺、肾未见异常.
-
高张盐水/6%羟乙基淀粉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和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的影响
小容量高张盐水(HTS)复合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可更有效、更持久地保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比单纯HTS更能提高休克复苏后的生存率[1].本研究拟探讨7.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用于复苏创伤失血性休克时对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
-
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治疗作用
小容量液体复苏是指用小容量(每一次用量4~6 ml/kg)的高渗透压晶体液(如7.5%氯化钠溶液,2400mOsm/L)或高晶体-高胶体渗透压混合液[如7.5%氯化钠/10%羟乙基淀粉(HES 200/0.5)混合液等]对失血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本实验拟进一步探讨小容量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时重要器官灌注及复苏效果的影响,为失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提供依据.
-
白蛋白对危重患者适用性分析
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多的蛋白质,具有亲水性,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在循环血液与细胞外液之间动态交换并维持血液与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及其平衡,它是脂类、电解质等许多物质转运的重要的载体,同时,白蛋白还是体内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和维持凝血功能的必需成分.因此是临床医师极其常用的药物,特别是重症医学科医师对其更是熟悉,但对其使用适应症方面还不能够很好的了解与掌握,很多临床医师认为因为危重病人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因此简单的认为此时便是白蛋白的使用指征,但是在国际上对于白蛋白使用仍存在争议,现结合我院重症医学科临床使用情况,谈谈自己一些看法.
-
糖友正常血压应低于一般标准
在糖尿病所有的并发症中,可能心脑血管病是让糖友担惊受怕的一种,约有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是死于心脑血管病变.因此,糖友除了控制血糖外,还要控制好血压.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在高血糖、高血脂的情况下,血液的胶体渗透压较高,加上血管壁的硬化,血压的正常值不应以正常人的140/90毫米汞柱为标准,而好要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内.
-
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对改善糖尿病肾病浮肿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其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率亦逐渐增高.合并低蛋白血症浮肿是糖尿病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用利尿剂联合输注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治疗该症效果多不理想,且能加重肾损害,为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我们应用小剂量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丹参治疗肾功能尚正常的DN浮肿,总结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