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流式细胞术检测胸水脱落细胞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胸水脱落细胞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将收治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胸水患者为A组,54例肺部良性疾病变胸水患者为B组.采用FCM对胸水标本中脱落细胞的水平进行检测,并用瑞氏染色法对其进行染色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分析FCM对两组患者胸水脱落细胞水平的检测价值.结果 A组胸水脱落细胞的水平[99(3~969)个/10万]较B组[4(0~19)个/10万]明显升高(Z =5.47,P <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佳诊断阈值为16个/10万,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9.06%,特异度为98.15%.A组FCM检测胸水的阳性率为89.06%(57/64),较瑞氏染色法检出阳性率54.69%(35/64)明显升高(χ2=7.32,P =0.01).FCM检测7例肺鳞癌胸水的阳性率为57.14%(4/7),其瑞氏染色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FCM检测57例肺腺癌胸水的阳性率为92.98(53/57),瑞氏染色法检出阳性率为61.40%(35/57).FCM对检测肺鳞癌、肺腺癌胸水的阳性率较瑞氏染色法均明显升高(χ2=7.98,χ2=5.36,P <0.05).结论 FCM对诊断非小细胞肺癌胸水脱落细胞特别是肺腺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K-ras基因是与肺癌密切相关的原癌基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它的研究主要局限于术后石蜡标本的回顾性研究.我们从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检测 K-ras基因点突变的情况,为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 1.材料:我们检测了100份标本,其中40份为组织标本,包括纤支镜活检组织及术后蜡块(表1);60份为灌洗液标本,来自我院1998~2000年住院及门诊接受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AL)的患者,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56±12)岁.60例患者中肺癌44例,均为周围型肺癌,其中40例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手术或经皮肺穿刺等取得病理学确诊,另4例为临床诊断肺癌患者.有16例患者同时具有BALF及组织标本,其中鳞癌7例,腺癌3例,小细胞癌3例,肺泡细胞癌1例,炎症1例,结核1例.16例肺部良性疾病作为实验的阴性对照(表2).所有肺癌患者经胸部CT、腹部B超及同位素骨扫描等检查后,据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进行TNM分期:Ⅰ期5例,Ⅱ期8例,Ⅲa期24例,Ⅲb期20例,Ⅳ期 5例.依据病理标本明确细胞分化程度.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26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2009年4月~2013年12月全胸腔镜下以肺叶切除为主手术治疗26例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采取3个切口:观察孔在腋中线第7或8肋间;主操作孔在腋前线第4或5肋间,应用切口保护器,不使用肋骨牵开器;辅助操作孔在与观察孔同一肋间的肩胛下角线(即第7或8肋间)。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用内镜切割缝合器处理血管和支气管,术中遇到特殊情况则中转开胸。结果2例中转开胸:1例因胸膜粘连致密,1例因出血。余24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解剖性肺叶切除,包括右肺上叶6例,右肺上叶+下叶背段2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4例,左肺上叶4例,左肺下叶5例,左肺下叶+上叶舌段2例。手术时间(152.3±57.2)min;术中出血量(336.3±106.5)ml,术后引流液总量(820.5±570.8)ml;术后带管时间(7.3±3.5)d;术后住院时间(9.4±3.7)d。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并发症4例:肺漏气3例,其中2例持续引流12~15 d后愈合拔管,1例重新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接负压吸引,术后19 d后愈合拔管;切口延迟愈合1例,给予清创缝合,10 d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26例随访5~60个月,平均27.6月,无复发、死亡。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结核空洞内继发曲菌球安全、可行。
-
胆管癌病因的初步探讨
我国胆管癌的发病率上升而其原因未明,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胆管癌与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将上海中山医院外科2001年7月至2002年6月间不加选择、连续收治且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所有胆管癌新病例25例作为病例组,将同期内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77例作为肝外胆管良性疾病对照组A;将肺部良性疾病(囊肿、错构瘤、炎性假瘤、硬化性血管瘤)25例作为非消化系统良性疾病对照组B.剔除对象(1)未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2)未行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血清学标志检测者,或缺任何1项检测结果者.25例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73岁,平均61岁,60岁以上者17例.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部手术28例
1995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们对28例肺部孤立性包块和肺部良性疾病等,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楔形切除或肺叶切除,近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肺部良性疾病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做为一种微创外科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外科领域,胸腔镜下解剖学意义上的肺叶切除也是完全可行的[1].2004至2067年我们共对14例肺部良性疾病病人进行了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现总结报道如下.
-
D-二聚体定量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D-二聚体是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X交联后再经纤溶酶降解产生的特异性终末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小片段[1].正常人血浆中基本无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血浆发生凝同反应,纤溶系统被激活可以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2].1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源性心脏病及肺栓塞是常见的肺部良性疾病,多由于反复炎症、缺氧等刺激导致的肺组织损伤性疾病.肺心病是呼吸系统多种疾病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有心室肥大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患者由十反复肺间质炎症和肺组织损伤,加之缺氧和呼吸性酸中毒及继发红细胞增多,常使肺心病患者处于高凝状态[3].由于肺心病的发病率及复发率逐年增加,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存在血浆高凝状态及早期纤溶,容易形成微血栓及并发DIC或DIC前期,所以早期监测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及判断预后[4].
-
肺部良性疾病的外科治疗
一、常见肺部先天性疾病1.肺隔离症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畸形,起源于胚胎发育时期,是一部分肺组织单独发育并由体循环动脉供血所形成.根据该被隔离的肺与正常肺叶是否被共同的脏层胸膜覆盖,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肺隔离症.约3/4的肺隔离症为叶内型,约3/4的叶内型肺隔离症血供来自胸主动脉,其次为腹主动脉.极少数来自肋间动脉.被隔离肺的静脉大多数进入肺静咏回流,但也有少数直接进入体循环静脉.由于被隔离的肺常和正常肺支气管之间存在交通,容易反复出现局限性肺炎,甚至咯血.
-
CEA、CA50、NSE、ADA 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糖链抗原50(CA50)为近年新筛选的肿瘤抗原,其具有比癌胚抗原(CEA)更好的特异性,可能为较有前途的肿瘤抗原[1].文献报道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诊断肺癌中有意义[2],腺苷脱氨酶(ADA)对肺结核具有诊断价值[1,2].本文就60例肺癌患者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50、NSE、ADA检测结果,探讨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病人的护理
2000年2月-2001年4月,我院对27例肺部孤立性包块、肺部良性疾病、血气胸等病人,通过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楔型切除或肺叶切除,近期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肺部疾患行全肺切除21例治疗体会
自1990年至1996年,我们应用全肺切除术治疗肺部疾患28例,占同期肺部手术16.2%.现就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中男22例,女6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51.6岁,年龄60岁以上者3例.肺部良性疾病5例,其中慢性肺脓肿3例,毁损肺1例,先天性肺囊肿1例.肺癌23例,中心型肺癌23例,周围型肺癌4例.
-
360例肺癌患者血清TSGH检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肺癌患者中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TSGF检测试剂对360例确诊肺癌患者、170例肺部良性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进行TSGF检测分析.结果 360例肺癌患者,检出恶性TSGF,阳性315例,占87.5%;170例肺部良性疾病,阳性24例,占14.1%;30例正常人,阳性0例.其中,肺癌组与各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肺癌组的TSGF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TSGF可辅助肺癌的诊断,在正常人体检筛查肺癌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肺癌 肺部良性疾病 -
CEA、NSE和CYFRA21-1联检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本文通过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肺癌患者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并与肺部良性疾病组相比较,探讨其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
CYFRA21-1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本文分别对本院508例肺癌住院病人,518例肺部良性疾病及313例健康人的血清CYFRA21-1做了检测,同时对不同类型的肺癌,以及癌症病人术前术后,化疗前、化疗后的血清CYFRA21-1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
肺癌患者血清CA50、CEA、ACTH联检的临床意义
本文报告肺癌患者血清CA50、CEA、ACTH联检的临床意义.对象和方法一、对象:(一)正常人:35人.均为我院保健科体检合格的健康人,无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患,肝、肾功能试验正常. (二)肺部良性疾病组:36人.均经诊断性治疗后明确诊断,其中肺炎16人,肺结核6人,支气管扩张14人.(三)肺癌组:48人.均经临床明确诊断,包括X摄片、CT,部分病例经核磁共振明确诊断,后经脱落细胞和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
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80例肺癌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水平,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组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肺癌转移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D-二聚体的测定对肺癌与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有无转移及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胸腔镜肺部良性疾病术后不置胸管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
目的 总结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术后不置胸管的护理配合.方法对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28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总结VATS术后不置胸管成功实施的护理体会.结果本组均采用VATS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后不置胸管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术后止痛药的使用,术后疼痛度明显减轻.结论 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术后不置胸管就操作技术而言是可行的,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对VATS治疗肺部良性疾病术后不置胸管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初步体会
目的 探讨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我院行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1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 14例均在完全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术中出血量20-1800 ml(平均500 ml),手术时间100-500 min(平均280 min),术中输血量0-975 ml(平均187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2-9 d(平均4 d),术后住院天数5-22 d(平均10 d),8例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共87枚,人均10.8枚.术后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14例随访1-9月,8例肺癌患者均无转移与复发.结论 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具有恢复快、疼痛轻、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早期周围型肺癌及部分肺部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
-
MAGE-1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基因的表达
目的 探讨MAGE-1 mRNA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初治的NSLCL患者56例,以肺部良性疾病27例和健康对照4例作为对照组,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外周血中MAGE-3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1)56例NSCLC检测出32例(57.15%)明显高于34例非癌外周血中检出0例(0%,P=0.000).(2)NSCLC患者外周血 MAGE-1 mRNA 阳性率与该患者癌症分化程度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性别、吸烟史、年龄、病理类型和原发肿瘤部位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AGE-1 mRNA可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微转移特异、敏感的分子标志物,可以作为鉴别良、恶性肺部疾病的一个指标.
-
癌胚抗原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为了探讨癌胚抗原(CE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现就我科1997年3月~1998年7月期间的住院病人,其中肺癌病人201例,肺部良性疾病161例,所测定的CEA值进行分析如下.